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99)
- 2023(16835)
- 2022(14200)
- 2021(13158)
- 2020(11262)
- 2019(26116)
- 2018(25338)
- 2017(48186)
- 2016(26054)
- 2015(29293)
- 2014(28878)
- 2013(28543)
- 2012(26262)
- 2011(23604)
- 2010(23257)
- 2009(21513)
- 2008(21021)
- 2007(18419)
- 2006(15647)
- 2005(13941)
- 学科
- 济(107473)
- 经济(107359)
- 管理(72248)
- 业(69818)
- 企(56629)
- 企业(56629)
- 方法(51987)
- 数学(46478)
- 数学方法(45964)
- 中国(31085)
- 财(29034)
- 农(28575)
- 贸(24717)
- 贸易(24709)
- 易(24166)
- 学(23176)
- 业经(22098)
- 制(20185)
- 农业(18922)
- 地方(18383)
- 务(17727)
- 财务(17684)
- 财务管理(17637)
- 企业财务(16704)
- 银(16384)
- 银行(16319)
- 融(15708)
- 金融(15704)
- 技术(15617)
- 行(15577)
- 机构
- 大学(374657)
- 学院(371395)
- 济(157901)
- 经济(155085)
- 管理(142030)
- 研究(130079)
- 理学(123943)
- 理学院(122542)
- 管理学(120343)
- 管理学院(119685)
- 中国(97724)
- 科学(81429)
- 京(78903)
- 农(69609)
- 财(69535)
- 所(66376)
- 研究所(61074)
- 业大(59914)
- 中心(59569)
- 财经(56535)
- 农业(55601)
- 江(53140)
- 经(51748)
- 经济学(50010)
- 北京(49219)
- 院(46861)
- 范(46532)
- 师范(45848)
- 经济学院(45355)
- 财经大学(42321)
- 基金
- 项目(258881)
- 科学(204027)
- 基金(191874)
- 研究(180136)
- 家(171280)
- 国家(169928)
- 科学基金(144516)
- 社会(116857)
- 社会科(110882)
- 社会科学(110854)
- 基金项目(101201)
- 省(98948)
- 自然(96260)
- 自然科(94146)
- 自然科学(94112)
- 自然科学基金(92484)
- 划(85286)
- 教育(82961)
- 资助(79018)
- 编号(69150)
- 重点(59341)
- 部(58181)
- 发(55214)
- 成果(54891)
- 创(54042)
- 科研(51233)
- 创新(50668)
- 国家社会(49823)
- 计划(49483)
- 教育部(49454)
- 期刊
- 济(160936)
- 经济(160936)
- 研究(103517)
- 中国(68109)
- 学报(67008)
- 农(61291)
- 科学(59287)
- 财(53970)
- 管理(50120)
- 大学(49740)
- 学学(47284)
- 农业(41672)
- 教育(33086)
- 技术(30817)
- 融(30578)
- 金融(30578)
- 经济研究(28206)
- 财经(27994)
- 业经(25146)
- 经(24123)
- 业(23325)
- 问题(21931)
- 贸(20879)
- 版(18969)
- 统计(18396)
- 技术经济(18031)
- 国际(17976)
- 世界(17487)
- 科技(17221)
- 业大(16832)
共检索到533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卫瑞 张少军
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技能、来源地和部门等角度,考察了1995-2009年中国中间品出口对本国就业结构的影响。文章的主要发现有:第一,从技能来看,"入世"后中间品出口引致的中国就业技能结构被外贸逆转了,而且国际比较显示,中国中间品出口的比较优势还是依赖于低技能劳动力产品。第二,从来源地来看,出口到欧盟的中间品为中国创造的就业最多;出口到北美地区的中间品创造的就业远低于最终品,这说明中国与北美的生产分工与协作相对松散。第三,从部门来看,制造业部门出口创造的就业中中间品所占比重远低于中国总进口中中间品所占比重,这说明中国的制造业部门在全球生产网络...
关键词:
中间品出口 就业结构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刘珅 王悦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间品贸易已经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中间品进口结构如何影响最终品出口结构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解中国中间品和最终品进出口数据,对中间品贸易、最终品贸易两者间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在引力方程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中间品进口、最终品出口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在中国中间品贸易模式中,中间品中半成品进口和零配件进口主要拉动最终资本品出口,中间品中初级产品进口主要带动最终消费品出口,中国从出口劳动密集型最终消费品向出口高技术含量最终资本品转移。这说明中国正逐步以高附加值产品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以实现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FDI 引力模型 中间品进口 最终品出口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大鹏
企业国际化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OFDI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实施途径。本文借助我国OFDI数据,贸易数据和三次产业就业变化数据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OFDI对促进出口和产业升级总体上具有正面影响,但资源寻求型OFDI影响较大,技术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OFDI的影响相对较低,这对我国制定OFDI政策的方向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OFDI 企业国际化 出口贸易 产业升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萌 陈建先 师磊
本文基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Greenaway et al.(1999)模型,探讨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采用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评估了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就业和就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了经济增长、就业刚性、进出口和工资对就业影响之间的系统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出口贸易对我国存在着显著的劳动就业效应,而进口贸易对我国就业影响不明显;进出口贸易对产业就业的影响存在分化现象。出口贸易显著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就业,也带动了第三产业就业的增加,但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有限;进口贸易对第二产业就业存在着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影响不显著。工资的...
