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4)
- 2023(7981)
- 2022(7026)
- 2021(6609)
- 2020(5860)
- 2019(13380)
- 2018(13395)
- 2017(25205)
- 2016(14430)
- 2015(16537)
- 2014(16805)
- 2013(16751)
- 2012(16250)
- 2011(14796)
- 2010(15341)
- 2009(14489)
- 2008(14931)
- 2007(13901)
- 2006(11945)
- 2005(10751)
- 学科
- 济(58578)
- 经济(58510)
- 管理(36613)
- 业(35306)
- 方法(28429)
- 企(27820)
- 企业(27820)
- 数学(24720)
- 数学方法(24366)
- 农(17362)
- 学(17053)
- 中国(14513)
- 财(14367)
- 贸(12567)
- 贸易(12563)
- 易(12176)
- 业经(11575)
- 地方(11398)
- 农业(11274)
- 制(11209)
- 理论(9975)
- 和(9464)
- 银(9217)
- 银行(9175)
- 务(8782)
- 财务(8757)
- 融(8748)
- 金融(8745)
- 财务管理(8725)
- 行(8711)
- 机构
- 大学(222243)
- 学院(220224)
- 济(81620)
- 研究(79920)
- 经济(79630)
- 管理(75267)
- 理学(64353)
- 理学院(63447)
- 管理学(61864)
- 管理学院(61469)
- 中国(58365)
- 科学(55336)
- 农(50676)
- 京(48740)
- 所(44505)
- 研究所(40906)
- 农业(40879)
- 业大(39627)
- 财(37961)
- 中心(36302)
- 江(35051)
- 范(31190)
- 师范(30743)
- 北京(30510)
- 财经(30181)
- 州(27795)
- 院(27454)
- 经(27136)
- 农业大学(26482)
- 省(25930)
- 基金
- 项目(143259)
- 科学(109218)
- 基金(101370)
- 研究(98257)
- 家(91510)
- 国家(90773)
- 科学基金(74093)
- 社会(58043)
- 省(57031)
- 社会科(54659)
- 社会科学(54635)
- 基金项目(53578)
- 自然(50632)
- 自然科(49396)
- 自然科学(49370)
- 划(49328)
- 自然科学基金(48467)
- 教育(46135)
- 资助(42199)
- 编号(40183)
- 成果(34119)
- 重点(33522)
- 部(31098)
- 发(31089)
- 计划(29522)
- 创(28738)
- 课题(28734)
- 科研(28299)
- 创新(27038)
- 科技(26485)
- 期刊
- 济(92746)
- 经济(92746)
- 研究(59996)
- 学报(46956)
- 农(46894)
- 中国(43191)
- 科学(39009)
- 大学(33034)
- 农业(31478)
- 学学(31286)
- 财(30105)
- 管理(25257)
- 教育(24329)
- 融(18078)
- 金融(18078)
- 技术(17966)
- 业(17551)
- 财经(15018)
- 业经(14978)
- 经济研究(14217)
- 版(13920)
- 经(12889)
- 业大(12880)
- 问题(12645)
- 贸(11353)
- 图书(11120)
- 农业大学(10943)
- 技术经济(10703)
- 统计(10413)
- 资源(10210)
共检索到326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廖勇 张增艳 杜丽璞 徐惠君 姚乌兰 石建业 任正隆 辛志勇
【目的】RAR1是大麦抗白粉病基因和多种植物抗病(resistance,R)基因介导的抗病信号途径中的重要信号元件。为明确RAR1在小麦抗白粉病反应中的作用,为小麦广谱抗病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开展了本研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RT-PCR和RACE方法分离克隆中间偃麦草RAR1基因,通过酶切和连接构建该基因的单子叶高效表达载体,采用基因枪法转化小麦,对转基因小麦植株进行分子检测、表达分析和抗病鉴定。【结果】分离克隆出中间偃麦草RAR1基因,其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RAR1功能结构域;构建了中间偃麦草RAR1基因的单子叶高效表达载体pUBI∷RAR1;用基因枪法轰击小麦推广品种扬麦12幼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益苗 张增艳 辛志勇
【目的】NPR1是调控植物抗病反应的一个关键基因。对中间偃麦草NPR1同源基因TiNH1进行分离和特性分析。【方法】利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获得TiNH1全长cDNA序列,利用Northern和Southern分别研究TiNH1表达特性及其在中间偃麦草基因组中存在形式。【结果】获得了该基因cDNA序列,命名为TiNH1。其编码蛋白TiNH1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水稻、烟草和拟南芥的NPR1同源性为80%、54%和46%。Nor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TiNH1基因在正常情况下有微量表达,在小麦白粉病菌和纹枯病菌诱导下,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金龙 畅志坚 孙美荣 张晓军 詹海仙 李欣
