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04)
- 2023(4273)
- 2022(3615)
- 2021(3582)
- 2020(2901)
- 2019(6815)
- 2018(6363)
- 2017(13502)
- 2016(7418)
- 2015(8442)
- 2014(8389)
- 2013(8032)
- 2012(7629)
- 2011(6742)
- 2010(6947)
- 2009(6688)
- 2008(6862)
- 2007(6136)
- 2006(5641)
- 2005(5402)
- 学科
- 济(25229)
- 经济(25178)
- 业(25127)
- 管理(24225)
- 企(23693)
- 企业(23693)
- 银(17360)
- 银行(17215)
- 行(15882)
- 制(15465)
- 财(13906)
- 方法(13458)
- 数学(11364)
- 数学方法(11313)
- 融(11192)
- 金融(11192)
- 务(11161)
- 财务(11158)
- 财务管理(11135)
- 企业财务(10823)
- 业务(10031)
- 度(9323)
- 制度(9321)
- 银行制(8484)
- 体(6966)
- 中国(6484)
- 体制(6266)
- 贸(6026)
- 贸易(6015)
- 易(5905)
- 机构
- 大学(99105)
- 学院(96589)
- 济(43166)
- 经济(42293)
- 管理(38615)
- 中国(35343)
- 理学(32230)
- 理学院(31958)
- 管理学(31770)
- 管理学院(31568)
- 研究(31135)
- 财(25823)
- 银(21980)
- 银行(21050)
- 京(20556)
- 财经(19919)
- 行(19595)
- 经(18291)
- 中心(16330)
- 财经大学(15406)
- 融(15302)
- 金融(15025)
- 所(14764)
- 江(14504)
- 经济学(14020)
- 科学(13731)
- 北京(13313)
- 研究所(12787)
- 农(12780)
- 经济学院(12745)
- 基金
- 项目(55928)
- 科学(44772)
- 研究(43597)
- 基金(42770)
- 家(35598)
- 国家(35321)
- 科学基金(31017)
- 社会(29177)
- 社会科(27790)
- 社会科学(27782)
- 基金项目(22062)
- 教育(20454)
- 省(18863)
- 自然(18700)
- 自然科(18262)
- 自然科学(18257)
- 资助(18242)
- 自然科学基金(17962)
- 编号(17173)
- 划(16760)
- 成果(15726)
- 部(14334)
- 教育部(13144)
- 性(12955)
- 人文(12543)
- 重点(12496)
- 国家社会(12413)
- 制(11986)
- 创(11630)
- 项目编号(11624)
共检索到165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常蕊 史岩
公司治理对中长期信用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长期信用银行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发展情况;对其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复杂性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国外主要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总结了其中的主要规律。最后,对我国中长期信用银行的公司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中长期信用银行的启示。
关键词:
中长期信用银行 政策性银行 公司治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马荣宝 黄立军
本文通过分析中长期信用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中长期特征来对其进行分类定义,并对其价值目标、法律地位、与政府关系等方面作了探讨。中长期信用银行大多由政府所拥有或控制,其治理目标是在保持经营可持续的基础上,追求国家发展战略利益,这导致中长期信用银行与一般经营性公司的公司治理有很大不同;其次,中长期信用银行作为经济体系中的金融中介,其银行行业特性决定了公司治理与一般性经营公司相比也有很大不同;最后,中长期信用银行业务经营的中长期特性,导致其公司治理即使与商业银行相比,也有相当的特殊性。在借鉴各国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长期信用银行 公司治理 特殊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向东
良好的公司治理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少大型银行蒙受巨大损失,甚至濒临破产,暴露出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人们开始认识到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1999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首次发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付敏杰
作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和跨年度财政平衡机制的核心,发达国家主要依靠中长期预算来实现财政资源的跨期合理分配。本研究分析了美国中长期预算报告编制的经验,认为长期预算报告是整个美国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的核心理念在于向市场传达关于政府规模的稳定预期。本文在分析美国中长期预算出现的背景、原因和编制机构的同时,还列举了美国中长期预算的主要类别、内容和演变趋势,分析了美国中长期预算中的科学性与政治性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荣宝 田其锋 杨定华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对中长期信用银行的债信支持政策及其变化,根据B-S期权定价模型给出了中长期信用银行享有的债信支持政策的价值估测公式。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分析计算了国家对开行债信支持政策的价值,并根据市场数据,将国家对开行、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债信支持政策的市场价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国家取消对开行债信支持政策的假设情境下,本文分析了各相关方的损失。通过对债信支持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本文认为对开行等中长期信用银行提供债信支持政策的收益要远远大于提供政策的成本,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国家应给予中长期信用银行永久性债信支持政策。
关键词:
中长期信用银行 债信支持政策 价值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龙华
