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88)
2023(13428)
2022(11423)
2021(10815)
2020(9291)
2019(21819)
2018(21421)
2017(40814)
2016(21556)
2015(25056)
2014(24650)
2013(24580)
2012(22591)
2011(20361)
2010(19973)
2009(18785)
2008(18438)
2007(15967)
2006(13364)
2005(11957)
作者
(60514)
(50977)
(50577)
(48244)
(32327)
(24405)
(23337)
(20022)
(19188)
(17884)
(17101)
(17037)
(15860)
(15834)
(15781)
(15650)
(15312)
(15106)
(14653)
(14467)
(12409)
(12378)
(12227)
(11617)
(11433)
(11427)
(11127)
(11009)
(10167)
(10041)
学科
(94718)
经济(94621)
管理(62947)
(61087)
(50420)
企业(50420)
方法(47895)
数学(42401)
数学方法(41943)
(26940)
贸易(26929)
(26217)
中国(25372)
(24112)
(23872)
业经(18833)
(16917)
(16334)
(15417)
地方(15406)
财务(15370)
财务管理(15334)
农业(15231)
(14799)
金融(14796)
(14512)
银行(14489)
企业财务(14440)
(14041)
(13849)
机构
大学(313970)
学院(312115)
(140397)
经济(138061)
管理(123324)
理学(107074)
理学院(105984)
研究(104463)
管理学(104377)
管理学院(103786)
中国(80744)
(65024)
(60935)
科学(60112)
(51174)
财经(49735)
中心(48210)
(47727)
研究所(46634)
(45404)
经济学(44353)
业大(43792)
(43197)
北京(40873)
经济学院(40168)
(38463)
师范(38116)
农业(37684)
(37578)
财经大学(37105)
基金
项目(210275)
科学(166879)
基金(156603)
研究(153421)
(135877)
国家(134853)
科学基金(116402)
社会(100111)
社会科(95125)
社会科学(95100)
基金项目(82001)
(78845)
自然(74724)
自然科(73043)
自然科学(73021)
自然科学基金(71775)
教育(70854)
(67334)
资助(65169)
编号(60862)
(48524)
成果(48474)
重点(47115)
(44726)
(43756)
国家社会(42705)
教育部(42226)
课题(41020)
科研(41019)
创新(41009)
期刊
(143553)
经济(143553)
研究(89319)
中国(53476)
(47692)
学报(45053)
管理(43582)
科学(42704)
(41880)
大学(34986)
学学(33064)
农业(28999)
技术(27787)
(27199)
金融(27199)
教育(26846)
经济研究(25228)
财经(24496)
(23126)
业经(22487)
国际(21299)
(21087)
问题(20261)
(17064)
世界(16652)
统计(16153)
技术经济(16071)
商业(14845)
(14179)
(14046)
共检索到450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彭支伟  张伯伟  
本文构建一个具备微观基础的两国模型,刻画了中国同世界其他地区(ROW)之间的价值链分工。通过参数调校,使模型数值解与现实产出及贸易结构相吻合,并以此估算1995-2014年中国和ROW在彼此产出中的收益分配格局,分析决定分工收益的基本因素。研究结果表明,ROW从中国获得的收益份额大致经历了一个"倒V型"变化过程,其收益更多源自中间品出口的数量渗透;中国从ROW获得的收益份额持续提高,且较多地归因于出口中间品在国外价值链中的嵌入度提升。在2006年以后,中国的全球分工地位明显改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主导了中国与ROW之间的收益分配格局,其出口的中间品在外部价值链中的嵌入深度呈强劲上升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彭支伟  张伯伟  
本文构建一个具备微观基础的两国模型,刻画了中国同世界其他地区(ROW)之间的价值链分工。通过参数调校,使模型数值解与现实产出及贸易结构相吻合,并以此估算1995-2014年中国和ROW在彼此产出中的收益分配格局,分析决定分工收益的基本因素。研究结果表明,ROW从中国获得的收益份额大致经历了一个"倒V型"变化过程,其收益更多源自中间品出口的数量渗透;中国从ROW获得的收益份额持续提高,且较多地归因于出口中间品在国外价值链中的嵌入度提升。在2006年以后,中国的全球分工地位明显改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主导了中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岚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应该如何提升贸易利益,摆脱"大而不强"的不利局面,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从专业化效应和干中学效应两个层面刻画了全球价值链分工融入路径影响一国贸易利益的理论机制,然后利用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考察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利益的问题。研究表明:(1)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能够分别通过专业化效应和干中学效应促进贸易利益的提升;(2)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显著提升了中国的贸易利益,且后向参与是中国融入GVC分工并获得贸易利益的主要途径;(3)外商投资企业以促进中国制造业后向参与GVC的方式,促进了中国贸易规模的增加,同时也抑制了中国的贸易获利能力,即外商投资对中国贸易利益发挥着"双刃剑"作用;(4)与低收入国家前向关联引致的专业化效应以及与中等收入国家后向关联引致的干中学效应显著提升了中国的贸易利益,但与高收入国家后向关联引致的干中学效应对中国贸易利益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中国在巩固与高收入国家之间的产业关联的同时,应该提升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中低收入国家在中国价值链分工网络中的重要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立敏  乔治  
