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9)
- 2023(11816)
- 2022(10584)
- 2021(10244)
- 2020(8660)
- 2019(20417)
- 2018(20392)
- 2017(39673)
- 2016(21999)
- 2015(24966)
- 2014(25271)
- 2013(24462)
- 2012(22275)
- 2011(19819)
- 2010(20042)
- 2009(17680)
- 2008(17032)
- 2007(14805)
- 2006(12690)
- 2005(10887)
- 学科
- 济(84110)
- 经济(84026)
- 管理(60367)
- 业(56390)
- 企(48088)
- 企业(48088)
- 方法(42643)
- 数学(37470)
- 数学方法(36794)
- 中国(21169)
- 农(20974)
- 财(19539)
- 学(18639)
- 业经(18009)
- 理论(17427)
- 地方(16664)
- 制(14208)
- 技术(14146)
- 贸(13863)
- 贸易(13855)
- 农业(13790)
- 和(13572)
- 易(13449)
- 务(12853)
- 财务(12779)
- 财务管理(12755)
- 环境(12428)
- 教育(12207)
- 企业财务(12062)
- 划(11472)
- 机构
- 学院(303869)
- 大学(296899)
- 管理(120729)
- 济(112156)
- 经济(109562)
- 理学(105629)
- 理学院(104464)
- 管理学(102209)
- 管理学院(101682)
- 研究(94552)
- 中国(67745)
- 京(63250)
- 科学(61588)
- 财(49541)
- 所(47188)
- 农(46707)
- 业大(46149)
- 研究所(43445)
- 江(43289)
- 中心(42616)
- 财经(40524)
- 范(40298)
- 师范(39895)
- 北京(39696)
- 技术(38730)
- 经(36799)
- 农业(36573)
- 州(35982)
- 院(34622)
- 经济学(32606)
- 基金
- 项目(212043)
- 科学(166115)
- 研究(156643)
- 基金(150352)
- 家(130489)
- 国家(129373)
- 科学基金(111699)
- 社会(93973)
- 社会科(88927)
- 社会科学(88899)
- 省(86283)
- 基金项目(80218)
- 教育(75694)
- 自然(74491)
- 自然科(72790)
- 自然科学(72776)
- 划(71866)
- 自然科学基金(71422)
- 编号(66639)
- 资助(63527)
- 成果(53154)
- 重点(47863)
- 课题(46825)
- 部(45915)
- 发(44798)
- 创(44284)
- 创新(41070)
- 科研(40459)
- 项目编号(40450)
- 大学(39590)
- 期刊
- 济(116505)
- 经济(116505)
- 研究(83252)
- 中国(55381)
- 学报(47123)
- 教育(43979)
- 管理(43305)
- 科学(43148)
- 农(41607)
- 财(36451)
- 大学(35438)
- 学学(33292)
- 技术(31670)
- 农业(29248)
- 融(20762)
- 金融(20762)
- 业经(20108)
- 经济研究(18779)
- 财经(18631)
- 图书(16557)
- 经(15803)
- 职业(15701)
- 业(15138)
- 问题(15079)
- 科技(14862)
- 技术经济(14521)
- 理论(14306)
- 统计(14061)
- 实践(13282)
- 践(13282)
共检索到421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齐守泉 石伟平
中高职专业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枢,但在专业规格、专产互动、人力资源匹配、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结构等方面存在脱节错位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构建"一体两维深内涵"中高职专业衔接生态结构模型,提出中高职专业有效衔接的五条路径:专业规格上,建立职业教育类专业学位体系解决缺位问题;专业设置上,通过专产结构吻合度指数解决脱节问题;专业结构上,以专业人力资源预警机制与职业发展报告制度解决脱位问题;专业培养目标上,设计"$"型螺旋递进式人才培养目标解决移位问题;课程衔接上,引入"课相"理念解决错位问题。
关键词:
中高职 专业衔接 结构模型 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毅 蒋丽华 罗群
构建中高职衔接专业结构模型是实施中高职衔接体系构建的重要任务,是建立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基石。运用职业分析方法,以职业岗位(群)为基础,以能力本位为核心,建立中职与高职有效衔接的"三角形"专业结构模型;构建专业结构模型,凸显了中高职分层次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提高了中高职专业衔接的适应度,降低了专业种类设计的复杂性。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专业结构 专业设置 模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龙根 杨福祥 孟鑫沛
中高职衔接作为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一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职教界的高度关注。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契合度差,专业设置衔接困难;课程内容重复或断层,课程体系衔接失效;就业岗位职业标准界定不清,职业能力衔接模糊。采取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逐层推进的技术路径,细分机械制造专业岗位和职业能力,构建中高职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衔接模型,以解决中高职衔接的本质问题,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合理衔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毅 蒋丽华 罗群 谢军
中高职衔接标准的构建是解决中高职衔接问题的关键。为建立中高职衔接标准,首先应构建中高职衔接分层模型,其具体要求是从开放性和扩展性的角度对职业教育体系中每一层级的教学目标、内容、功能及输入和输出接口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教育行政机关可制定具体的中高职衔接标准,这一标准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标准。
关键词:
中高职教育 分层模型 衔接标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齐守泉
文章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为核心的系列有关职业教育文件为出发点,析出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和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基轴——中高职专业衔接的观点,从政策溯源、政策解读、政策诉求三个维度进行评析,界定了政策视角下的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概念内涵,构建了中高职专业衔接体系建设模型图,提出了当前中高职专业衔接体系建设的政策诉求。
关键词:
