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3)
2023(7293)
2022(6323)
2021(5939)
2020(4899)
2019(11490)
2018(11361)
2017(21812)
2016(12272)
2015(14183)
2014(14735)
2013(14492)
2012(13628)
2011(12399)
2010(12658)
2009(11768)
2008(12003)
2007(11311)
2006(9652)
2005(8648)
作者
(36783)
(31039)
(30780)
(29733)
(19518)
(14964)
(14284)
(12097)
(11509)
(11222)
(10435)
(10346)
(10013)
(9828)
(9698)
(9642)
(9628)
(9056)
(9018)
(8972)
(7791)
(7674)
(7598)
(7178)
(7078)
(7008)
(6998)
(6906)
(6353)
(6296)
学科
(51206)
经济(51158)
管理(33284)
(31916)
(24975)
企业(24975)
方法(24096)
数学(21172)
数学方法(20960)
(16131)
(13710)
中国(13305)
地方(11202)
业经(10917)
(10783)
农业(10645)
(10260)
贸易(10256)
(10079)
(9931)
理论(8749)
(8549)
财务(8527)
财务管理(8491)
(8228)
(8032)
银行(8009)
企业财务(7947)
(7543)
(7368)
机构
学院(181937)
大学(179224)
(71233)
经济(69468)
管理(65708)
研究(59276)
理学(55737)
理学院(55076)
管理学(54026)
管理学院(53681)
中国(45311)
(38003)
科学(37666)
(33785)
(32970)
(31205)
(29861)
中心(28308)
研究所(28074)
业大(27915)
财经(26558)
农业(26046)
(24626)
师范(24375)
北京(24065)
(23869)
(23801)
经济学(21922)
技术(21293)
(21098)
基金
项目(113706)
科学(86942)
研究(85540)
基金(78150)
(67416)
国家(66792)
科学基金(55739)
社会(50913)
社会科(48017)
社会科学(47998)
(46733)
基金项目(41469)
教育(40653)
(38630)
编号(37802)
自然(34930)
自然科(34017)
自然科学(34005)
自然科学基金(33365)
资助(32234)
成果(31388)
课题(26396)
重点(25906)
(25536)
(24798)
(23537)
(22282)
项目编号(22260)
创新(21939)
大学(21740)
期刊
(82494)
经济(82494)
研究(51975)
中国(36561)
(30357)
学报(28795)
(28250)
科学(24898)
教育(23539)
管理(21685)
大学(21207)
农业(20012)
学学(19763)
技术(17684)
(16202)
金融(16202)
业经(14872)
财经(12911)
经济研究(12684)
问题(11313)
(11084)
(10630)
图书(9958)
(9620)
技术经济(9528)
商业(9268)
(9068)
理论(9059)
财会(8790)
统计(8534)
共检索到271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玲玲,魏晓,陈威  
在东部开放、西部开发的现实背景下,中部塌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中部省份之一的湖南,如何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文章分析了湖南经济发展的现状,重点对湖南与中部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加快实现湖南经济崛起的对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敦贤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胜刚  朱红  
本文从分析中部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的现状入手,探究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瓶颈以及金融弱化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中部六省的省级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总量、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城镇化水平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能够为中部崛起提供有利的支持,但在短期则无明显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部崛起与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荣胜  
没有农村的快速发展,中部地区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中部农村在多个方面均存在“塌陷”,且塌陷的空间分异显著。实施因地制宜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和农村人口的转移速度以及加大农村的科技和教育投入是促进中部地区农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远伟  
本研究以我国31个省份的教育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教育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省级差异的分析,发现了"教育中部塌陷"现象——即中部四省的教育发展水平不但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省份,而且还落后于西部地区众多省份,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塌陷"地区;同时还发现,中部四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财政实力弱化、国家教育政策有选择倾向性的非均衡发展策略和中部四省教育供求关系等原因,共同造成了"教育中部塌陷"现象的发生和加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龙乾  郭达志  许善宽  李健民  张亦之  
通过对兖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状况进行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至2000年底,已累计塌陷土地5389.40hm2;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兖州、济东2个煤田最终将形成两个塌陷中心,面积达4.4×104hm2。这不仅使大面积农田被毁,造成生态失衡,而且给当地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应该彻底进行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据此,根据矿区工农业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方位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途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蒋桂芳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中部塌陷,而人才东流和教育投资不足造成的人才资源短缺是塌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阻止中部塌陷,促进中部崛起,必须防止人才外流,利用好现有人才;加大教育投资,大力开发本地人才资源;不惜代价,引进外来优秀人才;送出去,培养造就新人才;实施人才合作战略,使各类人才相得益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殿廷  袁俊  何龙娟  陈向玲  
