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85)
2023(9753)
2022(7786)
2021(7216)
2020(6161)
2019(14022)
2018(13602)
2017(26137)
2016(13858)
2015(15545)
2014(15095)
2013(15416)
2012(14166)
2011(12632)
2010(12622)
2009(12025)
2008(12229)
2007(10797)
2006(9545)
2005(9154)
作者
(39123)
(32752)
(32732)
(31005)
(20969)
(15422)
(14672)
(12604)
(12422)
(11529)
(11335)
(10927)
(10845)
(10374)
(10311)
(9953)
(9916)
(9440)
(9208)
(9076)
(8222)
(7980)
(7951)
(7468)
(7356)
(7241)
(7179)
(7014)
(6571)
(6340)
学科
(75243)
(73474)
经济(73398)
(70572)
企业(70572)
管理(58222)
方法(32911)
业经(26575)
数学(25372)
数学方法(25284)
(24532)
(22718)
中国(19052)
(18992)
财务(18988)
财务管理(18977)
企业财务(18012)
农业(16565)
技术(15934)
(15148)
(14787)
贸易(14779)
(14495)
(14319)
(13717)
(12823)
(12533)
企业经济(12002)
经营(11270)
体制(11189)
机构
学院(210776)
大学(206055)
(105274)
经济(103973)
管理(87160)
理学(74892)
理学院(74241)
管理学(73635)
管理学院(73231)
研究(70376)
中国(59166)
(46762)
(43127)
科学(37703)
财经(37662)
(34733)
(34520)
(34045)
经济学(33663)
研究所(31203)
中心(30623)
(30513)
经济学院(30454)
财经大学(27897)
北京(27507)
业大(27362)
农业(26804)
商学(26206)
商学院(25985)
经济管理(25134)
基金
项目(133852)
科学(109260)
基金(102642)
研究(99536)
(88409)
国家(87681)
科学基金(77420)
社会(69132)
社会科(65869)
社会科学(65855)
基金项目(53286)
(49552)
自然(47834)
自然科(46839)
自然科学(46826)
自然科学基金(46163)
教育(43525)
资助(42279)
(40845)
编号(36964)
(33730)
(31718)
(31273)
国家社会(30443)
重点(29832)
(29452)
创新(28428)
成果(28129)
中国(27774)
教育部(27765)
期刊
(117120)
经济(117120)
研究(65122)
(39272)
管理(38168)
中国(37905)
(31984)
科学(28468)
学报(25531)
农业(22655)
大学(20894)
学学(20203)
财经(20118)
经济研究(20090)
(20085)
金融(20085)
技术(19948)
业经(19468)
(17631)
(15654)
问题(15467)
技术经济(14635)
世界(14576)
(14515)
国际(12506)
教育(11579)
现代(11242)
财会(10479)
商业(10468)
统计(10249)
共检索到318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浩  李翀  赵春明  
本文首次从进口来源地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来源地数目增多、进口来源地集中度下降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同时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进口企业、一般贸易进口企业、外资企业、有出口行为企业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显著;进口来源地结构主要通过进口种类多元化带来的生产互补机制提升企业生产率,其中,进口异质产品的进口企业效应较大,而进口价格下降带来的成本节约机制没有显著作用。因此,中国应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同时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口,使其享受中间品多样化带来的生产互补收益;而在发达国家的进口市场上,鼓励企业开拓多个进口渠道,降低对某几个发达国家的过度依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浩  李翀  赵春明  
本文首次从进口来源地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来源地数目增多、进口来源地集中度下降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同时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进口企业、一般贸易进口企业、外资企业、有出口行为企业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显著;进口来源地结构主要通过进口种类多元化带来的生产互补机制提升企业生产率,其中,进口异质产品的进口企业效应较大,而进口价格下降带来的成本节约机制没有显著作用。因此,中国应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同时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口,使其享受中间品多样化带来的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熊力治  
本文使用2000—2005年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和高度细化的海关进口数据,来考察中国本土制造业的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使用OP方法更为准确地估算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进口中间品能促进本土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并存在显著的短期和中长期进口学习效应。因此,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应重视进口中间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勇兵  仉荣  曹亮  
本文运用2000-200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分析进口中间品的使用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发现:与非进口企业对比,进口企业在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各项指标上都强于非进口企业,一直进口的企业在各项指标上最高,东部地区企业和高人均资本行业的企业表现最佳;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从非进口状态转为进口状态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7.49个百分点,这种促进作用对低人均资本行业企业和西部企业尤为明显。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须重新调整"出口主导,进口从属"外贸发展思路,实施积极的进口贸易战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创新,鼓...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韩国高  刘田广  
本文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研究了中间品进口及制度环境对企业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显著降低了企业能源强度,其影响机制主要是促进技术溢出、资源配置优化、产品质量升级和要素替代;在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无出口、能源结构偏向电力和低能耗企业中,中间品进口降低企业能源强度的效果更为显著。减少地区腐败、健全法律制度和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等制度环境改善有助于强化企业中间品进口的节能效应。本文为我国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对我国企业实现绿色节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李倩婷  
研究目标:探究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的综合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 (PSM)降低样本选择性偏误,采用生存分析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进口中间品对延长企业生存时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对混合加工贸易的提升效果尤其明显。同时随着使用强度的增加,进口中间品对企业风险的降低作用增强;中间品的技术水平越高,对企业生存概率的改善作用越大;但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满足一定的时间门槛。研究创新:与先前文献侧重强调出口的巨大作用不同,本文研究并论证了进口的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淑云  慕绣如  
