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94)
2023(8887)
2022(8097)
2021(7747)
2020(6527)
2019(15216)
2018(15409)
2017(29663)
2016(16433)
2015(18593)
2014(18632)
2013(18438)
2012(16894)
2011(15063)
2010(14856)
2009(13364)
2008(12830)
2007(10985)
2006(9380)
2005(8064)
作者
(47757)
(39474)
(39421)
(37475)
(25272)
(19136)
(17943)
(15818)
(15066)
(14102)
(13688)
(13222)
(12515)
(12406)
(12237)
(12234)
(12133)
(11779)
(11216)
(11151)
(9973)
(9625)
(9509)
(8936)
(8916)
(8897)
(8801)
(8582)
(8102)
(8006)
学科
(60663)
经济(60597)
管理(45168)
(42982)
(35888)
企业(35888)
方法(30004)
数学(25909)
数学方法(25615)
(16362)
中国(15248)
(14957)
(14558)
业经(13573)
地方(12935)
(11469)
贸易(11465)
(11122)
农业(10924)
理论(10863)
(10696)
技术(10024)
环境(9883)
(9852)
(9579)
财务(9520)
财务管理(9505)
教育(9228)
企业财务(9006)
(8689)
机构
大学(227829)
学院(226444)
管理(93051)
(83384)
理学(81409)
经济(81325)
理学院(80522)
管理学(79105)
管理学院(78718)
研究(75383)
中国(53554)
科学(50102)
(48964)
(39277)
(38716)
业大(36967)
(36210)
研究所(35824)
中心(33691)
(31542)
农业(31089)
北京(31035)
(30338)
师范(30047)
财经(29821)
(27612)
(27140)
(26442)
技术(25118)
师范大学(24329)
基金
项目(163012)
科学(126295)
研究(118344)
基金(116177)
(102014)
国家(101139)
科学基金(85834)
社会(71027)
社会科(67104)
社会科学(67085)
(64721)
基金项目(62882)
自然(57772)
自然科(56373)
自然科学(56360)
自然科学基金(55322)
(54682)
教育(53794)
编号(49161)
资助(48065)
成果(39598)
重点(36043)
(35251)
(34446)
(33919)
课题(33646)
创新(31516)
科研(31493)
项目编号(30507)
计划(30344)
期刊
(88100)
经济(88100)
研究(63789)
学报(39302)
中国(38981)
(35334)
科学(35192)
管理(32492)
大学(28510)
学学(26718)
教育(26304)
农业(25361)
(25354)
技术(19193)
(15709)
金融(15709)
业经(15018)
图书(14381)
财经(13312)
经济研究(13296)
(13006)
科技(12182)
理论(12051)
问题(11404)
实践(11396)
(11396)
(11110)
情报(10717)
(10507)
技术经济(10479)
共检索到316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辉  王五宏  徐娜  鲁博  张婷  陈红波  
【目的】通过对串番茄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探索叶片角度的遗传规律,为选育株型紧凑的串番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筛选出的串番茄自交系进行多代杂交回交,应用主基因+多基因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分析叶片夹角、株幅、披垂值的遗传模型。【结果】串番茄的叶片夹角、株幅的遗传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控制,叶片夹角的主基因加性效应为6.51,多基因加性效应为15.01,势能比值为0.914,显性度为0,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及F2群体中分别为45.61%、37.29%及47.71%;株幅的主基因加性效应为3.08,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3.58,显性效应为-1.59,势能比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永政  巩振辉  梁燕  
以5个樱桃番茄自交系为材料,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第一种设计方法,对其7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等性状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β-胡萝卜素由非加性基因控制;番茄红素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最高,分别为84.23%和67.76%;Q03是选配高品质组合的理想亲本,Q01×Q03是品质较好的组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薛俊  夏时云  张要武  金凤媚  刘仲齐  
以美国和欧洲种植的11份番茄地方品种、国内部分地区1950-1980年种植过的21份常规品种和12份自育自交系为材料,对它们的主要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被测性状在基因型间都有极显著的差异,但多数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低。和欧美品种相比,国内品种的果型偏大、果肉偏软、果酱含量和可溶物含量偏少、番茄红素偏低。对品质特性的遗传多样性和品质改良的潜力进行了讨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晶  刘婧仪  梁燕  
