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2)
- 2023(6133)
- 2022(5485)
- 2021(5130)
- 2020(4513)
- 2019(10728)
- 2018(10740)
- 2017(20613)
- 2016(11686)
- 2015(13612)
- 2014(14192)
- 2013(14018)
- 2012(13433)
- 2011(12182)
- 2010(12573)
- 2009(11623)
- 2008(12032)
- 2007(11307)
- 2006(9596)
- 2005(8748)
- 学科
- 济(49812)
- 经济(49763)
- 管理(31967)
- 业(29917)
- 方法(24388)
- 企(23620)
- 企业(23620)
- 数学(21496)
- 数学方法(21298)
- 农(14087)
- 财(13127)
- 中国(12323)
- 学(11631)
- 地方(9823)
- 贸(9765)
- 贸易(9760)
- 制(9575)
- 易(9447)
- 业经(9299)
- 农业(9200)
- 理论(8498)
- 务(8234)
- 财务(8211)
- 财务管理(8176)
- 和(8008)
- 银(7937)
- 银行(7908)
- 企业财务(7645)
- 行(7461)
- 融(7268)
- 机构
- 学院(173974)
- 大学(173523)
- 济(69107)
- 经济(67394)
- 管理(62631)
- 研究(57937)
- 理学(52968)
- 理学院(52318)
- 管理学(51285)
- 管理学院(50955)
- 中国(44582)
- 京(37313)
- 科学(37071)
- 财(32737)
- 农(32549)
- 所(30953)
- 江(28611)
- 研究所(27856)
- 中心(27643)
- 业大(27196)
- 农业(25807)
- 财经(25704)
- 北京(23775)
- 范(23608)
- 师范(23350)
- 经(23060)
- 州(22657)
- 经济学(21604)
- 院(20329)
- 技术(19823)
- 基金
- 项目(107743)
- 科学(82216)
- 研究(79093)
- 基金(75014)
- 家(65296)
- 国家(64716)
- 科学基金(53826)
- 社会(46968)
- 社会科(44280)
- 社会科学(44263)
- 省(43399)
- 基金项目(39806)
- 教育(37654)
- 划(36282)
- 自然(34810)
- 编号(34235)
- 自然科(33919)
- 自然科学(33907)
- 自然科学基金(33288)
- 资助(31787)
- 成果(28562)
- 重点(24587)
- 部(23897)
- 课题(23841)
- 发(23335)
- 创(21756)
- 科研(20967)
- 大学(20718)
- 性(20395)
- 创新(20343)
共检索到262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詹利敏
丰子恺与朱光潜作为同时代的文艺理论家,他们在文艺领域都有所建树,但其文艺观却有区别。其主要原因是两人文艺观建立的途径不同。丰子恺的诗画交流观更多地彰显出诗画联袂的共性与个性,而朱光潜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对诗画性质的研究。虽然两人的文艺理论都凸显了诗画交流的互动性,但他们的侧重却有很大的差异,尤其在表现领域和诗画传达方面,丰子恺的诗画交流观用绘画来阐释诗境,而朱光潜的诗画交流观则用美学观点看诗画结合。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詹利敏
《绘画与文学》是丰子恺唯一一部理论专著,他从文学中的远近法、文学的写生、绘画与文学、中国画与远近法等方面全面探讨了绘画与文学的关系,这本书所体现的不仅仅是诗画的贯通,更主要的是集中了丰子恺对中西画法的研究与创新,这不仅对我们认识丰子恺的诗画比较观提供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我们认识"子恺漫画"的民族性和大众性的艺术特色以及中国画的创作与鉴赏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吴东辰
在图书装帧史上,丰子恺先生虽不为家,但可谓先行者。他的装帧设计有着独特的 艺术风格和感染力,本文就其漫画特征、诗情画意、书法篆刻功底和音乐的熏陶四个方面论 述其装帧设计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丰子恺 图书装帧 特色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帅
邹元标身兼多重身份,既是东林党魁、晚明清流领袖,又是阳明三传弟子之中的翘楚、江右王门的代表人物。嘉靖末至万历年间,正是明代诗坛复古思潮消退、以“性灵”论诗之风初兴之时,邹元标学古而不袭古,其诗学批评重点针对复古派剿袭模拟的弊习,论诗则兼具“性情”“性灵”之说,突出表现为对个人情感的关注。在晚明以“复古—性灵”为主流的诗坛中,邹元标的诗学观无疑具有独特的过渡性特征。
关键词:
邹元标 复古 性灵 诗学观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圣传
抗战大后方的诗论建构大体存在诗人、学者和革命家三条路径并交织形成各具典范性的诗学模式。这其中,艾青、朱光潜与黄药眠尤具典范意义。在欧洲现代派诗歌影响下,艾青凭诗人的经验对诗美、诗的形象、散文美及象征、联想等语言问题进行诗性传达,在以诗论诗中率先建构起感性诗学的诗论模式。朱光潜以学者的态度在中西互证中对意象、情趣、格律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探讨,在以理论诗中建构起理性诗学的诗论模式。久经马克思主义洗礼的革命理论家黄药眠则以时代论诗,关注文艺政治关系、诗人的战斗性并倡导诗的精神形式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在介入现实中建构起政治诗学的诗论模式。在诗学与政治间,这三种诗论模式与威廉·燕卜荪为代表的英美新批评在大后方形成理论呼应,不仅填补了战时本土诗论的空缺,构建起中国自主的诗论话语体系,还清晰凸显出抗战大后方诗论建构的形成、演变及其内外缘由。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蔚萍
