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09)
2023(7810)
2022(6310)
2021(5646)
2020(4885)
2019(11059)
2018(10913)
2017(21832)
2016(11246)
2015(12726)
2014(12570)
2013(12608)
2012(11300)
2011(9616)
2010(9685)
2009(9274)
2008(9634)
2007(8761)
2006(7769)
2005(7425)
作者
(30634)
(25979)
(25620)
(23915)
(16490)
(12132)
(11709)
(9973)
(9544)
(9189)
(8661)
(8500)
(8421)
(7969)
(7900)
(7761)
(7742)
(7562)
(7422)
(7422)
(6333)
(6170)
(6155)
(5936)
(5729)
(5668)
(5621)
(5586)
(5128)
(4879)
学科
(73397)
(67709)
企业(67709)
(57306)
经济(57244)
管理(51457)
方法(26869)
业经(25457)
(24004)
(22886)
(21562)
贸易(21553)
(20994)
数学(18696)
数学方法(18630)
农业(17439)
(17399)
财务(17388)
财务管理(17380)
企业财务(16353)
技术(14904)
(12277)
企业经济(11898)
理论(11484)
中国(11460)
(11436)
(11074)
经营(11055)
(10899)
技术管理(10281)
机构
学院(171852)
大学(163819)
(84581)
经济(83483)
管理(74794)
理学(64508)
理学院(64085)
管理学(63524)
管理学院(63223)
研究(46817)
中国(39516)
(37731)
(32177)
财经(30329)
(27607)
(26223)
(26158)
经济学(25922)
经济学院(23768)
科学(23674)
商学(23070)
商学院(22853)
财经大学(22207)
(21917)
业大(21791)
中心(21690)
经济管理(21514)
(20736)
农业(20469)
(20097)
基金
项目(106562)
科学(87025)
研究(81578)
基金(80831)
(67325)
国家(66693)
科学基金(60729)
社会(56099)
社会科(53450)
社会科学(53438)
基金项目(42679)
(41842)
自然(37378)
自然科(36657)
自然科学(36651)
自然科学基金(36094)
教育(35659)
资助(32679)
编号(32658)
(32379)
(29921)
(26078)
成果(24452)
(24245)
国家社会(23792)
创新(23339)
(22765)
(22724)
重点(22461)
人文(22437)
期刊
(94378)
经济(94378)
研究(47652)
管理(32836)
(32529)
中国(29552)
(25548)
科学(18693)
业经(18477)
农业(18063)
技术(16890)
学报(16887)
(15583)
经济研究(15539)
财经(15346)
(15090)
金融(15090)
大学(14531)
学学(14213)
问题(13545)
(13389)
国际(13247)
(12219)
技术经济(11947)
世界(11222)
商业(10884)
财会(10045)
现代(9716)
经济管理(8478)
教育(8364)
共检索到257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志浩  
开放经济下的收入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核心问题。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全球双边贸易数据库等,基于佩奇方法估计企业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进而研究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如何作用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研究表明,提升企业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使用混淆变量的影响阈值检验、工具变量和准自然实验等缓解内生性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通过要素成本、技术进步和工资提升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拓展分析发现,加大教育科技支持力度、提高国内上游供给能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规模,有助于缓解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作用。因此,应积极推动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二次分配和以慈善活动为代表的三次分配机制,加大财政、教育、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提升国内供应链的供给能力,积极培育国内市场需求潜能,进而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奋斗目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玖立  张龙  
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及关税数据,本文采用倍差法(DID)考察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报酬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显著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分所有制进行回归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主要是由私营企业带动的。进一步研究揭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源于在位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及低劳动生产率企业的进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志浩  
文章在测算企业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基础上,探究了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如何影响企业劳动雇佣。结果表明,提升企业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显著扩大了劳动雇佣规模。利用混淆变量的影响阈值检验、Bartik工具变量和准自然实验等缓解内生性问题,结论稳健。机制研究表明,提升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通过要素替代和生产扩张机制,影响劳动雇佣规模。拓展分析表明,提升企业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对区域市场分割程度低、依赖国际供应链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的促进效应更大;提升企业的中间品贸易网络中心度影响劳动雇佣结构,提高了高技能就业比例、工会员工比例和女性员工比例。文章认为,应积极嵌入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中国“稳就业”目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龙  房帅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关税数据,通过“倍差法”实证分析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主要是由非加工贸易企业驱动,并不影响加工贸易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且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大于非劳动密集型企业,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技能劳动收入份额和议价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秋运  魏下海  张建武  
本文试图为理解当前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下,研究国际贸易、工资刚性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表明,国际贸易会提高世界水平的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替代弹性,工资刚性促使要素在部门间重新配置,这使得这种影响进一步恶化。利用1995—2007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确认了上述理论预期,也即国际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工资刚性进一步恶化了这种影响。即便在控制其他潜在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种因素后,上述结论仍是显著且稳健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晓磊  谢建国  张二震  
在一般均衡框架内构建了一个贸易"引力模型",采用我国和160个国家(地区)间14年的进口贸易数据,研究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与进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每提升1%,将引起进口下降1.97%~4.61%。这主要是由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以非消费品为主和进口企业融资严重依赖内源性融资导致的,因此在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初次收入分配结构改革中,应辅以刺激居民消费性进口需求和多元化企业进口融资渠道等政策措施,以稳定我国进口贸易规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淼杰  梁中华  
我国的劳动收入占国民总收入中份额自1995年不断下降,深入而广泛的贸易自由化也发生在这一时期。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贸易企业1998~2007年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我们将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关税的迅速下调视为一次自然实验,用倍差法进行实证回归。实证结果显示,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过程通过降低资本品成本、中间投入品价格和技术引进的成本,显著降低了企业层面的劳动收入份额。企业面临的关税水平下降幅度越大,其劳动收入份额减少越多。在考虑了序列相关性、同趋势假设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东  张钰  王笑楠  
