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51)
- 2023(17846)
- 2022(14957)
- 2021(13759)
- 2020(11866)
- 2019(26888)
- 2018(26376)
- 2017(50242)
- 2016(27471)
- 2015(30688)
- 2014(30637)
- 2013(30644)
- 2012(28377)
- 2011(25743)
- 2010(25755)
- 2009(24470)
- 2008(24949)
- 2007(22492)
- 2006(19687)
- 2005(18167)
- 学科
- 济(118730)
- 经济(118569)
- 业(100384)
- 管理(92413)
- 企(88225)
- 企业(88225)
- 方法(53957)
- 数学(43866)
- 数学方法(43501)
- 财(38408)
- 农(35655)
- 业经(33028)
- 中国(31430)
- 贸(28997)
- 贸易(28983)
- 易(28203)
- 制(28051)
- 务(26063)
- 财务(26029)
- 财务管理(25983)
- 企业财务(24663)
- 农业(24390)
- 学(22144)
- 技术(20927)
- 和(19774)
- 体(19743)
- 银(19718)
- 银行(19661)
- 地方(19345)
- 理论(18899)
- 机构
- 学院(407929)
- 大学(407472)
- 济(176832)
- 经济(173571)
- 管理(155740)
- 研究(141373)
- 理学(133803)
- 理学院(132347)
- 管理学(130452)
- 管理学院(129693)
- 中国(109691)
- 京(85585)
- 科学(85409)
- 财(83468)
- 农(78074)
- 所(73284)
- 研究所(66286)
- 财经(66104)
- 中心(63357)
- 业大(62975)
- 农业(61922)
- 江(61559)
- 经(60152)
- 经济学(54947)
- 北京(53816)
- 院(50205)
- 经济学院(49712)
- 财经大学(48931)
- 范(48046)
- 州(47865)
- 基金
- 项目(266394)
- 科学(209826)
- 基金(196774)
- 研究(188776)
- 家(173870)
- 国家(172422)
- 科学基金(146613)
- 社会(122951)
- 社会科(116706)
- 社会科学(116675)
- 基金项目(103656)
- 省(102417)
- 自然(95675)
- 自然科(93494)
- 自然科学(93460)
- 自然科学基金(91936)
- 划(86635)
- 教育(85339)
- 资助(80432)
- 编号(72782)
- 重点(60468)
- 部(59998)
- 成果(59165)
- 创(57516)
- 发(56925)
- 创新(53295)
- 业(53104)
- 国家社会(52057)
- 科研(51817)
- 教育部(51099)
- 期刊
- 济(195533)
- 经济(195533)
- 研究(119649)
- 中国(78599)
- 农(72039)
- 学报(68987)
- 财(68529)
- 科学(62661)
- 管理(60375)
- 大学(51594)
- 学学(49374)
- 农业(48409)
- 融(39644)
- 金融(39644)
- 财经(34051)
- 教育(32863)
- 技术(32728)
- 经济研究(32110)
- 业经(31652)
- 经(29346)
- 业(28593)
- 问题(26768)
- 贸(26137)
- 国际(23092)
- 技术经济(21658)
- 世界(21132)
- 版(20802)
- 商业(18825)
- 现代(18452)
- 科技(18395)
共检索到612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永辉
本文利用RCA指数对1995~2002年中韩两国制造业的互补性与竞争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TSI指数分析了两国互补性产业和竞争性产业对中国制造业贸易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国对韩国具有互补性的多半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中国制造业贸易净收入虽来自这些部门,但对贸易平衡的正向作用有限;韩国对中国具有互补性的是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产业,中国制造业贸易逆差主要来自于这些部门;两国具有竞争性的是计算机、家电等技术密集型高新产业,中国参与分工的产品处于技术低端,贸易额虽大但净收入较少。两国这种分工是导致中国制造业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中国应注重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附加值,调整和完善重化工业结构,并向高端领...