关键词:
进口贸易 出口贸易 就业结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明 代鹏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本文利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分行业增加值出口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总体而言,增加值出口有助于中国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分行业来看,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行业增加值出口对出口就业结构与国内就业结构的优化作用更为显著,服务行业增加值出口对出口就业结构的优化作用相对较强,而对国内就业结构的优化作用相对较弱;入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增加值出口对国内就业结构的优化作用,而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则产生了抑制作用,但该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申 李可爱 鞠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贸易结构不断变动,对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首先建立了一个简明的理论框架,探讨贸易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然后运用投入产出法和偏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2007年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化的就业效应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内偏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结构变动不利于就业,并导致我国的就业结构偏向熟练劳动。
关键词:
贸易结构 就业效应 就业结构 工业部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浩 张宇鹏 连慧君
文章采用2007~2016年68个中国出口目的地的4万多家企业数据,考察了中国出口对出口目的地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出口虽然降低了出口目的地企业的就业规模,但促进了出口目的地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2)中国出口对中低收入国家、非OECD国家、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作用更大,对规模较小、无国际质量认证企业的作用更大。中国中间品出口对目的地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作用大于资本品和消费品。(3)从企业的创新方式看,与产品引进、流程引进不同,中低收入水平出口目的地企业的研发投入行为强化了中国出口对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作用。(4)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出口影响不同,中国出口影响具有特殊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俊妍 吕建辉
本文参考OECD的制造行业技术划分标准及WIOD投入产出表,将制造业进口的中间品分为四种不同的技术水平。以进口中间品的技术异质性为切入点,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扩展,构建了不同技术水平进口中间品对制造行业增加值基础上的出口净技术复杂度(NSE)影响的模型,并运用1999-2011年的数据对理论模型的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种技术水平进口中间品对处于相同技术水平的产品出口净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为正,而对低于或高于其技术水平的产品的影响为负。此外,一种技术水平进口中间品对处于不同技术水平的产品的影响,除了受研发、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影响,同时还受进口中间品使用方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于中国...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灿
伴随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深入发展,中间品贸易大幅增长,这对各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提供的多国投入产出数据,建立多地区投入产出模型(MRIO)测算并比较中日韩三国中间品出口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中间品出口的就业需求效应显示,中国创造就业需求最多,韩国需求增速最快;就业技能结构效应显示,日本就业技能结构效应在考察时段内保持平稳,韩国出现就业技能结构升级效应,中国的就业技能结构升级趋势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现逆转;就业产业结构效应显示,日、韩均呈第一产业占比最低、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的特征,中国产业结构效应的特征与日韩显著差异化;就业效应的行业间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龙 陈雪菲
本文采用分行业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法,运用WIOD面板数据分析中间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利益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总中间投入与其四个子类对出口贸易利益都具有促进作用,国外中间产品投入对利得的影响最大,国内中间服务投入对利得的影响最小。(2)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各产业出口贸易利益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具体而言,低技术产业国内产品投入更能促进出口贸易利益的增长;中低技术产业对国外产品投入作用更大;高技术产业对中间产品起到正向效应的同时,国外中间服务投入也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盈之 金乃丽
文章首先比较分析了三次产业划分法和波拉特四次产业划分法下的中国就业结构状况,之后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信息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信息化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相对其他产业正由弱变强。并据此提出了一些通过信息化改善中国就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化 就业结构 投入产出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春
1999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达 770亿美元,比1985年的16.8亿美元增长44倍,已连续5年保持第一大类商品的地位。其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由1985年的6.1%提高到39.5%;占世界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5年的0.25%提高到3%左右。 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上半年出口471.2亿美元,增长42.1%,高于全国外贸出口平均增长水平,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1.2%,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卫平 任安然 李健
本文利用中国1978~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从协调性和冲击性视角,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预测结果显示在2015年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均已进入"三二一"发展模式;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VAR模型证实就业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产生了较大且相对持久的影响,是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原因,而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产生了较小且短暂的影响,进一步证实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不一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江永
基于1999—2006年中国大陆31个地区纺织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态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广义矩方法分别分析了来自台港澳的外资和其他来源地的外资在中国大陆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和城市化水平对前者的影响显著,对后者的影响不显著。国有企业数量对后者的影响显著,对前者的影响不显著。聚集效应和示范效应都显著影响了不同来源地外资的区位选择。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只对其他来源地的外资在该地区投资影响显著。东部沿海地区的研发环境因素对外资的影响是正的,中西部地区的研发环境对外资的影响是负的。东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对其他来源地外资的影响是负的,中西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对其他来源地外资的影响是正的...
关键词:
FDI 区位选择 来源地 地区差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爽
文章根据我国34个行业1994~2010年间的工资变化情况,采用数理模型和计量方法分析出口贸易对行业工资的影响发现,开放政策使得出口通过商品价格影响行业工资。出口程度高的行业,工资增长速度快;出口程度低的行业,工资增长速度慢。开放后期,出口价格指数相对下降,弱化了出口对行业工资的拉动效应。考虑到当前简单的出口导向已不能为制造业企业与工人带来福利,可从以下几点着手对出口导向政策作出调整。一是鼓励出口企业加大创新方面的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动态比较优势,争取长期贸易利得;二是对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当减少出口鼓励政策,以免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削弱相关产业的国...
关键词:
商品出口 行业工资 S-S定理 传导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