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9)
2023(8653)
2022(7851)
2021(7552)
2020(6290)
2019(14799)
2018(14930)
2017(29345)
2016(15967)
2015(18048)
2014(18062)
2013(17948)
2012(16360)
2011(14603)
2010(14489)
2009(12930)
2008(12296)
2007(10566)
2006(9023)
2005(7688)
作者
(45187)
(37336)
(36973)
(35158)
(23663)
(17857)
(16853)
(14855)
(14139)
(13187)
(12906)
(12365)
(11665)
(11634)
(11417)
(11259)
(11188)
(11179)
(10559)
(10500)
(9335)
(9011)
(8884)
(8425)
(8337)
(8299)
(8232)
(8112)
(7414)
(7367)
学科
(62918)
经济(62853)
管理(45420)
(42832)
(36074)
企业(36074)
方法(29880)
数学(25804)
数学方法(25515)
(16267)
中国(14963)
(14223)
业经(13596)
(13497)
地方(12914)
农业(10968)
(10886)
贸易(10878)
理论(10800)
(10561)
(10518)
技术(10384)
(10336)
环境(9679)
(9367)
财务(9308)
财务管理(9293)
教育(9195)
企业财务(8793)
(8682)
机构
大学(220909)
学院(218994)
管理(92470)
(83414)
经济(81417)
理学(80972)
理学院(80119)
管理学(78806)
管理学院(78430)
研究(70851)
中国(50492)
(46996)
科学(45114)
(36065)
(34844)
(34296)
业大(33990)
研究所(32057)
中心(31918)
(30305)
北京(29675)
财经(29558)
(29155)
师范(28922)
(26933)
农业(26675)
(26120)
(25246)
师范大学(23490)
技术(23430)
基金
项目(156788)
科学(122858)
研究(116071)
基金(113084)
(97831)
国家(97007)
科学基金(83600)
社会(70817)
社会科(66980)
社会科学(66961)
(61465)
基金项目(61388)
自然(55440)
自然科(54111)
自然科学(54100)
自然科学基金(53101)
教育(53044)
(51634)
编号(48553)
资助(46407)
成果(38963)
(34393)
重点(34368)
(32819)
(32720)
课题(32620)
创新(30393)
项目编号(30019)
科研(29964)
教育部(29518)
期刊
(89070)
经济(89070)
研究(62678)
中国(38424)
学报(34068)
管理(32384)
科学(31674)
(31050)
教育(26369)
大学(25645)
(25338)
学学(23929)
农业(22215)
技术(19340)
(15824)
金融(15824)
业经(15085)
图书(13477)
财经(13232)
经济研究(13090)
理论(11992)
科技(11646)
问题(11542)
实践(11354)
(11354)
(11058)
(10705)
技术经济(10511)
情报(10447)
现代(10008)
共检索到307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史春林  李秀英  
中韩两国开展海上搜救合作既是双方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也是由搜救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因而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人命和财产救助以及海洋环境保护。因此近年来中韩两国高度重视海上搜救合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对此,中韩两国应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双方通讯沟通、资源共享、应急反应等机制,提高海上联合搜救成功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杰  李荣  张洪雨  
近年来我国周边涉海事故频发,但受限于"第一岛链",我国现有海上搜救责任区范围较小,难以充分实施必要的海上搜救。我国西太平洋以及南海印度洋海上通道贸易量巨大,现有海上搜救责任区无法保障我国船舶及其人员、货物的安全,亟待考虑由"第一岛链"东向及南向拓展海上搜救责任区。海上搜救责任区拓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即涉及搜救设备建设等硬件,又需要法律和机制协调等"软件"。因此,必须加强和推进海上搜救责任区的拓展与强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钟灿  
中韩两国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而且,2012年5月中韩两国宣布正式启动FTA谈判。中韩两国推进F T A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本文将分析两国在FTA协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中国和韩国F T A推进现状,并得出结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吕长江,韩慧博,赵岩  
中韩的金融合作是伴随着东亚金融合作的进程进行的。双方的金融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切实可行性,发展与深化金融合作是两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双方应当从实际出发,以解决主要问题为主线,有步骤地、协调地开始和扩大不同领域的金融合作,以保持和扩大现有的双赢局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燕  卞显红  秦萍  
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一直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双方共同所做的旅游交流方面的工作促进了两国旅游合作的蓬勃发展。本文从中韩文化相近、旅游合作文化驱动力、中韩地理位置接近、地缘驱动力,中韩经贸联系、经济推动力,中韩旅游资源互补、旅游吸引物推动力,中韩两国政府力量的干预和推动力,中韩旅游利益共享拉动力等方面分析了中韩旅游合作动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玲  
