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3)
- 2023(7385)
- 2022(6204)
- 2021(5487)
- 2020(4567)
- 2019(10492)
- 2018(10212)
- 2017(19895)
- 2016(10915)
- 2015(11872)
- 2014(11783)
- 2013(11735)
- 2012(10760)
- 2011(9781)
- 2010(9980)
- 2009(9487)
- 2008(9264)
- 2007(8239)
- 2006(7375)
- 2005(6917)
- 学科
- 济(46499)
- 经济(46421)
- 管理(35935)
- 业(30118)
- 企(25469)
- 企业(25469)
- 方法(15733)
- 中国(15185)
- 财(14624)
- 制(14386)
- 数学(13686)
- 数学方法(13564)
- 地方(12396)
- 农(11398)
- 业经(10529)
- 体(10469)
- 学(9340)
- 体制(9026)
- 环境(8753)
- 务(8490)
- 财务(8472)
- 财务管理(8451)
- 企业财务(8094)
- 银(7534)
- 银行(7519)
- 融(7441)
- 金融(7438)
- 产业(7239)
- 农业(7208)
- 划(7194)
- 机构
- 大学(157172)
- 学院(156467)
- 济(66578)
- 经济(65024)
- 管理(58335)
- 研究(55854)
- 理学(49880)
- 理学院(49185)
- 管理学(48413)
- 管理学院(48088)
- 中国(41380)
- 财(33699)
- 科学(33382)
- 京(33104)
- 所(27463)
- 财经(25911)
- 中心(24722)
- 研究所(24712)
- 江(23541)
- 经(23449)
- 农(23146)
- 经济学(21733)
- 业大(21558)
- 院(20867)
- 范(20815)
- 师范(20614)
- 北京(20526)
- 经济学院(19416)
- 财经大学(19126)
- 州(18846)
- 基金
- 项目(106379)
- 科学(85830)
- 基金(79416)
- 研究(76778)
- 家(69007)
- 国家(68513)
- 科学基金(59919)
- 社会(51761)
- 社会科(49242)
- 社会科学(49228)
- 基金项目(42825)
- 省(41722)
- 自然(38252)
- 自然科(37358)
- 自然科学(37350)
- 自然科学基金(36659)
- 划(34487)
- 教育(34268)
- 资助(30933)
- 编号(29002)
- 制(25101)
- 重点(24500)
- 部(23822)
- 成果(23697)
- 发(23144)
- 国家社会(21978)
- 创(21834)
- 课题(21278)
- 创新(20692)
- 教育部(20499)
共检索到238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宝涛
构建城市用地结构分析框架,基于2010—2020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引入动态度模型、信息熵模型定量剖析城市用地结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DPS处理软件中的灰色关联模型厘清中部崛起与城市收缩二元情境下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河南省城市用地总面积持续增长,工业用地有所减少,其他地类涨幅存在显著差异。城市用地结构信息熵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城市用地结构有序性增强,多样性和均衡度显著提升,单一地类优势度明显下降。(2)2010—2020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城市用地结构信息熵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类型方面的地域差异性显著。多数城市逐渐进入城市用地平稳收缩期,呈现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平稳收缩、中等城市明显收缩、小城市平稳扩张的空间演化过程。(3)人口变迁、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用地结构演变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中部崛起与城市收缩二元情境下,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驱动因素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导致城市用地结构呈现新的阶段特征和驱动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温佳楠
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等方法对2010—2021年河南省城市收缩的格局特征与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出现了城市增长与收缩并存的分异现象,约51%的县(市、区)出现人口收缩现象,市辖县和距离郑州150~300 km的县(市、区)收缩现象较为严重。(2)城市收缩分布具有空间相关性,形成了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以及低-低型四类空间聚类模式。(3)城市收缩驱动因素复杂且具有异质性,公共服务水平低、社会抚养负担重、财政自给能力差、社会消费能力弱是引发城市收缩的主要因素,但同一因素对不同类别城市收缩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关键词:
城市收缩 格局 驱动因素 异质性 河南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丽萍 周寅康 薛俊菲
研究目的:研究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的变化特征和区域差异,探讨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机制。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结果:江苏城市用地呈总量上升趋势,城市用地扩展速率的区域差异明显。研究结论:城市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而经济发展是城市用地扩张的根本驱动力,经济因素中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效益差异则是其直接诱导因素。
关键词:
城市用地扩张 驱动机制 江苏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红艳
利用1988—2012年城市非农人口数据,运用城市首位度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合理;城市规模结构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各等级城市规模稳步增长,呈现竞争激烈的发展态势;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属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的过渡类型,首位城市郑州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第二、第三位城市(洛阳、商丘)实际规模与理论规模也有差距。今后应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分类指导,重点促进首位城市郑州的产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市体系发展的拉力和推力,进一步促进河南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优化。
关键词:
城市体系 城市规模结构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旭晓
基于非参数DEA-Malmquist方法,采用2005—201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河南省各地级市的城市化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城市化效率总体上未达到理想状态,并呈现下滑趋势;区域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河南城市化总体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且2005—2010年间河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无效率引起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斯斯 李世杰 张明空 杨延哲 康洋鸣
