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1)
- 2023(12894)
- 2022(10698)
- 2021(9860)
- 2020(8366)
- 2019(19477)
- 2018(19605)
- 2017(36330)
- 2016(20830)
- 2015(24080)
- 2014(25024)
- 2013(24125)
- 2012(22495)
- 2011(20056)
- 2010(20903)
- 2009(19005)
- 2008(19417)
- 2007(18061)
- 2006(16044)
- 2005(14880)
- 学科
- 济(77868)
- 经济(77769)
- 管理(54289)
- 业(49779)
- 企(39009)
- 企业(39009)
- 方法(30537)
- 农(25902)
- 数学(25790)
- 中国(25760)
- 数学方法(25362)
- 财(21053)
- 制(18796)
- 学(18596)
- 业经(18247)
- 理论(17792)
- 地方(16948)
- 农业(16704)
- 教育(14851)
- 银(14536)
- 银行(14487)
- 贸(14229)
- 贸易(14218)
- 行(13794)
- 易(13754)
- 体(13371)
- 融(13166)
- 金融(13158)
- 教学(13149)
- 和(12427)
- 机构
- 学院(294741)
- 大学(290282)
- 济(109728)
- 经济(106752)
- 研究(102800)
- 管理(101035)
- 理学(83757)
- 理学院(82714)
- 管理学(80777)
- 管理学院(80235)
- 中国(78925)
- 京(64594)
- 科学(64456)
- 农(55281)
- 财(54925)
- 所(54575)
- 江(51038)
- 研究所(48811)
- 中心(48064)
- 业大(44619)
- 农业(43152)
- 范(42811)
- 师范(42311)
- 北京(41551)
- 财经(41523)
- 州(40625)
- 技术(40550)
- 经(37177)
- 院(36659)
- 省(35111)
- 基金
- 项目(180864)
- 研究(138275)
- 科学(137974)
- 基金(122163)
- 家(106175)
- 国家(105185)
- 科学基金(87354)
- 社会(80145)
- 社会科(75337)
- 省(75321)
- 社会科学(75312)
- 教育(68152)
- 基金项目(63347)
- 划(62428)
- 编号(61809)
- 自然(54371)
- 自然科(53035)
- 自然科学(53016)
- 成果(52987)
- 自然科学基金(51995)
- 资助(50947)
- 课题(45360)
- 重点(42100)
- 发(39820)
- 部(38885)
- 年(37682)
- 创(37063)
- 项目编号(36222)
- 性(35790)
- 创新(34416)
共检索到473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进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基础前提。尽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但调查发现,中高职衔接至今还存在着社会重视不够、办学条件差、生源不足、学生基础差、生存压力过大、衔接意识差、办学理念难提升、招生制度改革难突破、利益均衡问题难协调、办学基础条件难统一等诸多现实问题。推进中高职衔接工作,一要解决认识观念、体制机制、政府政策支持的问题;二要着力解决统筹推进、基础缺失和支持保障的问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范爱民 张晓雷 覃岭
本文针对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重叠及衔接脱节等问题,提出了采用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教学的解决措施,并举例说明了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衔接方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桂萍 宋烨
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针对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主要存在的问题,从中高职电子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或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工作岗位出发,理清典型工作任务,使中高职电子专业培养规格更加明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对中高职衔接电子类专业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丽巍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文章首先指出了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问题、课程体系的内容选取问题、课程体系的组织问题、课程体系的评价问题,然后论述了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原则及总体思路,以及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实践,最后提出了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一体化课程体系 开发与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屈璐
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具有深厚的政策发展基础和价值意蕴,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呈现出诸多具有区域特点的贯通培养模式。四川省中高职贯通培养以政策制度高位统领,紧扣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分段贯通制为主、五年一贯制为辅的主体形式,呈现出试点推行、市州主责、院校主体、动态调整的主要特点。在区域实践探索中,成都市统筹城乡职业教育“3+N”集团化办学,以一、二、三产业的高职院校为龙头,开展整体托管和专业领办工作,打通了市域内中职、高职、本科衔接的绿色通道。反观区域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成效与问题,建议通过树立中高职一体化育人理念、明确省域中高职贯通一体化规划布局、建立系统化“开发—应用—评价”机制,从根本上实现区域一体化推进。
关键词:
一体化人才培养 中高职贯通 区域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鹏 甄国红 姚丽亚
针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培养岗位适切性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断裂,课程体系学科逻辑主导无法对接岗位,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不高,考评标准单一等问题,学校以层次性、整体性、贯通性为原则,通过更加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一体化培养方案、构建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组建多元师资队伍、构建分段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等,构建了"校企互融工学交替"多元一体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雪姣 雷建龙
以湖北省中高职衔接贯通的3种人才培养模式为案例,解读了3种模式的内涵,分析了"3+3"模式"技能导向,考试选才,普遍适用";"3+2"模式"两校协同,两段衔接,两层‘直通’",五年一贯制"一个主体,一贯五年,一体化运转"的特点与优势,在对三种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的基础上,从提升衔接贯通效率的角度,提出了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合理选择贯通模式,根据模式的不同合理设置课程,合理规划布局衔接的专业,严格论证审核衔接模式与试点专业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少华 赫焕丽
文章分析了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梳理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问题,提出应建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模式,构建"一体化"的培养结构模式,实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模式,以此促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中职 高职 衔接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澍清
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关键,在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践中,应遵循人才系统培养规律,明确编制的基本原则,并以中高职能力差异及其"接口"分析为基础,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加强通识教育为特色,以制定中高职有效对接的管理办法为保障,为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方案 编制 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邹海燕
本科与高职衔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现有制度框架下解决高职教育发展制度瓶颈、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积极尝试。文章分析了常州科教城在江苏省试点中"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专本一体"的地方特色,指出三所合作高校成立院校联盟,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质量标准、教学资源及管理制度等方面树立了院校合作的有效范例。
关键词:
本科与高职衔接培养 地方特色 院校特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家寰
本文针对当前中高职衔接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整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设计一体化课程结构,实现中高职有机衔接,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磊
中高职衔接已经成为构建我国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培养质量的视角审视当前的中高职衔接实践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无考核升学导致学习能力弱无化,膨胀的招生规模导致质量平庸化,无内涵的衔接导致培养质量表面化,管理欠规范导致运行过程随意化,以及两个办学主体导致隔阂的固有化等。针对这些实然问题,建议坚持严进严出的培养策略、以增退机制为抓手、以课程衔接为突破和以评价机制来促进过程管理等应然取向。
关键词:
培养质量 中高职衔接 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祝海英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长春市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动画后期合成与特效制作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整合与实施的实践性做法做出了全面总结,为中高职衔接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精品课程 整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云秀 陈保荣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如何使职业教育在产业转型和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发挥积极促进作用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确定产业结构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中高职的人才培养方向以及有效衔接对策:培养目标纵向延伸和培养规格横向发展;依据产业升级调整专业设置;从产业需求角度研究工作岗位确定课程;拓宽招生渠道增加自主招生、推荐入学、保送升学等形式。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岗位需求 人才培养 中高职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管弦
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及其社会适应性,拓展高职教育生源等具有实践意义。它在衔接内容上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质量监控等方面,在衔接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转段"考核标准、专业衔接口径以及中职学校与技工类学校的差异问题。在实践中,要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选择适合的衔接专业,突破体制壁垒,兼顾中职学校与技工类学校,适当确定高职院校对口中职专业的布点范围。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三二分段 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