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7)
- 2023(12460)
- 2022(10610)
- 2021(9665)
- 2020(7921)
- 2019(18316)
- 2018(18263)
- 2017(35586)
- 2016(19124)
- 2015(21383)
- 2014(21399)
- 2013(21435)
- 2012(19734)
- 2011(17971)
- 2010(17950)
- 2009(16550)
- 2008(15606)
- 2007(13597)
- 2006(12153)
- 2005(10681)
- 学科
- 济(99180)
- 经济(99097)
- 管理(55210)
- 业(49419)
- 企(40865)
- 企业(40865)
- 方法(38162)
- 数学(33293)
- 数学方法(32973)
- 地方(24363)
- 中国(21458)
- 农(20889)
- 学(20194)
- 业经(19944)
- 财(17594)
- 环境(15739)
- 地方经济(15167)
- 农业(14462)
- 和(13848)
- 制(13314)
- 贸(13261)
- 贸易(13253)
- 理论(12947)
- 易(12725)
- 划(12097)
- 技术(11846)
- 融(11619)
- 金融(11617)
- 银(11208)
- 银行(11174)
- 机构
- 大学(278810)
- 学院(277523)
- 济(118834)
- 经济(116434)
- 管理(111541)
- 理学(96959)
- 研究(96038)
- 理学院(95864)
- 管理学(94315)
- 管理学院(93821)
- 中国(68917)
- 京(59070)
- 科学(58984)
- 财(50023)
- 所(48021)
- 研究所(43983)
- 中心(42043)
- 农(41590)
- 财经(40843)
- 业大(40494)
- 江(38935)
- 北京(37520)
- 经(37009)
- 范(36670)
- 师范(36380)
- 经济学(36198)
- 院(34717)
- 农业(32348)
- 经济学院(32331)
- 州(32044)
- 基金
- 项目(191747)
- 科学(150675)
- 研究(140637)
- 基金(139008)
- 家(120618)
- 国家(119643)
- 科学基金(102922)
- 社会(89534)
- 社会科(84864)
- 社会科学(84839)
- 基金项目(74419)
- 省(74418)
- 自然(66197)
- 自然科(64590)
- 自然科学(64578)
- 自然科学基金(63384)
- 教育(62922)
- 划(62223)
- 资助(56878)
- 编号(56703)
- 成果(45511)
- 重点(42462)
- 发(42097)
- 部(41786)
- 创(39556)
- 课题(38648)
- 创新(36898)
- 国家社会(36736)
- 科研(36130)
- 教育部(35977)
- 期刊
- 济(134661)
- 经济(134661)
- 研究(84838)
- 中国(47441)
- 学报(42489)
- 管理(41233)
- 科学(39960)
- 农(37766)
- 财(35763)
- 大学(31988)
- 学学(30268)
- 教育(27058)
- 农业(26515)
- 技术(24264)
- 经济研究(22066)
- 融(21746)
- 金融(21746)
- 财经(20149)
- 业经(20148)
- 经(17233)
- 问题(17062)
- 技术经济(15256)
- 图书(14139)
- 理论(13835)
- 科技(13296)
- 业(13071)
- 现代(12904)
- 实践(12496)
- 践(12496)
- 资源(12417)
共检索到403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丽
中部地区覆盖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份,以占全国约1/10的土地面积,承载了超过全国1/4的人口,创造了近1/5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一)中部地区亟须扩大经济规模长期以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因此,必须提高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10年,中部地区年底总人口3.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6.8%,是国内消费的重要力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锁成 史丹 李富佳 刘佳骏 李飞 叶振宇 李泽红 李宇 张荣霞 任扬 李静楠 张文彪
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区。近年来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已经步入了加快发展、全面崛起的新阶段。随之出现了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亟待迈入绿色崛起之路。本文在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基本态势判断的基础上,对其出现的典型资源环境问题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污染状况呈现加重趋势。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到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依旧延续了传统"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提出了主要污染物减排投入路径。未来中部地区应积极响应绿色崛起战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及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和优化升级,探索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冉 马丁
从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出发,采用改进的四阶段DEA方法对中部六省2007-2012年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进一步分析中部产业转移对效率的影响,定量分析各省产业转移状况,研究表明:第一阶段中部各省的绿色创新效率普遍较低;科技创新环境、环保规制强度、产业结构以及产业转移状况对绿色创新均有显著影响,对投入变量松弛量进行调整后的第四阶段中部各省绿色创新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最后,文章从选择承接转移产业、改善以及创新环境方面为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提出了参考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林 曾华珑 黄日福
本文从理论上对FDI促进二元经济转型的途径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途径包括:通过提高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率来促进二元经济转型;通过提高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产值来影响二元经济的转型。通过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对FDI与二元经济转型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农业部门的FDI对二元经济没有明显的影响,而非农业部门的FDI对二元经济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可以弱化中部地区的二元经济特征。
[期刊] 改革
[作者]
金凤君 马丽
作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从以经济增长为主导逐步演化跃升为以绿色理念为导向的"绿色崛起",是对地区发展环境、发展阶段与发展需求的科学响应。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应坚持安全、承载和动态三大基本点,坚持系统、创新、和谐三大观念,坚持能力、效率、质量提升三大导向,积极探索绿色崛起新发展模式,推动形成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新格局,加强治理与管控,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和环境质量,优化能源结构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健全区域协调、绩效考核、产业准入、产业置换等保障机制。
关键词:
中部地区发展 绿色崛起 新发展理念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黄征学
