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91)
2023(12661)
2022(10385)
2021(9535)
2020(8034)
2019(18041)
2018(17735)
2017(33911)
2016(17848)
2015(20235)
2014(20014)
2013(20145)
2012(18421)
2011(16610)
2010(16758)
2009(16054)
2008(16233)
2007(14693)
2006(13089)
2005(12472)
作者
(50316)
(42239)
(42154)
(39990)
(27032)
(19964)
(19088)
(16352)
(15963)
(15108)
(14634)
(14076)
(13862)
(13521)
(13379)
(12773)
(12728)
(12174)
(12092)
(11956)
(10615)
(10252)
(10080)
(9674)
(9456)
(9447)
(9287)
(9285)
(8357)
(8334)
学科
(86099)
(84195)
经济(84063)
(77062)
企业(77062)
管理(73839)
方法(36502)
(30990)
(30422)
数学(28279)
业经(28221)
数学方法(28145)
中国(23353)
(21967)
(21014)
贸易(21004)
(20820)
技术(20801)
财务(20794)
财务管理(20766)
(20654)
企业财务(19674)
农业(19592)
(16106)
(15632)
(15388)
(14659)
体制(14026)
(13997)
(13637)
机构
学院(270137)
大学(266402)
(128718)
经济(126722)
管理(110046)
理学(93992)
理学院(93172)
管理学(92339)
管理学院(91815)
研究(89095)
中国(73768)
(61413)
(55910)
财经(48058)
科学(47104)
(43809)
(43532)
(41945)
(40750)
经济学(40423)
中心(40209)
研究所(38576)
经济学院(36502)
北京(35757)
财经大学(35476)
业大(34638)
农业(32716)
商学(31910)
(31643)
商学院(31635)
基金
项目(169725)
科学(137313)
研究(128758)
基金(128129)
(109407)
国家(108485)
科学基金(95428)
社会(87502)
社会科(83292)
社会科学(83274)
基金项目(66608)
(63445)
自然(58241)
教育(57355)
自然科(56964)
自然科学(56951)
自然科学基金(56064)
资助(52220)
(52121)
编号(49535)
(40220)
成果(39497)
(38976)
(38614)
国家社会(37912)
(37853)
重点(37515)
(36428)
创新(35682)
教育部(35415)
期刊
(146894)
经济(146894)
研究(85743)
中国(55064)
(51524)
管理(47078)
(40824)
科学(35454)
学报(32701)
农业(28379)
(27532)
金融(27532)
大学(27058)
技术(26371)
学学(25669)
财经(25439)
业经(24403)
经济研究(24145)
(22022)
教育(21045)
问题(19391)
(18921)
(17773)
技术经济(17407)
世界(17066)
国际(16376)
现代(13631)
财会(13135)
商业(12576)
会计(12275)
共检索到420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喻美辞  熊启泉  
中间产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是国际贸易影响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之间工资不平等的一个重要机制。本文运用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从R&D资本存量丰富的发达国家进口中间产品及其技术溢出对中国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物化型的技术溢出,中间产品进口既通过实现熟练劳动力与国际先进R&D资本互补效应,又通过技能偏向的知识学习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和就业份额,扩大了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相对工资差距,加剧了工资不平等。随着熟练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工资不平等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小娟  陈彬彬  
本文利用我国29大制造行业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外国R&D通过中间产品进口对我国制造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外国R&D活动通过中间产品进口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正影响,其产生的技术溢出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对技术效率的改进作用相对较小;从分行业来看,中间产品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呈现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强而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弱的特点。研究结果同时表明:FDI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国内研发投入对行业技术的进步起主要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灿雷  王永进  李宏兵  
在对外贸易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中国出口企业间的产品质量却日益分化。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结合相关分解方法验证了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出口产品质量分化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整体上加剧了中国的工资不平等。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产品质量分化一方面通过技能溢价机制扩大了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利润分享机制扩大了残差工资不平等、企业间工资不平等以及高技能群体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希彦  
相对工资差距指的是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相对工资差距不断扩大。针对这一现象,文章实证分析了中间产品贸易对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产品进口贸易与中间产品出口贸易对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相对工资差距产生了正向影响,起到了扩大相对工资差距的作用,并且发现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相对工资差距大于非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相对工资差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平  丁世豪  
选取中国制造业2004—2017年面板数据,从行业层面实证检验了进口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进口技术溢出显著促进了能源效率改善;吸收能力能够强化进口技术溢出效应,进口技术溢出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非线性特征;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发现,进口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吸收能力的单一门限效应,当消化改造能力低于门限值时,进口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较为微弱,而当消化改造能力跨越门限值后,进口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当整合应用能力低于门限值时,进口技术溢出无助于能源效率改善,而当整合应用能力跨越门限值后,进口技术溢出与能源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显示:来自发达国家的进口技术溢出显著提升了能源效率,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并未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资本品进口技术溢出未能明显改善能源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晓怡  邵军  
本文利用中国2004至2009年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286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研究了经济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以历史集聚特征作为工具变量的经验研究发现,就业密度对制造业企业职工工资的影响呈倒U型,同时市场潜能对制造业工资具有正影响。进一步根据企业区位进行分组分析发现,就业密度对东部地区企业工资的影响呈倒U型,而对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工资水平未见显著影响;市场潜能对不同分组的企业工资水平都具有正向作用。最后,本文从经济集聚视角就缩小工资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军  从振楠  
