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88)
2023(16953)
2022(14385)
2021(13052)
2020(10983)
2019(24731)
2018(24570)
2017(47151)
2016(25530)
2015(28708)
2014(28425)
2013(28133)
2012(25576)
2011(23076)
2010(23556)
2009(22663)
2008(22832)
2007(20893)
2006(18321)
2005(16899)
作者
(72990)
(61119)
(61024)
(58072)
(39078)
(29208)
(27739)
(23681)
(22755)
(21877)
(20684)
(20400)
(19530)
(19229)
(19138)
(18704)
(18322)
(18090)
(17826)
(17535)
(15096)
(15081)
(14834)
(13949)
(13743)
(13695)
(13608)
(13559)
(12264)
(12124)
学科
(109940)
经济(109785)
(101685)
管理(93926)
(90647)
企业(90647)
方法(48755)
数学(38616)
数学方法(38268)
(37575)
(34738)
业经(32942)
中国(26652)
(26001)
(25524)
财务(25476)
财务管理(25428)
企业财务(24096)
农业(23611)
(23196)
贸易(23188)
技术(22793)
(22617)
理论(20664)
(19850)
(19417)
(18689)
(17920)
(17578)
银行(17545)
机构
学院(375906)
大学(370937)
(159403)
经济(156229)
管理(148359)
理学(127010)
理学院(125762)
管理学(123978)
管理学院(123269)
研究(119529)
中国(94468)
(77991)
(77161)
科学(69831)
(61753)
财经(60932)
(60093)
(58525)
中心(55279)
(55099)
研究所(53643)
业大(52344)
经济学(48908)
农业(48429)
北京(48379)
(45702)
(45558)
师范(45124)
财经大学(44734)
经济学院(44220)
基金
项目(238913)
科学(189431)
研究(178647)
基金(174097)
(149383)
国家(148053)
科学基金(128638)
社会(115327)
社会科(109330)
社会科学(109302)
(94180)
基金项目(91336)
教育(82450)
自然(81260)
自然科(79365)
自然科学(79344)
自然科学基金(77989)
(77632)
编号(72999)
资助(70847)
成果(59077)
(53811)
重点(53358)
(52734)
(51269)
课题(49749)
(48844)
创新(48589)
国家社会(47547)
(47156)
期刊
(183326)
经济(183326)
研究(111006)
中国(73738)
(65836)
管理(58833)
(58377)
学报(52195)
科学(50131)
大学(40646)
农业(39679)
学学(38451)
教育(38048)
技术(35910)
(35658)
金融(35658)
业经(31661)
财经(31239)
经济研究(28800)
(26933)
问题(23736)
(23634)
技术经济(21473)
(20968)
财会(18670)
商业(18347)
世界(18293)
现代(17912)
国际(17618)
(17508)
共检索到568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小云   凌丹  
在经典的“逆Abernathy-Utterback模型”框架下,本文基于1995—2018年OECD-ICIO和STAN数据,探讨国内外中间品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及差异化效果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国内外中间品技术溢出均能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且国内中间品技术溢出的促进作用更大,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危机后,国内中间品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程度上升,国外中间品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下降;与除美国以外的国家、CPTPP成员以及RCEP成员进行中间品贸易,更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与低技术行业相比,国内中间品技术溢出对高技术行业的影响更大,与竞争型行业相比,国内及国外中间品技术溢出对管制型行业的边际影响均较小;与国内及国外前向中间品技术溢出相比,国内及国外后向中间品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边际影响更大。(3)进一步对战略隔绝理论的验证显示,中国在赶超过程中相对国际地位提升,使得国内中间品技术溢出日趋领先于国外中间品技术溢出,从而国内中间品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据此,本文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炜  贺继杨  周勇  董明放  
新发展格局下的制造业技术跃迁不仅取决于研发双循环溢出,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研发双循环溢出与价值链攀升对制造业技术跃迁的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智能资本全面介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领域,新需求持续迭代导致的供需低适配性使得研发双循环溢出对制造业技术跃迁的正向效应不显著。进一步纳入价值链攀升后发现,以“锯齿型引领”为特征的研发双循环溢出能够降低中国制造业断链、断供风险,并通过溢出赋能推动制造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提升,促进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两端延伸,对制造业技术跃迁具有显著正向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吕延方   项云   王冬  
本文拓展LRS产品内分工模型,从技术溢出和产业链溢出双重角度,检验数字服务要素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一国(地区)内部数字服务要素流动,有利于提升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出口贸易活动隐含的数字服务要素流出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正向影响,而进口贸易活动隐含的数字服务要素流入则因贸易成本起主导作用,对全球价值链攀升产生负向影响。研究还发现,前向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后向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表明制造业发展更易受到外部需求力量协同带动,形成价值链升级的驱动力。此外,降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提升经济体发达程度,会增强数字服务要素流动的全球价值链攀升效应。本文研究为中国数字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元彬  王林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由以资源和初级要素驱动转向技术和知识等高级要素。研发作为获得技术和知识等高级要素以及进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途径,研发及外溢能否有效改善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体的影响机制如何?本文以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国内研发及外溢和中间产品进口研发外溢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当期研发及外溢并不能带来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国内研发及中间产品进口研发外溢的一阶滞后项对当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即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国内研发。从影响机制来看,科技机构数量所代表的制造业获得的科技中介服务程度是国内研发及中间产品进口行业内研发外溢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机制,专利申请量所代表的科技创新水平是国内研发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高小龙  董银果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的种类和质量均是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因素,但中间品进口数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呈现负向影响。这一结论经作用机制检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具体作用程度在企业和行业间却存在差异。针对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检验结果,中间品进口质量和数量通过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而中间品进口种类则通过提高企业资本-劳动比和降低进口成本来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芹  李辰  