全球政治、经济、公共卫生、环境等不确定性会给高度依赖国外资源的各国带来被违约和供应中断风险。全球价值链嵌入是会带来扩大风险的极化效应,还是控制风险的平衡效应,已成为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加背景下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运用权力-依赖理论,将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相互依赖分解为共同依赖和权力劣势两个维度,采用2018年版增加值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对中美两国2005年以来的35个细分行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国际贸易利益均随共同依赖的增大而增长,并随权力劣势的增大而减少。第二,以权力网络扩展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可作为调节变量降低因权力劣势而面临的被违约和供应中断风险,弱化权力劣势对国际贸易利益的负向作用。进一步检验调节作用机制发现,外企进入数量的增加和外企中外资持股比例的提升是全球价值链嵌入发挥风险控制作用的重要渠道。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期间及其前后、行业技术密集度和贸易方式上表现出异质性。全球金融危机显著扩大了权力劣势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调节效应也显著增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技术行业的调节作用强于高、低技术行业,但在高加工贸易比例行业中没有发挥显著作用。本文不仅扩展了对国际贸易利益影响因素的分析,也为我国在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背景下如何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健  赵洋  赵迪  
从国别角度出发,本文研究借助生产分割阶段数测度,通过将全球价值链解构为国内和国际价值链分工联系,同时在区分制造和服务功能环节基础上,探讨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内在机制。结合定量考察与实证分析,研究证实:全球价值链分工联系拓展对服务贸易总体表现为促进作用,这在金融危机后进一步增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过度集中于在制造环节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点,决定了该分工联系更主要存在不利影响。全球价值链解构下的机制探讨表明:在推动服务贸易增长方面,国内或国际价值链拓展的影响并非彼此"替代",而是可以呈现"互补"关系;相比国内价值链,拓展国际价值链、尤其服务环节国际价值链分工联系能够更好促进服务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宜红  张鹏杨  梅冬州  
本文利用行业层面双边出口的增加值分解数据,从增加值贸易视角研究了全球价值链(GVC)嵌入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结果表明:GVC嵌入是促进经济周期联动的重要因素。从行业层面上看,同行业和跨行业的GVC嵌入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同行业嵌入对国内增加值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而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的促进作用较大;从区域层面上看,欧盟、北美的区域内价值链以及欧盟、北美和亚太相互之间的区域间价值链嵌入程度较高,对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较大;从国别层面来看,垂直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国家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影响最大。此外,对中国经验的考察也发现了GVC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总体上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范兆娟  艾玮炜  
基于TAPED数据库对2000—2014年中国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条款深度进行横向测度,并利用UIBE全球价值链数据库系统检验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对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行业层面的特征变量后,数字贸易规则条款深度一体化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指数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细分参与度后发现,数字贸易规则条款深度一体化能够提高全球价值链的透明度,促进价值链关联,强化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前向参与度,弱化其后向参与度;细分行业后发现,数字贸易规则条款深度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各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助推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爱栋  王海元  任冬玲  
本文基于2012-2019年WTO28个成员国国际贸易物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国际贸易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聚集水平对国际贸易物流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加入全球价值链嵌入这一中介变量后,产业聚集水平对国际贸易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所下降,但总体影响仍为正向。同时,产业聚集水平对国际贸易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双门槛效应,即随着产业聚集水平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国际贸易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逐渐降低,并呈现非线性。据此,文章提出积极引导产业合理聚集、深化产业集聚政策改革、打破行政辖区束缚、提升产业出口能力、推动跨境物流合作等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蓓  
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2015-2021年的样本数据,就数字服务贸易、对外开放与全球价值链嵌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会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产生显著影响,不仅能够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产生直接赋能作用,而且还能够通过对外开放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产生间接赋能作用;对外开放水平在数字服务贸易推动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中发挥重要中介效应,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对外开放水平所发挥的中介效应还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而言,对外开放水平越高,其中介效应越强。最后,本文从加快数字化对服务贸易的赋能、加大数字服务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数字服务贸易模式和业态创新、鼓励数字服务贸易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规则制定、加大数字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以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七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玉晶  兰天  