关键词:
制造业 互补性 竞争性 贸易平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伟文 黄圣平
自中日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以前日本一直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文章利用近十年的制造业贸易统计数据,借助G—L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日贸易的依存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日双边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建立在双方的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互补性还在不断地加强,这是中日贸易关系的主要方面,因此中日双方应客观看待和处理双边贸易竞争与摩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刘钧霆
本文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分别运用A、B和S指数测度法对1992-2003年间中国与日韩制造业贸易的调整成本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普通机械等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大,而服装及纤维品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小。总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低于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但是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在1998年后是趋于下降的,而日本情况却与此相反。
关键词:
制造业 调整成本 边际产业内贸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婧
水产品贸易在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和出口相似程度指数对中韩水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韩水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着眼于进一步推动中韩水产品贸易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韩国 水产品贸易 互补性 竞争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先海
本文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我国36个产业部门在1992-2003年间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为服装业等13种产业长期稳定地处于比较优势,化学纤维制造业等9种产业长期处于比较劣势,非金属矿采选业等7种产业的比较优势处于递减的态势,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7种产业的比较优势处于递增的态势。同时对四大要素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竞争力也进行了相应地测度。文章对实证结果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
贸易竞争力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林 刘惠
基于生产性服务贸易影响制造业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双向视角,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将中国制造业划分为四类,然后利用中国2000~2010年的UNCTAD数据,测算四类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再运用岭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七类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中国四类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贸易不能提升技术能力弱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对技术能力强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不尽相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震 潘雨晨
基于竞争性和互补性视角构建指标,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分析互联网、注意力配置对于“一带一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长期内,中国互联网发展显著降低中国与“一带一路”制造业竞争性、增强互补性;两者都促进“一带一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两者交互项对“一带一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不确定。进一步分析显示:对于C4(织物与纺织品)、C6(木材、木制品与软木制品)、C8(焦炭、精炼石油与核燃料)、C9(化学品与化学制品)和C12(基本金属与加工金属),互联网及注意力配置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于C6(木材、木制品与软木制品)、C9(化学品与化学制品)、C11(其他非金属矿石)和C12(基本金属与加工金属),两者交叉作用有助于实现“一带一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闫逢柱 张文兵
本文运用F-F指数法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进行测度与分解,分析其结构变动,揭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扩张基础、发展内涵与竞争内涵。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邵亚申 丁赟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由工业转向服务业,服务贸易迅速崛起并成为服务产业和国际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领域。对2000年~2010年中、日、韩三国时间序列数据的RCA指数计算以及互补性和竞争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韩国的贸易中存在着互补性和竞争性:当中国作为出口国时,与日本的贸易具有比较大的互补性;当中国作为进口国时,与韩国的贸易具有比较大的互补性,且中日两国的服务贸易竞争性要大于中韩两国之间的服务贸易竞争性。总体上,中国在三国服务贸易竞争中处于比较劣势地位。
关键词:
服务贸易 竞争性 互补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龙勇 王姝
首先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假设,并对我国汽车制造业1996~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竞争性战略联盟的组建能够显著提高行业整体绩效(行业盈利能力和行业生产能力)和行业集中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春山 李天国
利用2001—2015年中韩制造业面板数据,分析和比较中韩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着重考察附加环境约束前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内,中国制造业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附加环境约束时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均高于韩国;中韩两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区别在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韩国则主要归因于效率变化。进行环境修正后,韩国制造业各子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有升有降,而中国制造业各子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多数得到改善。同时,中国的不少制造业部门被识别为技术创新行业,表明环境规制对这些行业的重要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娜 Myeong-Kee Chung
文章利用中国和韩国制造业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扩展生产函数和面板数据模型方法研究了各制造业行业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文章的研究发现:2001~2011年我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平均增长速度较快,全要素生产率逐渐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落后于韩国。比较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发现:中国所有行业在平均意义上前者大于后者,而韩国则平均前者小于后者。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磊 关权
利用基于生产工序的测算方法以及WIOD的最新数据,测算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的国内技术含量及国际竞争力指数,可以从技术层面客观评估三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的国内技术含量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的增速要明显高于日韩两国。但无论是制造业总体还是细分行业,中国的国内技术含量都要明显低于日韩两国;中日韩三国制造业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日韩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日和日韩以互补关系为主,中韩以竞争关系为主。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三国呈现明显的竞争关系。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则呈现出竞争和互补共存的特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蒋业恒 陈绍志
基于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运用前沿全球价值链分解方法计算出贸易中的本国增加值,在此基础上,采用世界出口份额、份额变化,分解巴拉萨指数、拉斐指数、标准化贸易收支等指标,比较和分析中国林产品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林产品制造业出口中的本国增加值占比从84%下降到81%;中国木材及木制品的世界出口份额由5.1%上升到11.2%,纸浆及纸制品的世界出口份额由1.3%升高到3.1%;中国林产品制造业出口份额的提高主要源于竞争效应的增强,但是中国面对世界市场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巴拉萨指数和拉斐指数反映出中国在木材及木制品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而在纸浆及纸制品上劣势较为明显;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毛日昇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制造业贸易专业化竞争力和实际竞争力对比分析,从贸易竞争力的数量和质量全面揭示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特征和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业在26个OECD国家市场竞争力水平的决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的专业化竞争力和实际竞争力存在显著的区别,在专业化竞争力较高的部分低技术和高技术行业,相对实际竞争力却较低;在专业化竞争力很弱的中高技术制造业,却对包括许多发达国家在内的贸易伙伴表现出较强的实际竞争力水平。从市场竞争力决定因素来看,贸易专业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对绝大多数制造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
关键词:
专业化 实际竞争力 技术密集度 决定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