【目的】探索番茄萼片形态性状的遗传规律,为番茄新品种选育过程中萼片形态性状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萼片包被(TI1101-1,P_1)和萼片上卷番茄(J53,P_2)材料为亲本,构建4个世代P_1、P_2、F_1和F_2遗传群体,用游标卡尺对4个世代番茄萼片形态及其形态性状(萼片长度、宽度、厚度、面积、上翘度、卷曲度)进行测量和统计,从而对番茄萼片形态性状的遗传规律、中亲优势、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番茄F_1代正反交萼片形态一致,均为基平,说明萼片形态的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在F_2代分离群体中,萼片形态包被、基平、上翘、上卷的分离比为1∶34.4∶9∶1.6,即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于数量性状。萼片长度、宽度、厚度、面积、上翘度、卷曲度的中亲优势率分别为3.55%,-6.77%,-9.90%,0.51%,-32.42%,-62.02%。同时,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法对6个萼片形态性状测量值的分析得出:萼片长符合2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MX2-EAED-AD),萼片厚度、面积、卷曲度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MX2-ADI-AD),萼片宽度、上翘度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MX2-ADI-ADI)。萼片长度、宽度、厚度、面积、上翘度、卷曲度的主基因遗传率为42.59%~77.15%,多基因遗传率为0%~39.89%。【结论】该组合6个番茄萼片形态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控制,且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宁  曲祥春  王明海  邓昆鹏  包淑英  王桂芳  窦忠玉  窦金光  郭中校  
为探索绿豆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而为选育株型紧凑的直立型绿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半蔓生型品种‘洮绿218’和直立型品种‘吉绿10号’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该组合6世代遗传群体(P_1、P_2、F_1、F_2、B_1和B_2)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和分枝夹角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分枝数和分枝夹角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E-1模型),其中,控制株高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7.27,显性效应分别为0.03和-0.13,主基因遗传率在B_1、B_2和F_2中分别为59.35%、8.23%和41.4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40%、0%和0%;控制分枝数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0.33,显性效应分别为-0.74和-1.55,主基因遗传率在B_1、B_2和F_2中分别为3.26%、7.69%和53.1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39%、56.36%和0%;控制分枝夹角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2.10,显性效应分别为-0.94和-1.38,主基因遗传率在B_1、B_2和F_2中分别为48.11%、32.45%和64.54%,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主茎节数的最适宜模型为D-0模型(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10和-0.01,主基因遗传率在B_1、B_2和F_2中分别为1.39%、1.27%和0.6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5.39%、10.81%和47.08%。综合表明,‘洮绿218’ב吉绿10号’组合的分枝数和分枝夹角的总遗传率较大,应在早世代进行选择;株高和分枝夹角主要受主基因控制,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大部分世代主要受多基因控制;在绿豆株型育种中要综合考虑主基因、多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杨  陈火英  魏毓棠  
以每序花数性状差异显著的栽培番茄与野生醋栗番茄杂交产生的F2为作图群体,应用SSR标记构建了番茄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共包含120个标记,总长度为879.1 cM,标记平均间距7.33 cM。利用区间作图法在第2和第5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与每序花数有关的QTLs,其贡献值分别为5.22%和8.3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静  王苓  江卫  叶仕伦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番茄资源材料的亲缘关系及它们的遗传多样性,挖掘与番茄品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选用37对SSR多态性引物对30份番茄资源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3.0GLM方法进行标记位点与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SSR结果显示,3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02个等位变异位点,各种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0.97。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品种性状显著相关的位点有9个。供试材料之间有一定的遗传差异,但遗传背景较狭窄。【结论】利用SSR标记分析了30份番茄资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30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延玲  白晓倩  于澎湃  高建明  裴忠有  罗峰  孙守钧  
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对高粱育种的理论、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通过对高粱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旨在为田间选择稳定遗传的优良株型性状提供理论基础。以粒用高粱引-20和忻梁52杂交所构建的F2遗传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高粱叶夹角、株高、穗长、平均茎节长度、叶长及叶宽6个株型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高粱叶夹角遗传符合B_1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的混合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率为70.15%;株高遗传符合B_2模型,即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倩男  王晓敏  芮文婧  胡学义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张亚红  
