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46)
- 2023(14254)
- 2022(11894)
- 2021(11162)
- 2020(9406)
- 2019(22259)
- 2018(22108)
- 2017(42375)
- 2016(23008)
- 2015(26527)
- 2014(26690)
- 2013(26248)
- 2012(24105)
- 2011(21829)
- 2010(22221)
- 2009(20879)
- 2008(20911)
- 2007(18586)
- 2006(16256)
- 2005(14898)
- 学科
- 济(103231)
- 经济(103138)
- 管理(61859)
- 业(60662)
- 方法(48836)
- 企(47905)
- 企业(47905)
- 数学(42914)
- 数学方法(42293)
- 中国(29539)
- 贸(29503)
- 贸易(29489)
- 农(29406)
- 易(28729)
- 财(23815)
- 业经(21242)
- 学(20596)
- 制(18321)
- 地方(18254)
- 农业(18153)
- 理论(16744)
- 银(15766)
- 银行(15740)
- 出(15115)
- 行(15104)
- 融(14927)
- 金融(14925)
- 和(14666)
- 务(13624)
- 财务(13574)
- 机构
- 大学(337905)
- 学院(336728)
- 济(148673)
- 经济(145953)
- 管理(126747)
- 研究(117277)
- 理学(109174)
- 理学院(107975)
- 管理学(105892)
- 管理学院(105284)
- 中国(90099)
- 京(71965)
- 科学(69705)
- 财(65558)
- 所(59811)
- 农(55833)
- 研究所(54361)
- 财经(52618)
- 中心(52568)
- 江(49258)
- 业大(48092)
- 经(47932)
- 经济学(47770)
- 北京(45942)
- 农业(44008)
- 范(43417)
- 经济学院(43240)
- 师范(42993)
- 院(41993)
- 州(39071)
- 基金
- 项目(219572)
- 科学(172722)
- 基金(160708)
- 研究(159988)
- 家(140313)
- 国家(139253)
- 科学基金(118683)
- 社会(102456)
- 社会科(97226)
- 社会科学(97199)
- 省(83744)
- 基金项目(83087)
- 自然(75697)
- 教育(74384)
- 自然科(74020)
- 自然科学(74001)
- 自然科学基金(72699)
- 划(71134)
- 资助(68031)
- 编号(64173)
- 成果(52712)
- 重点(50179)
- 部(50066)
- 发(47839)
- 创(45456)
- 课题(44769)
- 国家社会(43297)
- 教育部(43025)
- 创新(42605)
- 科研(42437)
- 期刊
- 济(158937)
- 经济(158937)
- 研究(100555)
- 中国(64384)
- 学报(51743)
- 农(51345)
- 财(50007)
- 科学(47795)
- 管理(45990)
- 大学(39515)
- 学学(37032)
- 教育(35576)
- 农业(35061)
- 融(30210)
- 金融(30210)
- 技术(29867)
- 经济研究(27899)
- 财经(26398)
- 业经(24950)
- 贸(24561)
- 经(22860)
- 问题(22612)
- 国际(21301)
- 业(20492)
- 统计(18367)
- 世界(18127)
- 技术经济(17442)
- 策(16218)
- 商业(15884)
- 版(15529)
共检索到502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戴翔 张二震
文章建立以贸易差额为研究对象、中间产品进口等为主要解释变量的理论和计量模型,然后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似不相关回归估计法等对中国在1992~2008年期间中间产品进口增加对贸易差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内分工背景下,中国中间投入品进口的增加通过"出口产出能力扩张效应"和"出口多样化效应"对贸易顺差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孔炯炯
本文首先明确了产品多样化的概念和测度方法,然后基于Funke&Ruhwedel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亚洲9个国家和地区向美国出口的产品多样化与贸易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产品种类对出口贸易存在明显的正效应,尤其是异质性较强的工业制成品在两种方法下的促进作用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从而本文认为促进出口应转变追求增加出口产品数量的传统观念,而通过创新活动着力扩张出口产品种类将是在抑制贸易条件恶化的同时实现出口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立 聂飞 高奇正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分析了进口国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多样化的影响,并利用BACI数据库2008—2017年中国出口到34国HS-6位农产品数据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显著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出口多样化水平,其中,电子商务发挥了积极的正向作用。从产业层面看,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显著促进了中国谷物产业、油料产业及农畜产业农产品出口种类的增加,而对园艺产业和水产业并无显著影响;从国家层面看,中低收入国家贸易便利化的改善更显著地提升了中国农产品出口多样化水平;“一带一路”进口国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多样化的促进作用略强于非“一带一路”国家,非OECD东道国贸易便利化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种类数。本研究对推动中国更多农产品“走出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荔 覃雄彪
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项旨在刺激出口的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它通过改变出口商品生产企业的私人单位成本,使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进而影响出口商品的出口额和出口商品结构,进而影响贸易顺差和一国的贸易条件。文章主要围绕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贸易顺差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
出口退税 贸易顺差 贸易条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翔 张二震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以贸易差额和福利水平为研究对象,以流入发展中国家"新型出口贸易"部门FDI为主要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然后以1999~2007年为样本期间,利用所选取的代表新型出口贸易部门的五大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贸易顺差及福利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既定的假设条件下,流入到新型贸易部门的FDI"升级"对中国贸易顺差及福利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积极影响。根据上述结果,提出其政策启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涂远芬
通过贸易便利化提高贸易效率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本文利用OECD最新编制的贸易便利化指数(TFI),采用2015年出口至美国的98国96部门的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出口多样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出口产品多样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农产品出口多样化的作用要强于工业制成品,对高收入国家出口产品多样化影响最大;贸易便利化的不同措施对出口产品多样化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11种贸易便利化措施中,只有"边境机构的内部合作"的影响不显著,其他10个贸易便利化措施对出口产品多样化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程序性手续"影响最大。实证结果反映了"后关税时代"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性,为推动贸易便利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对我国贸易便利化建设和外贸转型政策也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出口多样化 负二项回归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晋斌 李南
以工业制成品进出口为主导,并附之以初次产品进口的国际贸易分工模式所带来的大量贸易顺差,是中国经济的资源禀赋和对外投资、贸易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顺差变化幅度的轨迹则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实现通过外向型政策创造比较优势,向依靠国内大市场培育的规模经济和近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条件形成的、自发的比较优势转变这一过程。因此,贸易顺差的扩大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对外贸易的基本态势,不存在任何低成本的快速降低贸易顺差的短期措施。
关键词:
