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7)
2023(7736)
2022(6834)
2021(6052)
2020(5456)
2019(12664)
2018(12522)
2017(24848)
2016(13607)
2015(15672)
2014(16112)
2013(16385)
2012(15774)
2011(14558)
2010(14912)
2009(14162)
2008(14067)
2007(12934)
2006(11429)
2005(10451)
作者
(42184)
(35827)
(35576)
(34136)
(22755)
(17083)
(16407)
(14018)
(13300)
(12690)
(12265)
(11799)
(11537)
(11506)
(11234)
(11052)
(10837)
(10539)
(10267)
(10261)
(9108)
(8929)
(8745)
(8191)
(8172)
(7987)
(7767)
(7765)
(7303)
(7109)
学科
(84033)
经济(83966)
管理(37711)
(35128)
方法(33271)
数学(29641)
数学方法(29431)
(27992)
企业(27992)
地方(19437)
中国(16675)
(16436)
(16292)
(15412)
业经(13962)
地方经济(13295)
(12367)
贸易(12363)
(11873)
(11690)
农业(11033)
(10697)
(10191)
金融(10189)
环境(10008)
(9519)
银行(9492)
(9068)
理论(8904)
(8754)
机构
大学(216397)
学院(213825)
(100829)
经济(98886)
管理(79486)
研究(77051)
理学(68268)
理学院(67434)
管理学(66309)
管理学院(65908)
中国(56981)
科学(45936)
(45071)
(43379)
(40657)
研究所(36856)
(36605)
财经(34858)
中心(34092)
经济学(32625)
(32457)
(31366)
业大(31093)
经济学院(29241)
农业(28926)
北京(28807)
(27701)
师范(27443)
(26502)
财经大学(25549)
基金
项目(133962)
科学(104624)
基金(97202)
研究(96476)
(84473)
国家(83795)
科学基金(70553)
社会(62526)
社会科(59227)
社会科学(59208)
(51520)
基金项目(51343)
自然(44411)
教育(44009)
(43391)
自然科(43365)
自然科学(43350)
自然科学基金(42585)
资助(40990)
编号(38274)
成果(31841)
(30585)
重点(30336)
(30173)
(26965)
课题(26530)
教育部(26160)
国家社会(25808)
科研(25742)
创新(25319)
期刊
(116484)
经济(116484)
研究(65870)
中国(38101)
(33867)
学报(33134)
(32605)
科学(30274)
管理(28300)
大学(24538)
学学(23321)
农业(21602)
经济研究(19708)
(18961)
金融(18961)
财经(18329)
技术(18199)
教育(17070)
业经(16400)
(15859)
问题(15562)
技术经济(13125)
统计(12525)
(12304)
(11596)
世界(11395)
商业(10960)
(10842)
国际(10592)
理论(10162)
共检索到322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箫轲  
中韩建交20年来,经济相互依赖度不断提高,贸易贡献度指数快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韩国对中国的依赖度要高于中国对韩国的依赖度,其中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依赖要高于进口依赖。分析中韩产业间竞争力指数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到,韩国对华优势产业占中韩总贸易额的比重明显高于中国优势产业所占的比重,中韩经济合作依然是以垂直互补关系为主,这不仅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是因为韩国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主导着中韩产业内贸易。中韩两国应该继续深化双边和区域性合作,一方面通过调整贸易政策,加快自贸区建设等方式努力解决贸易不平衡和贸易摩擦问题,另一方面加强重点领域的开发合作,打造新的合作亮点和增长点,实现两国经济的共同繁荣。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石柱鲜  姚国权  王宝阳  
一、前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圈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其相互依赖关系越来越密切。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主要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双边贸易,资金的流动来实现。引人注目的是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已发展到一个国家的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项卫星  王冠楠  
本文认为,中美经济相互依赖长期处于消极依赖状态。中国在贸易领域和金融领域对美国的不对称的开放度,是导致敏感性显著的重要原因。这种敏感性是导致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处于消极依赖状态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揭示了全球金融危机后中美双边贸易关系和金融关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了中美经济相互依赖从消极依赖向积极依赖转变的逻辑即冲突性、共生性和互利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彦  
经济相互依赖是当前东亚经济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近20年来,中国和日本与东盟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就中日与东盟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发展态势、国别结构、贡献度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中日与东盟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以及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问题,为中国参与东亚经济合作提供一些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  张建平  
国际产业关联反映一定区域内各经济体之间的投入产出联系,是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联结、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结构关系、经济相互依赖性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AIIOT2000的IRIO模型,应用产业后向关联效应、最终需求的产出效应、最终需求的增加值效应等3个基本模型,分析东亚10个经济体(含美国)的产业相互依存关系及其在中间产品市场和最终产品市场上的地位。研究发现,中国通过巨大的中间产品需求增量为东亚产业发展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后向关联效应,而美国和日本则为东亚提供了主要的最终产品市场,带动区域内各产业的产出增加和增加值发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永锋  
