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44)
- 2023(5506)
- 2022(4779)
- 2021(4115)
- 2020(3671)
- 2019(8401)
- 2018(7946)
- 2017(16693)
- 2016(8100)
- 2015(9396)
- 2014(9070)
- 2013(9172)
- 2012(8510)
- 2011(7674)
- 2010(7299)
- 2009(6696)
- 2008(6675)
- 2007(5835)
- 2006(5031)
- 2005(4450)
- 学科
- 济(43674)
- 经济(43635)
- 业(28853)
- 管理(28376)
- 方法(27054)
- 企(24666)
- 企业(24666)
- 数学(24641)
- 数学方法(24551)
- 贸(20070)
- 贸易(20063)
- 易(19480)
- 财(13574)
- 务(9786)
- 财务(9780)
- 财务管理(9768)
- 企业财务(9369)
- 中国(8865)
- 农(8612)
- 出(7875)
- 业经(7710)
- 地方(7298)
- 融(7072)
- 金融(7071)
- 关系(6517)
- 银(6503)
- 银行(6502)
- 制(6419)
- 出口(6354)
- 出口贸易(6354)
- 机构
- 大学(125176)
- 学院(123952)
- 济(64610)
- 经济(63759)
- 管理(52821)
- 理学(47116)
- 理学院(46790)
- 管理学(46322)
- 管理学院(46103)
- 研究(34891)
- 财(28704)
- 中国(27419)
- 财经(24287)
- 京(22881)
- 经(22364)
- 经济学(22223)
- 经济学院(20707)
- 财经大学(18532)
- 中心(17332)
- 商学(16476)
- 科学(16418)
- 商学院(16332)
- 江(16198)
- 贸(15474)
- 经济管理(14971)
- 所(14895)
- 业大(14796)
- 农(14263)
- 北京(13673)
- 融(13538)
- 基金
- 项目(85948)
- 科学(70446)
- 基金(68109)
- 研究(62857)
- 家(57513)
- 国家(57174)
- 科学基金(51480)
- 社会(45202)
- 社会科(43396)
- 社会科学(43391)
- 基金项目(35878)
- 自然(32129)
- 自然科(31548)
- 自然科学(31545)
- 省(31072)
- 自然科学基金(31047)
- 教育(29001)
- 资助(28833)
- 划(25527)
- 编号(23338)
- 部(21176)
- 国家社会(20271)
- 教育部(19559)
- 人文(19333)
- 重点(18588)
- 创(18458)
- 成果(17803)
- 大学(17551)
- 发(17525)
- 创新(17299)
共检索到170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志浩 洪俊杰
本文利用外资审批库分析发现,在新设投资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外商追加投资却略显乏力,成为现阶段中国“稳外资”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分析表明,全球中间品供给波动可能是影响在华外资追加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测算了企业层面的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进而探究中间品贸易网络对外商追加投资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提升企业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显著促进了外商追加投资。利用Bartik工具变量和准自然实验等强化因果推断,结论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中间品贸易网络通过助力在华外资企业发挥“市场寻求”和“成本集约”两大战略性作用,进而促进外商资本追加。拓展分析发现,对于融资能力强或者获得中国投资商追加投资的企业而言,中间品贸易网络对外商资本追加的促进效应更大。本文揭示了在华外资追资乏力的外部诱因,从中间品贸易网络视角为政府实现“稳外资”目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政策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志浩
本文借助全球双边贸易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测算了企业层面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污染数据库和专利数据库等,实证检验了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对企业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企业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显著降低了能源强度。本文还使用份额移动法工具变量强化了因果识别,结论稳健。机制分析发现,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通过技术溢出、弥补国内中间品供给缺口、提供商业信贷等机制,影响了能源强度。异质性分析表明,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主要影响了深度嵌入国际供应链、位于能源资源匮乏地区和低耗能行业企业的能源强度。拓展分析发现,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还有助于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和企业能耗总量,并产生经济效益。本文为依托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微观依据,呼应了国家实施进口扩大战略的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晴晴 孟勇 王涛
根据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全球中间品贸易矩阵,对全球中间品贸易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社会网络图、中心性以及核-边缘分析法跟踪研究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迁,通过凝聚子群划分结果跟踪全球中间品贸易的结构演变。研究表明:(1)全球中间品贸易规模持续增加,中国的中间品贸易占全球比例在逐年增加,同时,中国中间品贸易依赖程度先增后减,最终低于美国,说明中国中间品贸易优势地位提升显著;(2)欧盟在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美国的中间品贸易影响力在缩小,中国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3)全球中间品贸易可以分为4个子群,其中亚太地区群和发达国家群相对稳定,欧盟、美国和中国的子群结构在持续发生变化。
关键词:
世界投入产出表 中间品贸易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煜
本文采用2018年16国截面数据,使用软件Ucinet 6,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军火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并通过二次指派程序(QAP)分析法实证考察军火贸易网络的影响因素,为分析国际军事科技转移与技术管制提供经验证据支撑。研究发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主导全球军火贸易网络;在尖端军事科技领域,中俄均遭受严重的西方军事技术出口管制;军火贸易主要受经济规模和政治关系显著正向影响,尤以经济规模影响为最。据此提出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增进政治互信、改善军贸关系,加强中俄背靠背的军事科技合作,努力发展本国经济,以贸易上的经济互惠关系消除各国政治分歧等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志浩
