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9)
2023(8920)
2022(7423)
2021(6567)
2020(5139)
2019(11341)
2018(11029)
2017(20859)
2016(10920)
2015(12094)
2014(12248)
2013(12317)
2012(12032)
2011(11423)
2010(11801)
2009(10889)
2008(10513)
2007(9462)
2006(8929)
2005(8546)
作者
(33866)
(28301)
(28233)
(26711)
(18159)
(13436)
(12755)
(10945)
(10893)
(10153)
(9950)
(9396)
(9283)
(9270)
(8876)
(8767)
(8365)
(8153)
(8102)
(7804)
(7452)
(7020)
(6853)
(6621)
(6462)
(6391)
(6247)
(6104)
(5834)
(5617)
学科
(74588)
经济(74536)
管理(26556)
地方(25784)
(23870)
中国(20910)
方法(18053)
地方经济(16401)
(16279)
企业(16279)
(16005)
数学(15589)
数学方法(15484)
业经(14923)
(13080)
(11734)
农业(11654)
(11252)
金融(11251)
环境(11038)
(10179)
银行(10170)
(10060)
(9683)
(9070)
贸易(9060)
(8560)
产业(8559)
(8557)
发展(8497)
机构
学院(168499)
大学(165981)
(81385)
经济(79815)
研究(69041)
管理(57876)
中国(52251)
理学(47865)
理学院(47176)
管理学(46477)
管理学院(46145)
科学(40255)
(36631)
(35838)
(34102)
研究所(32118)
中心(29819)
(27280)
(26330)
经济学(26191)
财经(26160)
(24988)
师范(24780)
(24748)
北京(24124)
(23518)
经济学院(23100)
(21986)
科学院(21600)
业大(21009)
基金
项目(103602)
科学(81837)
研究(78482)
基金(73061)
(63306)
国家(62767)
科学基金(52915)
社会(51883)
社会科(49274)
社会科学(49266)
(41744)
基金项目(37745)
(34439)
教育(34262)
编号(31162)
(30581)
自然(30505)
自然科(29716)
自然科学(29710)
资助(29312)
自然科学基金(29129)
成果(25779)
发展(25344)
(24927)
重点(24318)
课题(23312)
(22060)
国家社会(21916)
(21195)
创新(19996)
期刊
(107123)
经济(107123)
研究(59294)
中国(40060)
(25825)
管理(24392)
(23790)
科学(23201)
学报(22993)
(19509)
金融(19509)
教育(19374)
经济研究(18054)
农业(17818)
大学(17601)
学学(16579)
业经(16529)
技术(16191)
财经(13758)
问题(13425)
(12120)
技术经济(10229)
世界(10063)
(9997)
国际(9257)
(9095)
商业(8971)
资源(8959)
经济问题(8822)
统计(8575)
共检索到283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方红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部“三农”问题严重、中部工业发展滞后、城市化水平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区域创新乏力、中部政策倾斜“不知东西”等中部崛起面临的六大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部崛起须紧紧围绕如何实现后发优势,中部崛起要实现战略上的思维创新,中部崛起的关键要选择一种适宜的经济发展战略或模式,中部崛起需要抓住关键问题解决等四大思维分析方法;并紧接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牢牢把握中部农业发展,夯实中部经济发展的“基石”、狠抓中部工业化,坚持中部经济发展的“根本”、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经济,突出中部经济发展的“亮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实现中部经济发展的“跨越”、进一步加快中部城市群的建设,把握中部经济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贾小玫  冉净斐  
经营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经营城市要注重城市产业的优化组合、城市土地利用的优化组合、城市资本的优化组合。同时,也应重视城市无形资产的创造、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环境的优化以及城市文化的提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亚平  
本文通过对达州市民营资本发展的制约因素、机遇的分析认为,作为一个欠发达的、以农业为主的区域,要实现经济腾飞,必须以发展壮大“亲农”的产业化民营资本为动力,提出了发展壮大民营资本理论上可依、实践上可行的战略措施,对西部边远地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少博  
近年来中部崛起战略顺利实施,区域经济逐步向协调发展,作为中部省份的山西省,中部经济崛起战略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探索其发展路径,一方面应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与企业资产重组;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区域的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引进外资,多方面同时发挥作用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通过对山西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阐述,探索在中部崛起战略影响下的山西区域经济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润泽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当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水利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口数量激增,工业水平不断上升,对水利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水利工程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有效提高水利经济发展。目前,创新水利经济发展是水利经济相关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阐述了水利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水利经济发展创新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抑制我国中部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及经济开放度低;资金、人才流失严重等。中部经济结构整体优化应充分利用紧邻“长、珠、闽”的区位,充分发挥经济成本低、生产环境好、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主动对接经济发达地带,加强区域合作,大力推进大城市经济圈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谭瑛  
