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79)
2023(9593)
2022(7789)
2021(6999)
2020(5942)
2019(12787)
2018(12602)
2017(24245)
2016(12544)
2015(13896)
2014(13019)
2013(13021)
2012(11333)
2011(9800)
2010(10056)
2009(9893)
2008(10029)
2007(9213)
2006(7923)
2005(7301)
作者
(33026)
(27719)
(27598)
(25580)
(17716)
(12895)
(12311)
(10540)
(10252)
(9969)
(9226)
(9129)
(9059)
(8487)
(8438)
(8287)
(8189)
(8025)
(7842)
(7728)
(6698)
(6614)
(6546)
(6369)
(6327)
(6073)
(6055)
(5947)
(5469)
(5224)
学科
(80427)
(77330)
企业(77330)
管理(62473)
(57719)
经济(57658)
业经(26838)
方法(22899)
(21786)
(20208)
技术(19175)
(18444)
财务(18434)
财务管理(18425)
企业财务(17429)
数学(14985)
数学方法(14897)
农业(14757)
技术管理(13506)
(13138)
中国(12879)
(12732)
理论(12516)
(12505)
企业经济(12264)
(11731)
经营(11598)
(10753)
贸易(10745)
(10600)
机构
学院(180836)
大学(171474)
(81605)
管理(80746)
经济(80403)
理学(69379)
理学院(68866)
管理学(68298)
管理学院(67946)
研究(50430)
中国(42743)
(37264)
(34782)
财经(29223)
(28469)
科学(26570)
(26399)
(25680)
商学(24367)
商学院(24165)
经济学(23356)
(23299)
中心(23242)
业大(22677)
经济管理(22128)
(22074)
北京(21470)
财经大学(21180)
经济学院(20983)
研究所(20472)
基金
项目(114015)
科学(93932)
研究(88484)
基金(84345)
(70548)
国家(69827)
科学基金(64194)
社会(59877)
社会科(56981)
社会科学(56970)
(47130)
基金项目(44351)
自然(39807)
教育(39080)
自然科(39004)
自然科学(38998)
自然科学基金(38450)
(36510)
编号(34868)
资助(32445)
(31741)
(31712)
创新(28395)
成果(25986)
(25243)
(24937)
(24867)
国家社会(24660)
重点(24602)
课题(23324)
期刊
(95736)
经济(95736)
研究(52339)
管理(38298)
中国(35410)
(33977)
(24938)
科学(20641)
技术(20045)
业经(19410)
农业(17515)
学报(17019)
(16889)
金融(16889)
教育(15664)
经济研究(15195)
财经(15031)
大学(14739)
学学(14120)
(13133)
技术经济(12993)
(12771)
问题(11530)
财会(11360)
商业(11168)
现代(10526)
科技(10194)
(9869)
世界(9707)
会计(9543)
共检索到273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国恒   胡鹏   刘珊  
本文基于拓展的C-D生产函数,纳入中间品进口与自主创新行为,阐述了中间品进口、自主创新与企业全球价值链(GVC)升级的互动机制,并运用中国工企-海关-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仅能促使企业嵌入GVC下游环节提升其GVC地位,这种提升作用随企业生命周期延长边际递减;自主创新可推动企业嵌入GVC上游与下游环节实现GVC升级,但嵌入GVC上游环节的升级效果大于嵌入GVC下游环节,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升级效果大于初创期和衰退期企业;此外,自主创新对企业GVC升级的影响因中间品进口水平不同而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自主创新与较低水平的中间品进口相互替代,抑制企业GVC升级;自主创新与较高水平的中间品进口互补,促进企业GVC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康淑娟  
利用探索性案例,从时间纵向发展角度探讨了万向集团从OEM代工厂商向IBM国际品牌服务商升级的创新驱动过程以及相应的核心能力构建的SECI过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代工企业进行价值链升级依赖自主创新驱动,但价值链不同阶段存在创新能力差异,探究其本质在于各阶段核心知识差异。知识通过SECI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创造出来,即代工企业获得发包企业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知识交换和知识转化创造出新知识,重新构建现有知识,为不同价值链环节积累内部创新能力,依靠内生创新驱动价值链升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高小龙  董银果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的种类和质量均是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因素,但中间品进口数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呈现负向影响。这一结论经作用机制检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具体作用程度在企业和行业间却存在差异。针对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检验结果,中间品进口质量和数量通过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而中间品进口种类则通过提高企业资本-劳动比和降低进口成本来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任家华  牟绍波  
全球价值链是发达国家整合全球要素的结果,我国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后,可通过全球价值链资源整合实现自主创新与升级。文章以国内企业为例,分析了我国企业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自主创新升级途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珊  
引入创新价值链分析框架,利用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区域知识溢出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归纳区域知识溢出特征设计区域知识溢出指数,采用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区域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知识溢出效应作用最明显。将创新价值链区分为两个阶段后,发现区域知识溢出对自主创新的正向推动作用主要集中在创新研发阶段;而在创新应用阶段,由于受到企业运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区域知识溢出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非国有企业受区域知识溢出的影响更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爱贞  刘志彪  
以跨国公司为主力的FDI企业大量进入,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自我服务的产业链造成了冲击,使得本土设备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撑被抽空。本文从产业链与价值链双重视角,在理论分析生产者服务投入与下游市场需求对生产者驱动价值链上企业自主创新的产业链支撑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FDI企业对本土设备企业自主创新的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双重制约机制。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与工程机械行业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得出, FDI容易制约本土设备企业自主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任重  
文章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审视全球化进程中汽车企业的组织行为及利益格局。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形成和演变的最终推动力,同时也是导致全球价值链中汽车企业的绩效显著差别的根本原因。研究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实现升级的有效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宇宁  
