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76)
- 2023(19299)
- 2022(16324)
- 2021(15109)
- 2020(12726)
- 2019(29371)
- 2018(28589)
- 2017(54764)
- 2016(29392)
- 2015(32932)
- 2014(32492)
- 2013(32320)
- 2012(29522)
- 2011(26321)
- 2010(26012)
- 2009(24100)
- 2008(23775)
- 2007(20615)
- 2006(17832)
- 2005(15936)
- 学科
- 济(126956)
- 经济(126822)
- 业(105309)
- 管理(97027)
- 企(92620)
- 企业(92620)
- 方法(60626)
- 数学(50640)
- 数学方法(50083)
- 农(38485)
- 财(37498)
- 业经(35229)
- 中国(33212)
- 贸(26738)
- 贸易(26724)
- 易(26078)
- 务(26057)
- 财务(25983)
- 财务管理(25941)
- 农业(25675)
- 企业财务(24615)
- 制(23234)
- 技术(22177)
- 地方(21887)
- 学(21231)
- 和(21063)
- 理论(20999)
- 划(19696)
- 策(18958)
- 环境(18214)
- 机构
- 学院(420139)
- 大学(417663)
- 济(178361)
- 经济(175094)
- 管理(172287)
- 理学(149458)
- 理学院(148016)
- 管理学(145744)
- 管理学院(144994)
- 研究(135145)
- 中国(105262)
- 京(87989)
- 财(81089)
- 科学(80447)
- 农(67364)
- 所(65911)
- 财经(65717)
- 中心(61718)
- 业大(60813)
- 经(60072)
- 江(60055)
- 研究所(59787)
- 北京(55272)
- 经济学(54333)
- 农业(52899)
- 范(50865)
- 师范(50405)
- 院(49394)
- 经济学院(49273)
- 财经大学(48949)
- 基金
- 项目(285726)
- 科学(226746)
- 基金(210331)
- 研究(210004)
- 家(182166)
- 国家(180653)
- 科学基金(157352)
- 社会(135430)
- 社会科(128657)
- 社会科学(128624)
- 基金项目(110708)
- 省(109670)
- 自然(101418)
- 自然科(99143)
- 自然科学(99122)
- 自然科学基金(97399)
- 教育(95838)
- 划(91580)
- 资助(87230)
- 编号(84416)
- 成果(66646)
- 部(64035)
- 重点(63206)
- 创(60819)
- 发(60545)
- 课题(56955)
- 国家社会(56718)
- 创新(56323)
- 教育部(55459)
- 科研(54507)
- 期刊
- 济(190884)
- 经济(190884)
- 研究(122467)
- 中国(74790)
- 管理(66271)
- 财(64074)
- 农(61418)
- 学报(60858)
- 科学(58380)
- 大学(47572)
- 学学(44980)
- 农业(43117)
- 教育(40127)
- 技术(38529)
- 融(35277)
- 金融(35277)
- 业经(32763)
- 财经(32393)
- 经济研究(31343)
- 经(27837)
- 业(25240)
- 问题(25006)
- 技术经济(22574)
- 贸(21892)
- 统计(20196)
- 商业(19622)
- 世界(19596)
- 现代(19529)
- 理论(19230)
- 科技(18879)
共检索到611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家云 毛其淋 胡鞍钢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深入考察了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通过"中间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三个可能的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且因中间品进口来源国和中间品技术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还发现,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有利于强化中间品进口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此外,行业出口质量的动态分解显示,行业出口质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集约边际,扩展边际的作用有限;资源再配置效应对行业出口质量提高的贡献高达55%,其在中间品进口促进行业出口质量提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家云 毛其淋 胡鞍钢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深入考察了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通过"中间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三个可能的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且因中间品进口来源国和中间品技术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还发现,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有利于强化中间品进口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此外,行业出口质量的动态分解显示,行业出口质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集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高璐
中国处于质量升级的关键阶段,由于进口中间品能实现技术溢出、优化资源配置,因而可能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为此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匹配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能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剔除加工贸易后结果更加显著,然而进口中间品使用强度对产品质量提升呈递减趋势;运用PSM逐年匹配解决内生性问题后采用DID和FE也得到一致结果,进一步发现高技术产品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也较高,而受技术垄断影响来自高收入国家、高技术国家的中间品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有限;从动态角度看,进口持续期与出口产品质量呈U型关系,短暂进口在质量提升上并不明显,适时进入以及持续进口能显著提升产品质量。
关键词:
进口 中间品 出口 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高璐
中国处于质量升级的关键阶段,由于进口中间品能实现技术溢出、优化资源配置,因而可能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为此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匹配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能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剔除加工贸易后结果更加显著,然而进口中间品使用强度对产品质量提升呈递减趋势;运用PSM逐年匹配解决内生性问题后采用DID和FE也得到一致结果,进一步发现高技术产品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也较高,而受技术垄断影响来自高收入国家、高技术国家的中间品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有限;从动态角度看,进口
关键词:
进口 中间品 出口 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秀芳 施炳展
本文主要从中间品进口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和提升机制。理论上,进口中间品多元化可以通过边际成本、固定成本等渠道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并受限于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实证方面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从所有制分布看,国有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最高,私营企业最低,外资企业居中;平均看,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这一提升作用仅限于外资企业、源自OECD国家的中间品和2004-2006年样本;对于本土企业、源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中间品和2000-2003年样本并不显著,可能的解释在于...