文章基于2007—2020年ADB世界投入产出表,考察中国前向嵌入与后向嵌入RCEP区域价值链对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和机制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前向嵌入RCEP区域价值链可以显著降低贸易隐含碳排放,而后向嵌入RCEP区域价值链不利于减少贸易隐含碳排放,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基于前向关联嵌入RCEP区域价值链对技术密集型、非污染密集型行业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是中国嵌入RCEP区域价值链影响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主要途径。因此,中国政府部门应从调整贸易规模和改善贸易结构着手,推进中国与RCEP成员国低碳合作,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敏  周材荣  倪艳霞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根据融入增加值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及显示性竞争优势两个指标,对各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并检验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制度质量对其的影响,用门槛回归模型考察制度质量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和国际竞争力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存在显著正影响,参与全球价值链越深的国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越高;制度质量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也存在显著正影响,较高的制度质量有利于一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制度质量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制度质量越过门槛值之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下降,这说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制度质量较低国家的制造业国际竞...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蓉  
在数字经济嵌入视角下,全球价值链重构演化为中国绿色贸易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挑战。现阶段,中国需要整合数字资源,应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贸易,以此提高经济系统发展活力,激发绿色贸易企业发展动能。基于此,分析了数字经济嵌入视角下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演化,并对中国绿色贸易利益进行动态评估。第一,明确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演化过程,第二,分析了全球绿色贸易发展格局,第三,阐释了中国绿色贸易发展特点,第四,解析了数字经济嵌入下全球价值链重构对中国绿色贸易的影响,第五,对全球价值链重构视角下中国绿色贸易利益进行动态评估,以此明确中国绿色贸易格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屠年松  曹宇芙  
本文基于TiVA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WIOD)数据库等发布的数据,通过基于增加值的显示性比较优势(NRCA)指数对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实证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的嵌入有助于促进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但存在着产业差异性,且在高技术密集度服务业中更加明显,而人力资本与资本深化程度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乔平平  
面对贸易壁垒对于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冲击,文章构建了贸易壁垒与中国细分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指数,采用GARCH (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TGARCH (门限模型)以及MRS (马尔科夫转换模型)等范式,系统分析了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服务业、能源业与农业四个垂直产业全球链嵌入的实际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贸易壁垒的自冲击效应呈现明显波动性,反映了贸易壁垒具有高波动、缓收敛的特征。第二,贸易壁垒冲击对各细分全球价值链嵌入产业具有迥异波动态势,贸易壁垒在不同阶段对全球价值链的冲击具有显著异质性。其中对中国制造业与能源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程度呈现阶段效应,对中国服务业与农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呈现阶段反转效应。第三,贸易壁垒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具有动态时滞性,且这一影响具有突出的门槛效应与状态转换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乔平平  
面对贸易壁垒对于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冲击,文章构建了贸易壁垒与中国细分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指数,采用GARCH (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TGARCH (门限模型)以及MRS (马尔科夫转换模型)等范式,系统分析了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服务业、能源业与农业四个垂直产业全球链嵌入的实际影响。结果显示:第一,贸易壁垒的自冲击效应呈现明显波动性,反映了贸易壁垒具有高波动、缓收敛的特征。第二,贸易壁垒冲击对各细分全球价值链嵌入产业具有迥异波动态势,贸易壁垒在不同阶段对全球价值链的冲击具有显著异质性。其中对中国制造业与能源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程度呈现阶段效应,对中国服务业与农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呈现阶段反转效应。第三,贸易壁垒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具有动态时滞性,且这一影响具有突出的门槛效应与状态转换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