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15)
2023(15502)
2022(12758)
2021(11622)
2020(9955)
2019(22347)
2018(21629)
2017(41344)
2016(22246)
2015(24292)
2014(23789)
2013(23405)
2012(21005)
2011(18351)
2010(18036)
2009(16708)
2008(16232)
2007(14049)
2006(11952)
2005(10548)
作者
(63061)
(52734)
(52589)
(49502)
(33308)
(25147)
(23568)
(20687)
(19848)
(18417)
(17999)
(17544)
(16491)
(16437)
(16136)
(16031)
(15818)
(15630)
(15132)
(15117)
(13042)
(12812)
(12600)
(12082)
(11818)
(11684)
(11492)
(11471)
(10417)
(10386)
学科
(93242)
经济(93106)
(92737)
(83703)
企业(83703)
管理(80790)
方法(45137)
数学(36810)
数学方法(36383)
(31192)
业经(30544)
(30276)
(23225)
财务(23175)
财务管理(23148)
企业财务(22005)
农业(21610)
中国(21033)
技术(19175)
(18960)
(17423)
贸易(17413)
(17016)
(16390)
(15810)
(15366)
理论(15307)
(14326)
(14162)
地方(14106)
机构
学院(314113)
大学(308856)
(131808)
管理(130404)
经济(129584)
理学(113872)
理学院(112812)
管理学(111139)
管理学院(110577)
研究(95395)
中国(74807)
(62664)
(60387)
科学(58800)
(58694)
业大(50603)
财经(49047)
农业(46648)
(46615)
(45882)
中心(45320)
(44824)
研究所(42477)
经济学(39947)
北京(37692)
财经大学(36394)
经济学院(36376)
商学(36341)
商学院(36021)
经济管理(35662)
基金
项目(220097)
科学(175527)
基金(163861)
研究(155690)
(144156)
国家(142942)
科学基金(124889)
社会(102374)
社会科(97300)
社会科学(97277)
基金项目(87432)
(86218)
自然(83024)
自然科(81224)
自然科学(81199)
自然科学基金(79811)
(71999)
教育(70908)
资助(65537)
编号(60288)
重点(49245)
(48911)
(48714)
(46431)
(45942)
成果(45128)
创新(45097)
国家社会(43344)
科研(43078)
(41918)
期刊
(138592)
经济(138592)
研究(81222)
中国(54738)
(53128)
管理(51199)
(50270)
学报(49178)
科学(46646)
大学(37945)
学学(36697)
农业(36628)
技术(28757)
业经(25575)
(25149)
金融(25149)
财经(24366)
教育(22609)
(22277)
经济研究(21648)
(20960)
问题(18750)
技术经济(17317)
财会(15744)
(15299)
商业(15065)
现代(14926)
科技(14671)
统计(14388)
(14193)
共检索到442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先锋  谢正莹  蒋慕超  
文章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内在机制,并利用2000~2011年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匹配得到的541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中间品进口能够促进企业提高产能利用率,化解企业产能过剩。其中,中间品进口的数量效应和种类效应对企业产能利用率产生正向影响,中间品进口的质量效应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正向影响存在滞后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进口半成品的数量效应明显,进口零配件的种类效应和质量效应明显,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中间品种类效应明显,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中间品进口的数量效应明显;加工贸易方式下中间品进口不能显著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一般贸易方式下进口中间品能够通过种类效应和质量效应显著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杨琦  
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与产能过剩化解是中国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文章以中国加入WTO引致的大幅度中间品关税减免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考察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中国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渠道检验表明,中间品关税减让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生产率、激励企业创新行为和提升企业出口,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中间品关税减让对从事一般贸易企业和内资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的促进效应更大。最后,文章从行业特征视角进一步探讨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企业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在生产异质性产品和契约密集度低的行业,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更大。文章的研究成果为从贸易政策调整视角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并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韩国高  刘田广  
本文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研究了中间品进口及制度环境对企业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显著降低了企业能源强度,其影响机制主要是促进技术溢出、资源配置优化、产品质量升级和要素替代;在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无出口、能源结构偏向电力和低能耗企业中,中间品进口降低企业能源强度的效果更为显著。减少地区腐败、健全法律制度和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等制度环境改善有助于强化企业中间品进口的节能效应。本文为我国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对我国企业实现绿色节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姚博  汪红驹  
本文运用中国制造行业的中间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通过技术外溢显著提高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力,中间品进口对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发挥出来,进口来自OECD国家的中间品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和落后国家的中间品进口带来的影响,相比于进口加工品和初级品的中间品,进口零配件中间品对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影响要更为突出。此外,中间品进口显著促进了企业选择研发决策以及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并且研发投入效应要大于研发选择效应,也就是说,中间品进口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已有研发企业增加了研发力度。研究表明,中国要坚持推进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和自主创新研发战略,对于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淑云  慕绣如  
文章基于2000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统计库合并数据,全面系统地评估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与企业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是中间品进口提升企业生产率的三个可能的渠道,其中产品质量效应起主导作用。进一步地,产品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第一,从发达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尤其是从G7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突出,而来自欠发达国家的中间产品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有限;第二,零配件进口对企业生产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葛阳琴   胡锦辉   陈悦  
基于中国微观工业企业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技能工人和非技能工人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显著加剧了企业内收入分配不平等,且对不同所有制、行业和地区的企业具有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中间品进口通过劳动力需求效应和利润激励效应加剧了企业内收入分配不平等。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在中间品进口影响企业内收入分配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增加均能够缓解中间品进口导致的企业内收入分配不平等。本文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中间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内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并为政府部门实施缩小收入差距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秀芳  施炳展  
