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7)
- 2023(10454)
- 2022(9079)
- 2021(8176)
- 2020(7086)
- 2019(16423)
- 2018(16117)
- 2017(31682)
- 2016(17387)
- 2015(19494)
- 2014(19829)
- 2013(20044)
- 2012(19284)
- 2011(17684)
- 2010(18162)
- 2009(16963)
- 2008(16960)
- 2007(15546)
- 2006(13708)
- 2005(12586)
- 学科
- 济(95501)
- 经济(95418)
- 管理(45958)
- 业(44836)
- 方法(37554)
- 企(34284)
- 企业(34284)
- 数学(33347)
- 数学方法(33026)
- 地方(22751)
- 农(21879)
- 学(20599)
- 中国(20300)
- 财(19500)
- 业经(16797)
- 农业(15155)
- 制(14679)
- 地方经济(14631)
- 贸(14259)
- 贸易(14254)
- 易(13716)
- 融(12789)
- 金融(12786)
- 银(12224)
- 和(12205)
- 银行(12187)
- 环境(12038)
- 行(11622)
- 务(11468)
- 财务(11447)
- 机构
- 大学(268887)
- 学院(266648)
- 济(119866)
- 经济(117525)
- 研究(98665)
- 管理(95908)
- 理学(82284)
- 理学院(81192)
- 管理学(79656)
- 管理学院(79144)
- 中国(72724)
- 科学(61229)
- 京(56883)
- 财(53229)
- 所(52665)
- 农(50019)
- 研究所(47977)
- 中心(43603)
- 财经(42601)
- 江(40927)
- 业大(40707)
- 农业(39510)
- 经济学(38856)
- 经(38478)
- 北京(35775)
- 范(35604)
- 师范(35245)
- 经济学院(34897)
- 院(34253)
- 州(32240)
- 基金
- 项目(172399)
- 科学(134684)
- 基金(125993)
- 研究(121667)
- 家(111621)
- 国家(110768)
- 科学基金(92586)
- 社会(78495)
- 社会科(74365)
- 社会科学(74342)
- 基金项目(66440)
- 省(65921)
- 自然(59583)
- 自然科(58183)
- 自然科学(58156)
- 自然科学基金(57160)
- 划(56503)
- 教育(55314)
- 资助(52363)
- 编号(47290)
- 成果(39868)
- 重点(39839)
- 部(38793)
- 发(38716)
- 创(34721)
- 课题(33385)
- 科研(33305)
- 国家社会(33274)
- 教育部(32718)
- 创新(32710)
共检索到401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信平
文章通过对中部地区近二十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定量分析了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各种增长源泉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荣 孙玉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不存在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而存在条件收敛。实施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建平 王克林
本文以收敛性理论为基础,结合结构分析方法运用时间序列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地区内部以及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状况及其收敛性,最后得出结论:广东省除东翼地区外其它三大地区内部经济增长差异呈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迹象,而全省四大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则呈现明显的趋异性。并且,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在未来时期内将持续扩大。
关键词:
地区经济增长差异 俱乐部收敛 倒U曲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浩 任光宇
文章以经济增长文献中有关收敛性理论为基础,运用半参数计量经济理论建模,对1990~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探讨中国地区经济收敛或发散的内在原因。实证发现,中国大部分城市之间存在条件收敛,只有个别地区发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信平
文章通过对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如投资、消费及产业结构、进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及技术的分析、制度等因素的分析,揭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并通过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对比揭示这一动力的变化,为中部地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部经济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国富 夏祥谦
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本上是我国东、中、西部差距的一个缩影。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黄河流域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扩展的MRW模型,分析了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经济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状况对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最后,基于本文的分析结论,就如何缩小黄河流域乃至全国范围的地区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经济增长 条件收敛 地区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石清华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本文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收敛性以及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并不存在收敛性,而是呈发散态势;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最后,针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彭连清
作者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中部地区的区内乘数效应及其与国内各区域相互溢出效应。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在国内各区域区际经济联系中获得溢出效应最大,它从国内其他区域获得的溢出效应显著地高于本区域对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同时又是对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最大的区域,这表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中部地区 溢出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詹莉群 卢艺分
运用Romer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和全要素贡献模型,对1988~2009年中部地区经济和自然资源进行面板数据分析,计算出各省自然资源要素和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结论显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生产率呈现出"能源主打,水土作衬;北煤南水,地异明显"的结构、空间特性;其他生产性要素中,资本、劳动力资源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相上下;而全要素生产率除湖北外都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中部6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针对中部经济资源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认为中部地区应该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推崇、各项人才的培养和产业优化的推动方面多做工作,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艳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部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与东部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大,呈现出“边缘化”特征。其内部的经济联系主要表现出的是竞争而不是合作态势,使得其经济发展出现趋同现象。中部地区要摆脱“中部塌陷”的困境,在适度竞争的同时更要加强分工与协作,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注重市场机制的培育与完善,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共同发展。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趋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攀 李连友 苏静
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代价等4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采用PS收敛模型就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及其动态转移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但是存在5个收敛俱乐部,且各收敛俱乐部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对转移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指标体系 PS俱乐部收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安平 李国平
本文运用Bernard & Durlarf (1995,1996)的时间序列分析法,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内和地区间人均产出序列的协整关系检验,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了我国地区内和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和西部地区内的经济增长具有收敛性,而中部地区内和三大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却不存在收敛趋势。另一个发现是中部各省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受三个共同冲击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受两个共同冲击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敛 共同趋势 协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秀生 盛见
就地区经济增长而言,丰裕的自然资源既存在比较优势的促进作用,又存在比较优势弱势化的约束作用。因而自然资源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要看到其促进作用,更要关注其约束作用。中部地区既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更要消除其约束作用,促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爱萍
文章通过199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从长期来看,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关系不明显,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和主要贡献者仍来源于国内投资,人力资源因素的作用还没有明显显现,劳动力因素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趋于下降水平。
关键词:
FDI 经济增长 协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