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6)
- 2023(6617)
- 2022(5372)
- 2021(5393)
- 2020(4526)
- 2019(10290)
- 2018(9841)
- 2017(18590)
- 2016(9959)
- 2015(11544)
- 2014(11365)
- 2013(11568)
- 2012(10768)
- 2011(9486)
- 2010(9339)
- 2009(8865)
- 2008(9342)
- 2007(7894)
- 2006(6773)
- 2005(6224)
- 学科
- 济(40985)
- 经济(40941)
- 管理(33128)
- 业(31051)
- 财(26190)
- 企(23172)
- 企业(23172)
- 方法(20493)
- 数学(19123)
- 数学方法(19053)
- 中国(18049)
- 务(12604)
- 财务(12600)
- 财务管理(12552)
- 财政(12343)
- 制(12162)
- 企业财务(11671)
- 农(11404)
- 险(10905)
- 保险(10813)
- 银(10755)
- 银行(10754)
- 贸(10749)
- 贸易(10743)
- 易(10644)
- 行(10115)
- 政(10007)
- 融(8643)
- 金融(8643)
- 出(7823)
- 机构
- 大学(140551)
- 学院(137722)
- 济(70741)
- 经济(69797)
- 管理(52704)
- 研究(51146)
- 中国(47402)
- 理学(44356)
- 理学院(43963)
- 管理学(43550)
- 管理学院(43303)
- 财(42433)
- 京(30045)
- 财经(29782)
- 经(27424)
- 科学(26350)
- 所(25452)
- 经济学(24124)
- 中心(23055)
- 研究所(22619)
- 财经大学(22286)
- 经济学院(21845)
- 农(20372)
- 北京(19975)
- 江(18804)
- 院(17837)
- 融(16119)
- 业大(16005)
- 农业(15950)
- 金融(15904)
- 基金
- 项目(86489)
- 科学(68942)
- 基金(67471)
- 研究(64126)
- 家(58572)
- 国家(58181)
- 科学基金(49678)
- 社会(44708)
- 社会科(42567)
- 社会科学(42559)
- 基金项目(34259)
- 自然(29964)
- 自然科(29306)
- 自然科学(29295)
- 资助(29220)
- 自然科学基金(28835)
- 省(28114)
- 教育(28011)
- 划(24804)
- 编号(23438)
- 部(21895)
- 中国(21114)
- 国家社会(20658)
- 成果(19800)
- 重点(19371)
- 教育部(19307)
- 性(18086)
- 人文(17966)
- 发(17265)
- 社科(17223)
共检索到222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勇 蓝海涛
粮食安全财政成本指政府为实现粮食安全政策目标而支出的费用。通过分析发现,1995~2005年,中国每生产1万吨粮食所开销的财政支出呈递增趋势。目前的粮食安全财政成本偏高,中长期粮食安全财政成本也将偏高,尤其表现为粮食储备规模过大。现行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如果持续下去,将对中长期财政带来很大的风险压力。
关键词:
中长期 粮食安全 财政 成本 风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罗重谱
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等对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产生较大冲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呈现高产量、高库存、高价格、高贸易量、高成本等特征,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对我国粮食进口、价格等产生一定输入性传导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需坚持长短结合,积极应对短期可能的冲击挑战,更要面向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聚焦市场化改革,完善收储制度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聚焦重点区域,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区域性粮食安全风险;聚焦关键主体,推进种粮主体结构有序转换;统筹国际国内,千方百计扩大外部粮源获取能力。要提高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持续性,牢牢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构建与现代化目标相匹配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产业链 粮食供应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罗重谱
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等对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产生较大冲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呈现高产量、高库存、高价格、高贸易量、高成本等特征,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对我国粮食进口、价格等产生一定输入性传导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需坚持长短结合,积极应对短期可能的冲击挑战,更要面向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聚焦市场化改革,完善收储制度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聚焦重点区域,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区域性粮食安全风险;聚焦关键主体,推进种粮主体结构有序转换;统筹国际国内,千方百计扩大外部粮源获取能力。要提高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持续性,牢牢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构建与现代化目标相匹配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产业链 粮食供应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蓝海涛 王为农
1998年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国粮食安全总体状况经历了“很安全”——“不安全”——“安全”的“V”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杰 杨舸 向晶
本文将人口结构对粮食需求的影响纳入到粮食供需分析当中,基于不同人口增长情景以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形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短期内中国粮食供需平衡,但全面二孩政策在中长期将显著增加粮食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考验未来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若未来粮食供给能力只能维持在目前规划设计的5.5亿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那么全面二孩政策下将出现严重的粮食供需缺口,预计2029—2030年供需缺口最高峰将达到78008500万吨,缺口率为12.5%13.3%。2025—2030年是粮食消费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帅 赵秀梅