本文利用一些典型年份及2015年最新的年度数据从不同技术等级的中间产品贸易状况、产业内贸易类型以及增加值贸易等三个方面研究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结果显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总体而言,依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此外,从细分行业来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相对较高。最后就如何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贵富  何喆  
本文在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政策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提出了假设猜想。采用中间出口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衡量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分别采用虚拟变量、税收优惠、政府研发补贴衡量产业政策,利用2001~2014年我国制造业15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在五年规划中提及的鼓励、减税、增加政府补贴均能提高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但是随着政策强度的提高,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的边际效果产生了分化,减税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正向促进影响越来越强,而政府补贴的效果则越来越弱。最后,根据理论模型以及实证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英  张倩肖  
为应对全球贸易“新常态”与“新冠”疫情双重冲击下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脆弱性问题,研究从网络治理视角,选取国内制造业9个行业的1607家企业样本,分析网络距离、网络密度、网络位置三个维度及各维度相互作用对企业开放型技术双元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对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贡献,在于协调异质性特征网络和开放型技术双元的多维关系:网络距离有效促进了技术探索;网络密度增强了技术应用;网络位置则使企业能够在不同核心功能网络中协调网络密度与网络距离关系,以最大限度来提升开放型技术双元能力。而空间溢出效应,则增强了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与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关系模式的全面性影响联系,促进了网络异质性技术与网络分工合作关系的匹配和链接,延伸了企业对网络内外技术吸收与整合能力,其所产生的产业聚集与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企业开放型技术双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三个假说命题。利用我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假说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对所有类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国际分工参与程度除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对总体制造业及其他类型制造业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彭  
绿色技术创新是中国扭转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高端封锁”和“低端锁定”的重要抓手。基于OECD投入产出数据与世界银行STRD数据,利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面板模型,实证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且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之后仍然成立;绿色技术创新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效应更强。据此,应夯实基础,完善价值链绿色创新体系;兼顾全局,实施差异化创新激励措施;聚焦重点,引领绿色核心产业崛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大鹏  
文章选取48个国家和地区1997~2007年的出口、人均GDP数据计算了各国(地区)出口复杂度排名,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行了定量评估。结合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四类产业截面的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定量测算了进口服务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供应商主导型、规模经济型、专业制造型和科技主导型等四类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国际排名总体上较为靠后;从长期效应看,进口服务中间投入确实对我国出口复杂度具有积极影响,而且知识与技术需求量高的制造业所受的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剑  袁洪飞  吴解生  
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很大,但总体水平不高,在参与国际垂直分工时,大多接受来料加工,采用OEM的生产方式,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成为跨国公司产品的生产基地。这种国际分工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只有嵌入GVC,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分工地位,才能改变中国“制造工厂”的地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袁中华  
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打破了国际原有的生产分工格局,割裂了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价值链攀升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促使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价值链中占据有利地位,需构建"三重嵌套型"价值链体系:近期夯实好基础,重构国家价值链(NVC);中期延伸价值链,构建区域价值链(RVC);远期高位势嵌入,构建新型全球价值链(GVC)。同时,为保障中国制造业价值链重构与攀升,应从"企业、平台、政府"三个层面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措施:企业层面,实施"技术研发、品牌提升、渠道拓展"三大核心战略,以合作共享模式构建产业标准体系;平台层面,着力打造国家创新系统,重点培育境外经贸合作区、专业化市场两个合作平台,积极搭建多样化中介平台;政府层面,以互联互通为先导,以制度质量改善为软实力,加大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