关键词:
中间品 进口 多元化 产品质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倩 宋鹏 李瑞子
基于2000—2010年中国海关企业-产品层面的交易数据,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并识别中间品进口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中间品进口的增加会加强这一正向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与中间品进口的共同作用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产品技术以及出口目的地等异质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对内资企业、一般贸易方式、低技术及出口到OECD国(地区)的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大。丰富了汇率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经验研究,为中国出口产品优化升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邓国营 宋跃刚 吴耀国
文章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微观匹配数据,在地区制度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的背景下研究中间品进口、制度环境与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间品进口通过"竞争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中间品质量效应"以及"中间品多元化效应"机制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提升效果会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中间品进口来源国、技术复杂度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制度环境改善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强化了中间品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中间品进口与制度环境在影响出口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互补性;(3)文章进一步从动态视角考察了进口持续期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得出二者呈现"U"型关系,短期进口无法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持续进口以及适时进入可以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本研究为中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改善区域制度环境提供了理论与现实支撑。
关键词:
出口产品质量 中间品进口 制度环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国兵 于欢
与大规模中间品进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仍然较低。文章使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数据,揭示出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总的样本来看,中间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促进效应,而资本品进口产生抑制效应,二者调节不利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2)区分产品差异化后发现,同质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更大,且同质中间品与异质资本品进口交互存在显著的负面调节效应。(3)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中间品进口对民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最强,而资本品进口对民营企业的抑制效应最强,且中间品与资本品进口交互对三类企业都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正是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结构失衡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才导致中国在大规模进口中间品的同时却出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处于低位现象。据此,在强调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的同时,需要区别重视、克服其通过资本品进口产生的不利调节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述忠 吴国杰
本文首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是否进口中间品,以及不同贸易类型的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般贸易中间品进口不具有促进作用,与来料加工中间品进口相比,进料加工中间品进口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和稳健;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一般贸易中间品进口的抑制效应减弱,来料加工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增强,进料加工中间品的影响呈"U"形关系。
关键词:
中间品 贸易类型 出口产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林正静
文章基于中国加入WTO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与较高生产率的企业相比,较低生产率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幅度较大,获利较多;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幅度越大。文章进行了平行趋势假设、两期双重差分法以及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此外,文章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分析,结果发现,进口中间品种类增加和中间品质量提升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两个作用渠道。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学君 陆泽 钱加荣
国际食品市场上产品间的竞争正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企业融资约束对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选择的影响在国际经济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利用2000-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中的食品企业数据,实证研究融资约束对食品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首先,从食品行业整体来看,融资约束显著抑制了中国食品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在融资约束程度相同情况下,接近出口产品质量前沿的企业受到的抑制效应显著强于远离质量前沿的企业。其次,融资约束的质量升级抑制效应在异质性企业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地区来看,融资约束会显著抑制东部地区食品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但不会对中西部地区食品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分所有制来看,融资约束对私营和外资食品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制约效应的显著性高于国有企业,且私营企业受到的抑制作用最高。此外,通过构建融资约束、产品质量和质量升级的不同代理变量,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学君 陆泽 钱加荣
国际食品市场上产品间的竞争正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企业融资约束对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选择的影响在国际经济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利用2000-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中的食品企业数据,实证研究融资约束对食品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首先,从食品行业整体来看,融资约束显著抑制了中国食品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在融资约束程度相同情况下,接近出口产品质量前沿的企业受到的抑制效应显著强于远离质量前沿的企业。其次,融资约束的质量升级抑制效应在异质性企业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地区来看,融资约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祝树金 汤超
本文首次考察了企业上市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从管理质量、生产技术复杂性和中间投入品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上市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2000—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上市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长期效果看,这种促进作用存在一年的滞后期,之后显著存在并呈现出持续性。在改变回归估计方法、改变关键变量的衡量指标以及控制潜在遗漏变量后,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地,使用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检验作用机制发现,管理质量提升、生产技术复杂性提高是企业上市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渠道,但中间投入品质量提高这一渠道并未通过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长期机构投资者高比例持股带来的管理质量提升、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改进以及多样化中间投入品的使用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于当前中国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出口企业培育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晴 于津平
本文理论剖析投入数字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结构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展开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入数字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结构,主要表现为有意识淘汰性能落后的低质量产品,将有限的资源更多投向靠近质量前沿的高质量产品进行生产并出口。机制检验发现,投入数字化主要通过对企业内部产品质量差异化调整、边际成本差异化调整与产品转换能力提高效应这三条渠道,来优化出口产品质量结构。异质性检验显示,相对于中小微型、低国际市场竞争行业、资源型城市企业组,投入数字化对大型、高度国际市场竞争行业、非资源型城市的企业组的出口产品质量结构优化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 刘玉伟 张佳
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从企业异质性和中介效应角度考察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正向因果关系,但这种影响效果会因投资主体、投资来源、投资区位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企业创新受要素密集度、企业类型与贸易方式异质性的影响,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3)企业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偏中介效应,能够解释20%左右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