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65)
- 2023(2926)
- 2022(2362)
- 2021(2331)
- 2020(1594)
- 2019(3642)
- 2018(3222)
- 2017(5463)
- 2016(3285)
- 2015(3912)
- 2014(4221)
- 2013(3605)
- 2012(3213)
- 2011(2747)
- 2010(2711)
- 2009(2145)
- 2008(1805)
- 2007(1508)
- 2006(1260)
- 2005(1069)
- 学科
- 济(8885)
- 经济(8876)
- 管理(6787)
- 业(5330)
- 中国(3998)
- 农(3972)
- 企(3854)
- 企业(3854)
- 教学(3812)
- 理论(3529)
- 教育(3275)
- 学校(3186)
- 业经(3011)
- 技术(2888)
- 农业(2875)
- 学法(2804)
- 教学法(2804)
- 学理(2550)
- 学理论(2550)
- 地方(2458)
- 方法(2436)
- 高等(2025)
- 数学(2009)
- 数学方法(1955)
- 职业(1916)
- 发(1891)
- 思想(1860)
- 政治(1857)
- 职业技术(1844)
- 思想政治(1789)
- 机构
- 学院(43941)
- 大学(32941)
- 职业(14837)
- 技术(12678)
- 济(12168)
- 研究(12033)
- 经济(11773)
- 管理(11589)
- 职业技术(10902)
- 技术学院(10715)
- 理学(9703)
- 理学院(9595)
- 管理学(9292)
- 管理学院(9226)
- 中国(8422)
- 科学(7332)
- 江(7228)
- 京(7036)
- 州(6336)
- 范(6186)
- 师范(6133)
- 财(5948)
- 所(5772)
- 中心(5480)
- 教育(5307)
- 研究所(5137)
- 农(4732)
- 业大(4711)
- 院(4709)
- 师范大学(4624)
共检索到62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子舟
中高职衔接属于我国教育体制顶层设计的范畴,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中高职衔接的应然性入手,分析其出发点是向职业教育的理想回归;再进行实然性分析,探讨中高职衔接面临管理体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升学政策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高职衔接理想与现实之困的可行路径,包括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区域化、中高职院校之间的集团化、区分中职学校功能的分类施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教改革 中高职衔接 可行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建东 桂德怀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探讨中高职衔接的现实基础和有效路径是推进中高职衔接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从产业—人才—专业的视角来看,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接的制造业面广量大但实力不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转型发展的诉求。同时,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普遍短缺,对高学历、高水平人才需求明显增加。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制订"十环节十重点"的研究方案,构建"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创新"六双四协"的顶岗实习衔接机制,可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有机衔接提供积极的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祝成林
现代学徒制具有跨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功能,对深化中高职内涵衔接、提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分析DACUM、KOMET以及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制度,现代学徒制推进中高职衔接的目标与内容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具体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得由新手成长为专家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鼓励学生养成具有专家潜质的职业素养。在现代学徒制推进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可以围绕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合作机制等核心问题,设计具体的实施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关剑 王玲启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作为示范职教园区,在中高职衔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基于此,文章梳理了海河教育园区中高职衔接的相关政策支持,介绍了海河教育园区中高职衔接对口招生、"3+2"分段贯通、五年一贯制、自主招生、技能大赛保送等主要模式,认为海河教育园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中高职衔接在专业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衔接、师资等方面尚存在问题,应进一步科学规范地进行专业衔接,开发职业标准,促进人才培养目标衔接,构建体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衔接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海河教育园区 中高职衔接 技术技能型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丽波 王丹
荷兰政府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帮助学生向更高一级的教育水平过渡,提出了建立持续学习路径。持续学习路径旨在建立一个连续、顺畅的教育教学体系,缩短学生受教育年限,降低教育成本。文章通过分析持续学习路径的典型案例——"绿色学校",了解绿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以期对促进我国中高职衔接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持续学习路径 荷兰 绿色学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绪军 王敦 周旺
应然的教育状态跨越至实然的教学状态是一种内生性的教育发展表征。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生性的核心指标、教学模式衔接内部结构性错位、多元治理结构中多元主体治理复位等三个层次的内生性诉求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中高职衔接中政府、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企业等各利益主体的辩证关系。并以各主体利益博弈和融合域为逻辑基点,确立了构建中高职衔接多元治理的路径框架,包括做好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教育资源分配;加强内在衔接要素的对接、构建衔接实施平台;鼓励企业实施主体介入、多层次参与衔接项目;以教学模式衔接为内核,规范各要素结构性标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芦京昌
本文就浙江省中高职衔接工作在操作层面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从选拔方式、课程衔接、提前介入、工具课和技能课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完善选拔比例、加强课程衔接、高职提前介入、抓好工具课和技能课等改革建议。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改革 协作 探讨 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在《江苏高教》2013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中高职课程形成的路径、展开的逻辑、课程分段的处理以及课程任务的分担四大问题。就课程形成的路径而言,目前许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按对照式或下延式路径展开。这两种设计路径不能满足中高职衔接最为重要的目的,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兴洲 耿悦
目前,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应对职业教育外部改革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而课程衔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课程链"的建构是对课程衔接实践理念指导的初步探索。以德、美两国为代表的国际背景为基础,从"课程链"的内涵、意义、建构的具体要求以及保障等四个方面来阐释,强调课程衔接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突出衔接的灵活性、人本性与规律性等特征,在国家政策、优质师资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下,以课程衔接推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课程链” 建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春林
"十三五"期间,新的发展形势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着力完善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意义重大。当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办学特色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育衔接存在脱节,师资交流浅且经验不足等四个方面问题。针对中高职衔接失调特征,应在以下方面着力突破:建立中高职衔接保障运行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衔接;加强师资建设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该问题的本质既不是如何推进局部办学实体之间的衔接,也不仅仅是如何使高职教育体现出相对于中职教育的高等性,而是如何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应在思维模式上突破当前的"定位说"之争,采用课程论的思维模式,从对具体课程内容的分析出发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明确定位及衔接。在方法上,则应采取从职业岗位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的逐层推进技术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 课程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振元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由来已久,但是在长期的教育发展现实中却举步维艰。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根本的原因在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而围绕体制制约又盘结着课程不衔接、专业不匹配、学制不融合等多重制约因素。2015年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定的"全面实现中高职衔接"之年,长期形成的困局必须破解,而破解这一困局需要树立系统思维,从长计议、精细安排,以体制改革创新为抓手,课程衔接、专业匹配、学制融合等多重要素协同推进,注重调动中职和高职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合力攻关,努力将写在纸面上的美好愿景变为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成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松林 纪昌峰 叶晓星
对中高职衔接办学管理的研究表明:中高职衔接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的有效性低,学生管理是薄弱环节;五年专缺乏分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技能发展目标;五年专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重复率低,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中高职衔接必须从中高职接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出发,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职责,建立衔接办学的退出机制,建立课程与教学衔接机制,加强监督评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职教育 中高职衔接 案例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丽
在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由于生源渠道多元化,学生素质差异化,传统的高中后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手段与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现状及发展的需求。根据中高职衔接具体实施情况,从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系统分析和顶层设计,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开展真实评价,强化管理创新和文化引领,这是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