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8)
2023(13886)
2022(12150)
2021(11540)
2020(9463)
2019(21717)
2018(21532)
2017(41817)
2016(23134)
2015(26008)
2014(26111)
2013(25640)
2012(23885)
2011(21556)
2010(21744)
2009(19971)
2008(19781)
2007(17593)
2006(15712)
2005(13895)
作者
(67111)
(55603)
(55282)
(52860)
(35815)
(26657)
(25225)
(21882)
(21192)
(20065)
(19113)
(18732)
(17737)
(17692)
(17298)
(17206)
(16745)
(16640)
(15914)
(15841)
(13750)
(13730)
(13515)
(12707)
(12466)
(12405)
(12313)
(12264)
(11230)
(11059)
学科
(94362)
经济(94254)
管理(67991)
(62717)
(52575)
企业(52575)
方法(39745)
数学(33943)
数学方法(33432)
中国(26912)
(24818)
地方(24094)
(22483)
(20408)
业经(20301)
(16514)
农业(16429)
(16398)
贸易(16390)
理论(16175)
(15832)
(15396)
环境(15334)
(15202)
(14253)
技术(14152)
(13884)
财务(13812)
财务管理(13781)
(13486)
机构
大学(329884)
学院(329237)
管理(130929)
(128443)
经济(125283)
研究(113005)
理学(112917)
理学院(111565)
管理学(109634)
管理学院(109015)
中国(82909)
(71479)
科学(70939)
(58896)
(56741)
研究所(51625)
(50717)
中心(50632)
(49047)
业大(47676)
财经(46900)
(46089)
师范(45726)
北京(45335)
(42476)
(41629)
(40178)
农业(39627)
经济学(36952)
师范大学(36921)
基金
项目(223086)
科学(175606)
研究(164303)
基金(160689)
(139501)
国家(138327)
科学基金(118852)
社会(102013)
社会科(96560)
社会科学(96533)
(86898)
基金项目(85389)
自然(77804)
自然科(75945)
自然科学(75930)
教育(75210)
自然科学基金(74513)
(73674)
编号(68073)
资助(66126)
成果(55995)
重点(49843)
(48647)
(48290)
课题(47322)
(45478)
创新(42349)
科研(41824)
项目编号(41459)
教育部(41440)
期刊
(144970)
经济(144970)
研究(99361)
中国(61599)
学报(50065)
管理(48595)
科学(47692)
(46009)
(42731)
教育(39764)
大学(37765)
学学(35306)
农业(32106)
技术(28650)
(28459)
金融(28459)
业经(23446)
财经(21982)
经济研究(21872)
问题(20035)
(18720)
图书(18580)
理论(16334)
(16047)
科技(15845)
技术经济(15844)
现代(15811)
资源(15375)
实践(15040)
(15040)
共检索到486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荣胜  
中部城市群的总体规模比较小,目前还没有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群,都还处在发展的雏形期,经济实力较弱,此外,还存在等级结构不健全、核心城市实力不强、产业结构层次低、创新能力不高以及范围界定主观性较大等问题。重点建设城市群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一个重要途径。应按照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的思想,确定中部城市群的等级结构和功能定位,把武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使其发挥组织和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龙头”作用;中部城市群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科学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城市内部一体化机制与城市群之间协调机制的建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伟  
集聚——扩散效应推动着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衍生出区域的负外部性。区域负外部性制约了城市群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并导致了空间侵占、污染转移、发展剥夺、跨界污染等诸多问题。本研究在分析城市群形成过程中,核心城市非农就业人口过度集聚、核心城市污染密集型产业扩散、城市生产生活空间粗放无序扩张、外围城市污染反向转移和扩散、城市间经济社会发展关联程度变化等导致的区域负外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负外部性的成因并提出了实现城市群区域负外部性内部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建政,庞德良  
随着物流产业发展重要性的日益凸现 ,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建设被许多大中城市列为其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长春市作为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主要城市之一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物流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速度较快 ,同时 ,依托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物流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已经具备了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基本条件。为了加快长春市物流中心建设的进程 ,我们应深入分析长春市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 ,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目标定位体系 ,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研究发展对策 ,促成物流中心建设目标的逐次实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郑玥  
山西中部城市群是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要支点。加快推进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对于山西在中部地区争先崛起、在全国版图彰显地位意义重大。文章从区位优势、综合实力、创新要素、文化资源、城镇体系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从国家战略、区域合作、空间布局三个维度分析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此同时,从外部环境、发展方式、人口变动、城市韧性四个层面阐释了山西中部城市群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最后,从产业、科技、文化、生态、对外开放五大领域,针对性地提出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红  张平宇  刘文新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有效的城市群制度能节约交易成本,平衡不同等级城市的政治权力,促进城市群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将新区域主义的合作理念引入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制度研究中,对新区域主义中关于制度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总结,重点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制度构建的几点启示,即保持开放的制度空间范围、形成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网络型的管治体系、重视非正规制度的建设、构建相互依赖的产业集群;加强公共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树华  