文章基于2000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统计库合并数据,全面系统地评估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与企业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是中间品进口提升企业生产率的三个可能的渠道,其中产品质量效应起主导作用。进一步地,产品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第一,从发达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尤其是从G7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突出,而来自欠发达国家的中间产品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有限;第二,零配件进口对企业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新飞  高伊凡  柴晟霖  
本文匹配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采用Olley和Pakes(1996)的方法估计企业生产率,基于PSM倾向匹配得分法研究中间投入品进口贸易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即期效应与长期影响,以及进口行为对不同行业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控制了内生性问题,中国进口企业比非进口企业生产率平均高出6.5%;首次从国外进口中间投入品的企业当年生产率比上一年有10.5%的提升,且在进口后三年中存在持续且较为显著的生产率提升效应;进口企业的生产率效应随着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提高而加强,但与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采用不同的方法重新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秀芳  施炳展  
本文主要从中间品进口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和提升机制。理论上,进口中间品多元化可以通过边际成本、固定成本等渠道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并受限于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实证方面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从所有制分布看,国有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最高,私营企业最低,外资企业居中;平均看,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这一提升作用仅限于外资企业、源自OECD国家的中间品和2004-2006年样本;对于本土企业、源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中间品和2000-2003年样本并不显著,可能的解释在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耿伟  廖显春  
企业进口中间品多样化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实现技术进步、追赶国际技术前沿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贸易理论框架下进口贸易利益的来源之一;但在国内要素价格负向扭曲条件下,生产要素与中间品相对价格变小,从而导致包括进口中间品在内的中间品投入种类减小。基于上述判断,本文以中国数据为例,实证研究企业要素价格负向扭曲对其进口中间品多样化的影响,从而为分析市场扭曲与贸易利益的关系提供一个经验事实。本文认为:中国要素价格扭曲呈现递增趋势,企业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呈现递减趋势;要素价格扭曲降低了企业进口中间品多样化水平,这一降低作用对于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东部地区和一般贸易更明显;而且劳动力要素价格负向扭曲的影响大于资本价格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家云  毛其淋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生存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生存的微观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显著延长了企业的经营持续时间。进一步引入中间品质量差异性和贸易方向的研究表明,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经营持续时间的正向作用与进口中间品的质量水平呈正比,并且中间产品进口对双向贸易企业生存持续期的影响大于单向贸易企业,对加工贸易企业生存持续期的影响大于一般贸易企业。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传导机制检验,认为"成本节约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是中间品进口促进企业市场存活的重要渠道。最后,引入行业差异化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异质性产品行业的企业,中间产品进口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丁一兵  宋畅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算了进出口企业中间品进口转换行为和进口中间品要素密度变化特征,并考察了进口中间品转换对企业出口转型升级的作用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进口中间品转换及其引致的中间品要素密度变化总体上有助于企业出口升级。分样本的估计结果表明,一般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能够通过调整进口中间品的种类和要素密度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此外,企业中间品进口转换带来的产品创新效应和转型能力提升效应是中间品进口转换对企业出口转型升级的可能的影响渠道。本文从企业进口产品动态角度为中间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升级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推动贸易结构转型和提升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翊  陈雯  骆时雨  
本文将进口中间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纳入统一模型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进口中间品通过数量、种类和价格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OMTRADE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中间品进口不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数量和种类效应,价格效应对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有显著影响,但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钟建军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采用A-C-F方法测度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讨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高质量中间品有助于企业通过"学习效应"机制、研发与进口中间品质量的"互补效应"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两种机制在考虑了企业贸易方式、出口状态、所有制类型、进口来源地差异后皆稳健。在全球价值链环境下,提升中国贸易利得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进口高质量中间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国兵  于欢  
与大规模中间品进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仍然较低。文章使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数据,揭示出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总的样本来看,中间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促进效应,而资本品进口产生抑制效应,二者调节不利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2)区分产品差异化后发现,同质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更大,且同质中间品与异质资本品进口交互存在显著的负面调节效应。(3)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中间品进口对民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最强,而资本品进口对民营企业的抑制效应最强,且中间品与资本品进口交互对三类企业都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正是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结构失衡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才导致中国在大规模进口中间品的同时却出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处于低位现象。据此,在强调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的同时,需要区别重视、克服其通过资本品进口产生的不利调节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