切实参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经济发展新理念,同步调整、改进现有的生态农业运营理念与发展模式,符合当前我国着力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而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振兴乡村经济战略稳步落实的背景之下,以经济新思维为变革导向,以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革新发展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度配置地区资源、优化产能供给结构、形成更具创新性的经营制度、构建联动一体化的产业运作体系,从而助推农村社会的平稳、长效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兴园  胡俊超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历史变迁显示,中部地区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中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强的后发优势以及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都使得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为此,根据“统筹区域发展”的新的发展观的要求,政府必须加大对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翠军  操玲姣  
大众度假时代,休闲旅游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扩大,其中包括赏花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大武汉需要抓住市场机遇,从政府支持、科学规划、产业融合、形成品牌、开发精品线路、加强宣传推介等方面着手做大、做强武汉赏花经济,用新思维、新方式去促进武汉赏花经济的发展,进而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陈志  
以经济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建立相应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和空间极化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在于经济发展成果、经济投入和城市化发展,它们对区域经济极化贡献程度依次降低,进一步的评价指标变化度揭示,不同指标对关键因子变动的贡献也不一样,由此得出10项重点控制指标;通过对前两个全局主成分投影的组合分析,发现中部省份的经济投入与经济产出效果差,着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该地区极化系统得以完善的根本。进一步的综合变动轨迹分析显示,中部地区经济极化程度不强,但经济极化强度随时间正逐步加强,因此,加大对极化程度较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的扶持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辛元  
粤西地区与珠三角存在着的"经济血缘关系",是粤西地区经济崛起的有利条件。粤西地区应充分利用这种"经济血缘关系",实现其经济的崛起;应克服缺乏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的社会心理障碍,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政府要完善与经济政策配套的实施细则,纠正"低税负谬误",为粤西地区的经济崛起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丽华  冷宣荣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具有不同于一般招商引资的显著特点,其在地方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面临产业升级、资金瓶颈和技术与创新压力的中部地区尤其如此。深入剖析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重要性,并据此分析在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中部地区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与地区经济的双赢,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亦农  罗正齐  
流域、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与我国中部战略地位的新变化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刘亦农,罗正齐(一)与世界经济紧密接轨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需要,推动沿海开放向沿江、沿边拓展。国外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治理江河有两条重要经验值得注意: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动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俊杰   徐淑云   周怡  
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它不仅体现在区域间的不均衡,也存在于特定区域内,例如中部六省之间的差异。省会城市作为省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核心,是推动省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其发展状况对整个区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中部六省的发展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虹吸效应和囚徒困境现象。相对发达的省份,尤其是那些发展迅速的省会城市,会虹吸相对落后省份的资源。这导致人才、资金和物资等资源从落后地区省份流向发达地区,从而对后者的发展构成不利影响。此外,随着一些省份实施以强化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强省会”战略,地方政府之间开始显现出明显的“囚徒困境”特征。即当一个省份致力于扩大其省会城市的规模和影响力时,邻近省份为了不失去竞争力,也被迫采取相似的策略,以防止资源流失。基于中部六省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虹吸效应的存在。特别是江西省,其省会城市首位度在过去十年左右呈现下降趋势,在吸引人口、人才、金融和产业等关键资源方面的能力明显不如其他省份,这是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缩小与邻近省会城市的经济差距,那些省会城市首位度较低的省份需要加强省会城市的建设,以集聚更多资源于本省,并尽可能吸引邻近省份的资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文梅  张广来  孔凡斌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中部六省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设计出由资源禀赋、产业状况、市场状况、经济社会效益、环境成本和制度条件6个一级指标下的12项投入产出指标构成的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2004-2013年中部六省各个省份的矿产资源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中部六省矿产资源竞争力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呈波动变化至持续上升,再不断下降的趋势中部六省。同时,矿产资源竞争力水平近10年来由大到小排名为: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南省和山西省。最后,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了中部六省矿产"资源诅咒"假说不成立,矿产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呈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矿产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