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14)
2023(13733)
2022(12004)
2021(10798)
2020(9075)
2019(21043)
2018(20815)
2017(39845)
2016(21713)
2015(24744)
2014(25104)
2013(25260)
2012(24176)
2011(22240)
2010(22751)
2009(21439)
2008(21352)
2007(19608)
2006(17737)
2005(16266)
作者
(66672)
(55934)
(55768)
(52995)
(35659)
(27071)
(25679)
(21824)
(21174)
(20209)
(19198)
(18762)
(18042)
(18030)
(17511)
(17287)
(16838)
(16588)
(16150)
(16133)
(14331)
(13898)
(13598)
(12824)
(12688)
(12613)
(12517)
(12396)
(11514)
(11164)
学科
(113869)
经济(113693)
管理(60970)
(56254)
(44537)
企业(44537)
方法(42276)
数学(35332)
数学方法(34987)
中国(30366)
地方(30207)
(28763)
业经(24102)
(23357)
(21974)
农业(19418)
环境(19324)
(18649)
(18090)
(17728)
贸易(17716)
地方经济(17594)
(17004)
(16228)
金融(16224)
理论(15875)
(15802)
银行(15770)
(15590)
(15254)
机构
大学(328147)
学院(327635)
(142641)
经济(139620)
管理(121418)
研究(121180)
理学(102687)
理学院(101390)
管理学(99730)
管理学院(99106)
中国(91475)
科学(74313)
(71714)
(64070)
(63567)
研究所(57787)
(57108)
中心(54202)
(51667)
财经(49622)
业大(47477)
北京(46267)
(45893)
师范(45472)
农业(44570)
(44570)
经济学(43895)
(42811)
(41338)
经济学院(39216)
基金
项目(208242)
科学(162278)
研究(153117)
基金(147815)
(128758)
国家(127652)
科学基金(107485)
社会(98262)
社会科(92171)
社会科学(92139)
(82525)
基金项目(77804)
(69249)
教育(69064)
自然(66915)
自然科(65181)
自然科学(65158)
自然科学基金(63957)
编号(62712)
资助(61225)
成果(52282)
(50678)
重点(47587)
(45972)
课题(44175)
(42262)
发展(40789)
(40140)
国家社会(39966)
创新(39641)
期刊
(171009)
经济(171009)
研究(101690)
中国(72062)
(52747)
学报(51225)
(48964)
科学(47527)
管理(44200)
大学(37870)
教育(35901)
农业(35807)
学学(35239)
(30905)
金融(30905)
技术(29016)
经济研究(27323)
业经(26776)
财经(25120)
问题(22366)
(21736)
(19341)
技术经济(18271)
图书(17959)
资源(17306)
(17255)
统计(17145)
世界(16153)
商业(15583)
(15386)
共检索到515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开荣  浣晓旭  孙倩  
通过结合中部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测算了1999—2010年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度,依据测算结果对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整体区域的综合分析与六省之间的对比分析,并针对协调发展中所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整体中部地区处于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六省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形成明显的两大等级板块,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彦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环境变迁、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以利益相关者分析法为基础的规范分析框架,来研究大型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应,并结合南水北调工程考察其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洋  罗建敏  王健康  
中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塌陷",通过分析发现,这与中部地区缺乏合适区域政策、产业结构不合理及趋同、城市群的发展滞后等因素有关。因此,中部地区应确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识,积极引导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形成,进而促使该地区经济崛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焦鹏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资源与环境数据,建立了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模型,对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协调系数波动较大;不同年份,不同系统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海南省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发展匹配受外界影响大,三系统间的协调系数较高,大部分均超过0.9,这可能与海南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特殊的产业结构以及生态环境基础有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圣云  罗玉婷  许双喜  
提高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是中部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事关中部崛起大计。在系统阐释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中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和组合模型,对1990-2011年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测评与动态演变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1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得分除2000年略有下降外,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东中部经济差距较之中西部更为明显。(2)1990-2011年中部地区社会发展得分稳步提升。1990-1995年发展较为平缓,1995年之后提升较快,尤其是2006年之后社会发展进程大大加快。(3)1990-2011...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居照  杨文悦  李海平  张婷婷  
本文对我国市场化改革以来东、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及其发展差距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转移与经济收敛的关系,即产业结构转移是否会导致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扩大与缩小及其影响程度如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转移对缩小东、中部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伟  
与刘易斯提出的工业化驱动下的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标准模型相比,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不同步的,突出表现为劳动者就业空间与家庭永久居住空间相异,并由此而导致城镇建设用地供应不足、内需不足、农村劳动力利用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矛盾在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的中部省份表现得尤其突出。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实现"三化"协调应该以工业发展为动力,统筹产业、城镇与人口的空间布局,并适度推进农业现代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名升  李治  佟连军  
为定量探索各省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演变规律,运用面板数据对1996年以来各省区经济—环境协调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协调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过程,但总体上大幅提高,全国平均水平由0.399上升到0.617,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历程受经济发展影响较大;②协调度在地域格局上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并且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扩大;③经济是促进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其贡献接近于环境对协调发展贡献的2倍,在经济系统内部,经济发展因素的贡献又要大于经济存量因素;④协调发展的所有障碍性因素均来自环境系统,但是制约作用并不明显;⑤经济—环境协调度与塞尔指数的变动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即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越高,地区差异性越小;⑥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带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为62.6%,而三大地带内部各省份的建设水平相对均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从国家区域总体战略层面,论证了中部崛起的内涵、目标和紧迫性;并就内生自增长力的培养、城乡统筹发展、扩大开放和本土创业者的培育等方面研讨了如何走出中部崛起的新路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芳  张文斌  栾贵勤  
文章指出了三大地带的协调发展 ,离不开中部地区中坚作用的发挥 ,同时阐明了目前影响中部地区发挥“承东启西”作用的主要因素及其解决方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樊杰  
从国家利益和青藏地区的文化与自然特性出发 ,结合对青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 ,提出青藏地区近期发展的基本战略。在深入分析青藏地区战略实施的重要驱动力———国家扶持政策及其效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调整国家政策的建议 ,为青藏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并将构筑青藏地区特色经济系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分别探讨了支撑特色经济体系的3个支柱产业系列 (以旅游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系列、绿色生态和特色农牧业系列、以民族工业和当地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轻纺工业系列 )的发展重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维国,李婷  
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不遗余力追求的目标,定量描述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是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本文应用定量描述方法,描述了辽宁省各地区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丹  程伟  龚鹏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采用因子评价模型对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两大系统进行发展差异评价,采用协调度函数和系统聚类分析进行了协调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在城市群层面和城市圈内部都具有显著差异,部分区域有两极分化趋势;按照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在空间上划分为强协调(0.81.0)、较协调(0.60.8)、弱协调(0.50.6)、较不协调(0.20.5)和极不协调区(00.2),根据协调组合情况划分了5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朝继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值,并基于灰色关联模型测算分析二者的协调发展状况、水平及系统内部因素的协调水平。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度不够,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应通过加大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力度,提高产业聚集水平,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注入活力和能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