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01)
2023(8608)
2022(7381)
2021(7220)
2020(5725)
2019(13018)
2018(12967)
2017(23358)
2016(13855)
2015(15591)
2014(15645)
2013(14175)
2012(12992)
2011(11811)
2010(12456)
2009(11050)
2008(10650)
2007(9676)
2006(8923)
2005(8337)
作者
(33953)
(27732)
(27715)
(26841)
(17893)
(13258)
(12750)
(10813)
(10547)
(10531)
(9344)
(9143)
(8859)
(8813)
(8800)
(8781)
(8637)
(8358)
(8250)
(8060)
(7276)
(6900)
(6637)
(6584)
(6527)
(6331)
(6262)
(6232)
(5642)
(5595)
学科
(36211)
经济(36161)
管理(34786)
(30218)
(24381)
企业(24381)
教育(21088)
中国(18842)
(14690)
(13099)
理论(12351)
方法(11039)
教学(10217)
(9997)
(9927)
(9783)
业经(9576)
(9322)
贸易(9315)
农业(9165)
(9072)
数学(8967)
数学方法(8625)
地方(8221)
技术(7823)
(7783)
银行(7782)
(7460)
(7454)
(7348)
机构
学院(176307)
大学(169605)
研究(61391)
(60888)
经济(59041)
管理(58324)
理学(48246)
理学院(47643)
管理学(46598)
管理学院(46245)
中国(42919)
(37790)
科学(34487)
(33971)
师范(33819)
教育(33221)
(32810)
(30621)
(30439)
职业(28865)
技术(28110)
中心(27667)
师范大学(26957)
研究所(26885)
北京(25184)
(24535)
财经(23998)
(22251)
(22166)
(21517)
基金
项目(103155)
研究(89964)
科学(82526)
基金(67823)
(56242)
国家(55534)
社会(51352)
教育(50707)
社会科(48195)
社会科学(48188)
科学基金(47384)
(44205)
编号(43390)
成果(38449)
(38088)
课题(33944)
基金项目(33830)
(30056)
资助(28076)
自然(27629)
自然科(26956)
自然科学(26948)
自然科学基金(26401)
项目编号(25459)
规划(24922)
重点(24886)
(24628)
(24124)
(23749)
(21721)
期刊
(76887)
经济(76887)
研究(66130)
教育(61177)
中国(47186)
(25400)
技术(22103)
管理(22081)
(21690)
职业(19778)
(18931)
金融(18931)
学报(18655)
科学(18402)
大学(15737)
农业(14784)
业经(14399)
学学(12820)
技术教育(12789)
职业技术(12789)
职业技术教育(12789)
经济研究(12237)
(12101)
论坛(12101)
财经(11405)
(9945)
图书(9661)
问题(9277)
(9022)
(8956)
共检索到291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冲越  马树超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要求中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对接。解决中高职院校培养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课程一体化和学生专业发展,都要求中高职院校师资共享。目前学校实践中存在师资配套制度滞后、师资管理缺乏统筹、教师缺乏积极性等三方面问题,建议推进教师资格、薪酬、职称制度改革,协调中高职院校师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快适应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需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怡  董大奎  
上海大力推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并在职教集团内统筹试点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贯通。此项改革举措有其鲜明的特点,适应了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适应了社会的需求,试点专业均具有较强的行业背景支持,职业技术含量高、专业技能要求高、职业岗位需求量大;在职教集团一体化办学条件下,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建立起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职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瑞敏  周建辉  
文章阐述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内涵及其价值,深入剖析了职教集团化办学下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的现实需求,着重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梯度性、招生制度的统筹性、专业设置的产业性、课程体系的标准性、实训的校企性、资格证书的阶段性及师资的双师性七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职教集团化办学下中高本教育贯通的保障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钰  
2010年起,上海市开始构建以专业为主线、相关专业对应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两年多的实践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试点经验,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一模式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影响其实施有效性的四个核心因素,即专业的选择与确定、中高职院校协调机制的建立、培养方案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以及教学团队的配备和培训。同时,为了促进这一培养模式的科学合理发展,应从长远角度分析其在将来一段时间可能遇到的诸如长学制下学生学习动力保持等问题,并从政策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长亮  
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是我国当前解决高技能人才匮乏、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院校之间的组织形式和关系,可以分为中高职一体、行业集团化办学、区域集团化办学、自由组合等贯通培养模式,几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覃川  郑萍萍  
文章首先阐述了产业转型升级背景。然后分析了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专业课程建设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思维需要与时俱进,学生职业能力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最后提出了高职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助力教师职业成长;树立"支持服务"理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本红   姜乐军  
