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94)
- 2023(15228)
- 2022(12753)
- 2021(11523)
- 2020(9529)
- 2019(20834)
- 2018(20157)
- 2017(39089)
- 2016(20494)
- 2015(22621)
- 2014(22514)
- 2013(22037)
- 2012(20387)
- 2011(18702)
- 2010(19208)
- 2009(18038)
- 2008(17079)
- 2007(15394)
- 2006(13964)
- 2005(12888)
- 学科
- 济(104728)
- 经济(104654)
- 管理(60185)
- 业(58624)
- 企(47252)
- 企业(47252)
- 方法(34963)
- 数学(30681)
- 数学方法(30352)
- 中国(30188)
- 融(27888)
- 金融(27887)
- 地方(27855)
- 银(25963)
- 银行(25947)
- 农(25248)
- 行(25164)
- 财(22694)
- 业经(22203)
- 制(20288)
- 学(19006)
- 技术(17483)
- 农业(17392)
- 贸(16848)
- 贸易(16832)
- 地方经济(16695)
- 易(16314)
- 产业(15240)
- 环境(14411)
- 体(14098)
- 机构
- 学院(298262)
- 大学(292076)
- 济(137411)
- 经济(134716)
- 管理(110411)
- 研究(106653)
- 理学(94112)
- 理学院(93093)
- 管理学(91648)
- 管理学院(91082)
- 中国(84889)
- 财(61797)
- 科学(61422)
- 京(60107)
- 所(53733)
- 中心(49392)
- 财经(48659)
- 研究所(48424)
- 江(45750)
- 农(45402)
- 经济学(44184)
- 经(44034)
- 经济学院(39551)
- 业大(39046)
- 院(38269)
- 范(38048)
- 北京(37847)
- 师范(37707)
- 州(37013)
- 财经大学(35921)
- 基金
- 项目(192454)
- 科学(152794)
- 研究(143988)
- 基金(139240)
- 家(120445)
- 国家(119479)
- 科学基金(102607)
- 社会(94222)
- 社会科(89711)
- 社会科学(89693)
- 省(76460)
- 基金项目(71970)
- 教育(64684)
- 自然(63052)
- 划(63011)
- 自然科(61599)
- 自然科学(61586)
- 自然科学基金(60470)
- 编号(57417)
- 资助(57146)
- 成果(46478)
- 发(45036)
- 重点(43992)
- 部(42340)
- 创(41234)
- 课题(40734)
- 国家社会(39518)
- 创新(38698)
- 性(37722)
- 发展(37208)
- 期刊
- 济(160189)
- 经济(160189)
- 研究(94160)
- 中国(58820)
- 财(46393)
- 管理(43036)
- 融(42739)
- 金融(42739)
- 农(42525)
- 学报(40299)
- 科学(40006)
- 大学(30985)
- 学学(29666)
- 教育(28965)
- 农业(28423)
- 技术(27865)
- 经济研究(27563)
- 财经(25033)
- 业经(24733)
- 经(21830)
- 问题(19920)
- 技术经济(17000)
- 贸(16776)
- 国际(15403)
- 统计(14729)
- 世界(14654)
- 业(14392)
- 商业(14227)
- 策(13987)
- 现代(13979)
共检索到463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靳小钊
中韩两国在人种、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有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分析、比较中韩两国的产业技术和产业技术政策,借鉴韩国产业政策演变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持续发展和对韩互补经济交往具有现实意义。中韩两国地处东亚,地缘形成的经济空间场使得两国的经济发展既具有互补性又具有竞争性,两国现阶段产业技术政策支持下的东亚经济融扩行为上采用了不同的逻辑。山东对韩交往浓缩了中国东亚经济融扩的几乎所有内容和阶段,研究山东应对韩国东亚经济融扩的区域理性选择和安排既具有一般理论背景又具有典型实践意义。
关键词:
产业技术 产业技术政策 经济融扩逻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文才 秦月星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令人瞩目的现象,国际机构、政界和学界都给予高度重视。本文认为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最直接原因。源于各国比较优势的国际化分工,按照传统的统计规则测算出来的全球经济失衡不仅可以维持,而且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然而,全球化收益分配不平衡应引起重视,美国凭借其知识优势和美元霸主地位,获取了较大收益,而发展中国家收益相对较少。为了扭转全球化收益分配的失衡,获得更多收益,东亚区域应积极行动起来。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世界经济格局 东亚区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克庆 金炳彻 汪东方
东亚福利模式具有低福利支出、低制度覆盖率、不公平性、多元化、重视家庭保障等特征。文章通过梳理中国和韩国社会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总结出中韩两国社会政策的相似特征,包括深受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的影响、普遍性福利的持续扩大、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政策模式等几个方面。文章认为,中韩两国的社会政策体系都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做出调整,以便应对本国出现的社会问题,缓解发展进程中的社会矛盾。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真正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福祉发挥作用的,是结合本国经济发展特点和政治体制、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公正的社会政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丛晓男 王铮
自主开发了适用于任意多个区域和部门的贸易模拟研究的全球多区域CGE模拟软件。基于该软件模拟了中韩FTA关税减免对包含中韩在内的东亚主要国家或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中韩FTA促进了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韩国是中韩FTA的最大受益国,中国台湾、日本等经济体则面临一定的负面冲击。中国在整体受益的同时,也面临贸易条件变差、对韩国贸易逆差增加、塑料橡胶化工等部门产出受损等潜在负面影响,为此从降税时间安排、产业结构转型、要素禀赋流动和创新能力培育等方面做好应对之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志勇
