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0)
2023(9609)
2022(8660)
2021(8342)
2020(6922)
2019(16301)
2018(16189)
2017(30777)
2016(17574)
2015(20198)
2014(20622)
2013(19794)
2012(18041)
2011(16127)
2010(15991)
2009(13778)
2008(13170)
2007(11147)
2006(9587)
2005(8061)
作者
(48869)
(40095)
(39908)
(38019)
(25583)
(19291)
(18174)
(15964)
(15394)
(14478)
(13982)
(13353)
(12635)
(12600)
(12435)
(12385)
(12245)
(12034)
(11381)
(11372)
(10129)
(9995)
(9672)
(9206)
(9177)
(9026)
(9010)
(8897)
(8232)
(8119)
学科
(61238)
经济(61168)
管理(47014)
(43508)
(36587)
企业(36587)
方法(30146)
数学(26027)
数学方法(25692)
(16444)
中国(16350)
理论(14897)
(14545)
(14221)
业经(13627)
地方(12847)
教育(12360)
技术(11706)
教学(11112)
农业(10965)
(10602)
(10278)
贸易(10274)
环境(10016)
(9953)
(9689)
(9670)
财务(9630)
财务管理(9613)
(9141)
机构
学院(239053)
大学(233170)
管理(94293)
(83793)
理学(82333)
经济(81655)
理学院(81411)
管理学(79937)
管理学院(79528)
研究(74774)
中国(51823)
(50107)
科学(48720)
(37240)
(37202)
(37012)
业大(36745)
(34343)
研究所(34329)
中心(33421)
(33417)
师范(33120)
技术(33030)
北京(31499)
财经(30515)
农业(29165)
(28660)
(27766)
(27327)
职业(26945)
基金
项目(167981)
科学(130584)
研究(127413)
基金(116968)
(101080)
国家(100176)
科学基金(85930)
社会(74247)
社会科(70057)
社会科学(70036)
(69266)
基金项目(63340)
教育(62420)
(57731)
自然(56928)
编号(55704)
自然科(55554)
自然科学(55543)
自然科学基金(54506)
资助(48443)
成果(44752)
课题(39364)
重点(37889)
(36465)
(35519)
(35432)
项目编号(33539)
创新(32729)
(32558)
科研(31863)
期刊
(87971)
经济(87971)
研究(66883)
中国(46325)
教育(42625)
学报(37480)
科学(33712)
(33345)
管理(33203)
大学(28082)
(26361)
学学(26046)
技术(25854)
农业(23881)
(15319)
金融(15319)
职业(15205)
业经(15023)
图书(14584)
财经(13783)
经济研究(13174)
理论(12078)
(12023)
科技(11926)
(11556)
实践(11409)
(11409)
问题(11326)
(11283)
论坛(11283)
共检索到333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怡萍  
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和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中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现状,指出了中高职培养目标高度重叠、缺乏层次等问题,提出了目标定位必须把握就业领域、目标岗位、职业能力3个要素,并通过就业领域、目标岗位、发展速度、职业能力、职业层级及资格,去区分中职与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由总体培养目标、中职学段培养目标和高职学段培养目标三部分组成,采取"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方式,能够清晰、具体、全面地表述培养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芳  
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职业教育承担了新的任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中高职衔接模式脱节,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不成体系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文章在深入分析影响目标体系建立的相关因素即政策导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程序及有效性等方面重构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体系,在满足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盛健  唐林伟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衔接的前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长期以来犯了简单"二分法"的错误,但总体而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特征:既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又要培养合格公民。中高职衔接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盲目进行衔接;高职"引领"中职发展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被弱化。克服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包括:对中高职衔接进行合理定位、科学设计和全面实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查吉德在《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第4期中撰文阐述了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模式及其内涵,并从职业能力观、招生录取方式两个角度探讨了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模式的选择问题,最后对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给出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邵元君  匡瑛  
准确定位我国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是解决当前中高职衔接的重要问题之一。按照人才类型结构定位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会陷入难以精确区分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的泥潭,而国家职业标准才是制定中高职衔接目标的指南针。当前,我国职业标准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总结美英两国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经验,以期对我国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从而为我国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定位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海宗  李荣璐  
服装行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中高职教育作为其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途径至关重要,其中,培养目标的衔接是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对浙江省设有服装设计专业的10所高职院校和20所国家、省级中职示范校培养目标设置及衔接现状的分析,提出从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技能证书)、就业领域、对接岗位几方面进行培养目标设置与定位,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澍清  
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关键,在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践中,应遵循人才系统培养规律,明确编制的基本原则,并以中高职能力差异及其"接口"分析为基础,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加强通识教育为特色,以制定中高职有效对接的管理办法为保障,为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海宗  杨燕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之间如何进行有效衔接成为当前我国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的必要性、现状、制定依据,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然后提出了中高职培养目标有效衔接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韦荣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本研究以麦可思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和本校抽样问卷调查为依据,调研分析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上存在的就业竞争力不足、学生认知模糊、能力发展不平衡、培养标准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以及中职生源与普高生源在职业核心能力上的差异,探讨在目标定位、专业课程渗透、公共课程和公选课程与中职分层对接、第二课堂能力培训模块等方面构建与中职对接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明辉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定位要贯彻职业教育国家政策,要适应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应用型人才类型和职业生涯成长路径。中高职教育要坚持差异性、层次性的培养目标定位,才能解决好中高职教育中专业设置衔接、课程体系衔接、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等诸多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绪光  任艳  
"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近几年各地已经开始试行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现实意义以及"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关键点,提出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一些具体举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少华  赫焕丽  
文章分析了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梳理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问题,提出应建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模式,构建"一体化"的培养结构模式,实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模式,以此促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标  
"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江苏省教育厅2012开展的试点项目,选择了部分优质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进行试验。本文从"3+3"中高职衔接的内涵、意义、衔接点以及衔接措施等5个方面,介绍了对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温福军  黄俊刚  郭海龙  
本文分析了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根据广东珠三角汽车后市场职业能力的岗位调研,构建了汽车后市场职业能力标准模块库,进行了职业能力内涵的分析和中高职能力等级的划分。课题组依据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本理念,对汽车类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级,界定中、高职汽车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确定了中高职汽车专业职业能力模块接口标准,构建整体性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磊  
中高职衔接已经成为构建我国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培养质量的视角审视当前的中高职衔接实践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无考核升学导致学习能力弱无化,膨胀的招生规模导致质量平庸化,无内涵的衔接导致培养质量表面化,管理欠规范导致运行过程随意化,以及两个办学主体导致隔阂的固有化等。针对这些实然问题,建议坚持严进严出的培养策略、以增退机制为抓手、以课程衔接为突破和以评价机制来促进过程管理等应然取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