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92)
2023(10176)
2022(9259)
2021(9002)
2020(7518)
2019(17605)
2018(17440)
2017(33582)
2016(18878)
2015(21772)
2014(22182)
2013(21512)
2012(19953)
2011(17797)
2010(17790)
2009(15979)
2008(15586)
2007(13578)
2006(11902)
2005(10277)
作者
(53812)
(44375)
(44167)
(42127)
(28444)
(21421)
(20228)
(17705)
(17002)
(16053)
(15475)
(14808)
(14031)
(13919)
(13666)
(13662)
(13641)
(13331)
(12677)
(12580)
(11128)
(11010)
(10814)
(10116)
(10105)
(9933)
(9919)
(9820)
(9026)
(8858)
学科
(69450)
经济(69366)
管理(53332)
(49243)
(42071)
企业(42071)
方法(33712)
数学(28658)
数学方法(28213)
中国(18181)
(18158)
(17054)
(16713)
理论(15536)
业经(15354)
地方(14095)
技术(12540)
教育(12453)
(12201)
(12191)
(12121)
贸易(12115)
农业(11993)
(11746)
(11293)
财务(11228)
财务管理(11207)
环境(10770)
企业财务(10612)
教学(10252)
机构
学院(265892)
大学(262159)
管理(104244)
(95153)
经济(92753)
理学(90542)
理学院(89523)
管理学(87767)
管理学院(87323)
研究(84283)
中国(60332)
(56707)
科学(54833)
(43518)
(42673)
(40191)
业大(39657)
研究所(38982)
(38541)
中心(38036)
(37189)
师范(36849)
北京(35889)
财经(35385)
技术(34594)
(32168)
(32081)
农业(31529)
(30426)
师范大学(29715)
基金
项目(181000)
科学(140887)
研究(135839)
基金(127436)
(110200)
国家(109211)
科学基金(93608)
社会(80488)
社会科(75965)
社会科学(75943)
(72724)
基金项目(68372)
教育(65525)
自然(61753)
(60953)
自然科(60296)
自然科学(60284)
自然科学基金(59166)
编号(58634)
资助(53353)
成果(47947)
课题(41088)
重点(40492)
(39555)
(37783)
(37361)
项目编号(35709)
创新(34535)
科研(34285)
大学(34157)
期刊
(103801)
经济(103801)
研究(76335)
中国(50419)
教育(42733)
学报(42311)
科学(38344)
管理(37635)
(36346)
(32157)
大学(31995)
学学(29645)
技术(27194)
农业(25733)
(18804)
金融(18804)
业经(16747)
财经(16644)
图书(16370)
经济研究(15395)
(14073)
职业(13871)
理论(13629)
问题(13421)
科技(12903)
实践(12723)
(12723)
(12701)
技术经济(12341)
(12176)
共检索到379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育锋  
基于黑格尔"概念在先"理论与课程概念内涵,中高职课程衔接课程概念内涵应该包括教学内容与学习进程两个方面,这是在对中高职课程衔接所面临的问题及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这种选择,决定了构建衔接的中高职课程体系的理论依据应该包括不同层级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不同等级的教育资格要求,以及灵活的教学制度三个方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在《江苏高教》2013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中高职课程形成的路径、展开的逻辑、课程分段的处理以及课程任务的分担四大问题。就课程形成的路径而言,目前许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按对照式或下延式路径展开。这两种设计路径不能满足中高职衔接最为重要的目的,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霍骁象  赵哲  许俊峰  
本文在对部分中高职院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策划。把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起来的目的是打破目前职业教育间的屏障,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降低教育资源的消耗,提高各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该问题的本质既不是如何推进局部办学实体之间的衔接,也不仅仅是如何使高职教育体现出相对于中职教育的高等性,而是如何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应在思维模式上突破当前的"定位说"之争,采用课程论的思维模式,从对具体课程内容的分析出发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明确定位及衔接。在方法上,则应采取从职业岗位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的逐层推进技术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兴洲  耿悦  
目前,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应对职业教育外部改革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而课程衔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课程链"的建构是对课程衔接实践理念指导的初步探索。以德、美两国为代表的国际背景为基础,从"课程链"的内涵、意义、建构的具体要求以及保障等四个方面来阐释,强调课程衔接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突出衔接的灵活性、人本性与规律性等特征,在国家政策、优质师资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下,以课程衔接推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平  陈文香  
文化基础课程脱节、专业理论课程重复、专业技能(实习)课程倒挂等现象是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课程开发没有摆脱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三段式"课程模式,没有兼顾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以及课程衔接缺乏有效的基础和手段。借鉴澳大利亚培训包体系的经验,为实现中高职课程的和谐衔接,我国可采取如下措施:课程开发打破"三段式"课程模式;建立学分制和弹性选课制,兼顾不同生源素质;构建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琳佳  芦京昌  
尽管中高职衔接的模式有多种,但课程衔接始终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实践证明:模块化课程比较适用于中高职的课程衔接。即由中职、高职和企业相关专家共同开发、设计,适用于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贯通模块系统。其中,中职和高职模块均可层层分级,形成不同的子模块。各模块相对独立,又可避免重复和遗漏,组成中高职交互和递进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训系统。只有从理念和做法上进行模块化课程贯通的系统性改革,才能真正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育锋  周凤华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本研究就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一些基本问题抽样调查了一部分中职生、高职生、中职校、高职校以及高职教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建立健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提供现实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健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它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人的提高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决定的。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课程标准厘定不清、课程内容重复严重、课程结构因循陈规、课程教材一仍旧律等问题,文章提出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计划,准确定位和整合课程内容,重构课程结构,整合创新教材编写的应对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国民  王玉欣  
中高职衔接问题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其核心是课程的衔接。在实践过程中,不同形式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对课程整体优化,探索不同的优化路径。我校积极探索的三种中高职衔接,其课程衔接也各具特点。在"岗位导向,双证融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职课程(中职校)→高职基础辅修课程(中职校)→高职专业课程(高职校)"的课程融通以及"对接国外职业能力标准"的五年一贯制课程设计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佩燕  
中高职衔接既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文章对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措施,包括制定有利于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制度、建立多元参与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沟通平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凤华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文章抽样调查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师、学生,通过这些主体的诉求,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不同主体从各自的立场,提出了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具体建议,为我国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提供了现实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旭军  张爱国  李丹  
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基于胜任力的视角,促进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准确定位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重构课程结构,实现衔接创新;开展中高职教学活动交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温福军  郭海龙  刘越琪  孟国强  
针对中高职汽车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中出现问题,根据珠三角岗位能力调研对中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将汽车的职业能力分为6个等级,从经验能力到策略能力,对中高职培养的职业能力及目标进行界定,以中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模块接口为基础,构建中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衔接体系架构、课程标准开发流程和课程领域内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荀莉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问题,是实现中高职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文章对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以明确研究重点,发现主要问题,促使其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