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33)
2023(15265)
2022(12999)
2021(11740)
2020(10212)
2019(23136)
2018(22571)
2017(43142)
2016(23219)
2015(26024)
2014(25798)
2013(25340)
2012(22823)
2011(20405)
2010(19998)
2009(18659)
2008(18211)
2007(15947)
2006(13267)
2005(11355)
作者
(68289)
(57334)
(57175)
(54020)
(35950)
(27769)
(26219)
(22797)
(21437)
(20044)
(19227)
(19118)
(17970)
(17948)
(17709)
(17606)
(17533)
(17060)
(16407)
(16400)
(14403)
(13918)
(13616)
(12966)
(12940)
(12618)
(12550)
(12532)
(11590)
(11502)
学科
(94014)
经济(93905)
管理(68926)
(66928)
(55983)
企业(55983)
方法(48701)
数学(42823)
数学方法(42312)
(26197)
(25924)
贸易(25916)
(25192)
(24762)
中国(21594)
业经(20285)
(19614)
(17147)
财务(17100)
财务管理(17062)
地方(16267)
农业(16135)
企业财务(16114)
(15080)
理论(14624)
技术(14306)
环境(14178)
(13723)
(13070)
银行(13006)
机构
学院(333693)
大学(333242)
(137183)
经济(134697)
管理(130698)
理学(115117)
理学院(113910)
管理学(111849)
管理学院(111257)
研究(107010)
中国(77832)
科学(68296)
(67463)
(61645)
(59290)
业大(55283)
(53744)
中心(50029)
研究所(49595)
农业(49403)
财经(49039)
(47263)
(44683)
经济学(42120)
(41029)
北京(40723)
师范(40470)
(38735)
经济学院(38476)
(37213)
基金
项目(236263)
科学(185572)
基金(173638)
研究(164118)
(154079)
国家(152862)
科学基金(130962)
社会(105733)
社会科(100433)
社会科学(100403)
(92757)
基金项目(92393)
自然(88024)
自然科(86084)
自然科学(86054)
自然科学基金(84537)
(78593)
教育(76371)
资助(70493)
编号(64537)
重点(53390)
(51992)
成果(50062)
(49724)
(49720)
科研(46964)
创新(46530)
计划(45424)
教育部(44459)
国家社会(44339)
期刊
(135437)
经济(135437)
研究(84582)
学报(58878)
(53867)
中国(53269)
科学(51157)
(46888)
管理(44543)
大学(43756)
学学(41942)
农业(36753)
技术(28208)
教育(27639)
(24161)
金融(24161)
财经(23521)
业经(23492)
经济研究(23185)
(20337)
(20148)
(19734)
问题(19225)
(17342)
国际(16766)
商业(16469)
技术经济(16381)
统计(16058)
科技(15664)
(15114)
共检索到457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曲建忠  任希丽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国内增加值统计相对于传统的总值统计,是国际贸易统计方法的重大进步,提高了识别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客观度。用KWW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对基于国内增加值衡量的中韩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韩国平均每年在中韩双边贸易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约为中国的1.5倍,主要原因是韩国比中国具有更高的商品"价格倾斜"优势,该优势是由中韩之间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出口商品结构、相对需求强度等方面的差异形成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和WIOTs数据,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与失衡分析。研究表明:①中美双边贸易中国内增加值份额均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国内增加值份额明显低于同期美国,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虽在提升,但中国出口获益能力却较低;②中国出口中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高于美国,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却低于美国,表明中国出口主要用于最终需求,而美国出口主要用于中间投入;③中国出口中返回增加值份额低于同期美国,说明中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下游环节,而美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上游环节;④中美双边贸易中纯重复计算部分份额均呈上升态势,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均在不断增多,其价值链变得越来越长;⑤贸易增加值统计大大缩减了中美双边贸易失衡水平,但中间品贸易失衡的缩减程度要明显高于最终品贸易;⑥中美制造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均表现为顺差状态,而农业、服务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却表现为逆差状态。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峰  
通过构建国际投入产出模型,利用增加值方法对中日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文章发现日本在中日双边贸易收益分配中居于相对有利的地位,而不同行业的中日双边贸易收益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从行业层面对中日双边贸易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行业技术密集度、国内生产配套率差异均是影响中日双边贸易收益差异的重要因素,其中两国技术密集度差异决定了其全球价值链定位及出口产品技术差距;国内生产配套率决定了出口规模中的本地成分多寡,进而影响双边贸易收益水平。而资本密集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为此,应进一步加快高级生产要素尤其是技术要素的培育,推动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同时提升国内生产的配套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伟华  
文章利用WWZ模型及扩展引力模型,对2000~2014年中美农业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和潜力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中国内增加值比重明显高于美国,意味着中国农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较低,出口贸易中较少使用中间品。(2)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中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和返回增加值比重上升趋势明显,表明中国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有所攀升。(3)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中返回增加值比重显著低于美国,说明中国农业位于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下游位置,很少会有出口增加值返回。(4)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中国外增加值主要体现于最终品,而美国农业出口贸易中国外增加值主要体现于中间品。(5)中美农业贸易中来自于国外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比重明显高于来自于国内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表明中美农业国际生产分工程度高于国内生产分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岚  盛斌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文章利用增加值贸易体系重新测度了1995-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并通过对双边总值贸易进行价值增值分解刻画了贸易利益在中美之间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传统的贸易统计极大地高估了中美贸易失衡,两国的贸易差额与贸易利益之间存在严重错配,分工地位的差距导致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正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在机电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转变单纯追求出口规模的贸易发展方式和改善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是提高中国对美出口获利能力的关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兆国  