开放经济下的收入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核心问题。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全球双边贸易数据库等,基于佩奇方法估计企业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进而研究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如何作用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研究表明,提升企业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使用混淆变量的影响阈值检验、工具变量和准自然实验等缓解内生性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通过要素成本、技术进步和工资提升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拓展分析发现,加大教育科技支持力度、提高国内上游供给能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规模,有助于缓解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作用。因此,应积极推动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二次分配和以慈善活动为代表的三次分配机制,加大财政、教育、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提升国内供应链的供给能力,积极培育国内市场需求潜能,进而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奋斗目标。
关键词:
中间品 贸易网络 佩奇算法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志浩
文章在测算企业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基础上,探究了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如何影响企业劳动雇佣。结果表明,提升企业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显著扩大了劳动雇佣规模。利用混淆变量的影响阈值检验、Bartik工具变量和准自然实验等缓解内生性问题,结论稳健。机制研究表明,提升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通过要素替代和生产扩张机制,影响劳动雇佣规模。拓展分析表明,提升企业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对区域市场分割程度低、依赖国际供应链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的促进效应更大;提升企业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影响劳动雇佣结构,提高了高技能就业比例、工会员工比例和女性员工比例。文章认为,应积极嵌入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中国“稳就业”目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大中 汪宁
现代经济的生产和分工越来越趋于网络化,贸易网络对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本文探究企业在与上下游伙伴形成的贸易网络中的位置变化如何影响其自身的研发创新,首先通过一个分工贸易网络与企业创新模型揭示贸易网络地位与创新的关系,然后使用2009—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供应商-客户贸易网络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的贸易网络地位提升显著激励了其自身的研发投入,且生产边际成本降低、产出扩张和交易成本提升是重要的作用机制。与相应组别的其他企业相比,企业贸易网络位置提升对自身研发水平的促进作用,随着企业与其贸易伙伴间地理距离的缩短、贸易伙伴创新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自身位于贸易网络下游程度的加深而增强。此外,企业所在行业层面的贸易网络地位提升也显著提高了其研发水平,即存在正向的外部规模经济、或网络分工经济效应。本文基于企业与其供应商、客户的贸易数据构建企业贸易网络,拓展了网络影响企业创新的维度,揭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未来创新增长的结构源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兵 李苹
本文基于国际贸易网络的视角,使用2000—2019年二十国集团(除欧盟)的面板数据,构建贸易网络强度指标,对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间接贸易渠道是提高双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关键渠道;双边直接贸易强度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取决于专业化分工程度;金融危机时期,间接贸易渠道会促进国家之间经济周期的传导,加剧危机蔓延;地区因素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更能提高经济周期的协同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大中 汪宁
现代经济的生产和分工越来越趋于网络化,贸易网络对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本文探究企业在与上下游伙伴形成的贸易网络中的位置变化如何影响其自身的研发创新,首先通过一个分工贸易网络与企业创新模型揭示贸易网络地位与创新的关系,然后使用2009~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供应商-客户贸易网络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的贸易网络地位提升显著激励了其自身的研发投入,且生产边际成本降低、产出扩张和交易成本提升是重要的作用机制。与相应组别的其他企业相比,企业贸易网络位置提升对自身研发水平的促进作用,随着企业与其贸易伙伴间地理距离的缩短、贸易伙伴创新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自身位于贸易网络下游程度的加深而增强。此外,企业所在行业层面的贸易网络地位提升也显著提高了其研发水平,即存在正向的外部规模经济或网络分工经济效应。本文基于企业与其供应商、客户的贸易数据构建企业贸易网络,拓展了网络影响企业创新的维度,揭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未来创新增长的结构源泉。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鹏杨 刘蕙嘉 刘会政
