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1)
- 2023(212)
- 2022(167)
- 2021(165)
- 2020(113)
- 2019(306)
- 2018(262)
- 2017(530)
- 2016(320)
- 2015(304)
- 2014(335)
- 2013(332)
- 2012(390)
- 2011(333)
- 2010(305)
- 2009(218)
- 2008(247)
- 2007(207)
- 2006(153)
- 2005(158)
- 学科
- 济(1339)
- 经济(1339)
- 业(829)
- 管理(826)
- 企(606)
- 企业(606)
- 方法(565)
- 数学(525)
- 数学方法(525)
- 中国(465)
- 农(421)
- 结构(413)
- 产业(355)
- 地方(347)
- 学(345)
- 农业(306)
- 制(300)
- 技术(277)
- 业经(264)
- 体(261)
- 产业结构(249)
- 财(245)
- 体制(236)
- 学校(231)
- 地方经济(222)
- 贸(219)
- 贸易(219)
- 供销(216)
- 销(216)
- 易(213)
- 机构
- 学院(4502)
- 大学(4075)
- 济(1919)
- 经济(1884)
- 研究(1574)
- 管理(1490)
- 理学(1306)
- 理学院(1291)
- 管理学(1268)
- 管理学院(1261)
- 中国(1121)
- 科学(1015)
- 京(872)
- 技术(853)
- 所(821)
- 农(818)
- 职业(774)
- 研究所(763)
- 江(699)
- 业大(693)
- 财(684)
- 农业(660)
- 中心(647)
- 经济学(647)
- 技术学院(634)
- 院(609)
- 经济学院(581)
- 职业技术(573)
- 财经(558)
- 北京(543)
共检索到6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志晶 刘海 房巍 程宇 周晶 李玉静 孟凡华
2010年7月颁布并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小飞 祝丽霞 崔畅丹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作为省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经过前期的积极探索,第一批学生已经完成中职阶段3年的学习,经过选拔进入高职阶段,通过调研发现在中高职在教学管理的衔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运行制度不完善,因此建议成立中高职发展管理机构对参与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各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建立交流沟通机制、教师对接帮扶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完善升学选拔制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教学调研 质量提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芸
中职和高职的衔接发展,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职和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衔接,但在目前还存在课程体系界限模糊、课程标准研制难度大等问题。按照国家相关指导思想的要求,应从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结构体系的衔接等方面进一步努力,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中职 高职 课程衔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鑫 金盛
以发表年份、研究范畴、研究主体、研究主题等为单位对近二十年来中高职衔接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前的中高职衔接尚存在"研究的稳定度尚欠培育、研究范畴的延伸度尚欠笃厚、主体间的沟通度尚欠夯实、主题间的整合度尚欠提升"等问题,认为今后中高职衔接的相关研究应通过"培育研究稳定度、挖掘研究范畴深度、强化研究群体间的沟通度、烘托人文关怀愿景"等途径来加以完善。
关键词:
中高职 衔接研究 述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建超 韦沁
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是中高职衔接实施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建筑类专业为例,分析中高职专业课程和教材衔接的思路和措施,提出通过职业分析,统筹中、高职教学内容,根据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按四种类型设置课程模块,进行教材建设。
关键词:
专业课程和教材 中高职衔接 模块化结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金英
加快推进中高职衔接和协调发展,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本文结合杭州的实践,在重点分析就业与升学、层次与规格、直通升学与构建立交桥关系的基础上,从实现"谋篇与布局"、"接口与通道"需关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接口 通道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程天君
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完整的社会支持",其中政策支持至关重要。政策支持的要领在于"上下衔接、内外配套、左右协调"。所谓"上下衔接",是指在纵向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级政策要上下一体而确保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法力的"一统",即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各级政策衔接运行,不能搞"一刀切"、"朝令夕改",也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谓"内外配套",是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部政策(教育政策)和外部政策(社会政策)要相互匹配而形成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推力的"二合",即形成一股强劲合力;不能以政治、经济等社会政策扭曲、取代、牺牲甚或折腾教育及教育改革,要发挥社会政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性支持与促进作用。所谓"左右协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敬代和 尹存涛 周玉丰
在数控技术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岗位群及职业能力与任务,从分析确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并从中高职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角度构建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框架,同时对中高职招生考试制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芦京昌
目前单纯依靠中级技能型人才,已经难以满足科技向生产力转移的需要;而同时"技工荒"现象却又是客观存在。因此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显得十分迫切。从一定程度上讲,中高职衔接实施的成功,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决定经济建设的成败。研究中高职衔接及其发展创新,在经济转轨变型的今天,是为了完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企业和市场输送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现状和问题 发展与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卫 赵清艳
中高职衔接是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实现"三二分段"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高职院校应在政府的统筹管理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高职引领下的中高职的协调发展,不断拓宽内涵式衔接的路径,一体化设计中高职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创新招考制度,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选拔机制,逐步探索"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和运行模式,真正做到"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还要解决衔接上本科层次上移的困境,努力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三二分段 内涵式衔接 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大赛期间,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主办、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承办的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在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文华大酒店召开。全国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分管负责同志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文彬 易雪玲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镇产业学院为例,以中高职衔接的培养效果及问题为研究内容,采用问卷、访谈的调查方法,探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中高职衔接培养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培养效果及存在问题,就中高职衔接培养教育提出了建议:适度调整职普比例,加大注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培养;深入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鼓励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升格为普通高中;出台有力政策,积极鼓励中职、高职院校合力做好衔接培养。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培养效果 可持续发展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锦城 陈松洲 陈腾 朱玲
围绕中高职教育如何实现有效衔接的问题,对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的高职学制运行和汕头市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衔接情况进行深入了调研,其结论为:高职教育阶段的学习制度实施情况理想,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良好;中职学生的升学意愿更趋内在化;实习实训课程的建设与衔接形式的多样化成为中高职学生的共同期待。强化高职院校引领,深化实训教学一体化建设和明确人才培养层次可为中高职实现有效衔接提供策略选择。
关键词:
中高职教育 有效衔接 课程 衔接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明辉 贺平 钟伟成 蒋亚军 郭锡泉 陈长辉
2006年,依据专业特点,从众多课程开发模式中,选择项目课程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了以职业为逻辑起点、以能力为核心的项目课程体系,形成了企业策划项目、实施真实工程项目的项目课程特色。2010年后,探寻中高职衔接路径,借鉴"柔性制造"的概念提出了课程柔性衔接的思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构建了基于能力分级和生涯发展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成果成为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中高职衔接典型推广案例,成果运用到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实践中,中职学段的录取分数线远超当地普通高中第一批公费生最低录取分,大大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高思凡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中的基本制度,《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框架"。尽管二者在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和规范对象上存在协调性,但是在制定依据、适用范围和规范内容上,却有诸多不协调之处。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需要针对二者不协调之处,与《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进行相应衔接,使二者具备逻辑一致性。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政府会计准则 预算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