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37)
2023(4907)
2022(4279)
2021(4061)
2020(3307)
2019(7537)
2018(7010)
2017(13622)
2016(7803)
2015(8900)
2014(9025)
2013(8464)
2012(8048)
2011(7239)
2010(7701)
2009(6761)
2008(6517)
2007(6066)
2006(5647)
2005(5219)
作者
(20051)
(16669)
(16496)
(15944)
(10887)
(7773)
(7561)
(6430)
(6354)
(6304)
(5640)
(5458)
(5450)
(5436)
(5362)
(5177)
(5017)
(4962)
(4814)
(4762)
(4349)
(4064)
(4009)
(3911)
(3857)
(3830)
(3774)
(3738)
(3337)
(3328)
学科
(26013)
经济(25976)
(24055)
管理(22930)
(19150)
企业(19150)
(11133)
(9508)
中国(9146)
(8431)
农业(7487)
方法(7303)
(6985)
贸易(6981)
业经(6912)
(6864)
地方(6854)
(6586)
技术(6147)
理论(6071)
数学(5896)
数学方法(5748)
及其(5727)
政策(5582)
(5302)
银行(5298)
(5124)
(5040)
方针(4972)
(4871)
机构
学院(109550)
大学(97626)
(43810)
经济(42695)
管理(39302)
研究(36256)
理学(32633)
理学院(32291)
管理学(31860)
管理学院(31632)
中国(28015)
(22398)
(20738)
科学(19183)
职业(18961)
(18627)
技术(17994)
(17661)
财经(16577)
中心(16558)
研究所(15494)
(15173)
(14947)
(14496)
师范(14418)
(13837)
职业技术(13605)
技术学院(13524)
(13317)
北京(13309)
基金
项目(63274)
研究(54582)
科学(50297)
基金(42602)
(35201)
国家(34794)
社会(31925)
社会科(30132)
社会科学(30128)
科学基金(29969)
教育(27666)
(26989)
编号(26035)
(21970)
成果(21895)
基金项目(21240)
课题(19535)
资助(17899)
自然(17329)
(17243)
自然科(16897)
自然科学(16894)
自然科学基金(16614)
(15474)
(14970)
项目编号(14701)
重点(14664)
规划(14284)
(14140)
(13530)
期刊
(54999)
经济(54999)
研究(34408)
中国(25112)
教育(21804)
(16340)
管理(16177)
(13866)
(13845)
金融(13845)
技术(13304)
科学(11332)
职业(11165)
学报(9763)
业经(9677)
农业(9190)
经济研究(8594)
大学(8311)
(8169)
论坛(8169)
财经(7954)
学学(7666)
(7078)
技术教育(7013)
职业技术(7013)
职业技术教育(7013)
(6850)
问题(6746)
国际(6486)
现代(5472)
共检索到173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厚望  
随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推进,中高职衔接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但当前中高职衔接仍存在延伸通道受限、衔接功利性较强、缺乏操作细则等问题,需要从定位、顶层设计、课程衔接、更新专业目录等方面进行推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辉  王海亮  
在我国,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高职衔接问题一直没有绕开社会政策导向、市场人才供求关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自身演变这三条历史逻辑的控制。以历史逻辑为视角,中高职衔接正处于中高职吸引力"被不足"、中高职高端发展受限和职业教育体系代表性不足的现实困境中。实现超越,需回归职业教育"自然吸引力",拓展"后中高职衔接阶段"发展空间,丰富中高职关系内涵,满足终身学习社会的多种预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戴飞  徐云青  
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地与中职教育相衔接,这不仅是中、高职教育本身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浙江省五年制中高职衔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扩大衔接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衔接过程的监管,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以促进衔接工作顺利开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春林  
"十三五"期间,新的发展形势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着力完善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意义重大。当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办学特色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育衔接存在脱节,师资交流浅且经验不足等四个方面问题。针对中高职衔接失调特征,应在以下方面着力突破:建立中高职衔接保障运行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衔接;加强师资建设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堵有进  
中高职衔接历经数年试点,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试点项目的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相关院校参与试点的积极性有待提升、衔接课程体系有待完善、转段升学考核有待改进、相关衔接机制有待建立等。为破解这些问题,要加大项目宣传力度,激发院校内在动力,建立衔接课程体系,明确升学转段标准,构建政府支持机制,开展衔接专题研究,以确保中高职衔接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振元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由来已久,但是在长期的教育发展现实中却举步维艰。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根本的原因在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而围绕体制制约又盘结着课程不衔接、专业不匹配、学制不融合等多重制约因素。2015年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定的"全面实现中高职衔接"之年,长期形成的困局必须破解,而破解这一困局需要树立系统思维,从长计议、精细安排,以体制改革创新为抓手,课程衔接、专业匹配、学制融合等多重要素协同推进,注重调动中职和高职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合力攻关,努力将写在纸面上的美好愿景变为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成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汤光伟  
目前,我国中职升高职以纸笔考试为主,缺乏直接升学的通道,制约了中高职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建立中职生综合素质评价升学、中高职贯通培养、保送升学等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卫  赵清艳  
中高职衔接是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实现"三二分段"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高职院校应在政府的统筹管理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高职引领下的中高职的协调发展,不断拓宽内涵式衔接的路径,一体化设计中高职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创新招考制度,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选拔机制,逐步探索"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和运行模式,真正做到"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还要解决衔接上本科层次上移的困境,努力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关剑  王玲启  
不断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意义重大。本文对我国中高职衔接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中高职衔接认识上的误区进行了分析。探索了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关键问题: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生源质量不高;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有待深度合作共赢;中高职教育在多方面表现脱节;中高职师资间缺乏沟通且普遍实践经验不足。最后,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跃东  
江苏省从2012年开始实施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近3年来建设机制不断完善,试点项目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在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实施层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中高职一体化衔接不到位、没有形成高质量课程标准等。要推动中高职衔接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促进中高职衔接项目质量的整体提升,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三个层面齐抓共管,努力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和中高职院校共为主体的管理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甜甜  
中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两大重要部分,两者的有机衔接是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广东省广告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对该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系统设计,分段递进"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评价方案;建立衔接管理制度和中高职师资常态交流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小飞  祝丽霞  崔畅丹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作为省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经过前期的积极探索,第一批学生已经完成中职阶段3年的学习,经过选拔进入高职阶段,通过调研发现在中高职在教学管理的衔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运行制度不完善,因此建议成立中高职发展管理机构对参与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各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建立交流沟通机制、教师对接帮扶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完善升学选拔制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鑫  柳燕  
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纵观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实际情况,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统一、以学制衔接为主的衔接模式、课程衔接体系和专业设置不连贯、技术技能等级衔接不畅通是存在的显要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自社会、政府和学校三个层面。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设定连贯的中高职培养目标、"学制衔接"向"内涵衔接"转变、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等相应的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高职思政课程的衔接有利于建立中高职院校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思政课程"和而不同",通过教学目标因事而化、教学内容因时而进、教学方式因势而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因机而变,可以立体化纾解中高职思政课程的衔接问题,进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建东  桂德怀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探讨中高职衔接的现实基础和有效路径是推进中高职衔接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从产业—人才—专业的视角来看,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接的制造业面广量大但实力不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转型发展的诉求。同时,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普遍短缺,对高学历、高水平人才需求明显增加。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制订"十环节十重点"的研究方案,构建"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创新"六双四协"的顶岗实习衔接机制,可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有机衔接提供积极的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