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3)
- 2023(13900)
- 2022(12013)
- 2021(11234)
- 2020(9273)
- 2019(21225)
- 2018(21009)
- 2017(41104)
- 2016(21922)
- 2015(24603)
- 2014(24526)
- 2013(24391)
- 2012(22263)
- 2011(20257)
- 2010(20203)
- 2009(18379)
- 2008(17794)
- 2007(15657)
- 2006(13842)
- 2005(11823)
- 学科
- 济(95930)
- 经济(95841)
- 业(64160)
- 管理(57274)
- 农(48223)
- 企(42153)
- 企业(42153)
- 方法(41381)
- 数学(36048)
- 数学方法(35708)
- 农业(32043)
- 贸(24815)
- 贸易(24802)
- 易(24043)
- 地方(23771)
- 业经(23563)
- 中国(22931)
- 财(18867)
- 学(18693)
- 制(15704)
- 环境(14779)
- 技术(14094)
- 发(13534)
- 理论(13370)
- 和(12950)
- 银(12150)
- 策(12142)
- 银行(12114)
- 划(11815)
- 融(11741)
- 机构
- 学院(316188)
- 大学(313356)
- 济(131524)
- 经济(128911)
- 管理(127377)
- 理学(112126)
- 理学院(110919)
- 管理学(109096)
- 管理学院(108559)
- 研究(105473)
- 中国(77154)
- 农(67451)
- 科学(66405)
- 京(65315)
- 业大(53523)
- 财(53312)
- 所(52373)
- 农业(51857)
- 中心(48228)
- 研究所(48068)
- 江(45064)
- 财经(43958)
- 范(41826)
- 师范(41510)
- 经(40183)
- 北京(40084)
- 经济学(38284)
- 院(38217)
- 州(36419)
- 经济管理(36097)
- 基金
- 项目(224502)
- 科学(177383)
- 研究(164817)
- 基金(163899)
- 家(142761)
- 国家(141561)
- 科学基金(121803)
- 社会(105147)
- 社会科(99461)
- 社会科学(99438)
- 基金项目(88522)
- 省(88364)
- 自然(78960)
- 自然科(77103)
- 自然科学(77090)
- 自然科学基金(75674)
- 教育(73324)
- 划(73061)
- 编号(68236)
- 资助(65926)
- 成果(53141)
- 重点(49776)
- 部(49607)
- 发(49382)
- 创(46451)
- 课题(45253)
- 创新(43315)
- 国家社会(43251)
- 科研(42656)
- 教育部(42035)
- 期刊
- 济(142681)
- 经济(142681)
- 研究(88713)
- 农(68378)
- 中国(54602)
- 学报(50267)
- 科学(47183)
- 农业(46920)
- 管理(40744)
- 大学(38469)
- 学学(36697)
- 财(35589)
- 教育(29418)
- 业经(29346)
- 融(25878)
- 金融(25878)
- 技术(25330)
- 业(21982)
- 问题(21442)
- 经济研究(21157)
- 财经(19603)
- 贸(16895)
- 经(16671)
- 版(15876)
- 科技(15729)
- 资源(15599)
- 技术经济(15298)
- 世界(15027)
- 理论(14806)
- 图书(14706)
共检索到447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月季 周德翼 汪普庆
运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化指数和均衡度指数系统分析入世以来中非农产品贸易在五大区域和国别上的分布差异及其演化趋势,并基于K-近邻空间权重矩阵的Moran’s I指数测算了双边农产品贸易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及其变动情况。结果表明:中非农产品贸易总量快速上升,但存在贸易进出口结构和区域分布的多重不平衡性;贸易国别的分散趋势大于五大区域上的分散趋势,中非农产品贸易国别多元化与均衡度正在逐步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农产品贸易逐渐显现出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在全局空间上形成以高-高集聚为主的溢出效应,局部空间上主要以部分西非国家为轴心,在时序上保持相对稳定的正向聚集趋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伟伟
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近些年得到较好发展,总体趋势、贸易平衡、产品结构以及市场结构都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在分析中非农产品贸易有利条件和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中非农产品贸易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 非洲 农产品 贸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东升 刘合光 周爱莲
近年来,中非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2004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贸易从净出口变为净进口,并且净进口额还在扩大。对中非农产品贸易的产业贸易特征、比较优势特征、互补与互竞特征的分析显示,中非农产品贸易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双边合作潜力巨大。未来中非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合作,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展开,以获得对外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潜在利益和有利影响。
关键词:
中国 非洲 农产品贸易 结构 贸易优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婕 田维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南区域贸易合作发展迅速,这一态势对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南南区域合作产生的农产品贸易效应。结果显示,传统南南区域贸易合作对农产品贸易并未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之间农产品比较优势的互补性推进跨区域合作应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南南区域贸易合作 农产品贸易 效应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昊 黄季焜
中国与非洲的农产品贸易在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双边贸易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在分析中非农产品贸易的总体特征和非洲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构建贸易引力模型探讨非洲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定量分析发现,中国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和非洲农产品生产能力是非洲提高其向中国出口农产品的重要因素;同时,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口关税优惠政策和中非合作论坛对促进非洲农产品出口的效果也已开始显现。本文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问泽霞 张晓辛
在考虑农业资源禀赋、农业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大陆地区进行了区域划分,并利用1994-2012年的数据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区域差异在扩大,进口贸易的差异大于出口,区域间差异大于区域内差异;我国农产品贸易在各区域发展得很不均衡,京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领先的地区。
关键词:
农产品 对外贸易 区域经济 差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高金田 刘冬
文章运用G-L指数和GHM分类方法,通过对2000~2010年中国与非洲2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各国来看,中国与非洲12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趋势明显;而从农产品各章目来看,中非农产品贸易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同时,GHM分类方法显示中非农产品贸易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特征。此外,回归模型表明市场结构与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关系,而人均收入差异、国家贸易政策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与非洲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希颖 范龙宾
