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7)
2023(2901)
2022(2584)
2021(2606)
2020(2160)
2019(4872)
2018(4929)
2017(9595)
2016(5422)
2015(6073)
2014(6051)
2013(5962)
2012(5826)
2011(5325)
2010(5551)
2009(5072)
2008(5214)
2007(4830)
2006(4503)
2005(3779)
作者
(16125)
(13634)
(13445)
(13071)
(8827)
(6537)
(6041)
(5315)
(5165)
(5056)
(4912)
(4739)
(4530)
(4306)
(4222)
(4034)
(4032)
(3991)
(3912)
(3820)
(3499)
(3446)
(3367)
(3306)
(3144)
(3119)
(3076)
(3058)
(2921)
(2765)
学科
(21229)
经济(21087)
管理(11193)
(11065)
(9280)
企业(9280)
方法(8861)
(7718)
(6781)
业经(6366)
中国(6093)
(5961)
理论(5922)
地方(5591)
数学(5463)
数学方法(5351)
农业(4962)
(4555)
(4000)
社会(3956)
经济理论(3514)
企业经济(3370)
(3331)
金融(3329)
环境(3306)
教育(3278)
(2905)
银行(2886)
(2794)
地方经济(2745)
机构
大学(80292)
学院(78324)
研究(30851)
(28802)
经济(28145)
管理(27199)
理学(23321)
理学院(22899)
管理学(22288)
中国(22279)
管理学院(22141)
科学(20486)
(17264)
(16774)
(16271)
研究所(15421)
(14507)
(13416)
师范(13307)
中心(13300)
农业(13019)
业大(12654)
(12541)
财经(11163)
师范大学(11008)
北京(10828)
(10596)
(10092)
(9935)
(9922)
基金
项目(52172)
科学(41073)
基金(37904)
研究(37836)
(33471)
国家(33155)
科学基金(27590)
社会(25387)
社会科(22552)
社会科学(22536)
(20701)
基金项目(20216)
教育(17599)
自然(17525)
(17317)
自然科(17106)
自然科学(17098)
自然科学基金(16811)
编号(15297)
资助(15095)
成果(14090)
重点(12243)
(11891)
(11247)
课题(11168)
(10241)
科研(9929)
教育部(9917)
国家社会(9689)
(9653)
期刊
(34727)
经济(34727)
研究(23336)
中国(17485)
(15654)
学报(15421)
科学(13910)
大学(11728)
教育(11096)
农业(10986)
学学(10935)
(10701)
管理(9009)
(6565)
金融(6565)
(5563)
财经(5560)
(5331)
技术(5024)
业经(4836)
经济研究(4831)
(4702)
资源(4686)
图书(4587)
业大(4446)
世界(4401)
问题(4327)
社会(3933)
统计(3851)
农业大学(3825)
共检索到121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志平  
文章依据国家发改委和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案》的框架,精炼为一个含有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的社会综合发展指标体系,然后使用1995~2012年统计数据,对中部社会崛起进行测算。结论显示:(1)相比东部的浙江、西部的四川,中部的经济崛起明显,但是社会崛起却相对滞后;(2)在中部地区,湖南和安徽处于中部的上下两极,湖北处于中间位置;(3)处于中间位置的湖北,在中部社会崛起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社会发展增加一个百分点,中部社会崛起就增加1.426%;(4)在湖北社会发展的各因素贡献中,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贡献大,而由于老龄化、城乡差距等因素导致人口因素和自然社会和谐因素贡献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全明  程贤文  
“中部崛起”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湖北省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人才战略是实现湖北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举措。本文对中部6省人力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全面比较,深入分析湖北人才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促进湖北在中部地区崛起的人才战略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孝武  方少勇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与金融互为依托,互相促进,但兴旺的金融业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湖北省要实现其中部崛起战略,必然要求有发迭的金融业作为支持。而且,湖北由于其独特的区位特点,其经济发展必然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圈作为支撑。所以,认清形势,下大功夫打造大武汉金融圈,对湖北经济发展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湖北中部崛起战略的必然选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严林发  
本文从实现湖北经济“中部崛起”的战略上,联系湖北的省情,提出了建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二元”经济结构,因地制宜,确定农业经济型、工业经济型区域,合理分工;确立两江沿岸、两踟沿线、省际交界沿边的“二沿”发展格局,发挥其龙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带动个省经济发展;突出发展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资源产业、轻纺服装产业四大产业支柱企业集团;注重发挥湖北工农业基础优势、人才优势、对外开放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等五大优势,达到实干兴邦,实现“中部崛起”之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耀华  曹晔  
对湖北省44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部分院校专业设置和招生数量规模较大,已基本形成以制造、电子信息、财经三大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群,但其专业结构仍存在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专业集中度低等一些问题。为此,调整专业结构应成为湖北省高职教育未来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议加大第一产业的专业比重,继续合理发展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各职业院校要加强特色专业建设,避免与本科院校的专业产生冲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志平  丁一  
随着湖北民生问题的凸显,湖北继续保持目前经济发展的跨越态势,需要量化民生福利的演变趋势、结构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建议。文章依据消费—福利的框架,构建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36个四级指标的湖北民生福利的测算指标体系,然后使用1978~2010年湖北统计数据,分析湖北民生福利的演变趋势、结构变化以及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研究结果显示:(1)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生福利是上升的,但上升幅度远小于经济发展速度;(2)湖北的民生福利的提高主要力量来自于精神消费所带来的福利增加;(3)湖北的生活消费条件的改善对湖北民生福利的调节作用明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璞  
重庆在结合自身实际,错位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金融产业,积极引导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成效显著,对同处长江流域且经济金融生态环境类似的湖北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重庆近年来的金融发展经验,探索了湖北金融发展的差距与问题,并结合湖北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冀学金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强调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现阶段,科学技术正在广泛地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最强大、最活跃的因素。现代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足见,要实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课题组  
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做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实现湖北在中部崛起的目标,可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开发性金融与政府的合作,促进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培强  
本文通过对浙江温州的学习考察,归纳总结了温州银行业在经营环境、理念、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为湖北银行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国瑞  
阳春3月,记者在湖北省监利县、远安县、天门市、钟祥市、安陆市和嘉鱼县采访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做法经验。六市县的自然条件并不太好,有的是红土壤,有的是高山丘陵,有的远离城市,还有的地势低洼。但是,土地整治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也改变了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新建  吴春梅  李小玲  
先发区域的经验是中部崛起的宝贵财富,文章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东部的典型省份(湖北省和江苏省)进行对比,构建两省的经济发展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发现了湖北省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尤其需要壮大民营经济,从而推动整体经济的持续有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