贸易顺差 比较优势 规模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浩 钟昌标
本文在确定贸易顺差在中国经济中地位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与中国的特征事实较一致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发现,贸易顺差与GDP、消费与就业有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了刺激消费、促进就业的增长与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暂时不宜大幅度地减少贸易顺差,但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刺激消费等手段来减少贸易顺差。
关键词:
贸易顺差 开放的RBC模型 实际经济周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和红 林金忠
造成中国长期贸易顺差的原因错综复杂,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持续高速增加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基于中国1979~2007年间的年度数据,采用似然无关回归模型、边限协整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估计。实证结果支持本文的理论假说,即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极大促进了出口,从而导致长期贸易顺差;同时也表明人民币汇率因素对贸易差额存在影响,但影响较小且不显著。由此得出的政策含义是,只有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和流出两个角度入手,才是缓解当前贸易收支失衡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贸易收支 外商直接投资 实际有效汇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静静 何海燕 李思奇 李宏宽
本文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使用2000~2015年中国同22个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并引入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高技术产品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变量,实证考察进口国TBT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1)进口国实施TBT或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均会抑制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抑制作用并不显著;(2)若进口国将TBT和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形成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会显著抑制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3)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呈现行业差异,其中医药制造业受到的抑制效应最大;(4)由于技术模仿和产品同质化现象的存在,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会在中高收入国家遭遇更为严重的TBT,对出口的抑制效应会更大。中国应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作为应对进口国TBT的一种补充,在保证高技术产品贸易健康发展的同时推动出口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静静 何海燕 李思奇 李宏宽
本文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使用20002015年中国同22个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并引入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高技术产品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变量,实证考察进口国TBT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1)进口国实施TBT或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均会抑制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抑制作用并不显著;(2)若进口国将TBT和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形成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会显著抑制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3)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呈现行业差异,其中医药制造业受到的抑制效应最大;(4)由于技术模仿和产品同质化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佟家栋 洪倩霖
通过构建一个多产品多市场的理论模型,本文重点研究出口多样化对企业盈利和生产率的影响,并借助2009年全球贸易崩溃这一自然实验对理论模型的推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贸易崩溃期间,进口国需求萎缩会降低中国上市出口公司的盈利和生产率,而出口目的国和出口产品种类较多的企业的盈利和生产率降幅较小。这意味着,提升企业的出口多样化水平,有利于降低负向需求冲击对出口企业绩效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明荣 王明喜 王飞
进口品多样化是进口国获得贸易利益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贸易数据的细分程度决定其贸易利益估算结果的客观性。本文利用2000—2011年中国与240多个国家细分的HS 8位编码双边进口贸易数据,估算了4236个进口品的替代弹性值。结果显示:我国差异化产品种类替代弹性的平均值为43.1,中位数为7.6;相比2000年,2011年消失的产品种类占比为1.4%,新增加的产品种类占比为4.3%,进口差异化产品种类的净增加程度为1.5%;实际进口价格指数比未经进口品种类变化调整前的传统进口价格指数下降1.5%;2000—2011年间,我国从进口品种增长中获取的贸易利益为2011年GDP的0.56%。研究发现,以往基于粗略贸易数据的研究结论低估了我国进口品种替代弹性值、变化程度和福利效应;为提高我国进口品种的多样化程度,需要更加注重单个新增进口品种的贸易额;为提高我国进口贸易利益,应选择部分产品作为主要增长的进口品种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维国 丁新
使用PCA方法测算一带一路沿线65国2012至2018年贸易便利化水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65国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空间统计分析。使用贝叶斯结构方程检验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稳健性,采用半参数GWR模型对贸易便利化如何影响中国出口贸易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指标体系具备较好的信度效度,65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基础设施建设、商务信息技术、海关管理、金融服务、法制规范五个维度的得分差异较大,并且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弹性存在异质影响,2012年商务信息技术、法制规范在1%置信水平下不显著,基础设施的弹性比较稳定,海关管理、金融服务的弹性增长强劲,2016年商务信息技术和法制规范转变为统计显著,2018年回归弹性最大是法制规范和商务信息技术。在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后结果依旧显著,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变量回归系数依次为1. 205、0. 856、0. 531。最后,从宏观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政策建议,助力早日实现贸易强国。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便利化 不确定性 非参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升起 付华
通过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测量指标体系,本文测算了中国及48个主要贸易伙伴2007-2012年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就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假定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分别提升50%情景下模拟测算了2012年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潜力。结果显示:中国贸易便利化现阶段处于"中游"水平,与2007年相比,2012年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略有提升;基础设施对中国出口影响最大,其次是电子商务,规则环境和海关环境的影响不显著;在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50%的情景下,中国对48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会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长潜力明显大于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出口贸易 引力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