中高职 专业衔接 政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齐守泉在《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18期中撰文以教育部有关职业教育的文件为出发点,从政策溯源、政策解读、政策诉求三个维度探究中高职专业的衔接,界定了政策视角下的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概念内涵,构建出中高职专业衔接体系建设模型图,并提出政策诉求。溯源国家实行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政策发展脉络,从1985年开始,共涉及12个政策文件。在历史层面,问题表述和相应策略的变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荣 李曙生 张斌
针对日益增多的单招生源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的要求,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群建设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以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机电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为例,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群建设,使专业群建设持续化、成效最大化。
关键词:
专业群建设 中高职衔接 机电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温福军 郭海龙 刘越琪 孟国强
针对中高职汽车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中出现问题,根据珠三角岗位能力调研对中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将汽车的职业能力分为6个等级,从经验能力到策略能力,对中高职培养的职业能力及目标进行界定,以中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模块接口为基础,构建中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衔接体系架构、课程标准开发流程和课程领域内容。
关键词:
中高职 汽车专业 课程衔接 职业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怡萍
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和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中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现状,指出了中高职培养目标高度重叠、缺乏层次等问题,提出了目标定位必须把握就业领域、目标岗位、职业能力3个要素,并通过就业领域、目标岗位、发展速度、职业能力、职业层级及资格,去区分中职与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由总体培养目标、中职学段培养目标和高职学段培养目标三部分组成,采取"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方式,能够清晰、具体、全面地表述培养目标。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培养目标 职业岗位 职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霍骁象 赵哲 许俊峰
本文在对部分中高职院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策划。把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起来的目的是打破目前职业教育间的屏障,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降低教育资源的消耗,提高各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中高职 课程 衔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兴洲 耿悦
目前,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应对职业教育外部改革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而课程衔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课程链"的建构是对课程衔接实践理念指导的初步探索。以德、美两国为代表的国际背景为基础,从"课程链"的内涵、意义、建构的具体要求以及保障等四个方面来阐释,强调课程衔接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突出衔接的灵活性、人本性与规律性等特征,在国家政策、优质师资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下,以课程衔接推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课程链” 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该问题的本质既不是如何推进局部办学实体之间的衔接,也不仅仅是如何使高职教育体现出相对于中职教育的高等性,而是如何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应在思维模式上突破当前的"定位说"之争,采用课程论的思维模式,从对具体课程内容的分析出发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明确定位及衔接。在方法上,则应采取从职业岗位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的逐层推进技术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 课程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松林 纪昌峰 叶晓星
对中高职衔接办学管理的研究表明:中高职衔接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的有效性低,学生管理是薄弱环节;五年专缺乏分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技能发展目标;五年专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重复率低,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中高职衔接必须从中高职接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出发,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职责,建立衔接办学的退出机制,建立课程与教学衔接机制,加强监督评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职教育 中高职衔接 案例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柳燕君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健全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北京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主要模式有单考单招和五年一贯制,但每年经这两种模式,直接升入高职的中职毕业生比例还很小,中高职教育衔接道路还不通畅。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3+2"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的专业范围,实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高效衔接,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中职 高职 衔接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