中部是中国的脊梁,中部崛起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但到目前为止,中部崛起还只是一句口号,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文章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古今中外的典型事实,论述了中部崛起与迁都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中国迁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迁都是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甚至唯一捷径的论断;并运用定量方法对迁都位置进行了科学选择,认为豫鄂两省交界处的南襄盆地是建立新都的最理想位置;阐述了迁都的其他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鹏  朱德全  宋乃庆  
通过对2010年-2014年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测度发现:义务教育"中部塌陷"总体情况有所好转,但形势依旧严峻;义务教育"中部塌陷"只是局部塌陷,并非"全盘塌陷";义务教育教育经费"中部塌陷"导致了教育发展"双重塌陷"。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地方财力不足、中央财政扶持力度偏小、人口压力较大等原因造成了义务教育"中部塌陷"。因此,要消弭"中部塌陷",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要助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完善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造血"机制;二是要加大中央财政对中部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中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安虎森  殷广卫  
比较不同区域近十多年的GDP和人均GDP发现: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既慢于东部也慢于西部,即所谓的"中部塌陷"现象从1997年开始出现并一直持续,如果考虑超越中部6省范围的更广意义上的中部,"塌陷"更明显。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即"东部崛起"是"中部塌陷"的宏观背景,根据新经济地理学对"东部崛起"的理论解释,进一步推测循环因果机制是"中部塌陷"的根本原因。"中部塌陷"现象出现的具体时间和西部地区内部的区域分化等事实为上述推测提供了间接证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雷万鹏  钱佳  马红梅  
运用省级统计数据,本文探讨了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塌陷问题。研究发现:(1)中部地区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师收入等方面相对均衡,但义务教育投入的生均指标显著落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部分省份,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存在"水平塌陷"与"低水平均衡"现象;(2)计量分析表明,东、中、西区域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存在"增长塌陷"并有可能长期陷入"低水平陷阱"。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看,加大中央对中部地区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强化中部地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力度是扭转中部地区"教育塌陷"的必由选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乃全  陶云  张学良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协整分析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是西部经济增长与中部、东部经济增长均有协整关系,但中部与东部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西部经济增长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增长,东部反过来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增长,但对中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中部不是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由此显示出我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对中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及“中部塌陷”的机理作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嬛  倪鹏飞  
对传统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中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了拓展,纳入了能源消耗的分析框架,将地区生产率的变动分解为"增长效应"和"追赶效应"两种机制,并结合1980~2008年中国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地区的增长质量和增长规模进行了核算。结果显示,"增长效应"是东部地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追赶效应",但90年代以后技术进步与综合效率比值的双向衰退导致东部"增长极"与中西部"塌陷区"的形成并加剧了分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要素投入在中西部"塌陷区"存在相当程度的冗余,造成了动态无效。新世纪以来能源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下降,说明资源约束下东部地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家庭  袁春来  
针对东北经济一再衰退、发展疲软的事实,通过近年来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对比来透析"东北塌陷"问题。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分析:投入层面包括人口、资本和科技三个维度;产出层面包括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两个维度;最后选择全要素生产率来反映技术进步的地区差异。基于经济地域运动理论,从要素的视角分析"东北塌陷"的内在机制,并从自然资源优化利用、人力资本提升、资金投入以及技术进步四个方面探索"东北塌陷"治理路径。针对这些路径,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