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78)
2023(3759)
2022(3361)
2021(3191)
2020(2635)
2019(6100)
2018(5928)
2017(10427)
2016(6414)
2015(7723)
2014(8259)
2013(7625)
2012(7150)
2011(6500)
2010(6617)
2009(5622)
2008(5527)
2007(5228)
2006(4686)
2005(4321)
作者
(19957)
(16193)
(16147)
(15383)
(10405)
(8001)
(7480)
(6421)
(6353)
(6330)
(5663)
(5583)
(5570)
(5408)
(5289)
(5225)
(5175)
(4949)
(4927)
(4828)
(4262)
(4249)
(4121)
(4046)
(4036)
(3910)
(3672)
(3577)
(3524)
(3436)
学科
(17840)
经济(17807)
管理(15770)
(12883)
(10841)
企业(10841)
理论(6764)
中国(6492)
方法(6339)
(6247)
教学(6199)
(5713)
(5639)
教育(5436)
(4843)
数学(4804)
数学方法(4676)
业经(4563)
学法(4274)
教学法(4274)
技术(4196)
学校(3935)
地方(3934)
农业(3725)
学理(3684)
学理论(3684)
(3574)
贸易(3570)
(3547)
财务(3537)
机构
学院(89803)
大学(81242)
研究(31036)
(26017)
经济(25061)
管理(24756)
中国(23370)
科学(21713)
理学(19578)
技术(19554)
(19374)
理学院(19278)
管理学(18667)
管理学院(18538)
(18481)
职业(18046)
(17763)
(17240)
研究所(15778)
农业(14757)
业大(14224)
技术学院(14134)
(14088)
中心(14083)
(14060)
职业技术(13099)
(12601)
(12411)
北京(12352)
师范(12147)
基金
项目(52347)
研究(40131)
科学(38576)
基金(32321)
(29501)
国家(29170)
(24219)
科学基金(23058)
教育(22073)
(20142)
编号(19774)
社会(19565)
社会科(18126)
社会科学(18119)
成果(16393)
基金项目(16382)
自然(16065)
课题(15946)
自然科(15635)
自然科学(15626)
自然科学基金(15341)
资助(14651)
(13737)
重点(13129)
(11729)
(10936)
(10881)
项目编号(10861)
(10543)
计划(10416)
期刊
(35196)
经济(35196)
中国(25920)
研究(25881)
教育(22873)
学报(17939)
(16691)
科学(13883)
大学(12731)
(12373)
技术(12279)
学学(11558)
职业(11135)
农业(11116)
管理(10635)
(7658)
金融(7658)
技术教育(7282)
职业技术(7282)
职业技术教育(7282)
图书(7058)
(6617)
论坛(6617)
(6040)
业经(5900)
书馆(5369)
图书馆(5369)
经济研究(5218)
(5054)
财经(4943)
共检索到146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金英  
加快推进中高职衔接和协调发展,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本文结合杭州的实践,在重点分析就业与升学、层次与规格、直通升学与构建立交桥关系的基础上,从实现"谋篇与布局"、"接口与通道"需关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建东  桂德怀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探讨中高职衔接的现实基础和有效路径是推进中高职衔接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从产业—人才—专业的视角来看,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接的制造业面广量大但实力不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转型发展的诉求。同时,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普遍短缺,对高学历、高水平人才需求明显增加。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制订"十环节十重点"的研究方案,构建"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创新"六双四协"的顶岗实习衔接机制,可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有机衔接提供积极的探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祝海英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长春市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动画后期合成与特效制作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整合与实施的实践性做法做出了全面总结,为中高职衔接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和平  胡军  曾理  
构建职教集团的目的主要在于共享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如何实现职教集团内部的中高职衔接,是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关键。从构建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的职教集团的诉求与可能出发,提出了构建职教集团的思路与尝试,并阐述了集团化下在三峡库区进行中高职衔接的改革与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雪松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模式越来越成为职业院校的首选。然而,尚不完备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制约了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做好团队建设、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研制等环节的工作,以保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完备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廷发  谢丽娜  杨易昆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和万州职教中心及12所中职学校在2010年初签署协议,成立库区职教集团,积极从内涵上探索中高职衔接的合作办学模式。就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中专业建设的现状、思路和已经开展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龙洋  
"3+2"中高职衔接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课程体系设计则是"3+2"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本文结合开展"3+2"中高职衔接改革实验的实际经验,从课程体系衔接的工作基础、基本原则和衔接要点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3+2"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衔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桂萍  宋烨  
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针对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主要存在的问题,从中高职电子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或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工作岗位出发,理清典型工作任务,使中高职电子专业培养规格更加明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对中高职衔接电子类专业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汤光伟  
目前,我国中职升高职以纸笔考试为主,缺乏直接升学的通道,制约了中高职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建立中职生综合素质评价升学、中高职贯通培养、保送升学等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进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基础前提。尽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但调查发现,中高职衔接至今还存在着社会重视不够、办学条件差、生源不足、学生基础差、生存压力过大、衔接意识差、办学理念难提升、招生制度改革难突破、利益均衡问题难协调、办学基础条件难统一等诸多现实问题。推进中高职衔接工作,一要解决认识观念、体制机制、政府政策支持的问题;二要着力解决统筹推进、基础缺失和支持保障的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和平  胡军  曾理  
构建职教集团的目的主要在于共享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如何实现职教集团内部的中高职衔接,是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关键。文章从构建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的职教集团的诉求与可能出发,提出了构建职教集团的思路与尝试,并阐述了集团化下在三峡库区进行中高职衔接的改革与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璐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如何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在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方面,浙江省建设职教集团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以集团平台为依托、以专业发展为纽带,着力推进中高职衔接组织一体化、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学团队一体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芦京昌  
本文就浙江省中高职衔接工作在操作层面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从选拔方式、课程衔接、提前介入、工具课和技能课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完善选拔比例、加强课程衔接、高职提前介入、抓好工具课和技能课等改革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在《江苏高教》2013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中高职课程形成的路径、展开的逻辑、课程分段的处理以及课程任务的分担四大问题。就课程形成的路径而言,目前许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按对照式或下延式路径展开。这两种设计路径不能满足中高职衔接最为重要的目的,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兴洲  耿悦  
目前,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应对职业教育外部改革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而课程衔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课程链"的建构是对课程衔接实践理念指导的初步探索。以德、美两国为代表的国际背景为基础,从"课程链"的内涵、意义、建构的具体要求以及保障等四个方面来阐释,强调课程衔接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突出衔接的灵活性、人本性与规律性等特征,在国家政策、优质师资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下,以课程衔接推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