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9)
2023(10825)
2022(9309)
2021(8509)
2020(7500)
2019(17305)
2018(17131)
2017(33426)
2016(18504)
2015(20879)
2014(21165)
2013(21220)
2012(19954)
2011(18084)
2010(18336)
2009(17220)
2008(17473)
2007(16053)
2006(13980)
2005(13084)
作者
(55064)
(46261)
(46195)
(44192)
(29512)
(22255)
(21196)
(18021)
(17326)
(16501)
(15792)
(15551)
(14979)
(14889)
(14658)
(14521)
(14071)
(13819)
(13611)
(13402)
(11864)
(11428)
(11269)
(10503)
(10484)
(10353)
(10350)
(10334)
(9368)
(9271)
学科
(79377)
经济(79278)
管理(58599)
(56909)
(47398)
企业(47398)
方法(36435)
数学(32067)
数学方法(31778)
(25026)
(21457)
(20402)
中国(20188)
(19059)
贸易(19056)
(18574)
业经(16500)
技术(16446)
(16425)
(14582)
财务(14545)
财务管理(14503)
地方(14249)
(14068)
企业财务(13740)
农业(13704)
(13627)
(13164)
银行(13124)
(12861)
机构
大学(277062)
学院(273620)
(118590)
经济(116197)
管理(103630)
研究(94353)
理学(88767)
理学院(87776)
管理学(86401)
管理学院(85862)
中国(71237)
(58300)
(56655)
科学(56356)
(48924)
(47611)
财经(44285)
研究所(44056)
中心(43150)
(42877)
业大(40709)
(40047)
经济学(37891)
农业(37539)
北京(36782)
(34596)
经济学院(34426)
师范(34176)
(33687)
(32981)
基金
项目(177758)
科学(139584)
基金(129545)
研究(129458)
(113033)
国家(112163)
科学基金(95144)
社会(82916)
社会科(78769)
社会科学(78743)
(68938)
基金项目(68187)
自然(60463)
教育(60115)
自然科(59071)
自然科学(59055)
(58192)
自然科学基金(58042)
资助(53710)
编号(51594)
成果(42865)
(41205)
重点(40635)
(38145)
(37340)
(36512)
课题(35921)
教育部(35284)
创新(35204)
国家社会(34798)
期刊
(130039)
经济(130039)
研究(82337)
中国(55236)
(46459)
学报(43696)
(42818)
科学(39719)
管理(37850)
大学(33098)
学学(31187)
农业(28477)
教育(27393)
技术(25735)
(25448)
金融(25448)
财经(22745)
经济研究(20916)
业经(19565)
(19519)
问题(18038)
(16696)
(15729)
技术经济(15554)
国际(14091)
(13353)
理论(13142)
科技(13095)
统计(13088)
世界(13068)
共检索到415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范爱军  魏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浩  毛日昇  张二震  
本文在对制成品按技术结构和要素密集度分类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贸易统计数据对1997年以来中国制成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做了经验分析。分别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在世界市场和美国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对比,并对中国制成品的比较优势稳定性和成熟性做了检验;对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分析包括中国对世界和美国制成品出口结构分析,同时分析了中国不同技术含量制成品占美国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类别的制成品占有美国市场份额的分布状况。最后,利用贸易结构变动指数和结构收益性指数从总体上测度了各类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变动及优化幅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庆波  戴庆玲  李焱  
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显示,2012年,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国,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两国贸易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产业内贸易也得到较快发展。本文首先考察了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其次实证研究了1992-2012年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论显示,韩国对华投资、中韩两国市场规模、韩中人均GDP水平差距、中国工业的规模经济是影响中韩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翔硕  
一、出口制成品结构与制造业生产结构的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贸易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1978年到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约10.4%,工业增长约14.1%,而对外贸易则达到了年均17.1%的增长速度,同时出口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按理,出口商品来自生产,出口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爱军  魏巍  
对国际贸易结构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充分揭示了技术在贸易尤其在制成品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对中韩双边制成品贸易的技术结构差异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揭示两国间贸易的真实竞争互补关系。本文借鉴Lall(2000)对制成品的技术分类方法,在详细考察中韩双边制成品贸易技术结构演变路径的基础上,深刻阐明其背后两国间竞争互补关系的变化,得出中韩双边制成品贸易互补性较强且不断增强的结论,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经贸关系提出了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如庆  张二震  
在把制成品按技术含量细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拓展的Feder模型和31个省市2002-2007年的面板数据,重点考察了我国制成品出口的技术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制成品的出口确实通过该部门与非出口部门要素生产率的差别效应以及对非出口部门的外溢效应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不同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一样,样本期内中等技术制成品的出口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低技术制成品的出口次之,而高技术制成品的出口对经济增长暂无正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如庆  