为利用中间偃麦草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通过八倍体小偃麦TAI7045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育成一批兼抗我国黄淮麦区和西南麦区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的新品系和新材料。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无论苗期还是成株期,对小麦白粉病菌优势小种E09及强毒力小种E20、E21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的有57份,占测试材料的67.9%;中抗的有10份,占11.9%,且对白粉病的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对随机选取的4份抗病品系及其与普通小麦的杂交F1进行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I)染色体构型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4个材料及其与中国春杂交F1的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黎明 李兴锋 刘树兵 王洪刚
利用分布于普通小麦整个基因组的525对微卫星引物,对其在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之间的通用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对引物在小麦和中间偃麦草间多态性扩增,所占比率为38.4%,小麦的A,B,D3个基因组多态性引物所占比率分别为34.6%,36.9%和42.2%;说明普通小麦SSR引物在中间偃麦草之间具有通用性,小麦D基因组与中间偃麦草亲缘关系要远于A,B基因组与中间偃麦草关系,表明小麦的A,B,D基因组之间存在遗传差异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裴自友 袁文业 孙善澄 孙玉 富田因则 安室喜正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是小麦改良的重要抗源 ,为了对导入的外源染色体及片段进行有效鉴定 ,应用分带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将 2 5S 5 8S 18SrRNA、 5SrRNA基因分别定于簇毛麦染色体 1V短臂和 5V短臂上。分别在中间偃麦草的 3对、 4对染色体上观察到 2 5S 5 8S 18SrRNA和 5SrRNA基因 ,其中有 2对染色体在其短臂上有两种核糖体RNA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涵 汤才国 赵静 郑琪 李滨 郝晨阳 李振声 张学勇
【目的】偃麦草(Thinopyrum)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多年生野生近缘植物,具有许多可用于小麦品种改良的优异基因。利用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可以研究物种的进化关系、绘制染色体指纹图谱及检测外源染色质。克隆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ponTicum(hosT)Liu and Wang)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可用于鉴定和追踪导入到小麦背景中的偃麦草遗传物质。【方法】通过构建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小片段质粒文库,并对文库进行高密度点杂交(doT-bLoT hybridizaTion)筛选,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丁溧 傅体华 任正隆
利用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杂交,然后回交自交,从其BC2F5中选育出一份小麦新种质AF-2。从形态上AF-2表现出硬颖、蜡质、秆细等稳定的与中间偃麦草类似的农艺特征;田间调查与接种都发现AF-2表现出对现今流行的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细胞学检测该品系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4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均为二价体,染色体配型为2n=22Ⅱ,细胞学上已十分稳定;GISH结果显示该抗条锈病品系AF-2附加了两条来自中间偃麦草E染色体组的染色体,结合其表现出的农艺性状特征表明AF-2附加的可能是中间偃麦草2E染色体;遗传研究表明抗病基因可能位于附加的E染色体上,随后在供试的160对SSR中,其中引物Xgw...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永伟 周硕 王雪征 孙果忠 朱金永 韩秋芬 李春杰 赵和 王海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薇薇 汤才国 李葆春 郝晨阳 张学勇
【目的】从普通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回交后代中,获得对小麦条锈病流行混合小种具有广谱抗性的新种质。【方法】对普通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回交后代材料进行条锈病鉴定、农艺性状调查、分子细胞学和品质相关性状分析。【结果】这批材料在苗期普遍表现为轻度感病,但成株后则完全高抗或免疫,对8份材料进行了连续三年的人工接种鉴定,抗性表现十分稳定。对多种致病小种具有很好的抗性,根尖细胞染色体条数均稳定在42条,农艺性状良好。原位杂交分析显示这些材料中含有同一个易位片段,即在4DS末端有一来自长穗偃麦草St基因组的小片段易位,其中一个品系(GDR3)还携带一个未能准确定位的小片段易位,该材料对混合...