采用DEA模型测算2010—2019年河南省18个城市生态效率,借助核密度估计等方式探索其时空演变规律,利用线性回归方法识别驱动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市生态效率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010—2014年为下行期,2015—2019年为提升期。(2)城市间生态效率存在明显差异,高值区逐渐由分散分布演变为"南部高北部低"的"C"字型分布,18个地市可根据生态效率变化情况分为保持有效、高位提升、中高位波动、低位爬升四大类。(3)人均GDP、经济外向度、交通便利度、环境要素、环境治理能力对河南省城市生态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资源依赖度对河南省城市生态效率有负向抑制作用。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影响因素 DEA模型 河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崔彩辉 苗长虹 丁小鹏
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综合实力为权重,从综合影响的角度运用加权Voronoi图分析河南省1991—2010年间城市空间影响力的空间格局及演变。结果表明:在河南省中北部地区,城市分布密集,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经济较发达地区,且20年来郑州的城市影响空间在不断扩大;和郑州邻近的开封、新乡、焦作、洛阳等城市的影响空间在缩小;南部的南阳、信阳、周口由于发展较慢,城市影响空间也在缩小;北部的安阳、濮阳、鹤壁基本保持不变。
关键词:
WVD 空间影响力 演变 河南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耀宇 陈利根 宋璐怡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而言,抑制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用地无序扩张现象,是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而政策调控的前提条件则是理清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通过对中国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尝试着构建了一个更为细化的城市用地扩张理论框架,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对城市扩张的作用随城市规模升高而递减。小城市用地受到三产业发展推动,而中等城市、特大城市用地则受到二产业发展的推动,其中特大城市受到二产发展更强的影响。大、特大城市较之中小城市,用地扩张受到政府财政支出更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单芬芬 郑财贵 胡蓉
城市收缩是城市发育过程中一个客观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在梳理收缩城市的基本内涵基础上,围绕人口、经济、空间这三个核心要素,提出了一套新的多维度收缩城市概念体系。然后,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识别出我国2010~2015年间的各类收缩城市,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内在驱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 2010~2015年,我国的单维度收缩城市以人口收缩城市为主,共计214个;经济收缩城市和空间收缩城市相对较少,分别为59个和21个。此外,我国还存在28个双维度收缩城市,3个全维度收缩城市。(2)东北地区是我国各类收缩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域。(3)各类收缩城市的驱动机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4)基于多维度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焱文 李小建
聚焦中部乡村工业化典型区长垣市、新乡县,利用多源空间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平均最邻近指数、空间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演变。研究发现:1975—2019年间城乡建设用地斑块空间分布表现出由均质到集聚再向区域整体融合发展的变化过程;研究区该时段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均呈现显著扩张趋势,其扩张热点区域多集中于中心城区附近和乡村工业发展较好的乡镇地区;工业发展、社会人文经济、政府机制、城镇发展在中部乡村工业化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中起到主要作用。乡村工业化地区的城乡建设空间变化与工业发展区域有高度的空间叠加性,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的禀赋优势,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适时优化、调控土地利用政策和市场,促进区域土地优化利用与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丹 张鹏岩 周志民 李颜颜 何坚坚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主要通过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来。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分析和脱钩关系等方法对2004—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市生态位呈核心-边缘趋势向外围扩展;(2)除平顶山市、安阳市、濮阳市和南阳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不明显外,其余城市均呈"U"型或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河南省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体制、政府政策、决策等的影响;(4)河南省18个地市均不存在衰弱性脱钩现象,除2015年的许昌外其余城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均不存在弱复钩现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超 丁向阳
首先分析了城市洪涝灾害的严重性与形成机制,阐述建国以来河南省各主要城市洪涝灾害的实际灾情,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几点重要对策
关键词:
城市洪涝灾害 形成机制 河南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文茂林 王文卿
自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建设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建设新区,出现了新区规划与开发热潮。据权威人士透露,河南被列为全国省级新区之后,2010年2月~2013年1月不足3年时间,先后在18个地级市范围内批准成立了14个省级新区,加上已有的郑州新区和洛阳新区,目前共有16个城市新区,总面积达5047平方公里。新区林立使得土地矛盾更加突出,土地供应保障的难度和压力加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霞
运用五大类20个基本指标对2001—2007年间河南省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效率差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城市的效率得分高低悬殊;效率差异具有两个明显的区域空间特征,一是城市效率以郑州市为中心基本呈放射性递减;二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效率差异与城市规模差异和产业结构效益差异的相关性不明显,与区位条件差异的关系较强。同时,对不同效率类型的城市提出了不同的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文楷,李寿考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各国需水量迅速增加,尤以城市和工业用水增加最快。据统计从二十世纪初期到七十年代中期,全世界工业用水增长20多倍,城市生活用水增长12倍,农业用水增长7倍。另外,工业和城市用水量占各部门总用水量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美国从1970年的52%上升到1980年的60%。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和城市用水增长也很快,据统计分析,自1953年至1978年,工业总产值每增长10%,用水量要相应增长4~8%。建国30多年来,北京市用水量增长40倍,河南省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平顶山等市,也增长20余倍。因而,供水已成为我国多数城市普遍性问题。据1982年对全国216个城市调查统计,每天缺水1,200万吨的城市占80%。不少城市因缺水而限产停产,导致产值减少,产品质量下降,如大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