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15)
- 2023(5875)
- 2022(4921)
- 2021(4561)
- 2020(3644)
- 2019(8030)
- 2018(8030)
- 2017(14773)
- 2016(8191)
- 2015(9062)
- 2014(9296)
- 2013(8825)
- 2012(8369)
- 2011(7734)
- 2010(7737)
- 2009(7039)
- 2008(6705)
- 2007(6296)
- 2006(5622)
- 2005(4967)
- 学科
- 济(37778)
- 经济(37741)
- 管理(19008)
- 业(15498)
- 地方(15056)
- 企(11049)
- 企业(11049)
- 农(10368)
- 中国(10026)
- 方法(9599)
- 地方经济(9582)
- 学(8482)
- 制(8326)
- 数学(8259)
- 体(8252)
- 数学方法(8158)
- 农业(7187)
- 业经(6841)
- 融(6304)
- 金融(6295)
- 财(5725)
- 环境(5590)
- 理论(5586)
- 贸(5386)
- 贸易(5381)
- 和(5337)
- 银(5310)
- 银行(5293)
- 教育(5234)
- 行(5193)
- 机构
- 学院(115284)
- 大学(113496)
- 研究(45509)
- 济(45014)
- 经济(43869)
- 管理(38677)
- 中国(32959)
- 理学(32728)
- 理学院(32197)
- 管理学(31537)
- 管理学院(31326)
- 科学(29212)
- 京(25001)
- 所(23996)
- 农(22501)
- 研究所(22041)
- 中心(20246)
- 财(19306)
- 江(18621)
- 范(18109)
- 师范(17902)
- 农业(17549)
- 业大(17537)
- 院(16841)
- 北京(15593)
- 州(15172)
- 财经(14957)
- 技术(14442)
- 师范大学(14417)
- 省(14275)
- 基金
- 项目(79950)
- 科学(62396)
- 研究(59750)
- 基金(55563)
- 家(49884)
- 国家(49498)
- 科学基金(40788)
- 社会(36976)
- 社会科(34744)
- 社会科学(34737)
- 省(32324)
- 基金项目(29355)
- 划(27727)
- 教育(27324)
- 编号(25321)
- 自然(25264)
- 自然科(24619)
- 自然科学(24608)
- 自然科学基金(24106)
- 资助(21687)
- 成果(21134)
- 发(19319)
- 重点(18945)
- 课题(18639)
- 部(16974)
- 创(16455)
- 创新(15508)
- 发展(15479)
- 国家社会(15310)
- 展(15269)
共检索到180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涂志明 张凯
随着国际政治中"地区"的崛起,中国与"地区"的互动日益呈现机制化的趋势。其中,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便是"中国—地区"互动的具体体现。中非首次现代意义上的接触和互动始于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但真正制度化的跨区域整体合作则是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之后。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以中非合作论坛为核心的多边机制、中国与非盟的互动以及中国与非洲次地区组织之间的互动。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以及"中国因素"的导入对非洲地区主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展望未来,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应优先关注中非发展合作,积极引导
关键词:
中非 跨区域 整体合作 非洲地区主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涂志明 张凯
随着国际政治中"地区"的崛起,中国与"地区"的互动日益呈现机制化的趋势。其中,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便是"中国—地区"互动的具体体现。中非首次现代意义上的接触和互动始于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但真正制度化的跨区域整体合作则是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之后。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以中非合作论坛为核心的多边机制、中国与非盟的互动以及中国与非洲次地区组织之间的互动。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以及"中国因素"的导入对非洲地区主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展望未来,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应优先关注中非发展合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提高安全治理合作在中非多维合作框架中的地位,强化中国与非盟及非洲次地区组织之间的互动,着力打造中国对非合作的"战略支点"国家。
关键词:
中非 跨区域 整体合作 非洲地区主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婷
非洲民族主义的本质体现是泛非主义。泛非主义思潮是指导非洲民族实现"非洲梦"的思想内涵。非洲地区主义是非洲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结构性压力的政策选择和"抱团取火"的集体发展战略。非洲民族主义和地区主义存在一种天然的联系和互动的关系。从积极互动角度看,地区主义是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国家参与进全球化进程的桥梁。从消极互动角度看,民族主义对地区主义发展的忌惮,担心地区主义的过度发展会弱化甚至消解民族主义。特别是对非洲国家而言",先国家后民族"的民族国家构建错乱次序让非洲国家在处理主权问题上更加敏感。非洲民族主义和地区主义对中非合作产生互动关系影响:一方面彰显了中国对非合作理念符合泛非主义的实质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非洲对中国的国际支持符合泛非主义的精神逻辑。
关键词:
非洲民族主义 非洲地区主义 中非合作关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万秀兰
《非洲教育"二.十"行动计划》、《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等非洲教育区域化发展战略,随着非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而不断涌现。这些战略出自全洲性、次区域性的政府间组织以及区域性非政府的各种教育专业组织。非盟泛非大学的启动、西非经济和货币联盟理事会学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过、东非共同体卓越中心的创立、东部与南部非洲教育质量检测联盟活动的开展等,都体现了这些战略的重要举措。这些战略的特点表现为:能力建设主题突出,内部驱动组织多样,外部参与组织强大,阻碍因素特殊。中国政府对非教育合作需强化以下对象:非洲政府间组织、非洲区域性非政府教育专业组织以及非洲之外国际组织;合作的途径除了援建学校、提供奖学金名额、培训人...