文章考察了生产者服务业FDI促进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机制,并运用21个省市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生产者服务业FDI对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生产者服务业FDI对我国制成品出口的技术结构有显著的推升作用;(2)在对全样本和东部地区的回归中,这种作用大于制造业FDI的影响;尤其在东部地区,其作用还大于劳均资本存量和人均GDP的影响;(3)受自身行业特性及其嵌入制造业价值链的位置影响,不同生产者服务行业的FDI在出口结构升级中的作用不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裴长洪  郑文  
现有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探讨了国际贸易的发生机制,但没有给出一国商品出口总量决定的有效方法。本文认为,研究商品出口必须注意区分商品结构,鉴于制成品出口在全球商品出口中占据最主要的地位,本文以制成品出口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衡量一国制成品出口规模的理论框架与实证模型,经大样本检验,得出结论: 一国制成品出口的全球占比主要由人口规模、人口密集度、人口年龄结构、资本形成能力、经济发展模式、贸易成本比较与收益转换等六大因素共同决定。本文运用上述理论与模型,对中国 1985—2010年制成品出口的规模形成进行了理论解释,并通过六种情景模拟出了中国 2010—2030年的制成品出口增长态势,做出如下预测:201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庆刚  
我国出口贸易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获得了快速发展,本文从价格波动角度对我国在此期间的制成品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2000-2008年间,中国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总体呈现提高趋势,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1-2006年期间,制成品出口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第二个阶段是在2007-2008年期间,制成品出口开始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崔岩  
作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中韩贸易发展迅速,两国已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GHM指数对中韩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韩双边工业制成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为辅;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成品以产业间贸易和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两国的制成品贸易互补性强,中国相对处于产业分工的低端。为提升中国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应采取加强技术自主研发、完善双边贸易合作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洪世勤  刘厚俊  
本文基于SITC Rev.3至5位码下2600多种制成品出口数据,测算了1993-2010年我国制成品出口显示附加值指数。首先对我国出口技术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然后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出口技术结构变化与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制成品出口的多样性与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对GDP增长的贡献并不大,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我国通过出口范围的广化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机制并未充分形成;(2)低技术制成品与中等以上技术制成品均不构成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种类,我国面临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3)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提升能够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那些步入开发更高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梅波  郑燕霞  
中非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制成品贸易在中非经贸合作关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在对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出口非洲的制成品贸易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制成品出口非洲的总体趋势和贸易结构,分析了2001-2011年中国制成品出口非洲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变动趋势。认为在继续深化中国与非洲的制成品贸易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中国出口非洲制成品贸易结构,实现中高等技术含量制成品在非洲市场由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的转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晓峰  任靖楠  
本文主要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就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中韩两国净出口与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主要分三步:第一步,分析了FTA的建立对两国之间净出口的影响;第二步,分析了净出口的变动分别对中韩两国GDP的影响;第三步,分析了两国GDP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FTA的建立对两国就业的影响。结论为:若在2009年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会减少64.9196亿美元,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会减少64.9196亿美元;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使中国的GDP增加约0.426%,韩国的GDP减少约0.938%;会使中国的失业率下降约0.069%,韩国的失业率上升约0.157%。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岩  
本文从产品内种类分工视角利用Fontagnéet al.(2008)的方法将2001~2010年期间中国对日本(HS9位码)制成品出口数据进行了分解,发现入世后中国制成品的出口质量结构变迁模式是从低质量为主到以中质量为主的渐进升级过程,金融危机期间这一变迁进程有所加速。另外,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发现中国制成品出口质量结构在金融危机前变迁的主要动因是低质量产品分布不合理的产品结构;金融危机期间加速变迁的主要动因是中质量产品分布合理的产品结构。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素芹  
近年来,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有了较快的发展,贸易结构也有了很大提升。通过多个竞争力指标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出口产品在劳动密集型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资本技术密集型领域,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起步比较低,但近年来发展很快;出口价格总体上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贸易条件需要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