本文分析了中部五省的现状和地位,指出中部还在塌陷,认为中部是中国的"腰",惟有中部崛起了,中国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并揭示了中部"一二三四五"的布局特征,论证了产业链、城市群、物流网、大市场的战略重点,提出了四大举措和四套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昊东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这些战略目标的基本指向就是实现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而要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依靠和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并采取建立优势产业工业设计中心、培育新型创意产业、加快区域性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构建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创新平台、立足两型社会建设创新工业设计等一系列工业设计战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清华  姚士谋  薛凤旋  张落成  
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经济重心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中心城市实力较弱,辐射作用不强,城市群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群间缺乏沟通与合作。针对我国中部城市群的现状问题,提出了武汉都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太原都市圈等中部6大城市群的发展策略:尽快建成我国中部经济发展轴,壮大节点的经济实力,努力建成产业集聚的核心地区,发展传统农业,但要引导向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方向前进,强有力地提升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同时注重我国中部地区城乡统筹规划与示范区的建设,保护本区域的旅游生态区、建成重要的国际旅游区,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全面推动区域城镇化。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巴雅尔图  鲍金良  
战略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会计人员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首先,战略成本管理立足于持续降低成本,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战略目标;其次,战略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邝金丽  
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是开发区域旅游资源、拓展区际旅游市场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知名度、扩大美誉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区域内部营销资源系统、区域旅游传播系统和区域旅游管理系统三个方面看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其形象广告传播、公共关系传播、数字化传播、空间传播和旅游节事传播等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是传播之良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白云  关利平  
我国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和促进了整个城市群区域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但我国城市群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应顺应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管理和保障体系,推动我国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锁利铭  位韦  廖臻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方向之一。成渝城市群作为西部地区典型城市群,在区域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11~2017年成渝城市群80条府际协议数据以及28项政策文本表明,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成渝城市群跨区域合作治理局势明朗,并在跨区域合作治理过程中形成了治理网络机制和协作网络机制,但仍然存在部分阻碍。为提升合作绩效、实现区域一体化,响应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渝城市群要加强区域协同治理,以合作驱动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地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潘春跃  
本文在我国已经开展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城市的概念、功能与发展史,特别是对城市的十二大基本功能和两大延伸功能进行了界定,提升了对城市的认知度;分析了我国城市化的国际国内环境条件及其战略意义,在总结城市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化战略的调整进行了设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新的战略方案,并构建了战略的发展路径;最后,拟定了自贡市大城市化的建设目标与发展对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红玲  
本文认为中部塌陷的主因就在城镇化严重滞后尤其是中心城市规模极不适应。广东省1995—2005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3个多百分点,关键就在深圳、广州等超级巨城的崛起,辐射带动众多城镇向工业卫星城、专业化配套生产中心镇的非农化转型,结果形成了珠三角城市群并发展为经济强省。中部六省虽已在国家战略层面规划建设六大省域性城市群,但目前都还面临着中心城市规模不相适应、辐射带动作用力欠强的问题,唯有统筹城乡区域规划、适当调整行政区划以完善其发展功能,尽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并加快非农化转型和城市群形成,才能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和持续有效地扩大内需。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白静  
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对于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发展、交通系统建设、物流发展、区域创新、对外开放五个维度对成渝城市群七个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能力的举措进行比较,得出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能力的举措尚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全面性、协同性。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应找寻"创新驱动与产业引领"型路径,构建"开放支撑与物流强化"型路径,实施"人才集聚与市场优化"型路径,发力"重点突破与市际联合"型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