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50)
- 2023(3265)
- 2022(2686)
- 2021(2712)
- 2020(2200)
- 2019(5090)
- 2018(4734)
- 2017(9429)
- 2016(5257)
- 2015(6032)
- 2014(5881)
- 2013(6055)
- 2012(5699)
- 2011(4618)
- 2010(4648)
- 2009(4307)
- 2008(4501)
- 2007(3952)
- 2006(3438)
- 2005(3065)
- 学科
- 财(22456)
- 济(21036)
- 经济(21017)
- 管理(20455)
- 业(17275)
- 企(14068)
- 企业(14068)
- 财政(12845)
- 税(10983)
- 政(10515)
- 税收(10459)
- 收(10408)
- 方法(10076)
- 数学(9432)
- 数学方法(9400)
- 务(9001)
- 财务(9000)
- 财务管理(8961)
- 企业财务(8544)
- 中国(6627)
- 农(6597)
- 地方(6273)
- 制(5573)
- 出(4596)
- 收入(4386)
- 策(4262)
- 体(4200)
- 农业(4162)
- 度(4075)
- 制度(4074)
- 机构
- 学院(67844)
- 大学(66680)
- 济(31896)
- 经济(31447)
- 财(26480)
- 管理(24424)
- 研究(23227)
- 理学(21065)
- 理学院(20903)
- 管理学(20677)
- 管理学院(20563)
- 中国(19376)
- 财经(16230)
- 经(14719)
- 科学(13567)
- 京(13436)
- 农(13066)
- 所(12314)
- 财经大学(11752)
- 江(11115)
- 经济学(10632)
- 研究所(10522)
- 中心(10228)
- 农业(10227)
- 财政(9985)
- 业大(9824)
- 经济学院(9792)
- 省(9470)
- 政(8955)
- 北京(8239)
- 基金
- 项目(41898)
- 科学(32366)
- 基金(30885)
- 研究(30477)
- 家(27010)
- 国家(26817)
- 科学基金(22616)
- 社会(20055)
- 社会科(19159)
- 社会科学(19156)
- 基金项目(16073)
- 省(15996)
- 自然(13924)
- 教育(13603)
- 自然科(13587)
- 自然科学(13585)
- 自然科学基金(13349)
- 资助(12988)
- 划(12907)
- 编号(12016)
- 成果(10157)
- 部(9799)
- 重点(9611)
- 性(9227)
- 国家社会(8963)
- 发(8683)
- 创(8659)
- 教育部(8410)
- 科研(8315)
- 制(8308)
共检索到112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斯炫 张俊飚
常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是中央政府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粮食生产积极性、缓解产粮大县财政困难的重要举措,但其粮食增产效果及作用机制尚未明晰。本文基于群聚分析法,利用奖励入围条件所形成的制度断层点,估计了该政策实施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20年,该政策实施产生了明显的群聚现象,即县域粮食产量频数分布在奖励入围断点20万吨处呈现左侧缺失与右侧群聚。该政策实施促使操纵区间内县域粮食单产平均提高5.0%,且提高了复种指数与农业机械化水平。财政收支缺口大、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低的县和贫困县受财政激励更强,表现出更高的粮食增产成效。进一步,该政策还提高了县级层面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经计算,该政策实施的预计收益下限值远大于其预计成本上限值,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研究有助于认识县级政府对粮食生产财政转移支付的反应程度、财政激励的作用区间以及财政转移支付对粮食安全的贡献,为中央政府进一步优化和创新粮食生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充分发挥财政助力粮食安全重要职能提供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建龙 吕燕
本文通过分析统计资料发现,2003—2012年中国粮食连续增产9年,却未致粮农产粮总收益下降,这与经济学中的丰收悖论是相反的。原因在于非粮价因素的影响,它导致需求曲线相对位置移动幅度超过了供给曲线的移动,粮价因此上升。需求缺乏价格弹性是丰收悖论发生的必要条件,另一必要条件是与供给曲线相比,需求曲线位置移动的幅度较小。政府采取的四项补贴政策,遏制了丰收悖论的发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泽鑫 史清华
随着财政支农占总投入比例不断上升,相对份额波动下滑,厘清财政支农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舒尔茨农业理论和粮食产量视角,利用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采用VAR、固定效应和SUR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农对粮食增产的影响以及增产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农与粮食产量在长期存在一定相关性,若农户私人资本投入和财政支农每增加1%,则中国粮食产量将分别增加0.315%和0.094%,相对农户私人资本投入,财政支农效应稍弱。在财政支农各细项费用中,农村综合改革有利于粮食保产增产,但其占财政支农比例较低;补贴补助、行政管理费用和科技投入对粮食增产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行政管理费用来说,相比扩大其规模,提高行政运行效率更加重要。因此,从粮食保产增产的角度,提出持续扩大财政支农规模、重视行政管理费用与农业补贴的投入、适当控制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鸿新
“粮食丰产不丰收”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张鸿新(江苏省盐都县委办公室)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形势下,1997年夏粮又获丰产,目前在农村几乎看不到丰产后的喜悦,更多的是对丰产不丰收的抱怨和叹息,由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重视。一是丰产不丰收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双进
中央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10年下发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使我国粮食生产呈现出"九连增"的良好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闵锐 胡卓辉 吴清华
粮食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石,而与其相关的适度财政支持可以兼顾公共财政资金有效利用、国家安全战略实施。结合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基于2006-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支持对水稻总产量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支持能够促进水稻总产量增长,但这种增产效应存在时滞;财政支持对水稻增产的中介效应主要通过扩大区域水稻生产规模实现;财政支持的增产效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导致水稻生产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趋势。鉴于水稻生产的空间异质性,从是否为粮食主产区来看,财政支持的增产效应在粮食主产区更显著;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增产效应在东北地区更显著。因此,需要保持对粮食生产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经营的规模化、效益化、可持续化的良性循环,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负向抑制作用,增量资金向包括东北地区的主产区倾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闵锐 胡卓辉 吴清华