自1991年以来,印度进行了银行业改革,经过多年的努力,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取得了长足进步,经营管理绩效显著。作为与中国一样的一个发展中大国和转轨市场经济体,印度的经验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国有银行公司治理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
印度 中国 国有银行 公司治理结构 改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荣 熊鹏
德国全能银行的公司治理以内部严密的组织结构支持和外部强大的政府监管,既建立起了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机制,又兼顾了外部广泛的利益相关者,是银行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石。基于此,文章参考并借鉴了其在公司治理方面比较成熟、成功的经验,并对我国银行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云佳祺
以摩根资产管理公司、瑞银集团、道富环球投资管理公司为典型代表的国际先进银行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在业务模式、产品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国际先进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具有清晰的业务定位,根据母行业务特点和资源禀赋,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全方面的金融服务,产品设计逐步由产品导向转为客户导向;坚持以客户为本的原则,将客户的利益和需求放在第一位,将挖掘客户和培养客户黏性作为发展业务的核心驱动力;充分发挥部门与部门、条线与条线之间的协同和联动效应,实现客户、产品、服务等资源的内部共享。从我国情况来看,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以及《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陆续出台,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形势下,国内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禀赋和发展战略明确理财子公司的业务定位,优化理财产品形态、资金投向和产品分级,加强对现有客户深度的培育和潜在客户广度的挖掘,加强母行与理财子公司以及理财子公司内部的业务协同和联动,实现理财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钟瑶奇 米清奎
根据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计算,劳动力资源比重低、劳动参与率10年来持续下降以及劳动力人口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是重庆劳动力资源的现状;预测分析表明,劳动力规模下降趋势难以逆转,劳动力供求关系将从供过于求逐渐走向结构性供不应求是未来重庆劳动力供需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应及时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加快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建立统筹城乡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并适时、适度调整人口政策。同时,目前影响我国区域人口规模的因素中总和生育率的影响越来越小,而迁移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因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施想 吴弘毅 杨东晓
<正>中国债券市场运行进入新阶段,呈现新特征,银行类机构债券存量持仓规模最大、加权久期较长,现有利率衍生品无法充分满足其中长期限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文章介绍了中长期利率风险管理领域的初步尝试——挂钩CFETS国债10年期到期收益率的结构化期权,及其相关量化模型决策体系和未来优化方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廖岷
本文在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对加强银行公司治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着重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公司治理面临的挑战和暴露出的弊端。同时,详尽阐述了银行公司治理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国际共识,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公司治理 银行公司治理 共识 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高杰英 杜正中
金融危机后银行信贷规模受到极大关注,巴塞尔委员会要求银行计提逆周期资本以缓冲经济上升期(下行期)银行信贷的过度增长(紧缩)。如何理解国际银行信贷规模的增长及银行信贷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我们对中长期经济背景下国际银行业信贷规模的发展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规模进行比较与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世界经济长期增长带来银行信贷规模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银行信贷规模存在差距、发达国家银行业对外部经济冲击的反应程度强于发展中国家。
关键词:
银行信贷规模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元元
银行危机是金融脆弱性的表现之一,信息经济学认为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对银行而言,脆弱性主要源于信贷市场。对于银行危机的分析对于我国正处在市场开放进程中的金融业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长期信用银行 银行危机 金融自由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冲
西方银行高度重视环境风险管理,通过健全环境风险管理政策、将环境标准嵌入业务流程以及组建专职管理机构与团队,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和体系不断完善,有效规避了因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的信用或声誉损失。未来我国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环保风险凸显,在此背景下,我国银行应充分吸收借鉴国际同业环境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与经验,从政策制定、流程管理、机构团队组建以及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环境风险管理 西方银行 赤道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