关键词:
小麦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条锈病 易位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曼 郑佩晶 怀宝玉 李丹 康振生 刘杰
【目的】研究小麦条锈菌果胶酶基因PsPL1的功能,确定其在小麦条锈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为揭示小麦与病原菌互作的分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RACE技术扩增PsPL1基因全长,通过qRT-PCR对PsPL1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并在酵母系统中验证其编码蛋白信号肽的分泌功能,最后通过HIGs技术沉默PsPL1基因,确定其在条锈菌侵染小麦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克隆得到PsPL1基因全长,其ORF长471bP,编码157个氨基酸;经预测PsPL1蛋白包含一个果胶酶保守结构域,N端含有一段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经酵母系统验证,确定PsPL1蛋白信号肽具有分泌功能;qRT-PCR分析发现,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建霞 贺润丽 畅志坚 詹海仙 张晓军 董春林 王创云
CH5026是衍生于八倍体小偃麦TAI7045的抗病新品系,它兼抗小麦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温室抗性评价结果显示,无论是苗期还是成株期,CH5026对白粉病菌系E09均表现为免疫,且具有与其抗性供体TAI7045及TAI7045的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相似的白粉病抗性,且CH5026和TAI7045的小麦亲本均为中、高感,表明存在于CH5026的白粉病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为进一步明确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用高感品种(系)晋太170和CH5065分别与CH5026杂交、回交,将其F1,F2,BC1,F3群体及其双亲分别在太原温室用白粉病15号小种的E09菌系接种,并按单株调查其抗感分离之比。结果表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春蕾 李仁 吴新新 杨荣超 张海军 张娜 赵冰 郭仰东
【目的】研究黑麦草在逆境胁迫下水分代谢的基因调控,克隆黑麦草质膜型水通道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表达模式进行研究。【方法】利用RACE技术从黑麦草(品种"顶峰")中获得LpAQP全长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编码蛋白;构建LpAQP与GFP融合的瞬时表达载体,采用基因枪法转入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其细胞定位;通过real time-PCR分析LpAQP的表达模式,并用Southern杂交分析其拷贝数。【结果】克隆获得LpAQP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X569791,其开放阅读框(ORF)为867 bp,编码28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30.7 kD。该基因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国芳 孟林 毛培春
选用来自9个国家的17份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在日光温室模拟旱境胁迫条件下,通过土壤干旱法,开展了苗期抗旱性鉴定研究,分析测定了植株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理化指标,综合评定了17份种质材料的抗旱性强弱,并针对上述4个理化指标变化率,通过赋分分级的办法将其划分为较强、中等、较弱3个抗旱性级别,抗旱性强的种质材料包括Ag-2,Greenar,AJC-320,Reliant,1;抗旱性中等的种质材料包括2,Clarke,D-2111,Slate,DT-3175,D-1483,X93035;抗旱性较弱的种质材料包括D-1987,699,D-939,D-3244,V...
关键词:
偃麦草 中间偃麦草 苗期 抗旱性 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尚春艳 张国芳 毛培春 孟林 安沙舟
采用温室苗期模拟NaCl盐分胁迫技术,对来自12个国家的13份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细胞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则呈上升趋势。对上述4个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与综合聚类分析,将13份中间偃麦草种质划分为3个耐盐级别:即耐盐种质有EI037、EI038、EI043,中度耐盐种质有EI017、EI031、EI044、EI046、EI049,敏盐种质有EI020、EI030、EI041、EI042、EI045。综合NaCl胁迫下的盐害级别和存活...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苗期 NaCl胁迫 生理响应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婷 彭敏 姜明珠 王树杰 任喜峰
对短日、低温不育条件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337S上调表达的TaNDPK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性进行分析,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获得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aNDPK1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TaNDPK1蛋白含有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的21个磷酸化识别位点,表明TaNDPK1蛋白可被上述3种氨基酸磷酸化修饰而激活,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与野生型相比,TaNDPK1转基因纯系拟南芥株系的开花时间更迟,莲座叶数量更多,荚果发育不良,种子质量下降。由此推测,TaNDPK1基因可作为一个关键因子参与不育系337S的营养生殖转换等调控过程。
关键词:
小麦 TaNDPK1基因 理化特性 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