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对新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从生产要素分配理论视角入手,采用多期DID考察自贸区试点这一推动开放政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自贸区试点通过扩大企业实物资本投资和就业规模,加强了资本与劳动报酬之间的互补关系,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研究发现,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积极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西部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显著。因此,现阶段应坚持扩大开放,重点支持边缘、弱势企业的调整升级,并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以期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卫志民   杨修博   王浚懿  
借助地方政府分批上线数据开放平台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法研究政府数据开放能否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结果发现:政府数据开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限制企业垄断利润、减少政府干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增强企业管理能力,是政府数据开放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地区市场分割程度、企业所有制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会导致政府数据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产生差异化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阎曼华  刘婷婷  
以2006~2011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以负债资产率作为企业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就证监会行业分类中的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负向的,这主要是长期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结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培   娜梅雅   李琳   艾阳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下降趋势,虽然2010年后略有提升,但始终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收入分配结构演变与要素投入结构转型密切相关,但鲜有学者从高端服务投入视角探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文章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文章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并以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高端服务投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端服务投入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在非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国有企业、低市场化水平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加突出。机制检验表明,高端服务投入有利于优化企业员工结构和提高员工平均薪酬,但显著降低了就业水平并加快了资本深化速度,这意味着高端服务投入引发的“替代效应”大于“互补效应”是造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导因素。此外,文章还探究了高端服务投入对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端服务投入有助于缩小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政府重新审视企业投入结构服务化,谨防其可能造成的初次分配失衡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勇   孙帆   谭丽丽   黄小勇  
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对资本市场中的共同机构所有权如何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关注不足,文章探讨了其中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有助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机制检验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显著促进了投资组合企业间的研发溢出,提高了企业研发人员占比和高学历人才占比,优化了人力资本结构,从而带动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文章还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增加了企业技术人员,减少了生产工人,进一步支持了协同效应的理论逻辑,并基于行业竞争视角排除了合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共同机构投资者控股企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更加显著。文章不仅将共同机构所有权的研究拓展至劳动力市场,还从全新的视角探究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琳   宋培   艾阳   白雪洁  
劳动收入份额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重要指标,研究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可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重要启示。构建包含数字技术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展开数值模拟,采用2007—2014年WIOD数据库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理,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和数字技术进步偏向,数字技术应用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应用主要通过促进企业资本深化和更快提升劳动生产率两条路径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应用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在服务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内陆地区、非国有企业和应用国内数字技术的企业更为明显。以上结论为重新审视数字经济发展、警惕数字经济时代的贫富分化问题提供了政策启示,政府在推广数字技术应用时应关注劳动者利益,保障劳动者就业机会,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稳定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逵友,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增福,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潘南佩,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倪江崴,广州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本文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我们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与加强内部控制两条路径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是对数字经济时代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新发现,拓展了数字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两支文献的研究,也意味着在政策层面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花平   冯薇薇   曾建光  
在推进环境保护与共同富裕双赢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企业普遍漂绿的现象,但该现象是否会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尚未明确。本文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考察企业漂绿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漂绿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并且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漂绿会通过加剧融资约束和缩减雇佣规模来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媒体监督和管理层薪酬激励能抑制企业漂绿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效应,并且企业漂绿主要降低了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对高管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此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漂绿阻碍了共同富裕的实现,相关部门应注意该现象,完善相关环境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