唐代音乐诗以音乐为审美对象,艺术地再现了唐音的曼妙,以及诗人听乐时丰富的心理感受。唐代音乐诗通过诸般艺术手法,如以声拟声、以形摹声、侧面烘托以及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将乐声给予人们的复杂感受,形象地描摹出来。在为后人提供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的同时,唐代音乐诗以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永恒的经典。
关键词:
唐代 音乐诗 特点 艺术手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温敦
《诗经》语言精练形象,风格高雅,且多为四言诗句,经历代广泛传播,许多习用的语句已转化为成语。《诗经》中的成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其中有不少属于婚恋成语。透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先秦时期人们的婚恋观念、社会的婚恋习俗以及婚庆礼仪。
关键词:
《诗经》 婚恋成语 婚恋观 婚俗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英武,郝淑媛
古代中韩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对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娱乐乃至日常习俗等各领域,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很多相似的文化传统。在今后的文化交流中,中韩两国既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要相互尊重对方国家的独特性,扩大双方的共同性。
关键词:
古代 中韩 文化交流 实绩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毅
曾先后在奎章阁担任过侍书学士、鉴书博士的虞集和柯九思,是元代馆阁文臣中引领文艺风尚的领袖人物,其书画鉴赏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他们及其同僚的题画诗,多以唐宋和本朝著名画家的作品为品评对象,尤以赵孟、高克恭的高尚士夫画为创作楷模。如果说当时馆阁文人对"法度"的重视,主要涉及诗歌的雅正体制和书学的法规理则,那么他们对"古雅"的追求则更多反映在题画诗和墨竹画的创作里。"古雅"是能表现温柔敦厚性情和淡定从容心境的美,一种得古人意趣的冲淡萧散、天真烂漫的风雅兴致。它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即作品的萧散气韵、作者的高古
关键词:
奎章阁 馆阁文臣 诗画 古雅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许惠龙 梁钧平
本文针对组织内存在的圈子现象,把领导一部属交换质量不同的部属分为三个类别:外人圈子、熟人圈子、自己人圈子,讨论了领导与三个圈子部属之间的关系性质、交往法则以及不同圈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
圈子 领导-部属交换 关系类型 交往法则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储朝晖
孔子是有“心”的 ,但在偏视的实证心理学眼里 ,孔子之“心”一直被迷蒙着。在重构的大心理学视野中 ,原本的孔子之“心”被发现了 ,它在实证心理学没有耕耘的另一块领地里早已建起了内涵知性、德性、悟性、志性的独特架构。明晰和修复它 ,不只推动心理学的发展 ,更是在中国本土文化基础上发展教育事业所迫切要求的。
关键词:
孔子 心 探析 修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晓慧
李贺对贵族生活的渴望是在危机四伏却又崇尚享乐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展开的。他仕途偃蹇,贫病交加却秉性高傲,在极度的渴望与绝望中补偿情绪便幻化而出,主要表现在对贵族生活的强烈向往,对爱情的狂热渴望,对仙界的无比欣羡。这些"憧憬诗"是用美好的想象作精神补偿,为其苦涩的心灵寻找暂时的乐园,从而弥补在现实中的巨大缺失。
关键词:
李贺 憧憬诗 精神补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早娟
盛唐大诗人王维的诗歌受佛教思想影响极为明显,佛教思想中的世界观、心性论及禅定思想从三个层面深刻影响了王维的诗歌。佛教世界观对王维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对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形成了王维诗歌中灵动跳跃的诗意;其二,色空思想影响了王维对生命、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因而这些内容在王维笔下往往采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表现。佛教心性论中"境随心转"的思想对王维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产生了极大影响。佛教禅定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作品中体物敏锐入微,识理透彻无碍这一点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源
Edith Sitwell是20世纪英国重要的现代主义女诗人。她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深谙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深度摧毁。当时的文学界普遍存在悲观厌世情绪,而Edith Sitwell的作品,如《雨还在下》(Still Falls the Rain)和《祈祷》(Invocation)一反这种消极厌世情绪,乐观清新。以Edith Sitwell写于二战后期的《祈祷》这首诗为研究对象,从两个方面探析诗歌的积极乐观主义精神主题。首先,从该作品的拟题方面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体现乐观主题;其次,从该作品的内容方面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