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2)
- 2023(15043)
- 2022(13093)
- 2021(11981)
- 2020(10027)
- 2019(23038)
- 2018(22967)
- 2017(44405)
- 2016(24058)
- 2015(27183)
- 2014(27044)
- 2013(26917)
- 2012(24940)
- 2011(22910)
- 2010(23008)
- 2009(21226)
- 2008(20568)
- 2007(18457)
- 2006(16751)
- 2005(15041)
- 学科
- 济(114845)
- 经济(114738)
- 管理(71646)
- 业(64197)
- 企(53686)
- 企业(53686)
- 方法(44466)
- 数学(37865)
- 数学方法(37449)
- 中国(27920)
- 地方(27877)
- 农(26569)
- 学(25880)
- 业经(23588)
- 财(22502)
- 环境(21123)
- 农业(18106)
- 和(18052)
- 制(17547)
- 贸(17187)
- 贸易(17175)
- 划(16913)
- 理论(16744)
- 易(16538)
- 地方经济(16359)
- 发(15080)
- 技术(14751)
- 融(14549)
- 金融(14546)
- 银(14348)
- 机构
- 大学(353931)
- 学院(351937)
- 济(146066)
- 经济(142876)
- 管理(136691)
- 研究(127093)
- 理学(117651)
- 理学院(116257)
- 管理学(114261)
- 管理学院(113623)
- 中国(92104)
- 科学(79851)
- 京(76790)
- 所(65688)
- 财(62886)
- 研究所(60053)
- 农(59476)
- 中心(55529)
- 业大(53267)
- 江(52415)
- 财经(50579)
- 北京(48992)
- 范(47087)
- 农业(46645)
- 师范(46606)
- 院(46188)
- 经(45784)
- 经济学(43720)
- 州(42542)
- 经济学院(38985)
- 基金
- 项目(238738)
- 科学(186099)
- 基金(172266)
- 研究(171374)
- 家(151760)
- 国家(150530)
- 科学基金(127634)
- 社会(107671)
- 社会科(101927)
- 社会科学(101894)
- 省(92962)
- 基金项目(91138)
- 自然(83752)
- 自然科(81626)
- 自然科学(81602)
- 自然科学基金(80128)
- 划(78491)
- 教育(76862)
- 资助(71499)
- 编号(68995)
- 成果(56054)
- 重点(53871)
- 发(52661)
- 部(51740)
- 创(48732)
- 课题(47914)
- 创新(45496)
- 科研(45481)
- 国家社会(44192)
- 教育部(43649)
- 期刊
- 济(169551)
- 经济(169551)
- 研究(106049)
- 中国(67762)
- 学报(59099)
- 科学(54293)
- 农(54069)
- 管理(52380)
- 财(45575)
- 大学(43480)
- 学学(40885)
- 农业(37421)
- 教育(35605)
- 技术(29809)
- 融(28226)
- 金融(28226)
- 经济研究(27133)
- 业经(25804)
- 财经(25047)
- 问题(21587)
- 经(21544)
- 图书(20386)
- 业(19483)
- 技术经济(18400)
- 资源(17733)
- 科技(16900)
- 理论(16569)
- 现代(16345)
- 贸(15913)
- 版(15616)
共检索到528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锁成 史丹 李富佳 刘佳骏 李飞 叶振宇 李泽红 李宇 张荣霞 任扬 李静楠 张文彪
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区。近年来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已经步入了加快发展、全面崛起的新阶段。随之出现了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亟待迈入绿色崛起之路。本文在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基本态势判断的基础上,对其出现的典型资源环境问题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污染状况呈现加重趋势。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到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依旧延续了传统"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提出了主要污染物减排投入路径。未来中部地区应积极响应绿色崛起战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及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和优化升级,探索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丽
中部地区覆盖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份,以占全国约1/10的土地面积,承载了超过全国1/4的人口,创造了近1/5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一)中部地区亟须扩大经济规模长期以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因此,必须提高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10年,中部地区年底总人口3.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6.8%,是国内消费的重要力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婧 孙新章 刘学敏 宋敏
以联合国"里约+20"会议为背景,在梳理世界主要国家绿色经济发展进程、绿色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分析当前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和政策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框架问题。认为:政府层面要加强对绿色产业发展引导、努力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保障绿色经济的稳健发展,重视绿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绿色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一是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实现环境价值的货币化;二是建立健全与绿色经济核算相关的法规制度;三是实施绿色GDP考核制度,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企业层面要重视绿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绿色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绿色产业的发展与调整。行业层面要着重节能建筑、可再生能源、...
