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
2023(587)
2022(585)
2021(555)
2020(393)
2019(1087)
2018(1053)
2017(2068)
2016(1176)
2015(1227)
2014(1235)
2013(1277)
2012(1288)
2011(1211)
2010(1214)
2009(1151)
2008(1102)
2007(1024)
2006(954)
2005(829)
作者
(3557)
(3179)
(3040)
(2954)
(1989)
(1561)
(1394)
(1193)
(1185)
(1161)
(1053)
(1040)
(1013)
(988)
(966)
(933)
(931)
(908)
(905)
(819)
(815)
(778)
(757)
(729)
(703)
(679)
(656)
(654)
(646)
(644)
学科
(7855)
经济(7851)
地方(4759)
地方经济(2909)
(2877)
(2616)
方法(2507)
数学(2413)
数学方法(2392)
管理(2321)
农业(2115)
中国(1417)
(1350)
企业(1350)
业经(1158)
环境(1108)
(1022)
技术(996)
(944)
收入(938)
(906)
贸易(905)
农业经济(827)
(820)
(814)
金融(813)
(806)
资源(787)
分配(692)
(688)
机构
学院(17564)
大学(17232)
(7851)
经济(7734)
研究(7295)
管理(6033)
理学(5299)
理学院(5182)
中国(5086)
管理学(5072)
管理学院(5037)
科学(4897)
(4014)
(3879)
研究所(3725)
(3532)
中心(3366)
(3026)
师范(3007)
(2845)
农业(2759)
业大(2708)
科学院(2643)
经济学(2576)
(2506)
(2488)
师范大学(2442)
财经(2400)
(2395)
经济学院(2383)
基金
项目(13225)
科学(10245)
基金(9535)
研究(9445)
(8732)
国家(8674)
科学基金(6995)
社会(6193)
社会科(5825)
社会科学(5824)
基金项目(5450)
(4802)
自然(4395)
(4354)
自然科(4281)
自然科学(4280)
自然科学基金(4195)
教育(4041)
编号(3754)
资助(3705)
(3635)
重点(3152)
成果(3075)
(2953)
发展(2902)
(2869)
国家社会(2717)
(2590)
课题(2563)
计划(2454)
期刊
(9056)
经济(9056)
研究(5328)
(3587)
中国(3149)
科学(3147)
学报(3029)
农业(2381)
大学(2160)
学学(2087)
(1776)
管理(1738)
资源(1733)
(1376)
金融(1376)
问题(1366)
教育(1340)
业经(1298)
(1263)
经济研究(1246)
技术(1229)
财经(1170)
(1070)
(1018)
地理(997)
经济问题(927)
技术经济(891)
(884)
论坛(884)
统计(867)
共检索到25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吕江林  桂燕  
本文结合DEA方法与Malmquist指数研究中部地区R&D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以江西省为例,通过研究20112015年11个地级市数据发现:R&D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各地级市之间效率水平参差不齐;R&D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快速发展,分解后发现,技术进步是R&D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原因,而技术效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R&D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基于效率评价结果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R&D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出政府资助、外商直接投资、开放程度、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对R&D效率都具有统计显著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合林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部各省都在谋求发展。通过中部六省的比较,分析河南的优、劣势及其在中部崛起中的目标定位,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丽  
中部地区覆盖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份,以占全国约1/10的土地面积,承载了超过全国1/4的人口,创造了近1/5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一)中部地区亟须扩大经济规模长期以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因此,必须提高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10年,中部地区年底总人口3.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6.8%,是国内消费的重要力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继斌  
中国27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堪称世界经济奇迹。这一奇迹的创造是伴随着中部地区逐步"沉陷"而来的。中部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中部地区为全国提供的廉价能源、廉价粮食和廉价劳动力,大大地降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本,却使中部地区自身陷入困境。中部"沉陷"已成为和正在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中部陷阱。解决这一问题,使中部地区重新崛起需要中央政府施行强有力的区域援助和制度保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叶仁荪  王芳  
在中部六省中,江西省无论是失业率增长还是下岗职工年末数增长都位于首位,与中部其他五省存在相当大差距。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状况。解决江西就业问题,一要发展地方经济,特别是要着力发展第二产业;二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三要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红莲  邓超  
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金融发展速度滞后、经济外向度不高、政策性溢出严重、法制环境不健全、信用环境缺失等造成了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失谐。因此,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完善金融生态法制体系、优化金融信用环境、加快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对优化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实现中部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至关重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陈炜  谢珍珍  
通过计算中部6省1990~2009年的生态足迹,对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比较。通过计算中部生态承载力,以分析各省生态赤字情况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表明:中部各省生态足迹总量正快速增长,个别省份如山西省、河南省不仅生态足迹总量大且增长率也较高;同时山西省人均生态足迹远远高出平均水平;从生态需求结构看,山西省能源生态足迹占总比最大,占总生态足迹的85%,河南省其次,均迫切需要进行产业转型与技术改进。各省的生态赤字情况不同,其中河南省和山西省的生态赤字情况比较严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素芹  
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产业集群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大大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然而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育不成熟,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受制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产业和政府等因素的影响。笔者详尽分析了影响中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因素,并提出促进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的一系列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奉军  王文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伯娜  殷李松  贾敬全  
文章从系统角度,构建地区就业格局演变模型,解构就业数据,研究中部地区就业格局演进轨迹。结果表明:中部就业自然增长率演进方面,23年前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能解释轨迹演进的86%,历程为:1981-1984年为"V"形,1987-1996年为复杂波动,1996-2011年为"长U"形,2012-2015年为低幅波动,2016-2020年由4.47升至5.66,并在2021-2030年下降并维持在4.00以上,中部用工荒在2016年进入潜伏,2024年左右爆发。中部内部就业格局演进方面,直至2011年,除1983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慧霞  刘斯文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但随着中部经济的“塌陷”,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实现中部旅游业大跨越和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模式,重点提出了合作途径的五大战略构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圣云  
人文发展导向的生态效率研究是对经济发展观向人文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演变的响应。基于生态效率概念演变并对其概念框架进行人文发展导向的拓展,建立生态效率的概念模型便是这一响应的具体体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计算中部6省的环境负荷,进而对1990—2008中部地区省级尺度人文发展的生态效率进行定量评价,以此提出提高中部地区人文发展水平和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童中贤  
城市群空间整合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带规律性的重要现象。通过城市群空间整合,将城市群空间发展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引导城市群在空间上的协调有序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部城市群的空间整合,应因群制宜采取不同的空间链接模式,并把握好中部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