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4)
- 2023(14672)
- 2022(12070)
- 2021(10995)
- 2020(9329)
- 2019(20913)
- 2018(20357)
- 2017(38497)
- 2016(20885)
- 2015(23253)
- 2014(22713)
- 2013(22750)
- 2012(20714)
- 2011(18787)
- 2010(18661)
- 2009(17857)
- 2008(17972)
- 2007(16081)
- 2006(14330)
- 2005(13236)
- 学科
- 济(92306)
- 经济(92161)
- 业(88279)
- 企(78697)
- 企业(78697)
- 管理(78169)
- 方法(40698)
- 数学(32453)
- 数学方法(32251)
- 财(31679)
- 农(30318)
- 业经(29772)
- 中国(24956)
- 制(23088)
- 务(22056)
- 财务(22037)
- 财务管理(22011)
- 农业(21241)
- 企业财务(20907)
- 贸(19446)
- 贸易(19436)
- 易(19029)
- 技术(18247)
- 体(16966)
- 划(16433)
- 策(16019)
- 和(15416)
- 银(14905)
- 银行(14860)
- 体制(14479)
- 机构
- 学院(310470)
- 大学(308422)
- 济(139643)
- 经济(137426)
- 管理(121926)
- 研究(106025)
- 理学(105200)
- 理学院(104155)
- 管理学(102908)
- 管理学院(102338)
- 中国(84799)
- 财(65474)
- 京(64613)
- 科学(62081)
- 农(59985)
- 所(53776)
- 财经(51968)
- 研究所(48580)
- 业大(47938)
- 经(47504)
- 农业(47500)
- 中心(47285)
- 江(46148)
- 经济学(43782)
- 北京(40538)
- 经济学院(39524)
- 财经大学(38599)
- 院(37379)
- 州(35174)
- 商学(34921)
- 基金
- 项目(204430)
- 科学(162961)
- 基金(153373)
- 研究(145684)
- 家(135480)
- 国家(134331)
- 科学基金(115482)
- 社会(97999)
- 社会科(93096)
- 社会科学(93074)
- 基金项目(80612)
- 省(77365)
- 自然(74420)
- 自然科(72770)
- 自然科学(72745)
- 自然科学基金(71610)
- 划(65336)
- 教育(65088)
- 资助(62218)
- 编号(54679)
- 部(46690)
- 重点(46210)
- 创(45546)
- 业(44449)
- 发(43378)
- 成果(43378)
- 国家社会(42316)
- 制(42242)
- 创新(41920)
- 教育部(40110)
- 期刊
- 济(154872)
- 经济(154872)
- 研究(92053)
- 中国(60698)
- 农(56060)
- 财(53867)
- 学报(50000)
- 管理(49609)
- 科学(47434)
- 大学(38464)
- 农业(38314)
- 学学(36964)
- 融(29982)
- 金融(29982)
- 财经(27133)
- 业经(25740)
- 经济研究(25561)
- 技术(25345)
- 经(23443)
- 业(23328)
- 教育(22384)
- 问题(20521)
- 贸(18349)
- 世界(17643)
- 技术经济(17488)
- 国际(16129)
- 版(15139)
- 现代(14832)
- 科技(14197)
- 商业(14136)
共检索到465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翊 陈雯 骆时雨
本文将进口中间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纳入统一模型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进口中间品通过数量、种类和价格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OMTRADE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中间品进口不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数量和种类效应,价格效应对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有显著影响,但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进口中间品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钟建军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采用A-C-F方法测度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讨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高质量中间品有助于企业通过"学习效应"机制、研发与进口中间品质量的"互补效应"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两种机制在考虑了企业贸易方式、出口状态、所有制类型、进口来源地差异后皆稳健。在全球价值链环境下,提升中国贸易利得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进口高质量中间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学锋 王胜 黄云湖 王菊蓉
本文基于贸易品种类增长的福利内涵和Feenstra(1994)开发的测度进口种类变化的技术方法,利用CEPII的BACI数据库1995~2005年HS-6位数微观国际贸易数据,从种类变化的角度考察了进口贸易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精确机制。我们发现,进口种类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大部分上游行业进口种类的增加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水平效应),而大部分行业自身进口种类的增加未能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直接竞争效应)。两种效应的影响机制和作用程度的差异取决于进口来源国和行业的技术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慧鑫 冯宗宪 郭根龙
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12个行业的数据,通过构建两部门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来自区域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8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从发达贸易伙伴国进口的服务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大于从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进口的服务对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文化距离越近,效应越显著,国家间的文化距离越近就越能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加入人均收入和贸易伙伴国的服务进口交互之后,发现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进口共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昌安 李强
全要素生产率(TFP)既是经济增长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当前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系统地梳理了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TFP变动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文献。从市场因素、结构因素、政府因素、R&D、FDI和国际贸易六个方面,基于地区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层次对中国制造业企业TFP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经济后果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造业TFP的未来研究展望,以便对TFP主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TFP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静 黄繁华