结合技术可供性理论和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构建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驱动机制框架,探究数字技术可供性、融通创新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关系。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逐步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各类型数字技术可供性均有利于融通创新;数字技术可供性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积极影响从强到弱依次为数字技术变异可供性、数字技术积累可供性;数字技术可供性通过融通创新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由此提出构建数字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体系、制定融通创新多方共联机制、建立企业价值链协同发展模式,希冀为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宇宁  
结合技术可供性理论和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构建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驱动机制框架,探究数字技术可供性、融通创新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关系。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逐步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各类型数字技术可供性均有利于融通创新;数字技术可供性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积极影响从强到弱依次为数字技术变异可供性、数字技术积累可供性;数字技术可供性通过融通创新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由此提出构建数字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体系、制定融通创新多方共联机制、建立企业价值链协同发展模式,希冀为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  郭娟娟  
近年来,我国依靠加工贸易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日益深化,中国企业的中间品进口行为不断增加。为考察近年来进口中间品的成效,文章选取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统计库合并数据,基于不同出口强度企业视角,使用普通最小二乘(OLS)、广义矩估计(GMM)等方法对企业中间品进口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考察,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和倍差法(DID)进行稳健性检验。多种检验结果表明:内销企业和出口企业进口中间品对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在内销企业较为显著;将出口企业细分为一般出口企业和纯出口企业,发现进口中间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依内销企业、一般出口企业和纯出口企业递减。其中出口企业中加工贸易类型企业占比较大是导致上述结论产生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地,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进口中间品对技术吸收能力强、从发达国家进口以及外资企业的生产率促进效应更明显。文章为客观评估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成效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为现阶段"促进口"战略调整及未来"促进口"战略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  郭娟娟  
近年来,我国依靠加工贸易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程度日益深化,中国企业的中间品进口行为不断增加。为考察近年来进口中间品的成效,文章选取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统计库合并数据,基于不同出口强度企业视角,使用普通最小二乘(OLS)、广义矩估计(GMM)等方法对企业中间品进口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考察,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和倍差法(DID)进行稳健性检验。多种检验结果表明:内销企业和出口企业进口中间品对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在内销企业较为显著;将出口企业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世宏  
"后金融危机"时代,本土企业要实现自主价值创造和利润增加,就必须摆脱对国外企业的过分依赖,实现本土企业的产业价值链升级和自主创新是其必然选择。而本土企业的产业价值链升级和自主创新又会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国的高职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推行"功夫式"技能订单培养模式,缩小技能使用的适应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余骁  
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贸易也应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本文在扩展的Kee and Tang(2016)模型框架下,分析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的静态影响和动态效应。静态条件下进口中间品质量与企业出口DVAR负相关,其通过自主创新产生"加成率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动态改进企业出口DVAR。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专利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进口中间品质量静态下与企业出口DVAR显著负相关,动态下全样本效应为负,一般贸易不显著,而加工贸易显著负相关;(2)研发行为对一般贸易进口中间品质量的动态影响具有调节效应,较高研发程度的企业该效应显著为正;(3)对影响渠道的检验发现,创新对企业出口DVAR作用的显著中介变量是加成率和相对价格;(4)进一步分析发现,更高显性比较优势、更低与技术前沿差距和更优省份市场化指数对创新活动具有明显正向调节效应。上述结论表明,推动进口政策由出口导向向创新导向升级是建设更高全球价值链地位下贸易强国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葛顺奇  万淑贞  
在全球价值链时代,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而价值链延伸型并购是实现此战略的重要举措。以价值链延伸型并购为切入点,基于2008—201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以及并购交易数据,利用OLS、PSM-DID等多种实证方法,考察了价值链延伸型并购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并购所需投入的大量资源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企业创新资源,特别是不利于微型企业的自主创新。然而,价值链延伸型并购所形成的上下游一体化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激励企业加大专用性更强的研发投入,进而带动企业自主创新,在总体上对企业自主创新具有促进效应。就上游并购而言,上述效应显著高于其他并购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且能在并购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强。因此,营造有利于企业价值链延伸型并购的经营环境能够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凌丹  张小云  
"嵌入"高端化与防止被"挤出"全球价值链(GVC)是三步走升级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对GVC升级发挥怎样的作用?在行业上是否体现出差异?何种行业应该优先升级?采用KPWW方法测度2005—2014年制造业各部门GVC地位,基于"嵌入"高端化视角实证研究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对两类产业GVC升级的影响,再基于防止被"挤出"视角,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不同行业的升级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应重视技术创新,对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加注重激发创新动力从而实现向高端产业的演变,且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加注重提升创新绩效以避免高端产业低端化;为了谋求升级的效率,应优先进行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