关键词:
非洲教育 区域化 发展战略 中非教育合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红玲
分析了民族地区跨区域科技合作的背景和意义;结合典型案例,归纳出当前民族地区跨区域科技合作的五种主要模式,即府际科技合作、省(区)部科技会商、大院大所对口合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及涉外科技合作。文章对各类模式的特征进行了辨析,分析了各类模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提出两个分别与主流经济学观点相悖和相符的反思。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饶光明
当前,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拉大已经使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受到巨大挑战,而协调区域发展将是中国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区域发展实际主体的各级地方政府,手里掌握着权利和资源,理当加强跨区域合作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位于西部大开发核心区域的长江上游地区,在“十一·五”发展规划或未来更长的发展时期,需要创建长江上游地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与发展联盟,实现联盟内部各次区域的兼容、整合与对外开放,并以学习型政府建设推动联盟的生长和繁衍,使之成为跨区域合作、实现跨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巨大推进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凡
随着21世纪初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的迅猛发展,双方"整体合作"提上了议事日程。作为整体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拉美地区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拉美地区主义实践经历了伴随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地区一体化"、"开放地区主义"和"后自由主义地区主义"三个阶段,表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在具有广泛、灵活特点同时又呈分化、重叠趋势。整体合作意味着拉美地区进程与中拉关系演变出现交集,但整体合作应定位为中拉"全面合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未来发展方向,其路径与全面合作的"立体"模式有别,其成败取决于拉美国家协调、统一步伐,但不妨碍双方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凡
随着21世纪初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的迅猛发展,双方"整体合作"提上了议事日程。作为整体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拉美地区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拉美地区主义实践经历了伴随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地区一体化"、"开放地区主义"和"后自由主义地区主义"三个阶段,表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在具有广泛、灵活特点同时又呈分化、重叠趋势。整体合作意味着拉美地区进程与中拉关系演变出现交集,但整体合作应定位为中拉"全面合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未来发展方向,其路径与全面合作的"立体"模式有别,其成败取决于拉美国家协调、统一步伐,但不妨碍双方全面合作的持续展开。中拉整体合作将在拉美充分利用外部条件追求自主与发展的诉求中探索前行之路,但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国别差异、新常态带来的挑战以及制度和地区主义逻辑的不同也会制约整体合作的顺利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于鹏
随着1956年在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发现石油,非洲逐渐被石油消费大国所关注和重视。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石油价格不断飙升,加上各国进口来源多元化的需求,非洲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崛起的石油工业,更被看做是拥有巨大潜力的黄金地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于鹏
随着1956年在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发现石油,非洲逐渐受到石油消费大国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石油价格不断飙升,加上各国进口来源多元化的需求,非洲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不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明志
我国与非洲在经济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需要在既有经济合作基础上加大与非洲的经济金融合作力度,尤其是提升对非直接投资水平前几年,受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不稳、石油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非洲国家遭遇了一定的经济困难,外部资金流入减少,个别国家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经济下降。虽然大部分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底子薄,但资源丰富,劳动力供应充裕,发展热情高,发展潜力大,该地区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速较高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葛顺奇 刘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国家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GDP增速从80年代的2. 5%左右增至1995年后的3. 4%和2000年后的5. 0%以上,成为增速仅次于亚洲的地区。2000年后,全球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有6个位于非洲,其中安哥拉、尼日利亚和埃塞俄比亚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11. 1%、8. 9%和8. 4%。非洲的经济增长既得益于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张春
自冷战结束以来,尽管非洲的安全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其安全环境仍相当恶劣。目前,非洲安全治理面临重大困难并受困于三个错配:一是目标与手段的错配,非洲安全挑战正从以结构性暴力为主转向以非结构性暴力为主,但非洲安全治理仍延用传统的军事逻辑;二是意愿与能力的错配,非洲对所有权的强调与其资源匮乏的矛盾可能因"非洲崛起"而加剧,而传统的权势逻辑和机制能力不足仍在延续;三是当地需求与外部支持的错配,发达国家仍强势主导对非安全事务,新兴大国介入力度和渠道均存在明显不足。中国承诺更大程度地帮助非洲改善安全治理,需要在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万秀兰
近年来,非洲经济快速发展,大学科研观念开始转型,非洲区域组织、政府和大学纷纷出台加强大学科研的政策。这些政策旨在建立系统有效的科研管理体制及多种协同创新平台,提高科研信息化水平。但目前大多数非洲大学在科研管理能力建设、科研地位、科研条件及科研实效等方面面临困境。中非大学科研合作应该明确合作的目标和重点领域,致力于发掘现有平台潜力,拓展非洲本土新平台,参与非洲大学科研一体化进程,建立健全合作的评估与激励机制。
关键词:
非洲 大学科研 中非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