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4)
- 2023(9116)
- 2022(7673)
- 2021(7089)
- 2020(5468)
- 2019(12620)
- 2018(12400)
- 2017(23136)
- 2016(12534)
- 2015(13822)
- 2014(13702)
- 2013(13687)
- 2012(13343)
- 2011(12239)
- 2010(12334)
- 2009(11063)
- 2008(10600)
- 2007(9442)
- 2006(8653)
- 2005(8048)
- 学科
- 济(60961)
- 经济(60914)
- 地方(28287)
- 管理(27242)
- 业(26512)
- 农(19831)
- 中国(19797)
- 企(16677)
- 企业(16677)
- 地方经济(15564)
- 方法(14867)
- 农业(14247)
- 业经(14075)
- 数学(12797)
- 数学方法(12681)
- 学(11841)
- 环境(11273)
- 发(11153)
- 融(10135)
- 金融(10132)
- 贸(9538)
- 贸易(9525)
- 制(9262)
- 银(9261)
- 银行(9249)
- 行(9082)
- 易(8896)
- 财(8767)
- 和(8509)
- 技术(8298)
- 机构
- 学院(173505)
- 大学(169764)
- 济(69684)
- 研究(69320)
- 经济(68039)
- 管理(60379)
- 中国(52012)
- 理学(50376)
- 理学院(49519)
- 管理学(48681)
- 管理学院(48331)
- 科学(44126)
- 京(39154)
- 所(35966)
- 江(32994)
- 农(32891)
- 研究所(32620)
- 中心(31785)
- 财(30078)
- 范(28690)
- 师范(28396)
- 业大(26018)
- 院(25711)
- 农业(25344)
- 北京(24492)
- 省(24455)
- 州(24110)
- 师范大学(22989)
- 财经(22578)
- 科学院(21746)
- 基金
- 项目(116428)
- 科学(91210)
- 研究(88030)
- 基金(80345)
- 家(70570)
- 国家(69905)
- 科学基金(58706)
- 社会(54791)
- 社会科(51712)
- 社会科学(51702)
- 省(48983)
- 基金项目(43408)
- 划(40386)
- 教育(38366)
- 编号(36888)
- 自然(36110)
- 自然科(35100)
- 自然科学(35093)
- 自然科学基金(34394)
- 发(33194)
- 资助(30701)
- 成果(29657)
- 重点(27447)
- 课题(27099)
- 发展(26817)
- 展(26346)
- 创(24102)
- 部(24005)
- 创新(22593)
- 国家社会(22097)
共检索到284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传武 曹有挥 吴威 石诗源
以安徽和县为例,以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运用生态足迹的理念和方法,构建了生态约束力评价体系;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构建了静态和动态的经济社会支撑力评价体系,采用"生态—经济社会支撑力"趋同性动态聚类和互斥性矩阵分类相结合的梯阶分区方法,将中部沿江县域划分为优先开发区、鼓励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引导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灰色区域六大类型,并对功能区类型静态和动态划分的综合集成方法进行了探索,使功能区类型划分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传武 张小林 吴威 曹卫东
主体功能区域划分是有别于过去任何区划的创新性的工作,目前作为全国及各省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已经全面展开,但涉及具体县域单元的典型实证研究较为薄弱。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部安徽沿江地区正掀起开发沿江的高潮,迎来快速发展期。以安徽沿江地区无为、和县为实证区域,以乡镇为基本空间单元,以GIS为技术支撑,运用"生态-经济社会支撑力"互斥性矩阵分区方法,将县域开发的功能区划分为优先开发区域、鼓励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引导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5种类型。并根据功能分区的分类结论,确定出县域开发轴线、产业空间布局、生态保护轴线与保护框架。最后,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对确定县域开发轴线和生态保护轴线的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家洪
文章阐述了主导产业含义,列举了县域主导产业的内在要求。并据此设计了县域主导产业主要考核指标体系,即行业增长率、经济贡献、技术、社会效应、产业关联性等。最后以安徽省A县的产业选择(层次分析)作为实证的例子。
关键词:
主导产业 选择 层次分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丹 程伟 龚鹏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采用因子评价模型对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两大系统进行发展差异评价,采用协调度函数和系统聚类分析进行了协调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在城市群层面和城市圈内部都具有显著差异,部分区域有两极分化趋势;按照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在空间上划分为强协调(0.81.0)、较协调(0.60.8)、弱协调(0.50.6)、较不协调(0.20.5)和极不协调区(00.2),根据协调组合情况划分了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伟 周生路 姚鑫 郑群英
主体功能区划是协调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位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长江三角洲江苏宜兴市为例,在建立宜兴市主体功能分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分别计算资源环境约束、现有开发强度、未来发展潜力3个投影值并划分高、中、低3个等级;根据各镇资源环境-开发强度-发展潜力组合类型,利用三维魔方图分类法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将宜兴市划分为优化整合区、重点拓展区、适度发展区、农林优先区、生态保护区5个主体功能区,分区结果更加突出主体功能区从开发型到保护型逐步过渡的"主体功能"特性。此外,通过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计算出的评价样本投影值用模的...