有效推进中高本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贯通衔接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经过多年的“贯通衔接”实践,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衔接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形成,实践探索也在向纵深开展,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关系协调通畅不够、内涵衔接缝隙较多、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和社会认可依然偏低等突出问题。破解“贯通衔接”实践难,实现中高本职业教育高质量贯通衔接须对标对表疏“堵点”,强化政府主导下的协调机制;对点对卯连“断点”,健全上下一体化管理的运行机制;上下同行“聚焦点”,优化提升教学质量的激励机制;跨界合作“攻难点”,全力推进“类型化”发展的办学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秀霞  
中高职贯通作为中职和高职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实现中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而无论在何种教育体系之中,课程终究是该种体系的核心要素。因此,探析中高职贯通课程衔接的现状、策略与保障,促进中职与高职间课程的有效衔接,将成为提升中高职贯通有效性的一大关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蔚  
文化自信是激发改革的内生动力。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发展维度来看,文化自信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目前,高职教育发展资源失衡、自我认同缺失、文化积淀匮乏、办学导向偏差影响了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提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开启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全面改革的步伐,鉴于此,文章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础;注重文化发展视域,持续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积极适应改革新形势,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三方面共同入手,找准提升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切入点;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发展成就和未来预期,增强群体自豪感;依托合作教学的特长和优势,增强高职教育文化自信的特异性;加强国际交流,拓展高职教育文化自信建设的平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包金玲  
通过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师资格准入、选聘任用、专业实践培训和实践能力以及考核评价等基本情况的专题调研,研究和探讨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甜甜  
高职师资国际化建设有利于高职专业建设国际化,有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化,有利于高职院校治理向国际化迈进。但目前高职师资国际化建设存在国际化意识薄弱、理念不明确、国际化建设目标模糊、国际化建设途径单一、国际化建设激励机制缺失的问题。因此,基于"双高计划"的高职师资国际化建设应深化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师资国际化建设观念;明确能力素质结构,制定全面清晰的师资国际化建设目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持续拓展师资国际化建设的方法途径;搭建"引导+奖助+评价"三位一体的师资国际化建设激励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华仁  
在高职教育园区建立教师发展中心,以期改革原有的师资共享模式,提高园区师资管理的效率。总结国外教师发展中心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园区师资共享的现状,探索出高职教育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应包括人事中心、教师培训中心、教师交流中心、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教学资源中心等机构,应建立政校联动机制、考核与激励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等运行机制,从而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高职教育园区师资共享模式提供新的视野。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聪敏  石伟平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高职扩招100万",如此大规模的扩招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此次政策出台背景是稳定就业,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储备的国家战略,基于以上认识,从高职为什么要进行大规模扩招的背景入手,分析扩招给高职带来的挑战,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要应对招生挑战,需要改革招生制度,制定不同类型招生标准;变革培养方式,实施多元化培养方案;扩充师资力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实现证书统一,构建国家资格框架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林山  王强  
新时代背景下,优化人才供给结构是高职教育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与内容,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当前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全面,难以适应变化的需求,校企双主体的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和现代学徒制推进缓慢,这些已成为高职教育优化人才供给结构的掣肘。究其原因,校企合作制度化不完善、政策执行失效、信息不对称、创新性不足是主要原因。为此,应强化落实校企合作制度,提升校企合作政策的执行效力,建设校城融合信息化交流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从而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瑞  
顺德是我国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先发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在其产业集群和产业创新中发挥着基础性资源作用。从产业集群与高职教育发展的耦合关系来看,顺德职业技术院校对产业集聚化发展的智力支撑作用尚存在一定差距。顺德高职院校发展,其落角点应该以产业结构规划专业设置,以产业集群特色形成专业群特色,引入弹性办学机制,多渠道开发教学资源,以产业集群典型的工作过程为基础形成教学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