粮食安全不仅取决于粮食生产的量和自给率,还取决于可获性,包括"买得起"和"买得到"。当前中国粮食总量安全,但粮食生产的区域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生产日渐向优势区域集中,主销区的粮食消费日益依赖于主产区的粮食调运,粮食运达的及时性对于粮食安全愈发重要。粮食调运必然面临长距离运输问题,这其中尤以在粮食运输网络中起枢纽作用的关键节点的平稳有序运行最为关键。当前实现粮食调运的运输方式主要依靠铁路、水路以及铁水联运,但是这一运输网络存在运力不足、物流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风险因素,与粮食运输量的增长速度以及运输的顺畅性、及时性要求不相匹配,因此亟待通过加快铁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粮食物流方式变革和健全粮食物流应急响应机制等措施,保障粮食的稳定供给和粮食安全。
关键词:
北粮南运 关键节点 风险识别 运输网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祖国补 潘耀国
一、我国粮食前景严峻,必须以长期的观点看待粮食问题 农村改革以来,粮食问题上有些变化是始料未及或没有估计透的。在农村改革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粮食处于短缺状态。我国人民吃饭问题长期未能妥善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几年之内这一目标奇迹般地实现了,而且相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卖粮难”的新问题。事情变化之快,主要是由于农村政策的改革,使农民久被压抑的积极性得到释放,使多年积累的生产力发挥了空前的巨大效应。但是,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是否真的研究透彻了,显然仍不能划上句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其友 米健 高明杰
粮食中长期消费需求预测是粮食经济、粮食安全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估计了4个人均粮食消费需求函数方程;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确立了2030年和2050年中国的人口、收入、价格和工业用粮比例等重要参数;结合上述参数和估计结果,对中国的长期粮食消费需求进行了不同情景的预测和模拟。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中国粮食消费总需求将稳步增长,到2030年为5.6亿~5.8亿t,到2050年为6.1亿~6.5亿t;3种主要农作物的消费份额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玉米的消费份额增加,水稻和小麦的份额减少。中国的粮食政策应当根据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灵活调整。
关键词:
粮食需求 中长期预测 分解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姜长云
最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加工业发展迅速,对粮食作为加工原料的需求高速增长;许多粮食主产区在发展粮食加工业方面,更是雄心勃勃。粮食加工业对粮食需求快速增长的现象,在玉米加工业上表现得尤其突出。2001年,我国玉米加工业加工转化的玉米仅为1250万吨,2005年增加到2300万吨以上,增长了84%;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甘林针 钟钰
财政分权作为调控地方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对治理成效的影响日益凸显,对地方粮食生产的作用不可忽视。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分析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上述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显著削弱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财政分权与粮食生产之间的调节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有效抑制了财政分权对粮食主产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的削弱,但加剧了财政分权对非主产区和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的削弱。为稳定各地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三方面政策建议:一是优化财政分权制度,加强地方支粮财政支出;二是优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内容,提高地方粮食生产;三是加大地方考核中粮食安全权重,提高地方抓粮积极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对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期专题回顾了我国近年来财政粮食工作取得的成绩、介绍了几个产粮大省开展财政粮食工作的经验,并对未来财政粮食工作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各地提供有益的借鉴,使财政粮食工作更好地为种粮农民增收、粮食企业增效服务,促进粮食生产和粮食产业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侯石安
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粮食危机,既有国际市场粮食供给紧张、粮价上涨原因,又有这些国家长期忽视对粮食生产的财政支持和对农业生产者利益的保护。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大财政对粮食生产与流通的补贴力度,优化补贴政策。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财政补贴 政策优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华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安全与国计民生乃至国家安危密切相关。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发展与粮食安全,特别是近年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抓粮的重大政策措施。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为支持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一)自治区粮食生产跨越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也是全国少数几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担负着保障国家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广深
一、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1.农村贫困人口获取粮食的经济能力低,食品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一是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众多。依据2005年农村绝对贫困线每人每年683元的标准测算,2005年末,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为2365万人。二是贫困家庭规模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韩君
作为粮食生产的主要微观主体,分散的农户依据收益最大化目标进行生产决策,财政支农支出会影响农户收益和粮食产量。农户理性决策生产的粮食产量与安全数量存有缺口,为弥补该缺口且最小化财政支农支出总额,支农支出应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省份支农支出力度相对不足,这主要是因为粮食主产区省份通常是"粮食大省,财政穷省",中央在财政支农支出中应承担更大份额,并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