粮食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石,而与其相关的适度财政支持可以兼顾公共财政资金有效利用、国家安全战略实施。结合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基于2006-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支持对水稻总产量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支持能够促进水稻总产量增长,但这种增产效应存在时滞;财政支持对水稻增产的中介效应主要通过扩大区域水稻生产规模实现;财政支持的增产效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导致水稻生产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趋势。鉴于水稻生产的空间异质性,从是否为粮食主产区来看,财政支持的增产效应在粮食主产区更显著;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增产效应在东北地区更显著。因此,需要保持对粮食生产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经营的规模化、效益化、可持续化的良性循环,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负向抑制作用,增量资金向包括东北地区的主产区倾斜。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普亮
基于1996年~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财政农业支出对粮食产量的总体效应和结构效应,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促进了粮食增产,但这种促进效应总体上比较微弱,而且在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之间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同时,不同类型的财政农业支出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尽一致,其中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成为推动粮食增产的积极因素,而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对粮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调整财政农业支出结构、提升财政农业资金使用效率是实现粮食增产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财政农业支出 粮食增产 双向固定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毕金泉 李文娟
应重视农民粮食丰收后的隐忧毕金泉李文娟(河北省丰润县人民银行)农民粮食增产却造成粮食的更大浪费,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据笔者调查了解,随着1997年的夏粮丰收,农民反而又添新愁,余粮添新粮户均2000—3000公斤的粮食很难保管,虫蚀、鼠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袁庆芳
粮食丰收后出现的问题袁庆芳(河北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一)粮价一路下滑,影响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1996年,河北省粮食产量首次突破225亿公斤,达到229亿公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1997年夏粮生产又创新高,达到128.5亿公斤。但在喜庆丰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洪涛
我国粮食丰收后要做到六个联动洪涛(北京商学院)我国1993年粮食丰收,1994年略有减产,1995年、1996年连续两年粮食丰收,两年增产粮食455亿公斤,1997年夏粮又获丰收,总产可达1293.5亿公斤,比1996年增产107.5亿公斤,全年粮食...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党夏宁
我国耕地数量和质量持续下降,过度依赖化肥提高粮食单产的耕作方式已经使得粮食边际产出率呈下降趋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是实现粮食增产的现实选择。本文论证了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的促进机理,选用1991-2008年统计数据实证分析和测算了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的促进作用,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得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进步 粮食增产 粮食单产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顾海芸 於海滨
今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粮食产量连续八年增产。这意味着我国粮食生产将跨过恢复性增长期,进入稳定期,其意义深远。成就来之不易,且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功不可没。粮食增产耕地保护功不可没八年来,国家为了加强耕地保护,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密集程度前所未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维宸
根据农业部调查及主要产粮大省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1.1万亿斤,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已成定局,单产和总产都将再创历史新高。喜讯令人倍感耕地保护责任之重,同时也印证了土地整治之功。土地整治是保护耕地和确保粮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文小才 杨淑燕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粮食主产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主体,承担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保护粮食主产区的根本利益,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本文基于河南省2005-2019年粮食生产和财政补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EDA模型),对河南省粮食补偿效率进行评价,结合2015-2019年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河南省粮食补偿效果。研究表明:河南省粮食补偿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现象,在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效率上有提升空间;粮食补偿政策在增加农民收入、补偿种粮成本以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得到认可。提出要协调中央政府、产销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建立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利益补偿机制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