利用WIOD最新数据,对中日制造业双边贸易增加值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DVA)比重明显高于日本制造业对中国出口中的DVA比重,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下游位置;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主要对日本出口最终品,垂直专业化(VS)比重相对较低;中国中低技术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中间品比重呈小幅下滑趋势,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间品出口国外增加值(FVA_INT)比重明显低于日本,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相对较低;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更加依赖最终品出口,增加值出口(VAX_F)比重明显低于日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帅  王波  
中美贸易冲突背景下,难免会引发汇率的调整是否为应对贸易战的猜测。汇率协调虽是促进国际贸易整合的重要举措,但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汇率波动与贸易的关系并不明确。当前我国的汇率机制相对灵活,央行也基本退出常态化干预,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前日收盘价和参考一篮子汇率决定,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韩国作为我国最大进口来源国,以此为样本进行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通过对2005年"汇改"后至2016年的季度数据进行相关计量分析后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韩贸易收支的改善作用有限,而两国政治环境变化、经济发展水平、进出口贸易结构等也存在一定影响。并提出引导出口企业增强汇率风险意识,转变进出口贸易方式和结构,加强货币互换等金融领域的合作,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丽娟  赵佳颖  
本文利用增加值统计与要素收入分解方法对基于GVCs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电子与光学产业为例,中美贸易并不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技术和要素禀赋共同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1995—2011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一直低于"1"的平衡状态,中美相对要素实际收入的下降抵消了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在双边贸易利益分配中美方获益相对较大; 1998—2005年,伴随两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下降,初始比较优势的强化使得美国的相对贸易利益增加; 2006—2009年,随着技术差距扩大幅度和要素禀赋差异的减小,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上升,两国贸易利益分配趋向平衡;中国在高技能劳动的利用上具备潜在比较优势,但相对于要素禀赋的优化,技术的滞后调整削弱了中国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获利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唐文浩  黎峰  
通过构建双边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分布、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俄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在总值贸易统计口径下,中俄双边贸易差额出现了明显高估。中俄双边贸易中的增加值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在中国对俄出口规模中,属于中国国内增加值部分占到大约四分之三,而隐含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的绝大部分贸易增加值属于俄方所有。从增加值行业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部门是中国对俄增加值出口的主要领域,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及化工部门。就增加值实现形式而言,两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唐文浩  黎峰  
通过构建双边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分布、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俄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在总值贸易统计口径下,中俄双边贸易差额出现了明显高估。中俄双边贸易中的增加值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在中国对俄出口规模中,属于中国国内增加值部分占到大约四分之三,而隐含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的绝大部分贸易增加值属于俄方所有。从增加值行业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部门是中国对俄增加值出口的主要领域,而俄罗斯对华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及化工部门。就增加值实现形式而言,两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而资源产品的特征决定了俄罗斯对华增加值出口更多表现为间接出口形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彬  郑乐凯  
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探究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结构状况,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且中间品贸易占主导地位,双边贸易结构趋于优化。其中,中国出口到东盟产品和服务的国内增加值占比接近90%,从东盟地区进口的国内增加值占比则在70%以上,初级和资源型行业的增加值进出口占比逐年减少,而制造业总体增加值进出口占比逐年增加,并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内增加值的主要贡献来源。另外,细分行业和要素密集度来看,中国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国内出口增加值逐年增加,日益成为出口东盟的优势产业。最后,还发现中国与东盟双边服务贸易虽有较快增长幅度,但规模相对较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葛明  赵素萍  林玲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重复计算和价值转移问题影响了双边贸易利益的识别。在多区域投入产出框架下,文章拓展了双边贸易增加值的分解模型,从总量、国别、产业等三个层面解构了1995~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的分配格局。结论表明:(1)平均而言,中美出口额的23%、进口额的13%、贸易差额的25%是由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转移创造的,多边贸易利益已深度融入双边贸易格局;(2)中美双方在2011年互为最重要的中间要素支持国,双边贸易互补性增强,贸易利益相互交织程度增加;(3)中国大部分产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显著低于美国,特别是电子及光学设备等主要顺差的产业,国外价值贡献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曾珠  
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日韩三国的必然选择。而贸易一体化又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分别阐述了中日、中韩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和趋势,然后对中日韩贸易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最后为各国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黎峰  
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结构、实现方式等层面对中日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结果发现,传统统计口径下的中国对日贸易差额明显被高估。在中日双边贸易中,中国对日出口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重仅为七成,而日本对华出口的贸易收益率接近八成。中日双边出口的产品接近九成表现为最终产品并且被对方当地消费,剩余部分则表现为中间品,并且通过对增值折返及对第三国出口的形式实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虹蔚  孔庆峰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在增加值视角下重新测算与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结构,对解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双边/产业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从前向生产联系和后向生产联系两个角度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进行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研究,并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值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顺差严重缩水,美方发布的贸易逆差数据严重失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落后于美国,导致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结构性收益在美国;中国服务业在中美贸易中的获利能力远不及制造业,2000—2014年中国主要的顺差产业未发生较大变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不同,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增加值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