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52)
2023(3795)
2022(3204)
2021(3312)
2020(2539)
2019(5880)
2018(5847)
2017(8381)
2016(6503)
2015(7839)
2014(8616)
2013(7212)
2012(6662)
2011(6068)
2010(6733)
2009(5481)
2008(5182)
2007(4900)
2006(4558)
2005(4504)
作者
(14820)
(12047)
(11955)
(11814)
(7682)
(5799)
(5746)
(4962)
(4806)
(4534)
(4350)
(4120)
(4073)
(3966)
(3948)
(3844)
(3827)
(3703)
(3658)
(3613)
(3516)
(3266)
(3080)
(2948)
(2933)
(2910)
(2848)
(2620)
(2557)
(2496)
学科
教育(20601)
中国(11241)
教学(10665)
管理(10067)
理论(9316)
(8938)
经济(8916)
(6684)
学法(6027)
教学法(6027)
(5323)
企业(5323)
学理(5260)
学理论(5260)
(5075)
学校(4995)
高等(4352)
思想(4259)
政治(4166)
(3973)
思想政治(3961)
政治教育(3961)
治教(3961)
德育(3931)
技术(3837)
研究(3793)
(3777)
发展(3670)
(3643)
(3547)
机构
学院(76287)
大学(74320)
教育(30539)
研究(27544)
(23242)
师范(23106)
职业(22617)
技术(20234)
师范大学(18902)
(18589)
管理(16608)
(16174)
职业技术(16162)
科学(15308)
(15280)
技术学院(14960)
经济(14313)
中国(14300)
(13466)
北京(12939)
理学(12864)
(12804)
理学院(12577)
中心(12398)
管理学(11980)
研究所(11920)
管理学院(11816)
教育学(11715)
(9974)
(9849)
基金
研究(41557)
项目(40307)
教育(32230)
科学(31821)
编号(22732)
成果(21841)
课题(21284)
基金(21035)
(20035)
(19498)
社会(19219)
(18428)
社会科(17706)
社会科学(17704)
(16494)
国家(16114)
规划(14177)
(13374)
科学基金(12872)
项目编号(12601)
研究成果(12512)
年度(12069)
(11859)
重点(11369)
(10953)
(10924)
阶段(10890)
(10533)
(10529)
阶段性(10071)
期刊
教育(59410)
研究(34638)
中国(31169)
(21174)
经济(21174)
职业(19032)
技术(16916)
技术教育(12612)
职业技术(12612)
职业技术教育(12612)
(8369)
论坛(8369)
(8361)
学报(8239)
大学(7966)
管理(7352)
(6997)
职教(6561)
科学(6251)
高等(6166)
成人(6102)
成人教育(6102)
图书(6009)
(5889)
金融(5889)
(5593)
高等教育(5266)
学学(5181)
书馆(4821)
图书馆(4821)
共检索到137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大农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衔接,基于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实问题,提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衔接理念,建立课程衔接设计框架,并就中高职课程衔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提出思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芸  
中职和高职的衔接发展,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职和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衔接,但在目前还存在课程体系界限模糊、课程标准研制难度大等问题。按照国家相关指导思想的要求,应从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结构体系的衔接等方面进一步努力,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士明  马东东  
中高职课程衔接制约和影响着整个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实现整个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内容,是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顺利学习的基础,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的关键。目前,中高职教育在文化基础课程方面缺乏衔接,且专业课程内容重复率较高,与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不匹配。因此,中高职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各自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以岗位层次、职业能力层次和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的衔接实现中高职教育课程目标的衔接,进而实现中高职教育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的衔接,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健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它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人的提高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决定的。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课程标准厘定不清、课程内容重复严重、课程结构因循陈规、课程教材一仍旧律等问题,文章提出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计划,准确定位和整合课程内容,重构课程结构,整合创新教材编写的应对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晓东  
文章对江苏地区目前主要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机制——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制度、"五年一贯制"模式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江苏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改革发展,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理念更新、制度保障、专业与课程建设及质量监控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鸿  
当今时代,通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巨变,进而改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模块化课程设计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着眼于全职业生涯周期的课程组织新模式。文章阐述了中高职教育衔接背景下模块化课程设计的内涵与意义;从模块化课程开发、模块化课程教学及模块化课程考评等角度,揭示了当前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下模块化课程设计的问题;从模块化课程建设原则、课程开发策略、课程教学策略及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策略等层面,提出基于模块化课程设计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对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温福军  郭海龙  刘越琪  孟国强  
针对中高职汽车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中出现问题,根据珠三角岗位能力调研对中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将汽车的职业能力分为6个等级,从经验能力到策略能力,对中高职培养的职业能力及目标进行界定,以中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模块接口为基础,构建中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衔接体系架构、课程标准开发流程和课程领域内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五一  
本文认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高职的衔接,一体化设计中、高职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实施"3+2"分段式或"5年一贯制"培养模式,通过学分制管理,淡化选拔机制,实现中、高职的直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在《江苏高教》2013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中高职课程形成的路径、展开的逻辑、课程分段的处理以及课程任务的分担四大问题。就课程形成的路径而言,目前许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按对照式或下延式路径展开。这两种设计路径不能满足中高职衔接最为重要的目的,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爱英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11期中撰文,归纳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有关文件,概述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提出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十点诉求。按发文时间顺序,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政策文件主要有:1.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第一个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优先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文件。2.1993年中共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仙乐  
本文从衔接形式、衔接内涵、衔接方式三个角度,提出构建高职与中职教育相互衔接的构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爱英  
本文归纳了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有关文件,简单概述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提出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十点诉求。指出,讨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首先是政府的问题,这是一个顶层设计的问题。在政府没有给予相应的政策情况下,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无法正常完成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建超  韦沁  
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是中高职衔接实施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建筑类专业为例,分析中高职专业课程和教材衔接的思路和措施,提出通过职业分析,统筹中、高职教学内容,根据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按四种类型设置课程模块,进行教材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学锋  曲克敏  
行业主导下的职业教育集团为系统化推进中高职衔接搭建了实现‘5对接’的平台,本文借鉴国家示范高职"3343"课程开发模式以及"345"理论,提出创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与教材开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理  
作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结合点,对口招生考试制度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但现行的模式存在重形式轻内涵、专业技能考式趋向形式化的问题。针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际,可通过探索集团化办学内部引领,推行学分互认模式、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中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衔接等,全面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