自《中韩渔业协定》签署以来,中韩渔业合作问题频现,渔业利益冲突进一步加剧。为此,本文就中韩渔业合作中存在的法律依据、法律内容、执法状态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挪威、冰岛在扬马延岛海域渔业纠纷解决所带来的启示,最后提出了建立并完善中韩渔业合作法律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玲  
自《中韩渔业协定》签署以来,中韩渔业合作问题频现,渔业利益冲突进一步加剧。为此,本文就中韩渔业合作中存在的法律依据、法律内容、执法状态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挪威、冰岛在扬马延岛海域渔业纠纷解决所带来的启示,最后提出了建立并完善中韩渔业合作法律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诺  林婉妮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为重新审视构建南海海上搜救体系的重要意义及实施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机遇。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战略枢纽区——南海构建高效的海上搜救体系,不仅可以进一步保障过往船舶的航行畅通和安全,更可以彰显我国的大国责任和维护我国在南海的主权及海洋权益。本文在分析南海海上安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南海海上搜救体系的主体架构、各层机构功能、协调机制、国际协作等基本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南海海上搜救体系建设的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永辉  
依据农业生产和贸易层面对两国农业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及其变化情况的考察发现,两国农业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农业生产要素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成为农业一体化的促进因素;但两国农业生产的同质性以及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单边出口贸易结构又制约着一体化进程。中韩农业一体化的条件尚不成熟,两国应作为中长期目标来推进;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各自农业结构,在调整中开展多方位的深层合作是两国农业实现共同发展的途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邱红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人才交流与合作开发不断扩大,这是双方共同利益所在。中韩两国在政府间科技交流、教育交流、共同培训开发人才等多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未来中韩两国要继续扩大合作范围、拓宽交流渠道、增加深度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企业与政府共同努力,从而推动中韩两国人才交流与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尹勇晚  龚驰  李天国  
本文主要探讨中韩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对两国新能源领域中合作的经济效应进行评估。为了评价合作的经济效应,本文建立新能源合作的相对收益指数,并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探寻能源合作指数(ECI)和贸易、GDP之间的关系,从而论证中韩新能源产业合作的重要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龙  王德章  
我国有机食品在开拓国外市场方面,应充分借鉴国外有机食品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与国外充分合作,建立从生产到流通环节与韩方的合作机制,利用韩方的技术、资本及熟悉韩国市场的优势和中方在基地、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互补。建立中韩双方三种合作模式,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断提高中国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邢丽菊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人文外交已经越来越凸显其深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中韩两国互为友好邻邦,同属汉字和儒家文化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交流中,两国人民互为借鉴,共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文化篇章。中韩建交22年以来,两国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人文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基于相似的文化传统以及切实的努力,两国人文交流在政府机制和民间层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这些成果的背后,还存在诸多原因导致的相互猜疑、信任不足以及交流不对等问题。对此,我们应该以"感而遂通"、"和而不同"、"允执厥中"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得中韩人文交流更好地为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相信在历史的延续性和共同的文化基因缔造的"人文纽带"基础上,中韩两国的人文交流在将来会实现"人文共同体"的远景目标。这将是以内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前提的和谐机制,又是一种积极而富有创造力的整合体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圭泽  
本文就中韩贸易发展的历程、现状与未来走向进行探讨。本文认为,要加强两国间的人员往来与民间团体的交流,加深相互信赖,把这一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世和  
1992年3月24日大韩民国外务部李相玉长官访问北京,同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共同声明",从此中韩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