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4)
- 2023(12577)
- 2022(9944)
- 2021(9601)
- 2020(7400)
- 2019(17081)
- 2018(17051)
- 2017(29973)
- 2016(17502)
- 2015(19915)
- 2014(20132)
- 2013(18346)
- 2012(16564)
- 2011(14932)
- 2010(15113)
- 2009(13225)
- 2008(12794)
- 2007(11499)
- 2006(10290)
- 2005(9606)
- 学科
- 济(53052)
- 经济(52972)
- 管理(39077)
- 业(33025)
- 企(26070)
- 企业(26070)
- 中国(23724)
- 教育(23319)
- 农(19773)
- 理论(17267)
- 业经(15764)
- 学(15496)
- 方法(14847)
- 教学(14397)
- 地方(13892)
- 农业(13134)
- 制(12661)
- 财(11413)
- 体(11314)
- 数学(11222)
- 发(11032)
- 数学方法(10905)
- 技术(10048)
- 发展(9249)
- 展(9124)
- 银(9100)
- 银行(9070)
- 和(8961)
- 行(8734)
- 融(8667)
- 机构
- 学院(223007)
- 大学(221712)
- 研究(80226)
- 管理(72921)
- 济(71717)
- 经济(69503)
- 理学(61318)
- 理学院(60416)
- 管理学(58919)
- 管理学院(58466)
- 中国(55046)
- 京(50557)
- 科学(49669)
- 范(43648)
- 师范(43244)
- 所(39606)
- 教育(38941)
- 江(38282)
- 农(36436)
- 中心(36273)
- 研究所(35979)
- 财(35311)
- 师范大学(35009)
- 技术(34990)
- 北京(32386)
- 职业(31301)
- 业大(31298)
- 州(30537)
- 院(29713)
- 农业(28189)
- 基金
- 项目(145715)
- 研究(118953)
- 科学(114798)
- 基金(97446)
- 家(84005)
- 国家(83080)
- 科学基金(70240)
- 社会(69110)
- 社会科(64681)
- 社会科学(64665)
- 教育(63745)
- 省(61597)
- 编号(54389)
- 划(52655)
- 基金项目(50481)
- 成果(47981)
- 自然(42191)
- 课题(42004)
- 自然科(41199)
- 自然科学(41187)
- 自然科学基金(40401)
- 资助(37445)
- 年(36233)
- 重点(34724)
- 发(33492)
- 项目编号(31974)
- 部(31961)
- 规划(31266)
- 创(30807)
- 性(30630)
- 期刊
- 济(87998)
- 经济(87998)
- 研究(75381)
- 教育(72107)
- 中国(64144)
- 农(35236)
- 学报(34549)
- 科学(30528)
- 管理(27969)
- 财(27752)
- 大学(27468)
- 技术(26760)
- 农业(23686)
- 学学(23500)
- 职业(21897)
- 融(17809)
- 金融(17809)
- 业经(16254)
- 图书(15984)
- 技术教育(14505)
- 职业技术(14505)
- 职业技术教育(14505)
- 坛(13942)
- 论坛(13942)
- 经济研究(13091)
- 财经(12565)
- 发(12495)
- 业(12377)
- 书馆(11547)
- 图书馆(11547)
共检索到358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史丽晶 林映巡 韩江萍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质与核心,是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中高职课程组织衔接的关键作用,可以从垂直组织、水平组织两个组织方向和学科的内在逻辑、学习者的心理发展顺序与职业能力发展逻辑三条基本逻辑来深入理解。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发现中高职课程组织衔接面临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存在断层现象、协商机制尚未健全等现实困境。对此,应从培养目标的清晰定位、课程设置的统筹规划和衔接机制的有效构建三个方面着力,探索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组织衔接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丽巍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文章首先指出了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问题、课程体系的内容选取问题、课程体系的组织问题、课程体系的评价问题,然后论述了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原则及总体思路,以及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实践,最后提出了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一体化课程体系 开发与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子贵
本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模块的设置与衔接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对其他工科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 课程 衔接 中高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沛酉
课程有序衔接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核心。浙江省自2021年开始推行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从标准研制、教材编写、教师教研、考试评价等多方面入手,探索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由省级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发起,采取课题项目驱动,同时构建了地方政府、中高职学校、行业企业等参与的利益共同体。贯彻中央指令与创新地方实践、满足生源升学意愿和社会人才发展需求、以促进生涯为导向和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是形塑这场改革行动的市场逻辑、政治逻辑、教育逻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英 王东群
本文在分析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的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探讨课程衔接实质,构建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显性课程内容衔接的框架图,及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的实施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桂萍 宋烨
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针对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主要存在的问题,从中高职电子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或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工作岗位出发,理清典型工作任务,使中高职电子专业培养规格更加明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对中高职衔接电子类专业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家寰
本文针对当前中高职衔接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整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设计一体化课程结构,实现中高职有机衔接,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邢江勇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在职业教育体系内,统筹考虑"对口招生"中高职教育"3+3"衔接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突出中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基本能力课程模块、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职业综合实践课程模块,以及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鉴定的衔接,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浪费,促进人才培养递进衔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宁然
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有机衔接模式是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的探索与改革。以浙江为例,梳理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政策源流与内涵演进,以技术哲学视域下的技术生存、技术知识与技术进步三个维度审视有机衔接模式的生成逻辑。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课程结构设计、师资协作共研、监控机制建立四个方面为行动路向,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区域产业结构、整合区域人才资源、契合区域动态均衡的有机衔接模式。
关键词:
区域 中高职一体化 人才培养 衔接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进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基础前提。尽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但调查发现,中高职衔接至今还存在着社会重视不够、办学条件差、生源不足、学生基础差、生存压力过大、衔接意识差、办学理念难提升、招生制度改革难突破、利益均衡问题难协调、办学基础条件难统一等诸多现实问题。推进中高职衔接工作,一要解决认识观念、体制机制、政府政策支持的问题;二要着力解决统筹推进、基础缺失和支持保障的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顾臻臻 汪幼辛 何向彤
教学过程的有效衔接是推进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实现中高职教学过程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的层次要求,实现中高职课程分类分层;以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建立中高职教学交流和教师培训机制,促进教学实施的衔接;改革招生考试模式,建立中高职衔接的入学资格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俊帅
文章阐述了"3+2"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概念与背景,分析了浙江省学前教育专业"3+2"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办学现状与特征,进而指出了"3+2"中高职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质量监控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对策:制定兼顾科学性与可行性的专业教学标准,为课程设置的衔接提供参考;协同制定并实施务实的课程标准,为课程实施的衔接做出实质保障;优化考核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为课程评价明确路径;加强管理与教学机制创新,为保障衔接培养质量提供有效着力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檀祝平
在分析专科"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和本科"功能材料"专业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一体化课程体系是解决高职与应用本科衔接存在问题的有效路径,办学定位的趋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相应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有效的运行措施是实现高职与应用本科衔接课程一体化体系构建和实践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方娥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文章以《建筑结构基础与平法识图》为例,从"横向内容协同、竖向能力递进"为课程衔接目标,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模块设计、教学实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建筑结构基础与平法识图》课程实现中高职衔接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世诚
潍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理论、方法、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创建《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逐步形成由"观察报告"、"绘人测验"、"调查报告"、"教育叙事"4个教学项目构成的课程内容体系,并遵循个体科研能力成长的基本规律,为每个项目设计了具体的教学研究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