本文利用PageRank算法,纳入出口产品质量,刻画企业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并在整合多方微观数据库资源的基础上,检验了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化销售模式转型对企业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销售转型对提升企业的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销售模式通过提高企业出口市场广度和出口强度促进了企业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地位提升;数字化销售模式对小规模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贸易网络范围小的企业的影响效果尤其明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成新轩 宋长钰 王家琛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RCEP各成员国在中间品贸易网络中的结构演变。在一般均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事前评估RCEP关税削减对亚太区域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RCEP成员国间的中间品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在区域内中间品贸易总量的贡献度在不断上升,对中间品贸易的依赖度却在下降。RCEP关税削减将显著提升本区域内成员的GVC参与度,且关税削减力度越大,对其GVC参与度的提升作用越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跃刚 郝夏珍
中国企业面临数字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与创新水平“一高两低”并存的现实困境,利用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突破企业创新发展困境是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将多重异质性纳入理论框架,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中国企业在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的中心性、联系强度与结构洞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嵌入对中国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会因企业异质性存在显著差异;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嵌入通过“贸易规模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和“技术吸收能力效应”作用于企业创新;企业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嵌入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创新终止风险率。基于以上结论,应积极推动企业融入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并合理布局企业在网络中的位置,由“被动嵌入”转向“主动利用”,推动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向慧
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与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模型、门槛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在二者间发挥中介作用;受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影响,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基于此,提出提高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发挥研发要素协同配置效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企业技术持续创新注入新动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耿伟 贾兴兴 朱佳
文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企业层面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指标,从稳定性和安全性双重视角探究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对企业嵌入价值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的提高显著提升企业嵌入价值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即存在价值链韧性提升效应并呈现自我强化特性;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主要通过技术外溢效应、议价能力效应以及投入品质量效应提升了企业嵌入价值链韧性;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的价值链韧性提升效应在技术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中尤为显著;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能更充分释放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对价值链韧性的赋能效应。研究结论为中国深刻把握工业智能化技术变革以增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安全可持续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向慧
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与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模型、门槛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在二者间发挥中介作用;受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影响,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基于此,提出提高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发挥研发要素协同配置效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企业技术持续创新注入新动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SNA方法的国际服务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识别——来自亚太地区的经验证据
全球贸易网络特征与中国贸易外部影响效应研究
数字贸易规则网络与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协同演化——基于SAOM跨网络效应的研究
国际需求萎缩冲击、贸易网络与中国“稳外贸”目标
跨国资本“联姻”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全球资源配置权吗?——中间品贸易网络视角
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贸易成本视角
世界乳制品贸易网络特征演变及影响因素
中国贸易网络特征与人民币国际化:典型事实、关联机制与实证检验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提高了企业加成率吗?——来自中国的证据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就业变动——来自中国加入WTO的微观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