通过引入服务业集聚指标,拓展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并基于中国2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和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制造业工资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工资空间分布的极化效应越来越明显;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工资水平提高,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不显著;地区分异的回归结果显示,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东部地区对制造业工资水平有正向作用,在中部地区未呈现出明显作用,在西部地区却抑制了制造业工资上涨;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各地区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始终不显著。研究结论对降低地区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清如  蒋业恒  董鹂馥  
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贸易自由化对71个制造业的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产成品进口关税和有效保护率的下降显著地降低了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程度。另外,外资开放度的提高对收入分配均衡有着不利影响,而出口导向程度的增强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收入分配效应。采用不同的工资不平等度量指标并不会对基本结论产生影响。贸易自由化的作用机制在于其提高了企业生存门槛,降低了行业内生产率差异,进而反映为行业内工资差距的减小。本文的研究发现表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齐伟  
利用2004~2008年间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开放因素为中国制造业部门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开放因素对制造业部门的总体技术溢出效应存在很大差异,出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部门具有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外商投资对制造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则存在负面影响;(2)分部门看,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高技术制造业和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而出口贸易对所有制造业部门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喻美辞  
本文利用1996~2005年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进口贸易的R&D溢出对中国制造业的就业总量变动的影响及影响的部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到进口贸易对国内制造业的R&D溢出效应后,中国制造业从发达国家的进口没有通过替代国内生产而减少就业,相反,进口贸易通过R&D溢出增加了整个制造部门的就业。由于技术进步的两面性和各部门要素密集度的不同,进口贸易的R&D溢出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部门差异。由于R&D投资回收期长、国内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较弱,国内R&D投资和进口贸易的R&D溢出对就业总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滞后性。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趋势效应、价格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存在,使就业变动呈现动态调整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严兵  冼国明  韩剑  
基于2004和2008年经济普查细分行业数据,本文利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了人力资本、行政垄断、外资比重、生产效率和市场垄断等因素对制造业行业工资水平以及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变动趋势。研究发现,2003~2008年,制造业行业收入差距逐年缩小,行业间人力资本差异是造成行业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且贡献趋于上升态势,行政垄断、企业平均规模、外资比重、资本密集度和盈利能力的影响排在第二梯队,行业贸易开放度的影响一直较小,而市场垄断程度和行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蒋兰陵  
笔者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建立产业集聚、溢出偏向性与工资不平等之间的研究框架,利用2001年~2011年20个制造业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估计等方法进行检验,发现三个产业集聚考察指标中仅产业间集聚度对溢出偏向性的影响最直接、最显著,除此以外溢出偏向性还受所有制性质和贸易开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产业集聚也对工资不平等产生影响。产业内集聚度与产业间集聚度的提升加剧了工资不平等。因所有制和贸易开放度偏向的FDI溢出效应对工资不平等产生积极、显著的正面影响,当然工资不平等的程度递增也受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及研发投入等因素的正面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囡囡  卢进勇  
FDI和外包两种产品内分工方式为我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提供了两种有效渠道,但在技术溢出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和FDI数据,在利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选取了19个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这一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在承接外包中所获取的技术溢出效应要远高于吸收FDI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且不论哪种方式,资本密集型行业都比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静  黄繁华  
进口竞争给进口国带来的经济效应是不确定的。本文首先测算了中国进口研发溢出的规模,然后将中国的制造业归成17个行业,以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进口竞争与全要素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竞争给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效应为负,进口贸易带来资源重复低效率配置,低端加工贸易造成进口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下降。同时,进口研发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国外研发力度越强对国内进口研发溢出越大,本文采用中国对美国、德国和日本3个最具代表性的进口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日本的进口研发溢出效应最为明显,美国、德国次之。同时,进口关税和出口外向度的提高会带来中国制造业...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陶爱萍  盛蔚  
现有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主要考察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鲜有文献将效应的研究延伸到产业高端化。本文作者基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在加入技术势差后,用门槛模型对中国省级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在一定程度的OFDI规模和技术势差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制造业高端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跨越"拐点"后,这些作用会变为负向且不显著;FDI技术溢出有助于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水平,但国内R&D资本存量和进口技术溢出的影响并不理想。这表明,合理控制OFDI规模和技术势差有利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正向效应的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