关键词:
县域 主体功能区 分区 江苏宜兴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丁娟 焦华富
文章论述了各种尺度的旅游规划在全国掀起新一轮高潮的情况下,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争相把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试图以此改善自身经济状况。然而,在经济欠发达县域旅游规划中的一些特有问题很值得关注,如:小范围的行政界线对旅游规划的制约作用、客源市场分析方法的独特性以及薄弱的经济基础与旅游开发资金投入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文章以安徽庐江县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县域 旅游规划 庐江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善珍 藕海云 曹承龙 李兰
本文以对安徽省肥西县农村社区的实地调查为基础,采用深度访谈、资料分析等方法,从农村社区的组织建设、网格化创新管理、信息化管理、服务化管理、农村居民的再就业能力提升、农村社区管理的持续发展、区域院校与农村社区合作共建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内容。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建设内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姚矿 余其礼 阮美梅 董赟玥
近年来,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但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总体还不成熟。文章在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联系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与实际,研究了安徽省县域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其功能,并分析了政府引导、发展产业集群的助推时机的选择问题。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政府 定位 功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金萍 秦耀辰 张丽君 闵祥鹏
利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GIS的趋势分析工具和Morans’I指数分析2009年黄河下游沿岸109个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并运用MATLAB7.0的SOF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经济发展水平分类。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沿岸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显著,宏观上呈现出西南—东北方向的U型趋势和东南—西北方向的倒U型趋势;县域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东营、济南各县域以及荥阳为经济核心区,而豫东、菏泽等中原经济区东部平原县为经济塌陷区。109个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5类,其空间分布总体上符合圈层结构理论。用主成分得分作为输入,参考层次聚类结果确定神经元数是SOFM网络取得良好分类效果的前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徽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朱克俊 余卫民 黄坤
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县域经济依旧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需要,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命题所在,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县域经济 财政 转型发展 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家永 游松才 冷允法 张红旗
县和县级市是我国进行地区性资源开发的基层行政单位,也是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地域单元。针对县域开发与规划的特点,通过定义土地适宜性指数,探讨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土地资源评价数量化处理的方法,并以江西省泰和县为例,对方法的具体应用作了阐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群 章锦河 丁祖荣
社区居民是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外旅游规划中一直非常重视社区参与,而我国旅游规划仍重在资源导向、市场导向及形象导向,忽视了居民感知调查与分析。由于县域旅游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居民利益问题尤为复杂,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时更应充分考虑与尊重当地居民的旅游发展意愿。文章以安徽庐江县为例,构建了县域居民旅游感知因素研究框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居民旅游感知分析对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作用及意义,旨在提出一种新的规划思路,丰富旅游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县域 旅游规划 居民 旅游感知 庐江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保华 张金萍 肖燕 丁圣彦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以封丘县景观多样性指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值为代表,研究黄河下游沿岸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的土壤养分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景观多样性2000年比1990年有所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2006年比1986年有较大幅度增加;两时期变化值的空间分布中随机因素的作用较大,尤其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景观多样性指数减小区域发生在封丘县北部并向南延伸,增加区域则分布在封丘县西部、东南部。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幅度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封丘县东北—西南方向。景观多样性、土壤有机质变化值空间分布的比较表明,景观多样性的稳定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玉春 贾璐璐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规模的大小决定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承载作用。旌德县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因此留下了一片青山绿水。在经济新常态下,旌德县正处在探寻生态发展的新模式。全域旅游作为一个全新概念,恰好为县域经济发展打开突破口。本文在梳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旌德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针对"全域旅游助力经济发展"模式的规划蓝图,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
全域旅游 县域经济 旌德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泽炯
县域主导产业对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主导产业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成败。本文根据县域主导产业的特征和内在要求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安徽省五河县产业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确定五河县主导产业,同时对五河县主导产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主导产业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