进口竞争给进口国带来的经济效应是不确定的。本文首先测算了中国进口研发溢出的规模,然后将中国的制造业归成17个行业,以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进口竞争与全要素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竞争给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效应为负,进口贸易带来资源重复低效率配置,低端加工贸易造成进口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下降。同时,进口研发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国外研发力度越强对国内进口研发溢出越大,本文采用中国对美国、德国和日本3个最具代表性的进口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日本的进口研发溢出效应最为明显,美国、德国次之。同时,进口关税和出口外向度的提高会带来中国制造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郝晓艳 吴学花
中国制造企业在不断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出现了污染工序转移的问题。近几年学者们从产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效率和政策研究等方面展开中国制造业在环境规制下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本文结合基于松弛向量的SBM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算了2003-2013年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整体有效,且新技术的应用是影响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而环境规制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国内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环境规制对不同性质制造行业具有差异化影响,尤其对重污染企业影响明显,利于环保政策的落实,并进一步推动企业革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建英 张其仔 张慧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应用通过节约交易成本这一主要渠道显著地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互联网应用对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资本密集制造业企业、出口型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互联网应用通过节约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管理成本节约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更大。因此,应提升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将节约的销售成本与管理成本投入研发活动之中,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欣 曹慧平
先将要素价格扭曲系数引入分析框架,构建要素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采用OP法分别估算出中国制造业29个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金融错配系数,再通过1999—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检验金融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错配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企业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分行业研究显示,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最为显著。因此,亟待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减弱金融扭曲,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内生可持续性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郝治军 吕云龙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中间投入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与其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以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为样本,对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中间服务总投入水平以及金融、电信、批发零售等分部门投入水平均低于理论上的"最优"临界值,这意味着增加服务投入,制定合理产业政策促使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全要素生产率 倒U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郝治军 吕云龙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中间投入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与其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以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为样本,对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中间服务总投入水平以及金融、电信、批发零售等分部门投入水平均低于理论上的"最优"临界值,这意味着增加服务投入,制定合理产业政策促使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全要素生产率 倒U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钱学锋 高婉
借鉴Melitz&Polanec(2015)的方法,文章计算了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将其分解为生存企业内效应、生存企业间效应和净进入效应,基于资源配置的视角研究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动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竞争主要通过提升各行业生存企业内效应和净进入效应进而提高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不同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受进口竞争的影响有所不同。进一步地,文章还发现:上游进口竞争对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动态全要素生产率也存在正向影响;资本品进口竞争对行业效率的正向影响大于消费品和中间品进口竞争;来自发达国家的进口竞争对行业效率的影响大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竞争。
关键词:
进口竞争 资源配置 动态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何改
随着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中间品贸易成为全球化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生产活动效率的指标之一,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已有学者意识到中间品进口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归纳和评述了中间品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和影响机制,旨在发掘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拓展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综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初晓 李平
将2004—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匹配,从行业异质性和进口来源国异质性两个方面系统探究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可显著提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从行业异质性分析,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率方面,对第三产业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效率方面,且影响行业吸收能力的人力资本、绩效水平和规模水平均存在显著门槛效应;从来源国异质性分析,来自发达、自由度高、竞争力强、治理严格国家的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可通过激励效应和学习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