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4)
- 2023(8090)
- 2022(7079)
- 2021(6251)
- 2020(5431)
- 2019(12835)
- 2018(12544)
- 2017(24962)
- 2016(13526)
- 2015(15369)
- 2014(15744)
- 2013(16046)
- 2012(15466)
- 2011(14251)
- 2010(14555)
- 2009(13890)
- 2008(13562)
- 2007(12520)
- 2006(11139)
- 2005(10226)
- 学科
- 济(83701)
- 经济(83645)
- 管理(34823)
- 业(33434)
- 方法(31104)
- 数学(28003)
- 数学方法(27817)
- 企(24440)
- 企业(24440)
- 地方(21514)
- 农(18570)
- 中国(17333)
- 学(15597)
- 财(14892)
- 地方经济(14286)
- 业经(14056)
- 农业(12988)
- 贸(12142)
- 贸易(12137)
- 易(11643)
- 制(11540)
- 环境(10276)
- 和(10186)
- 融(10074)
- 金融(10071)
- 银(9503)
- 银行(9477)
- 行(9049)
- 经济学(8600)
- 体(8456)
- 机构
- 大学(209691)
- 学院(209042)
- 济(100386)
- 经济(98497)
- 研究(77622)
- 管理(76107)
- 理学(64820)
- 理学院(63997)
- 管理学(62984)
- 管理学院(62573)
- 中国(57946)
- 科学(46018)
- 京(44142)
- 财(42879)
- 所(40957)
- 研究所(37040)
- 农(36694)
- 中心(34683)
- 财经(34147)
- 经济学(32754)
- 江(32149)
- 经(30710)
- 业大(30079)
- 经济学院(29407)
- 农业(28814)
- 北京(28159)
- 范(27249)
- 师范(27017)
- 院(26789)
- 州(25247)
- 基金
- 项目(131082)
- 科学(102071)
- 研究(95152)
- 基金(94774)
- 家(82575)
- 国家(81930)
- 科学基金(68685)
- 社会(61742)
- 社会科(58493)
- 社会科学(58475)
- 省(50471)
- 基金项目(50050)
- 教育(42679)
- 划(42481)
- 自然(42471)
- 自然科(41416)
- 自然科学(41401)
- 自然科学基金(40667)
- 资助(39394)
- 编号(38110)
- 成果(31719)
- 发(30671)
- 重点(30044)
- 部(29617)
- 课题(26343)
- 创(26256)
- 国家社会(25988)
- 教育部(25173)
- 发展(25009)
- 科研(24951)
- 期刊
- 济(117529)
- 经济(117529)
- 研究(66275)
- 中国(38461)
- 财(33729)
- 农(33449)
- 学报(32217)
- 科学(29462)
- 管理(26846)
- 大学(23857)
- 学学(22715)
- 农业(22089)
- 经济研究(20018)
- 融(19334)
- 金融(19334)
- 技术(18077)
- 财经(17948)
- 业经(16563)
- 教育(16295)
- 问题(15673)
- 经(15611)
- 技术经济(12909)
- 贸(12444)
- 统计(12007)
- 业(11834)
- 世界(11120)
- 国际(10744)
- 商业(10401)
- 策(10197)
- 经济问题(10097)
共检索到321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艳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部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与东部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大,呈现出“边缘化”特征。其内部的经济联系主要表现出的是竞争而不是合作态势,使得其经济发展出现趋同现象。中部地区要摆脱“中部塌陷”的困境,在适度竞争的同时更要加强分工与协作,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注重市场机制的培育与完善,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共同发展。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趋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寿富
文章运用锡尔系数和Barro回归方程对我国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的趋同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中部县域并不存在σ-趋同和绝对β-趋同现象,但存在条件β-趋同。在σ-趋同分析过程中,分别按行政区划和区位条件对县域进行分组分析,都表现出发散的状态。而中部县域的条件β-趋同现象说明对县域经济发展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是有效而且十分必要的,可以使得县域经济更快地增长。通过趋同条件的分析可知,人力资本、投资、城镇化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劳动投入、政府财政支出和储蓄水平则与县域经济增长负相关,此外,县域所处的区位对经济增长也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县域 经济增长 趋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信平
文章通过对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如投资、消费及产业结构、进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及技术的分析、制度等因素的分析,揭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并通过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对比揭示这一动力的变化,为中部地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部经济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爱萍
文章通过199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从长期来看,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关系不明显,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和主要贡献者仍来源于国内投资,人力资源因素的作用还没有明显显现,劳动力因素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趋于下降水平。
关键词:
FDI 经济增长 协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秀生 盛见
就地区经济增长而言,丰裕的自然资源既存在比较优势的促进作用,又存在比较优势弱势化的约束作用。因而自然资源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要看到其促进作用,更要关注其约束作用。中部地区既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更要消除其约束作用,促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彭连清
作者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中部地区的区内乘数效应及其与国内各区域相互溢出效应。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在国内各区域区际经济联系中获得溢出效应最大,它从国内其他区域获得的溢出效应显著地高于本区域对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同时又是对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最大的区域,这表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中部地区 溢出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詹莉群 卢艺分
运用Romer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和全要素贡献模型,对1988~2009年中部地区经济和自然资源进行面板数据分析,计算出各省自然资源要素和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结论显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生产率呈现出"能源主打,水土作衬;北煤南水,地异明显"的结构、空间特性;其他生产性要素中,资本、劳动力资源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相上下;而全要素生产率除湖北外都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中部6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针对中部经济资源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认为中部地区应该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推崇、各项人才的培养和产业优化的推动方面多做工作,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信平
文章通过对中部地区近二十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定量分析了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各种增长源泉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耀彬 杨新梅 周瑞辉 段玉芳 姚成胜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出了内生的经济发展中的水土资源"尾效"模型,并以中部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六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SVAR分析水土资源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纳入水土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数据进行"增长尾效"的面板数据分析,量化测度出中部六省水土资源"尾效"的数值,数值显示,六省的水土资源已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阻力。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经济增长受到水土资源约束影响最大的是安徽省,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由于水土资源的耗费要降低大概0.53%,其次是山西、河南、江西、湖北,湖南的经济增长速度受到水土资源约束的影响最小,仅为0.09%。最后为中部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提出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建
文章在现实和理论分析的背景下,提出中部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问题。在做了大量考察后,首先通过分析归纳和对比研究,总结出中部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的一些现状特点,并结合相关经济金融理论进行论证;其次,利用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支持 金融体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靖学青
采用1978—2011年中国中部地区六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产业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人口城镇化对安徽、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对江西、河南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对山西、湖南的影响不显著;产业城镇化对安徽、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山西、江西、河南、湖南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中部地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雪萍 李丹青
文章利用索罗模型对1978~2009年中部地区的产出和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TFP)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回归,得出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的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978~2009年间中部地区产出的大部分贡献来源于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比较小。因为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中部地区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集约型增长,实现"中部崛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卫东 熊广勤
文章通过分析中部地区1992—2003年综列数据(Panel Data)的计量模型,探讨中部地区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率同主要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程度受政策左右。制度创新、政策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就如何利用FDI,推进市场化,实现中部崛起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裕 师明 谢良
文章通过1992~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中部地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与FDI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与之间还没有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来自于国内投资,劳动力因素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趋于下降,人力资本因素的作用还不明显。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增长 协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