【目的】为了对收集到的117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及分类,采用多元统计法,结合表型性状测定与实用性抗病性分子标记检测,对已收集到的117份番茄种质资源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结果】供试材料各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范围在7.2152.27;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质量性状中果顶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98;数量性状中,叶片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63;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且大部分都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对遗传差异达极显著的15个数量性状及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颖  李海涛  吕书文  杨国栋  
以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var.cerasiforme Alef.)圆形自交系W403(P1)和梨形自交系W403(P2)为亲本,构建P1、F1(P1×P2)、P2、B1(F1×P1)、B2(F1×P2)和F2共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经典遗传学方法对该6个家系世代群体果长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W403果长受一对隐性等位主基因控制,W403×W405遗传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B1、B2和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0.20%、54.73%和48.78%,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19.94%和26.6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俊生  田建华  张继澍  李殿荣  袁志发  
 选取6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紧凑型和松散型油菜品种(品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30个杂交组合,将6个亲本及所有杂交组合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于大田,采用ADM模型分析了10多个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效应、显性方向,同时研究了株型性状与主要产量性状及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多数株型性状同时受基因的加性和显性作用控制,但不同性状受基因加性和显性作用的大小不同;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和角果长度4个性状与母本基因型有显著的相关性。环境对角果长度和角果宽度无显著影响,而对其余多数株型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茎枝夹角、千粒重、角果长和角果宽的狭义遗传率相对较高。株型性状的显性效应分析表明,显性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柴敏  丁云花  
研究番茄多茸毛基因Ln的遗传模式,按孟德尔质量性状遗传研究设计,以栽培番茄多茸毛品系LS1369与普通品系强力62配制的六世代遗传研究群体,研究番茄多茸毛形态突变基因Ln的遗传机理,通过研究分析各世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提出控制多茸毛性状的Ln基因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凤媚  薛俊  郏艳红  刘仲齐  
通过测定番茄品质特性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对番茄品种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质特性聚类分析和分子标记聚类分析最后都形成了四大类群,而且都把果实硬度大、软化速度慢、果型长圆、含水量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加工番茄聚合在了一起,说明一些分子标记可能和控制番茄加工品质特性的基因有比较紧密的连锁关系。分子标记更能灵敏地区分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不同类群间品质性状的差异明显大于群内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说明聚类分析是鉴别品种资源遗传差异程度、筛选核心资源的有效手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明安  郭立  刘华伟  崔鸿文  
番茄 ZF无菌苗出芽后 5~ 7d,子叶切成 0 .5 cm× 0 .5 cm小块 ,下胚轴切成 1cm的小段作为外植体 ,以 MS为基本培养基 ,玉米素 1.0 mg/ L,6 -苄基腺嘌呤 1.0 m g/ L 分别与吲哚乙酸 0 .0 5 ,0 .2 ,0 .5和 1.0 mg/ L配成 7个激素组合 ,经诱芽比较 ,确定 MS+BA1.0 m g/ L+IAA0 .2 mg/ L 为最佳生芽培养基 ,MS添加吲哚乙酸0 .0 ,0 .0 5 ,0 .1和 0 .2 mg/ L 进行生根比较 ,确定 MS+IAA0 .0 5 mg/ L 为最佳生根培养基。卡那霉素 (Kan)临界浓度确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晓艳  李海涛  张子君  邹庆道  
通过对4份亲本材料完全双列杂交后代进行方差分析、配合力分析,对番茄晚疫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一般配合力较大,其二者比值为(GCA/SCA)18.7,说明番茄对晚疫病的抗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利用Haym an双列杂交法,对各亲本和杂交组合后代间的方差(Vr)、协方差(W r)进行回归分析,抗性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遗传效应中存在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广义遗传力为96.8%,狭义遗传力85.6%,进一步说明了在番茄抗晚疫病的遗传中以加性效应为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