中韩两国作为近邻,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双方已经具备了建立FTA的良好条件。2012年5月,中韩两国在北京正式宣布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但是,中韩两国在FTA谈判中面临许多难点,需要共同努力,相互妥协方可达成高水平的FTA。中韩建立FTA标志着东亚地区重要经济国家之间将开始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在积极期盼中韩FTA建立之时,也应适应中韩建立FTA给中国带来的挑战与变化,制定相应的应对之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汤勇,魏万国
本文从战略的角度出发 ,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为背景 ,说明了东亚华人经济圈所面临局面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然后又总结了东亚华人经济圈所具有的两大优势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中国在东亚华人经济圈为了实现共同发展 ,谋求一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的高级形态 ,而应作出的三个方面的努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汉权 朱晓乐
中韩合作在东亚经济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当前形势下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键力量。应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框架下,通过对等开放市场推进中韩自贸区建设、促进中韩产业链分工合作升级、加强在国际治理中的合作、保持重大战略和宏观政策沟通与协调等措施,提升合作水平,为东亚经济圈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
东亚经济圈 中韩合作 中韩自贸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卢孔标
从中长期来看,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不断向主要几个国家和地区集中是不可持续的,东亚国家面临极大的风险。这一背景下,加强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是必然的选择。东亚国家和地区应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加强区域货币和贸易投资合作,并进一步促进亚洲债券市场发展。
关键词:
东亚 经济金融 区域合作 全球失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戈
在系统梳理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关于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政策选择的分析框架。产业结构变迁的规律(即配第—克拉克定律)是一条客观经济规律,当政府顺应这一规律,它就能选择性地运用产业政策来干预、影响甚至主导产业结构变迁的进程和速度。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水平下,政府会选择不同的产业政策,进而导致四种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变迁形式。以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韩国等东亚经济体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产业政策 经济体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海峰
我国的产业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而金融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核心支持机制。文章从区域金融发展视角,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提出了基于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协调作用的苏州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金融支持架构。
关键词:
区域性 产业结构 合理化 金融支持 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丹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新型东亚产业循环机制的形成,由日本与中国共同拉动,趋向内部化的新型产业网络循环机制的形成,表明东亚各国间具有日益增强的经济依存关系和分工合作关系,东亚开展制度性经济合作的经济基础非常雄厚。
关键词:
产业循环机制 区域经济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晓霞
通过一个公共权力中心的同一供给模式提供公共产品的欧洲主义路径并不适用于东亚地区合作。东亚地区安全领域集中于领土(岛屿)主权争端问题而产生的对内生性安全矛盾进行管控的公共产品需求特点,使其在逻辑上更需要大国供给的"次佳表现"供给模式;经济方面集中于贸易和金融领域而产生的外生性经济危机应对的需要,使各国更容易参与到联合供给的加权模式中。当然,为实现这两种理想供给模式,东亚地区还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一是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俱乐部产品"之间的关系;二是市场依赖从域外转向域内;三是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与国家吸收能力的
关键词:
区域性公共产品 供给 需求 东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媛媛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东亚经济体普遍面临着从出口主导向内需主导的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然而,目前各经济体单独扩大内需存在困难,本文试图将东亚内需整合起来,探讨在东亚构建区域性内需。通过进一步提升消费水平、调整投资结构、扩大区域内贸易和完善产品结构,东亚内需的潜力将会被极大地开发出来,成为东亚持续发展新的推动力。
关键词:
东亚 区域性内需 消费 需求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晓霞
通过一个公共权力中心的同一供给模式提供公共产品的欧洲主义路径并不适用于东亚地区合作。东亚地区安全领域集中于领土(岛屿)主权争端问题而产生的对内生性安全矛盾进行管控的公共产品需求特点,使其在逻辑上更需要大国供给的"次佳表现"供给模式;经济方面集中于贸易和金融领域而产生的外生性经济危机应对的需要,使各国更容易参与到联合供给的加权模式中。当然,为实现这两种理想供给模式,东亚地区还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一是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俱乐部产品"之间的关系;二是市场依赖从域外转向域内;三是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与国家吸收能力的不对称性。
关键词:
区域性公共产品 供给 需求 东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