关系导向合作主要是基于效率动机、稳定动机和互惠的动机。关系导向合作是企业之间相互依赖和信任的结果;信任与企业关系导向合作之间的关系受到依赖程度的调节影响,信任对关系导向合作的影响因不同的依赖水平而不同;相互依赖程度和关系导向合作之间的关系受到信任水平的调节影响,当信任水平较低时,依赖不对称程度对关系导向合作的影响是反向的;当信任水平较高时,依赖不对称程度对关系导向合作的反向影响就会变得不明显或者甚至是正向的影响;对称的相互依赖和信任之间的互动,有利于企业长期的关系导向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项卫星  王冠楠  
形成于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债务人逻辑"是对债务国与金融霸权并存和共生关系的阐释。这一逻辑表明,美国可以借助债务国的身份维持其金融霸权;而这一逻辑形成的前提则与美国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政治外交手段以及金融霸权的权力资源转化密切相关。由于这一逻辑的影响,中国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暴露出严重的脆弱性和非对称性。为降低这一逻辑的影响,中国需要从制衡和结构这两个视角,降低在美元体系中的存在成本。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项卫星  王冠楠  
近年来,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急剧增长,并成为美国国债的海外第一大持有者,不仅印证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美两国之间非对称金融相互依赖关系的迅速发展,而且揭示了这一关系中存在"金融恐怖平衡"。这种"金融恐怖平衡"是由中美两国之间非对称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造成的;而这种非对称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是两国经济失衡及其不断强化的必然结果。本文运用情景分析的实证方法,对中美"金融恐怖平衡"的存在方式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对隐藏在中美金融相互依赖关系背后的"债务人逻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缓解"金融恐怖平衡"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文贵  白丽健  
战后以来,西方学者曾为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下过不少定义,根据定义,相互依赖概念大致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1) 相互依赖只是程度问题,没有一国完全依赖别国,也没有一国完全独立,相互依赖的程度千差万别,某国可能依赖另一国、另几国,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董向荣  
中韩建交20年,两个曾经敌对的国家发展了全方位的双边联系,特别是在经济方面,已经形成了相互依赖,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度远高于中国经济对韩国的依赖度,属于典型的不对称性依赖。相互依赖限制了中韩经济领域矛盾的升级,但可能引发韩国对中国的警惕,埋下进一步冲突的隐患。韩国担忧不对称依赖可能成为中国的权力资源,于己不利,试图通过与欧美签署FTA等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在既定贸易条件下,韩国对中国的不对称依赖可能已经接近或达到峰值。在新政府的带领下,中韩经济关系向何处去,值得关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李明  范国平  
相互依赖理论和博弈论是第三次国际关系理论大论战中引人注目的理论。把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分析中日关系是非常有效的分析方法。近年来,有中国学者提出对日外交新思维,但作者认为,无论从相互依赖理论还是博弈论出发,中国都无法放弃对日外交的现实主义态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苏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趋势之一。各种不同层次、规模不一、内容各异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业已遍布西欧、北美、亚太、中东、非洲、拉美等各个地区。区域经济集团化,改变着战前形成的以殖民帝国体系为基础的旧的相互依赖格局,推动着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以商品货币关系维系的新的相互依赖格局的形成。面对新的国际环境,我们应当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不失时机地迈开前进步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佟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对外开放,大量外资涌入我国,而其中日资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增进了我国与日本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性。一方面,利用日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外资对中国产业的控制力,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为了降低我国产业发展的风险,我国应注意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增加支柱产业的中国投资比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金融环境,以促进我国产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珏  谢汶莉  
中美之间存在非对称相互依赖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外交、贸易、投资、经济自由化与技术等领域,不过这种非对称相互依赖正随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逐渐削弱、中国世界政治经济地位的渐趋增强而发生演变。文章通过构建声誉模型,试图阐释中美非对称相互依赖及其权力变迁的过程。文章认为这一过程可以分为美国占绝对优势、显著优势、相对明显优势、比较优势四个阶段。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文章指出两国非对称相互依赖及其权力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政治与市场的交互影响、要素比较优势的动态差异,其中市场体量尤其是中国市场体量是决定中美权力资源配置的关键要素。虽然目前在中美双边关系中美国仍处于有利位势,但是中国的权力位势正在逐步增加。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成三  
从上世纪70年代前半期以来的大约1/4世纪里,中日两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的相互依存度极其不平衡,即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中国在日本的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甚低。但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本经济的停滞为背景,中日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是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和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下降,2004年上半年则出现逆转,即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了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