幅员辽阔的非洲大陆,总人口9.3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非洲有耕地7.17亿公顷,森林6.8亿公顷,草地9亿公顷,海岸线超过3万公里,这些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并没有带给非洲富足。长期以来,非洲的农业生产处于极低的水平,按照世界银行划分的农业发展标准,非洲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国家还处在生存型农业阶段,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产品产出效率低,土地闲置情况严重,农产品品种单一,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军 杨文倩 李明 王晓兵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中非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贸易,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中非农产品贸易。本文在描述中非农产品贸易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补偿指数(TCI)分析了中非农产品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的变化。研究发现:中非农产品贸易朝着体现双边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然而,中非农产品贸易发展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中非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低,而且中非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并没有随着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增长而显著提高。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中国 非洲 比较优势 互补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孟艳春 王梦雪 郑丹
[目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是农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区域差异,有助于把握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规律、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布局,对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方法]文章以我国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泰尔指数探究2002-2022年我国省域农产品出口贸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区域的差异性。[结果](1)我国总体、省域及区域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都呈波动增加趋势,其中,东北区域自2010年开始出口贸易规模整体增速明显低于中西部区域,位于中西部的大部分省域农产品出口贸易都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2)我国各省域农产品出口贸易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特征。相比于2002年,2022年个别省域存在跃迁,落入了“低-低”集聚区;(3)农产品出口贸易整体及四大区域内部差异均呈扩大趋势,四大区域中,西部区域内部差异最大,并呈“M”型波动趋势,区域间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缓慢收敛趋势。[结论]据此,提出在全国层面上,持续推进全方位开放、加强针对性政策扶持力度;在区域层面上,根据各区域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实状况、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政策等建议,以期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秀玉 仝锦涛
[目的]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转型的一个新发展模式,探究农产品贸易和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利用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农业产业集聚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全国及4大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都呈上升发展趋势;全国层面看,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技术进步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的“U”型影响;而邻近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水平只会对本地的农业技术进步有“U”型影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技术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在4大地区、不同农产品贸易水平和不同农产品贸易结构地区存在异质性影响;农业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在不同区域也存在异质性。[结论]要推动农产品贸易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围绕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施农产品贸易非均衡发展策略,同时倡导适度规模经营,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集聚的绿色发展功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海风 郭玮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三面濒临大洋,誉"彩虹之国"。作为金砖五国之一,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内GDP约占整个非洲20%。自1998年建交以来,中南双边贸易发展迅速,目前中国是南非最大贸易伙伴,南非是中国在非洲最大贸易伙伴,既是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亦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作为非洲农业大国,南非农业基本实现科学化和规模化,基础设施、生产技术、机械化和商品率水平,雄居非洲之首;种植业自足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高金田 刘冬
文章运用G-L指数和GHM分类方法,通过对2000~2010年中国与非洲2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各国来看,中国与非洲12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趋势明显;而从农产品各章目来看,中非农产品贸易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同时,GHM分类方法显示中非农产品贸易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特征。此外,回归模型表明市场结构与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关系,而人均收入差异、国家贸易政策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与非洲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寇文煜
从中国加入WTO到目前为止,虽然东亚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没有出现明显的扩大。但是,在东亚地区的农产品贸易中,中国和东亚地区诸国及其区域贸易在最近几年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日农产品贸易已成为中国在东亚地区农产品贸易的焦点与核心。一、东亚区域内农产品贸易的扩大与中国农产品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