本文主要从中间品进口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和提升机制。理论上,进口中间品多元化可以通过边际成本、固定成本等渠道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并受限于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实证方面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从所有制分布看,国有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最高,私营企业最低,外资企业居中;平均看,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这一提升作用仅限于外资企业、源自OECD国家的中间品和2004-2006年样本;对于本土企业、源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中间品和2000-2003年样本并不显著,可能的解释在于...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倩  宋鹏  李瑞子  
基于2000—2010年中国海关企业-产品层面的交易数据,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并识别中间品进口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中间品进口的增加会加强这一正向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与中间品进口的共同作用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产品技术以及出口目的地等异质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对内资企业、一般贸易方式、低技术及出口到OECD国(地区)的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大。丰富了汇率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经验研究,为中国出口产品优化升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静  李珊珊  向国成  
贸易自由化下关税降低竞争加剧时,中间品进口的增加会有利于出口质量的提升。质量阶梯高的企业会因为竞争加剧,一方面激发自主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匹配、吸收与模仿中间品进口技术从而提高出口质量。但是质量阶梯低的企业会因为研发沉没成本以及创新的沮丧效应而无法有效吸收进口中间品技术。本文对企业出口质量阶梯理论进行检验,发现离技术前沿最近的企业才会在关税下降时提高出口质量,大部分企业的出口质量会因此而降低。中间品进口能通过中间品进口规模扩大、质量增加、技术外溢效应等渠道提高企业的出口质量。其中,中间品规模的扩大对出口质量提升的效应显著性最差,质量阶梯最低组企业中间品规模越大出口质量反而下降;中间品进口质量对出口质量提升效应最稳定,而中间品进口技术外溢效应对不同类型企业出口质量提升效果差异性最大。同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效率越高的企业出口规模越小,出口质量越高。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杜运苏   陈雪雷  
在中国出口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增强企业出口韧性成为重要的课题。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外生冲击,本文将企业出口韧性划分为抵抗力和恢复力两方面,研究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会显著增强下游企业出口韧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检验仍然稳健;从作用机制来看,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可以通过出口升级效应和成本降低效应提高企业出口韧性。考虑企业异质性发现,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在抵抗期对中小规模企业、国有企业的影响更显著;在经济抵抗期和恢复调整期,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对东部地区企业、加工贸易为主企业的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此外,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内上游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会削弱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对下游企业出口韧性的提升效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家云  毛其淋  胡鞍钢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深入考察了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通过"中间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三个可能的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且因中间品进口来源国和中间品技术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还发现,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有利于强化中间品进口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此外,行业出口质量的动态分解显示,行业出口质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集约边际,扩展边际的作用有限;资源再配置效应对行业出口质量提高的贡献高达55%,其在中间品进口促进行业出口质量提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家云  毛其淋  胡鞍钢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深入考察了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通过"中间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三个可能的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且因中间品进口来源国和中间品技术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还发现,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有利于强化中间品进口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此外,行业出口质量的动态分解显示,行业出口质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集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新飞  高伊凡  柴晟霖  
本文匹配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采用Olley和Pakes(1996)的方法估计企业生产率,基于PSM倾向匹配得分法研究中间投入品进口贸易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即期效应与长期影响,以及进口行为对不同行业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控制了内生性问题,中国进口企业比非进口企业生产率平均高出6.5%;首次从国外进口中间投入品的企业当年生产率比上一年有10.5%的提升,且在进口后三年中存在持续且较为显著的生产率提升效应;进口企业的生产率效应随着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提高而加强,但与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采用不同的方法重新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丹  宋换换  崔日明  
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中间品贸易是技术溢出和扩散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全球生产外包模型,纳入了企业创新行为,揭示了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通过运用世界投入产出(WIOD)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企业专利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1)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且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2)利润增加效应、生产率提升效应和市场规模扩大效应是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促进企业创新的主要作用渠道。(3)与来自中高收入经济体的中间品内嵌技术相比,来自高收入经济体的中间品内嵌技术更能促进企业创新。(4)对于外资企业、中高技术、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以及处于高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的创新效应更为明显。(5)企业吸收能力强化了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的创新效应,同时技术差距发挥着调节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浩  李翀  赵春明  
本文首次从进口来源地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来源地数目增多、进口来源地集中度下降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同时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进口企业、一般贸易进口企业、外资企业、有出口行为企业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显著;进口来源地结构主要通过进口种类多元化带来的生产互补机制提升企业生产率,其中,进口异质产品的进口企业效应较大,而进口价格下降带来的成本节约机制没有显著作用。因此,中国应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同时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口,使其享受中间品多样化带来的生产互补收益;而在发达国家的进口市场上,鼓励企业开拓多个进口渠道,降低对某几个发达国家的过度依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