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5)
2023(5329)
2022(4431)
2021(4272)
2020(3652)
2019(8750)
2018(8718)
2017(16345)
2016(9612)
2015(11372)
2014(11698)
2013(10743)
2012(9743)
2011(8841)
2010(9340)
2009(7914)
2008(7817)
2007(6944)
2006(6092)
2005(5315)
作者
(27366)
(22784)
(22615)
(21652)
(14658)
(10821)
(10163)
(8792)
(8739)
(8395)
(7991)
(7879)
(7497)
(7291)
(7180)
(7113)
(6928)
(6807)
(6730)
(6527)
(5967)
(5796)
(5748)
(5445)
(5261)
(5201)
(5109)
(5096)
(4789)
(4599)
学科
(34276)
经济(34241)
管理(22868)
(20700)
方法(19191)
数学(17378)
(17215)
企业(17215)
数学方法(16816)
理论(10498)
(9093)
中国(9055)
教学(8895)
(8215)
教育(7450)
业经(6794)
技术(6388)
(6082)
学法(5980)
教学法(5980)
农业(5748)
(5380)
贸易(5377)
(5208)
学理(5205)
学理论(5205)
地方(5174)
(5110)
(5003)
(4698)
机构
学院(136221)
大学(128766)
管理(47132)
(45015)
经济(43845)
研究(43099)
理学(40884)
理学院(40379)
管理学(38998)
管理学院(38805)
中国(29901)
科学(29029)
(28096)
技术(23463)
(23241)
(22682)
(21633)
业大(21224)
研究所(21005)
职业(20596)
(20056)
(19533)
师范(19303)
中心(18877)
农业(18424)
北京(17502)
(17453)
财经(16304)
技术学院(16012)
(15527)
基金
项目(90901)
科学(70615)
研究(67559)
基金(61785)
(54518)
国家(54081)
科学基金(45733)
(39317)
社会(37876)
教育(36828)
社会科(35709)
社会科学(35695)
(33120)
基金项目(31943)
自然(31150)
自然科(30497)
自然科学(30486)
编号(30364)
自然科学基金(29901)
资助(27245)
成果(24291)
课题(23176)
重点(21854)
(19533)
(19354)
(19329)
(19061)
创新(17891)
规划(17378)
科研(17366)
期刊
(47027)
经济(47027)
研究(34895)
教育(30281)
中国(30270)
学报(22704)
(20703)
科学(20290)
技术(18392)
管理(17761)
大学(17198)
学学(16046)
(14694)
农业(14492)
职业(13313)
技术教育(8701)
职业技术(8701)
职业技术教育(8701)
(8502)
金融(8502)
统计(8237)
(8152)
(7852)
论坛(7852)
财经(7696)
业经(7672)
经济研究(7453)
(7296)
(7157)
决策(6686)
共检索到193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查吉德在《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第4期中撰文阐述了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模式及其内涵,并从职业能力观、招生录取方式两个角度探讨了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模式的选择问题,最后对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给出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怡萍  
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和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中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现状,指出了中高职培养目标高度重叠、缺乏层次等问题,提出了目标定位必须把握就业领域、目标岗位、职业能力3个要素,并通过就业领域、目标岗位、发展速度、职业能力、职业层级及资格,去区分中职与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由总体培养目标、中职学段培养目标和高职学段培养目标三部分组成,采取"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方式,能够清晰、具体、全面地表述培养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芳  
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职业教育承担了新的任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中高职衔接模式脱节,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不成体系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文章在深入分析影响目标体系建立的相关因素即政策导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程序及有效性等方面重构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体系,在满足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少华  赫焕丽  
文章分析了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梳理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问题,提出应建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模式,构建"一体化"的培养结构模式,实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模式,以此促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海宗  李荣璐  
服装行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中高职教育作为其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途径至关重要,其中,培养目标的衔接是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对浙江省设有服装设计专业的10所高职院校和20所国家、省级中职示范校培养目标设置及衔接现状的分析,提出从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技能证书)、就业领域、对接岗位几方面进行培养目标设置与定位,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高芬  
中高职衔接工作是通过促使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育结构重组和教育资源整合,以有效优化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为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支持,为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做出积极贡献。文章从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当前人才需求特征变化趋势的问题入手,从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等角度剖析中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依据,给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课程衔接、教学教法衔接及学习绩效评估衔接等中高等职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具体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明辉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定位要贯彻职业教育国家政策,要适应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应用型人才类型和职业生涯成长路径。中高职教育要坚持差异性、层次性的培养目标定位,才能解决好中高职教育中专业设置衔接、课程体系衔接、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等诸多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盛健  唐林伟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衔接的前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长期以来犯了简单"二分法"的错误,但总体而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特征:既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又要培养合格公民。中高职衔接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盲目进行衔接;高职"引领"中职发展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被弱化。克服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包括:对中高职衔接进行合理定位、科学设计和全面实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邵元君  匡瑛  
准确定位我国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是解决当前中高职衔接的重要问题之一。按照人才类型结构定位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会陷入难以精确区分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的泥潭,而国家职业标准才是制定中高职衔接目标的指南针。当前,我国职业标准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总结美英两国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经验,以期对我国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从而为我国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定位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海宗  杨燕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之间如何进行有效衔接成为当前我国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的必要性、现状、制定依据,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然后提出了中高职培养目标有效衔接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少华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校可持续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提出了"工学五融入"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考评、课程教学五方面与企业相融合,从而适应区域产业需求,强化中高职衔接制度建设,积极探索苏北欠发达地区中高职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管弦  
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及其社会适应性,拓展高职教育生源等具有实践意义。它在衔接内容上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质量监控等方面,在衔接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转段"考核标准、专业衔接口径以及中职学校与技工类学校的差异问题。在实践中,要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选择适合的衔接专业,突破体制壁垒,兼顾中职学校与技工类学校,适当确定高职院校对口中职专业的布点范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雪姣  雷建龙  
以湖北省中高职衔接贯通的3种人才培养模式为案例,解读了3种模式的内涵,分析了"3+3"模式"技能导向,考试选才,普遍适用";"3+2"模式"两校协同,两段衔接,两层‘直通’",五年一贯制"一个主体,一贯五年,一体化运转"的特点与优势,在对三种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的基础上,从提升衔接贯通效率的角度,提出了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合理选择贯通模式,根据模式的不同合理设置课程,合理规划布局衔接的专业,严格论证审核衔接模式与试点专业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佩秋  
针对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衔接不畅等情况,文章提出通过对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统筹规划,解决中高职相互独立、人才培养缺乏一贯性和互补性以及课程有效对接的问题,将"整体设计、分段培养"方案落到实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玉林  沈雕  陈良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立足学生职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中高职衔接的诸多要素中,在与区域产业结合实现专业设置的衔接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就是首要任务。文章从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衔接表象分析入手,在解析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与职业标准基础上,提出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实现中高职目标衔接、建设完善国家职业标准统领中高职教育的观点,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基于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技能"双核"的中高职教育目标衔接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