关键词:
绿色经济 可持续发展 战略框架
[期刊] 改革
[作者]
金凤君 马丽
作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从以经济增长为主导逐步演化跃升为以绿色理念为导向的"绿色崛起",是对地区发展环境、发展阶段与发展需求的科学响应。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应坚持安全、承载和动态三大基本点,坚持系统、创新、和谐三大观念,坚持能力、效率、质量提升三大导向,积极探索绿色崛起新发展模式,推动形成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新格局,加强治理与管控,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和环境质量,优化能源结构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健全区域协调、绩效考核、产业准入、产业置换等保障机制。
关键词:
中部地区发展 绿色崛起 新发展理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杨春玉 吴琼 高玲 葛察忠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绿色城镇化,绿色城镇化是我国传统粗放、无序式城镇化发展模式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转型与变革。在评述总结我国及国际上典型国家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战略框架应包括普及生态文化、维护和保育健康安全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型人居、推行绿色低碳生活、加速产业生态化以及建设运营绿色基础设施六大重点领域。指出绿色城镇化进程需解决好发展质量与速度,空间格局优化等六大关键问题。建议绿色城镇化要以建设成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为根本目标,推进实施城镇生态环境总体规划,重视科研创新对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功能,积极在浙江、贵州等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严林发
本文从实现湖北经济“中部崛起”的战略上,联系湖北的省情,提出了建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二元”经济结构,因地制宜,确定农业经济型、工业经济型区域,合理分工;确立两江沿岸、两踟沿线、省际交界沿边的“二沿”发展格局,发挥其龙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带动个省经济发展;突出发展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资源产业、轻纺服装产业四大产业支柱企业集团;注重发挥湖北工农业基础优势、人才优势、对外开放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等五大优势,达到实干兴邦,实现“中部崛起”之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建立IOWHA组合预测模型,基于水足迹视角预测了2025—2050年中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下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结果发现,中部地区水足迹及其各类水足迹、人均水足迹、水足迹土地密度、水资源匮乏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水足迹增长率和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标先增加后下降,水足迹强度和水足迹废弃率一直下降,水资源承载力先下降后增加,水资源进口依赖度和可用水资源增长指数整体趋于提高,水资源自给率趋于下降。相对2025年,2050年水资源利用量降幅比较明显,水资源利用结构优化,清洁利用水资源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改善,但水资源进口依赖度提高,水足迹自给率下降,水资源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期刊] 求索
[作者]
童中贤 曾群华
推进中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应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既要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使具有承东启西和连南进北联结作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武郑都市带共同构筑起支撑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金十字架构",也要推动中部地区跨省边际城镇联动发展。着力发展中部新兴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中部崛起、促进经济增长、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构建以武汉、长沙、郑州、南昌、太原、合肥为核心,依托长江、沪昆、陇海、京九、京广、二广"三纵三横"重点发展轴线,形成"六核六轴六组团多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布局 形态优化 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辜胜阻 李行 吴华君
(一)推动城镇产业从褐色产业转变到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发挥好绿色技术和绿色金融的支持作用,加快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升级,发展壮大绿色新兴产业,构建绿色产业支撑体系城镇化绿色转型必须以绿色产业为支撑,重点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体系,从高污染、高排放的褐色产业转变到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推动生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本照 王文峰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中部崛起应具有崭新的发展思路。绿色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路,是21世纪管理的必然趋势。文章将中部崛起与绿色管理相结合,在分析中部地区实施绿色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中部崛起中实施绿色管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中部崛起 绿色管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泰城 张小青
城镇化滞后对中部地区经济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这是中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国内外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的区域特点,探讨了推动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和机制,提出了中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可供选择的路径。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城镇化 动力机制 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方
文章选取中部地区六省1978年-2012年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影响模型和P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为:金融发展水平、规模和效率与中部地区六省城镇化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金融支持中部地区城镇化存在明显差异。提出保持金融发展规模稳步增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支持效率;积极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提升金融精准支持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翠芬
中部与东部地区业已形成的经济落差必须依靠有报酬递增效应的人力资本投资来缩小,中部地区应加大五种类型的人力资本投资,设计先进的人力资本按贡献分享企业产权的激励制度,从体制创新和舆论监督等方面营造人力资本优先投资的区域环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介明 魏纪林 李明星
本文提出了中部地区知识产权合作发展战略的思想,分析了实施这一战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建立了这一战略的二维矩阵框架体系,最后从知识产权创造战略、知识产权运用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知识产权人才战略、知识产权环境战略和知识产权普及战略六个方面探讨了中部地区知识产权合作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