中部地区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也是大江、大河、大湖分布密集的地区,绿色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因此,要以落实"双碳"目标任务为抓手,加大产业、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政策支持力度,在调整能源结构和开展节能减排的同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着力提升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助力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绿色发展 产业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德凤 臧正 孙才志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损失日益增长,地球生态系统承受的负荷逐渐加大,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自然资源及环境容量制约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作用。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有关绿色经济以及有关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研究成为有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应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总结了有关绿色经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绿色发展战略与政策及其驱动/制约因素、绿色转型评价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研究等,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并展望了我国未来相关研究的关键和热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淑英 刘贝宁
国家新一轮支持中部地区崛起政策的一大重点是促进中部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中部地区绿色崛起。文章结合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构建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10—2019年中部地区绿色发展状况,并通过Moran's I及核密度估计对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变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稳步提升态势;结合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物理、事理、人理维度评价结果,湖北和湖南在人理维度层面表现较好,安徽在事理维度层面表现较好;在全局空间区域内,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总体表现出正向空间相关性;尽管中部六省绿色发展水平有一定提升,但总体上仍然较低,且绿色发展水平集中度近两年呈弱化态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龚恩泽 张建清
论文从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耦合协同的视角探讨了中部城市绿色增长态势的形成机制,使用中部地区2006—2019年的地级市数据测度并分析了二者耦合协同度的时空演化态势,实证检验了其对区域绿色增长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尚处于耦合协同的初级阶段,整体呈先增后降的态势,二者耦合协同在中部地区未显现出明显的空间聚类。(2)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的耦合协同不利于区域绿色增长。(3)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耦合协同拉大了一般地级市和省会城市的发展差距,刺激了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力度间接不利于城市绿色增长,通过降低城市技术创新强度一定程度上间接抵消了对绿色增长的不利影响。(4)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耦合协同对绿色增长的影响因城市空间区位、城市特征差异显现出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龚恩泽 张建清
论文从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耦合协同的视角探讨了中部城市绿色增长态势的形成机制,使用中部地区2006—2019年的地级市数据测度并分析了二者耦合协同度的时空演化态势,实证检验了其对区域绿色增长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尚处于耦合协同的初级阶段,整体呈先增后降的态势,二者耦合协同在中部地区未显现出明显的空间聚类。(2)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的耦合协同不利于区域绿色增长。(3)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耦合协同拉大了一般地级市和省会城市的发展差距,刺激了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力度间接不利于城市绿色增长,通过降低城市技术创新强度一定程度上间接抵消了对绿色增长的不利影响。(4)中部地区出口贸易、产业专业化耦合协同对绿色增长的影响因城市空间区位、城市特征差异显现出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傅春 王娟 余伟
为揭示环境规制对绿色竞争力的影响机制,测算中国中部六省绿色竞争力综合指数,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与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回归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绿色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中部六省2008—2017年绿色竞争力整体上有所上升,绿色竞争力时序均值得分湖北>江西>安徽>湖南>山西>河南,2017年子系统得分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增长绿化度>政府政策支持度。(2)环境规制与绿色竞争力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目前中部六省处在拐点的左侧,增加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绿色竞争力的提升。(3)科技创新对绿色竞争力的提高有负向影响,环境规制能够间接通过科技创新对绿色竞争力的提高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为中部六省绿色竞争力提升提出采取柔性化市场手段鼓励环境保护、加大政策对科技的引导作用、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推进绿色城镇化和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等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水兰 刘雪斌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经济圈的实践,已表明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为此,根据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应采取打破体制障碍、加强立法保障、深化产业分工、强化地区协作、拓展对外合作、完善城市体系、培育副级城市等措施来整合"汉昌沙"城市群经济圈,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统筹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洋 罗建敏 王健康
中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塌陷",通过分析发现,这与中部地区缺乏合适区域政策、产业结构不合理及趋同、城市群的发展滞后等因素有关。因此,中部地区应确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识,积极引导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形成,进而促使该地区经济崛起。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扬
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中部地区的开放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从对内对外开放、金融基础、政府干预、开放潜力四个维度对中部六省的开放型经济水平进行分析,尤其以山西为例深入解剖了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当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盘活金融资本,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整合开发区资源,打造引领开放发展新引擎;以开放倒逼改革,破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 产业 改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素 丁志伟 王发曾
基于人均、地均指标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指数,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中部地区整体、省域、市域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密度2005年之前缓慢增长,2005年之后快速提升;省域经济密度呈现"河南湖北争先,山西湖南安徽力争第三,江西垫底"的局面;市域经济密度格局整体较稳,局部变动明显。总结中部地区整体、省域、市域经济密度的变化特点及成因,提出"一个支撑点,十个增长点、一个成长片区、两大增长带"的空间发展格局,并得出中部经济密度格局变化中自然基础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起了重要作用,且社会服务因素作用日益强化,自然基础作用日益弱化的结论。
关键词:
经济密度 时空分析 中部六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